Workflow
军工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环时深度】特殊历史节点,日德军事走近引更多审视
环球时报· 2025-08-31 23:02
日德军事合作发展进程 - 2021年3月签署《情报保护协定》实现安全保障领域机密情报共享 [3] - 2021年4月首次举行外长防长"2+2"会谈 同年11月德国"巴伐利亚"号护卫舰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实施联合训练 系德军舰艇时隔20年再度停靠日本港口 [3] - 2022年德国总统总理外长等政要密集访日 其中朔尔茨总理和贝尔伯克外长上任后首次亚洲之行均选择日本 [4] - 2023年3月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访日 系16年来首位访日的德国防长 双方就防卫装备和技术合作达成一致 [4] - 2024年1月签署《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促进后勤支持与联合训练 计划2025年实施二战以来首次陆军联合军演 [4] 军工产业协同深化 -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开始为日本客户测试无人驾驶地面战车 [5] - 日本企业为德国参与研制的"金牛座"巡航导弹研发火箭推进装置 [5] - 德国驻日使馆新增国防技术武官职位 专门负责军备和采购事务 [5] 战略转向与地缘政治动因 - 德国2020年通过印太政策指导方针 方针中"中国"被提及62次 "日本"仅28次 但2022年进展报告中"中国"仅出现2次 "日本"被提及10次 [6] -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推动欧洲与东亚安全联动 岸田文雄2022年向朔尔茨强调欧洲与印太安全"密不可分" [9] - 德国绿党执政期间强烈支持价值观导向外交政策 [9] - 双方试图摆脱二战战败国身份 德国旨在扩大国际军事影响力 日本寻求突破战后军事发展限制并开拓欧洲军贸市场 [10] 历史认知与叙事差异 - 日本存在历史修正主义组织"史实传播协会" 否认二战侵略罪行 声称战争是对美欧殖民的"自卫行动" [11] - 日本"八月新闻"叙事中占比最高的是强调原子弹爆炸与神风特攻队牺牲的"苦难叙事" 掩盖侵略殖民历史 [12] - 德国虽总体严肃反思二战 但部分政治力量试图减少对纳粹暴行的关注 将教育资金转向庆祝历史成就的项目 [13] 合作特征与战略定位 - 双方地理距离遥远但政治安保关系骤然紧密 合作涵盖数字化转型、联合军演及高层互访等多领域 [5][6] - 德国推行亚太"平衡外交" 试图减少对华依赖 日本则将德国作为军事力量对外投射的跳板 [8][10] - 美国战略不确定性促使两国加强合作 传统依赖美国安全保障的模式发生变化 [8]
金融赋能强军梦 兵工财务董事长王世新:金融服务集团强军首责 助力军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营报· 2025-08-30 11:44
金融支持军工产业发展 - 财务公司通过专项贷款支持军工产业 规模稳定在300亿元以上 涵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战新产业、设备更新、安全生产改造、军品保供及军贸等领域 [2] - 专项贷款规模占比提升至约80% 体现金融支撑专业化和专注化趋势 [2] - 2024年金融业务总量超过2300亿元 连续28年保持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资产率为零 [6] 信贷资源协同机制 - 财务公司以自身信贷资源作为信用背书 引导外部金融资源投入集团成员单位 [3] - 通过优惠信贷价格与外部金融机构形成良性互补 促进外部机构提供优惠报价 [3] - 快速高效的信贷业务办理效率 推动外部金融机构提升服务集团成员单位的速度 [3] 科技创新专项支持 - 设立科研项目与科技创新专项贷款 规模达30亿元以上 支持传统及新兴军工产品研发升级 [4] - 提供极优惠低息资金赋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4] - 针对急用先行项目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 引导低息资金精准投放 [5] 定制化金融服务 - 实施"一企一策"金融服务方案 基于子集团年度规划、财务情况及资金特点量身定制 [6] - 重点解决成员单位资源保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及防范风险等诉求 [6] - 服务覆盖重大专项、重大工程及安全生产与质量提升等领域 [6] 产业定位与战略价值 - 兵器工业集团是唯一面向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信息支援部队及武警公安提供装备和技术保障的军工集团 [3] - 财务公司定位为资金集中管理平台 依托产业场景服务主责主业 延伸服务核心上下游企业 [4] - 通过协同外部金融资源强化产业链韧性 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4]
当今的欧盟已是晚期的大清
虎嗅APP· 2025-08-30 10:09
欧盟经济衰退表现 - 欧盟GDP从2008年与美国相当降至2024年不足美国2/3 [6] - 劳动生产率从1995年相当于美国95%滑落至2023年80% [6] - 全球市值前100公司中欧洲企业数量从2015年28家下降至2024年18家 同期美国从52家增至58家 [8] 科技竞争力缺失 - 全球前20大科技集群欧洲仅存1个 较2017年6个大幅减少 [8] - 欧洲约70%基础AI模型由美国开发 美国三大科技巨头占据欧洲云计算市场三分之二份额 [8] - 量子技术领域全球前十企业无欧盟公司 美国占五家中国占四家 [8] 能源与产业外流 - 德国自2010年累计净资本外流超过6500亿欧元 其中40%发生在2021年后 [10] - 2022年德国对外投资导致资金净外流达1250亿欧元 [10] - 欧盟国家占2023年美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45% 总额达2.4万亿美元 [10] 金融主导权丧失 - 美国银行占据欧洲批发银行服务主导地位 贝莱德等基金巨头操纵欧洲大部分投资 [10] - 欧洲对外贸易结算美元占比超过70% [10] - 美国占全球股票价值三分之二以上 [10] 政治渗透机制 - 1946-2000年间美国在欧洲进行27次选举干预 占其全球干预行动三分之一 [14][16] -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长期资助西欧国家反对派组织 [17] - 美国劳工联合会(AFL)通过马歇尔计划和中情局支持渗透欧洲工会组织 [20] 军事与情报控制 - 北约东扩过程中美国直接为东欧国家国防部提供顾问与课程 [22] - 2014年棱镜门事件曝光德国300名政商领袖遭美国监控 [26] - 美国情报部门可调阅德国国防部通信 丹麦情报网覆盖法瑞挪等多国 [28] 决策机制失衡 - 中东欧国家在俄乌冲突中援助金额达GDP1% 远超西欧国家0.1%水平 [25] - 波兰2022年通过法案将国防支出提升至GDP3% 带动欧洲各国跟进 [26] - 欧盟决策过程被"中东欧化" 产业政策和对外关系屡现损己利美现象 [25] 产业基础恶化 - 欧盟电力价格高企削弱产业竞争力 制造业成本持续上升 [9] - 德国工业4.0发展不及预期 基建环保数字化全面落后 [34] - 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依赖加剧 欧盟对美天然气采购承诺进一步深化能源绑定 [12]
德国内阁通过扩军计划 民众担忧军费开支挤压民生投入
央视新闻· 2025-08-30 07:00
扩军计划 - 德国内阁通过扩军草案 计划2030年将现役部队规模从18万人扩充至26万人 预备役人数也将大幅增加 [1] - 为吸引适龄人群入伍 草案出台一系列薪酬和补贴政策 若自愿入伍目标未达成将考虑恢复义务兵役制 征召18-60岁男性公民 [1] - 德国国防部长出席莱茵金属公司新弹药工厂投产仪式 显示军工产能扩张与政府计划形成配套 [1] 社会争议 - 反对者认为大幅增加军事开支将削弱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投入 养老金可能被削减 [2] - 大众汽车等大型工业企业被要求转型生产武器引发争议 被批评损害德国工业利益 [2] - 执政联盟内部对新《兵役法》草案存在分歧 年轻人参军意愿不高 反战组织持续抗议 [2] 行业影响 - 军工企业莱茵金属公司获得新弹药工厂投产订单 显示军工行业将直接受益于扩军计划 [1] - 军事开支增加可能导致除军费外各个经济部门遭到资金挤压 引发行业资源重新分配 [2] - 德国工业界面临转型压力 部分企业被要求转向军工生产 但具体实施仍存不确定性 [2]
晨枫:特朗普要大干快干“美国特色资本主义”
观察者网· 2025-08-30 02:08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政府正考虑通过持股军工和科技公司(如洛克希德、波音、帕兰蒂尔、英特尔)实现更直接的经济干预 此举可能效仿欧洲国家控股模式 但存在抑制市场竞争和创新活力的风险 [1][13][16] 美国政府对企业的持股动向 - 美国商务部长称政府正考虑购入洛克希德、波音、帕兰蒂尔等军工公司股份 其中洛克希德·马丁97%收入来自美国政府 [1] - 特朗普声称美国政府已获得英特尔10%的普通股股份(无投票权) 并称这只是开始 [1][13] - 美国政府介入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交易 并获得具有经营话语权的"黄金股权" [1] 欧洲国家控股企业的历史与现状 - 欧洲政府长期通过控股保护关键制造业(如汽车、军工) 英国70年代将汽车品牌合并为国有不列颠利兰公司 但最终仍衰落并被拆分出售 [2][3] - 英国宇航由多家公司合并后于1981年私有化 但目前依赖美国市场 成为美国军工"六大"之一 [4] - 法国宇航、汤姆森-CSF等国有公司已并入空客、泰利斯集团 意大利菲亚特旗下曾拥有多个汽车品牌 [4] - 当前欧洲军工巨头(空客、泰利斯、莱奥纳多)虽理论上私有 但政府仍持有重大股份 [5] 美国军工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国战斗机研发制造商从二战后十余家整合至仅剩洛克希德、波音、诺斯罗普三家 [8] - 洛克希德拥有第五代战斗机经验 波音在第六代竞标中试图逆转屡战屡败局面 诺斯罗普近60年未设计全新战斗机 [8] - 美国政府刻意扶持新兴军企(如克拉托斯、通用原子、安杜里尔)以平衡"军工五大/六大"垄断 [10] 政府持股的潜在问题 - 政府持股可能导致投标偏袒和内部消息泄露 对诺斯罗普、雷锡恩等现有企业及新兴公司构成竞争威胁 [11] - 欧洲案例显示政府控股可能抑制行业创新活力 导致技术落后于美国 [11] - 英特尔接受《芯片法案》220亿美元拨款后 政府持股可能取消原定的KPI返还和利润分享机制 削弱企业进取动力 [13][14] 美国制造业现状与挑战 - 2023年美国制造业产值23000亿美元 占世界份额15.1% 但预计2030年将下滑至11% 中国则升至40% [17] - 美国仅军工和信息工业保持竞争力 但陷入创新放缓、成本上升的循环 [18] - 再工业化需解决竞争力与成本效率问题 但美国人均GDP虚高可能阻碍重建 [19] 新兴科技企业的角色与风险 - 帕兰蒂尔作为软件数据分析公司 正从军工向民用领域(如电子病历、云计算)扩展 政府持股可能加速政府应用但抑制市场竞争 [14][15] - 美国试图通过政府干预重振现有产业(如波音、英特尔) 而非像中国那样培育新兴产业 [18][19]
山西证券研究早观点-20250829
山西证券· 2025-08-29 01:15
市场走势 - 上证指数收盘3,843.60点,单日涨幅1.14% [4] - 深证成指收盘12,571.37点,单日涨幅2.25% [4] - 创业板指收盘2,827.17点,单日涨幅3.82% [4] - 科创50指数收盘1,364.60点,单日涨幅7.23% [4] 非银行金融行业 - 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新规减少总量加分指标,提高ROE加分力度,扩大经纪/投行/资管等业务加分覆盖面 [7] - 国信证券获准成为万和证券主要股东,取得其96.0792%股份,此次并购为深圳国资体系内最大券商整合 [7] - 上周A股成交金额12.94万亿元,日均成交额2.59万亿元,环比增长23.10%,两融余额2.16万亿元,环比提升4.48% [7] 通信行业 - 英伟达将推出Spectrum-XGS以太网DCI产品,用于连接跨地域数据中心,支持十亿瓦级AI超级工厂建设 [8] - DeepSeek V3.1发布,采用UE8M0 FP8 Scale参数精度,为下一代国产芯片优化设计 [8] - 上周科创板指数涨13.31%,申万通信指数涨10.84%,物联网板块涨17.5%,光模块板块涨16.3% [8][9] 永泰能源 - 上半年营业收入106.76亿元,同比减少26.44%,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减少89.41% [11] - 煤炭业务吨煤收入二季度为345.19元/吨,同比降52.96%,电力业务毛利率20.96%,同比增加5.50个百分点 [11] - 海则滩煤矿项目井下二期工程完成65%,成巷11,000余米 [11] 中化化肥 - 上半年营业收入147.15亿元,同比增长7.56%,归母净利润11.04亿元,同比增长5.04% [12] - 基础业务分部收入101.07亿元,同比增29.9%,利润7.19亿元,同比增53.3% [14] - 差异化产品销量150万吨,同比增13.64%,生物+高端产品销量同比增51% [14] 广联达 - 上半年营业收入28.00亿元,同比减少5.37%,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23.65% [16] - 数字成本业务收入22.86亿元,同比减7.06%,数字施工业务收入3.12亿元,同比增8.21% [16] - AI相关合同金额超4000万元,AI服务调用量超4000万次,模型服务消费达143亿Tokens [16][17] 联瑞新材 - 上半年营业收入5.19亿元,同比增17.12%,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18.01% [20] - 可转债募资7.2亿元,用于超纯球形粉体材料项目及高导热粉体材料项目,达产后预计分别实现销售收入6.59亿元和3.10亿元 [20] - 高阶CCL市场2024-2026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26% [21] 聚胶股份 - 上半年营业收入9.9亿元,同比增5.5%,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增41.4% [24] - 卫材热熔胶全球市场主要由聚胶股份、汉高、富乐、波士胶共同占据 [25] - 育儿补贴政策自2025年实施,每年每孩补贴3600元,有望推动卫材需求修复 [27] 赛轮轮胎 - 上半年营业收入175.9亿元,同比增16.1%,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减14.9% [28] - 二季度轮胎销量1977.1万条,同比增10%,毛利率24.3%,同比降5.4个百分点 [28] - 原材料价格指数Q2平均值112.8,环比降14.2%,预计Q3成本改善 [30] 中航西飞 - 上半年营业收入194.16亿元,同比减4.49%,归母净利润6.89亿元,同比增4.83% [31] - 毛利率7.27%,同比提升1.38个百分点,净利率3.55%,同比提升0.32个百分点 [31] - C919部件实现稳定交付,空客A320/A321机翼、机身及波音B737垂尾等转包业务稳步推进 [32] 麦加芯彩 - 上半年营业收入8.88亿元,同比增17.09%,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48.83% [35] - 新能源涂料收入2.80亿元,同比增71.66%,销量同比增84%,风电新增装机51.39GW [35] - 集装箱涂料收入6.0亿元,同比增3.8%,船舶涂料通过挪威船级社认证 [35]
美政府考虑入股军工企业
第一财经· 2025-08-28 00:55
美国政府入股国防企业意向 - 美国联邦政府考虑收购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股权 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点名该公司并强调其97%收入来自美国政府[1] -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2024年净销售额73%来自美国政府 其中65%直接来自美国国防部[1] - 美国政府近期已向英特尔投资89亿美元收购9.9%股份 资金来源于《芯片与科学法案》未支付的57亿美元补贴及32亿美元政府资助[2] 企业政府合作模式 - 商务部长称洛克希德·马丁"基本是美国政府分支机构" 强调其精良弹药制造能力与经济效应[1] - 英特尔交易后美国政府将成为大股东 特朗普公开表示希望出现更多类似案例[2] - 政府入股资金通过既有法案补贴与资助项目组合实现 未动用额外财政预算[2]
特朗普政府考虑入股军工企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7 22:25
政府投资动向 - 特朗普政府考虑入股军工企业 特别点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1] - 美国政府近期向英特尔投资89亿美元收购9.9%股份 资金来自《芯片与科学法案》57亿美元补贴及32亿美元政府资助[1]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97%收入来自美国政府[1] - 2024年净销售额73%来自美国政府 其中65%来自美国国防部[1] 政府投资逻辑 - 商务部长称洛克希德·马丁"基本上是美国政府分支机构" 制造精良弹药[1] - 政府正在讨论如何为军火采购提供资金[1] - 特朗普希望出现更多政府入股企业的案例[1]
全球军工市值前20曝光,印度全面碾压中方,可惜实战一败涂地
搜狐财经· 2025-08-27 06:09
全球军工企业市值与营收排名对比 - 美国Lockheed Martin以608.1亿美元军火营收位居全球第一 但同比下滑1.6% [1] - 中国AVIC(208.5亿美元)和NORINCO(205.6亿美元)分别位列第8和第9 军火营收均实现正增长 [1][6] - 印度Hindustan Aeronautics以37.1亿美元军火营收排第43位 Bharat Electronics以19.4亿美元排第67位 [9] 中印军工企业实力对比 - 印度HAL主力产品为许可证组装的苏-30MKI战斗机 自主研发的光辉战斗机仍依赖美国F404发动机 [3] - 中航沈飞实现四代机(歼-16)、五代机(歼-35)批量生产 六代机(歼-50)已进入试飞阶段 [3] - 印度Bharat Electronics未掌握舰载/机载AESA雷达技术 核心电子元器件依赖进口 [5] - 中国CETC具备独立研制世界先进AESA雷达能力 军火营收达160.5亿美元(同比增长12.6%) [1][5] 企业市值与实际业务能力差异 - 印度HAL市值342.2亿美元(全球第12)但年营业额仅37.1亿美元 市值营收比显著偏离 [1][9] - 中国CSSC虽市值228.7亿美元(全球第19)但为全球最大船舶制造商 涵盖航母/LNG船/邮轮 [6] - 印度军工企业95%营收来自军火业务 而中国主要军工企业军火占比普遍在25%-32% [6][9] 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格局 - 全球前20军工企业中美国占9席 中国占6席 印度无企业进入前40 [9] - 俄罗斯Rostec军火营收同比增长49.3% 达217.3亿美元 增速居全球前列 [1] - 中国军工企业高端武器出口增长 包括歼-10CE战斗机、红旗-9E导弹系统及各类舰艇 [9]
知名军工巨头,半年亏了2700万元!股价年内暴涨450%,公司曾提醒:击鼓传花效应十分明显,交易风险极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3:4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99亿元,同比增长29.55% [1][4] - 归母净利润亏损0.27亿元,但亏损额同比收窄30.85% [1][4] - 军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07%,产品综合毛利率提升2.71个百分点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30亿元,同比改善超32% [4]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6.6%,销售费用715.69万元同比下降6.56%,财务费用276.43万元同比下降23.4% [5] 业务结构特征 - 军品业务为主力板块,"特品装备制造"业务2024年收入10.27亿元 [4] - 民品业务包括预应力锚固系列、汽车零部件及塑料制品 [4]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4.30亿元,归母净利润-3.63亿元 [4] 股价异动情况 - 年初至8月26日股价涨幅超456% [1] - 6月17-19日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涨幅偏离值累计超20% [7] - 8月14日股价冲高至73.25元/股,创近年新高 [8] - 公司多次发布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提示市场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 [7][8] 控股股东重组进展 - 兵器装备集团2025年2月启动重组筹划,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变更 [7] - 国务院批准兵器装备集团分立,汽车业务将成立独立央企 [7]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已于7月29日在重庆挂牌成立 [7] - 公司证券部表示重组与上市公司关系不大,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3][7] 投资者关注事项 - 公司回应投资者质疑时强调基本面未变化,控股股东未进行减持操作 [8] - 2024年业绩下滑主因产品审价调整导致收入降8.33%,毛利率降29.54个百分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