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与创意共融解锁文旅产业新图景
北京晚报· 2025-08-27 08:10
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览 - 2025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首钢园9号馆和11号棚举办 展览主题为"科技赋能 创意引领" 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新质生产力、文商旅体融合和文化产品海外传播交流四大板块 [1] 北京文化产业业绩表现 -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万亿元 同比增长13.3% [1] - 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08.8亿元 同比增长15.9% 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达72.1% [1] - 北京文化产业通过政策引领与科技赋能构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新业态生态体系 [1] 科技应用与创新体验 - 京东方中联超清推出全球首个8K级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 实现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剧场演出高清同步共赏 [2] - 《梦回圆明园》VR体验运用全球最先进大空间追踪技术LBSS 1比1复刻历史古迹 [2] - 颐和园AI数字人、银河通用人型机器人Galbot G1、中影年年3D AI交互数字人、灵狐AI等人工智能产品将亮相 [2] - "隆福寺藻井"数字艺术展以全新视角展示传统建筑之美 [2] - "亚马逊探险狂想"MR超级混合现实体验让观众在虚实交织环境中互动 [2] 文化创意与经典再现 - 北京大视听重点项目《国色芳华》《归队》通过影院级裸眼3D技术复刻经典场景 [3] - 妙应寺白塔通过异形木质雕刻技术分层拼装实现场景复制 结合文化体验与商业活动创新开发文化资源 [3]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 展区搭建长城脚下主题景区 举办"京剧文化之旅""北京礼物""国潮文创店"系列文创市集 [3] - 推出"文化+科技""文化+体育""文化+商业"等融合型体验空间和消费场景 [3] - 展示博物馆文创、公园礼物、天桥演艺区等主题文创产品 [3] 文创产品展示 - 市属公园及园博馆展出最新文创品共计13大类506款 其中20余款首次亮相 [3] - 包括颐和园与服贸会联名冰箱贴"有燕来颐""福燕游颐"、北京动物园北动AI智能陪伴毛绒玩具、中国本土动物AR拼搭积木 [3] - 韩美林团队设计"河喜"IP与泡泡玛特开发"水运儿"IP文创首次亮相 推广大运河文化 [3]
文化跨界赋能 催生产业新浪潮
新华社· 2025-08-27 07:46
娃衣产业市场表现 - 娃衣销售呈现爆发态势 2024年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17.08% 5月单月销售额突破千万元[2] - 海外订单大幅增长 南美北美日韩等地订单量显著提升 义乌生产企业迎来大量国际业务[2] - 非遗定制款娃衣售价200-300元 首批100件一个月内售罄 显示高端产品市场接受度高[3] 娃衣产业生态特征 - 生产端快速扩张 义乌商户从2024年初转型 一年多时间店铺由1家扩展至3家[2] - 单件手工制作时长约2-3小时 售价100元左右 呈现供不应求状态[2] - 产品融入文化符号 使用非遗纺织面料制作四经绞罗马面裙及四合如意纹云肩[3] 情绪消费市场趋势 - 为情绪价值和兴趣买单成为年轻人首要消费理由 占比超过40.1%[3] - 中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2万亿元[3] - 娃衣承载情绪价值 满足文化需求与个性化表达 成为年轻人情感慰藉新方式[3]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黄土窑洞打造中西结合咖啡空间 跨界融合解锁文旅消费新体验[4] - 无棣古城通过脱口秀摇滚表演等丰富业态 日接待客流量同比增加30%[6] - 日均客流量近2万人次 配套建设婚礼艺术中心非遗馆等场馆提升吸引力[6] 政策支持与产业导向 - 中办国办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 支持开发原创IP品牌[3] - 政策促进动漫游戏电竞及周边衍生品消费 开拓国货潮品国内外增量市场[3] - 创新思维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 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1]
新华视点丨文化跨界赋能 催生产业新浪潮
新华网· 2025-08-27 07:05
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 以创新思维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开辟新赛道并为地方经济注入蓬勃活力 [1] 娃衣产业 - 娃衣销售呈现爆发态势 2024年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17.08% 5月单月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2] - 娃衣手工制作时长约两三个小时 售价约100元且供不应求 [2] - 义乌娃衣生产企业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南美、北美、日韩等地订单量大幅增长 [2] - 情绪价值和兴趣买单成为年轻人消费首要理由 占比超过40.1% [3] - 社交平台持续种草使娃衣成为年轻人表达个性和寻求情感慰藉的新方式 [4] - 非遗纺织面料制作的娃衣售价200-300元 首批100件非遗定制款一个月内售罄 [6] - 中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2万亿元 [5] 文旅业态创新 - 甘肃定西青岚山生态旅游景区打造中西结合咖啡空间 吸引众多游客打卡 [10] - 山东无棣古城推出脱口秀、歌舞表演等常态化活动 日接待客流量同比增加30% 日均流量近2万人次 [11][13] - 当地建成览仕盛宴婚礼艺术中心、古城非遗馆、齐鲁婚俗文化馆等配套场馆 [13]
服贸会将举办40多场配套活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7 05:05
服贸会配套活动规划 - 2025年服贸会将举办40余场配套活动 涵盖艺术表演 文旅市集 体育赛事等多元形式[1] - 配套活动设计旨在丰富参展体验并展现服务贸易多元活力[1] 文旅融合活动 - 首钢园举办"旅游点亮美好生活"主题露营&艺术生活荟 结合帐篷露营 艺术表演和好物市集[1] - 推出"服贸会我来了"文旅嘉年华系列活动 包括超级直播间和超级市集[1] - 邀请文化 艺术 科技等行业领域大咖走进服贸会小镇进行交流[1] 体育赛事活动 - 首钢极限公园和滑雪大跳台举办全国跑酷精英赛及街舞(霹雳舞)比赛[1] - 通过运动场景展现服务贸易在体育领域的新应用[1] 消费促进措施 - 以"京西有惊喜"为主题策划多样促消费活动[1] - 推出"票根经济"福利 观众逛展后购物用餐可享受优惠[1] - 石景山区 丰台区 门头沟区 海淀区 朝阳区等重点商圈同步宣传服贸会[1] 夜间经济活动 - 首钢园夜间举办"糖果季系列活动" 结合工业遗产与糖果文化[1] - 首钢音乐会邀请北京知名乐队 融合潮流音乐与新工业风冷却塔[1] 产业考察线路 - 围绕科技赋能 投资促进 工业旅游等方向设计10余条考察线路[1] - 邀请观众体验服贸会数字化 智能化在文旅商务领域催生的新场景[1]
优化提升服务供给,商务部9月将出台扩大服务消费若干政策措施
搜狐财经· 2025-08-27 04:21
政策举措 - 商务部将于下个月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统筹利用财政和金融手段优化服务供给能力并激发新增量 [1] -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并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1] - 开展"服务消费季""中华美食荟""养老服务消费季"等系列活动 大力发展入境消费、人工智能+消费及IP+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 [2] 消费市场表现 - 2020年至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 2024年服务消费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达46.1% 对消费增长贡献率达63% [4]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在扩大商品消费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4] - 服务消费是支撑未来消费增长的重要领域 当前政策支持力度仍显不足 下半年或将提高支持力度 [4] 行业供给优化 - 通过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着力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 当前主要问题是优质服务供给不足 [1] - 推动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多元服务供给扩容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 [1] - 将家政服务、文旅消费、教育培训纳入补贴体系 缓解消费者成本压力并刺激服务消费需求 [5]
今年服贸会将办40多场配套活动,营造“全城参与”氛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7 04:02
服贸会配套活动规划 - 将举办40余场配套活动包括艺术表演文旅市集体育赛事等以丰富参展体验和展现服务贸易多元活力[1] - 充分利用首钢园独特场景举办多场沉浸式活动如以旅游点亮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露营艺术生活荟结合帐篷露营艺术表演和好物市集展现文旅服务创新形态[1] - 推出服贸会我来了文旅嘉年华系列活动包括超级直播间超级市集等邀请文化艺术科技等行业领域大咖走进服贸会小镇[1] 体育与消费联动 - 在首钢极限公园滑雪大跳台举办全国跑酷精英赛街舞霹雳舞比赛等活动通过运动场景展现服务贸易在体育领域新应用[1] - 以京西有惊喜主题活动策划推出多样促消费活动并在看电影爱生活北京仲夏电影嘉年华活动主题下推出票根经济福利观众逛展后购物用餐可享受优惠[2] - 石景山区丰台区门头沟区海淀区朝阳区等重点商圈同步宣传服贸会营造全城参与氛围[2] 夜间经济与科技体验 - 夜间首钢园举办糖果季系列活动结合工业遗产和糖果文化带来更多沉浸式体验[2] - 首钢音乐会作为人气演艺活动IP邀请北京知名乐队将潮流时尚主题音乐与新工业风冷却塔相结合[2] - 围绕科技赋能投资促进工业旅游文博资源和夜游经济等方向设计10余条考察线路邀请观众体验服贸会数字化智能化在文旅商务领域催生的新场景新地标和新消费活力[2]
超5万吨渔获抢“鲜”上餐桌 点燃泉州消费新热潮
搜狐财经· 2025-08-27 03:27
渔业产量与交易 - 开渔后10天内石狮祥芝国家中心渔港渔获交易量超2.5万吨 通过卸渔廊道渔获交易市场流向各地[4] - 泉州全市渔获总量超5万吨 从各渔港流向市民餐桌 远航渔船归航后渔获量将持续增加[4] - 石狮祥芝渔港市场日均交易量比休渔前翻近一倍 外地采购商专程采购 鲳鱼和红目鲢批发价降五成[5] 海鲜价格与消费 - 开渔后海鲜价格显著下降 红斑鱼从170元/斤降至约100元/斤 九节虾从近200元/斤降至120元/斤[5] - 鲤城区推出满减消费活动 单笔消费满88元可享随机最高立减58元 刺激海鲜销量日均明显增长[5] - 东街菜市场海鲜区客流密集 市民因价格优惠增加采购量 批发商日均走货量达200多公斤[5] 文旅活动与消费场景 - 丰泽蟳埔渔人码头举办蟳鲜啤酒季活动 提供码头直采体验 搭配海鲜排档和簪花啤酒派对持续15天[3][9] - 石狮祥芝镇举办开渔消费季文旅活动 包括闽南划拳争霸赛和小吃摊 吸引本地及外地游客[8][10] - 惠安和南安推出特色开渔活动 惠安千人品渔宴供应"第一网"海鲜 奎霞村打造赶海拾贝等三大体验场景[10] 区域经济影响 - 开渔相关文旅活动吸引数万人次参与 带动海鲜餐饮 住宿及零售消费热潮[11] - 外地游客专程赴泉州消费海鲜 推动文商旅融合消费场景扩展[6][9] - 渔获交易市场人流量密集 从深夜至午后持续交易 批发商和采购商活跃度显著提升[5]
上海黄浦:区域经济密度保持全市首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83家
新浪财经· 2025-08-27 03:17
核心观点 - 黄浦区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达3344亿元 年均可比增长约4.5% 经济密度达163亿元/平方公里 位列全市首位 区级财政收入达299亿元 年均增长6%以上 [1] 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 - 地区生产总值达3344亿元 "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可比增长约4.5% [1] - 区域经济密度达163亿元/平方公里 保持全市首位和全国前列 [1] -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99亿元 年均增长6%以上 [1] - 金融业增加值达1286亿元 占全区GDP38.5% 占全市金融业比重近1/6 2021-2024年均增长率6.5% [3] - 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2601万亿元 占全市比重超70% [3] - 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家 累计达83家 2024年完成税收近60亿元 占全区总税收比重约10% [2] - 累计合同利用外资金额约83亿美元 保持平稳增长 [2] 改革创新与营商环境 - 成功获批上海首批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试点保税展示交易新模式 [2] - 建设淮海新天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设立全市首家AEO高级认证指导中心 [2] - 发布"1+7+N"新一轮产业支持政策 2024年营商环境测评及企业满意度评价居全市第一 [2] - 打造"门楣之光"人才发展体系 建成运营外滩国际人才服务中心 [2] 重点产业发展 - 金融业增加值规模达1286亿元 占全区GDP的38.5% [3] - 成功举办外滩大会、外滩金融峰会 获批建设全市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金融科技集聚区 [3]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海区域中心成功落地 [3] - 在世博浦西园区规划建设中央科创区 构建"1+N+1"产业体系 [3] - 机器人产业基地和脑机接口创新中心揭牌成立 [3] 消费与商业发展 - 南京路、淮海中路、豫园三大商圈加快转型升级 [4] - 率先建成上海市夜间经济精细化治理示范区 [4] - 积极推进上海国际珠宝时尚功能区、全球新品首发地等示范区建设 [4] - 百联ZX创趣场等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快速发展 [4] - 离境退税业务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设置上海首个"全市退付点" [4] 城市建设与更新 - 全面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 "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成片旧改3.7万户以上 [5] - 2023-2024年"两旧"改造受益居民总量超过7000户 [5] - 制定外滩第二立面区域城市更新行动计划 探索"三师联创"机制 [5] - 老市府大楼完成更新改造 大新天地、南外滩、金陵路等重点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 [5] 文化产业发展 - 集聚专业剧场27个、"演艺新空间"101个 "十四五"以来完成国内申报演出超19万场 [7] - 打造南昌路主题街区等红色寻访研学目的地 推动140余处红色遗址遗迹整体展览 [6] - 集聚近60家美术馆、艺术馆、画廊、拍卖行、艺术空间 数量和质量全市领先 [7] - 获评全国首批"全民阅读推广城市" [7]
活力湖北走出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
金融时报· 2025-08-27 02:37
经济总量增长 - 湖北省经济总量从"十四五"初站稳4万亿元跨越至迈上6万亿元 年均增长7.1% [1] - 三年增速位居中部第一 经济总量占中部地区比重从19.5%提升至20.9% [1] - 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大省领先和中部领跑 实现发展能级速度质效后劲整体提升 [1] 科技创新优势 - 2024年上半年产出全球首款北斗全频点高精度芯片、全球最高强度平顶脉冲磁场等重大科技成果 [3] - 武汉科技集群全球排名从2020年第29位升至第13位 科研城市排名从全球第13位升至第9位 [4] - 拥有4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64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0家湖北实验室 汇聚82位院士和41.5万名研发人员 [3] - 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达66.5% 入选国家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专项行动五个省份之一 [4] 就业与民生保障 - 全省新增就业连续四年超90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连续三年超40万人 [5] - 224个劳务品牌带动就业超450万人 居民收入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 [5] - 通过降费率、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等政策推动就业与产业协同发展 [5] - 实施"才聚荆楚"工程和"百县进百校联万企"行动促进青年就业 [7] 消费拉动效应 - 汽车以旧换新50.8万辆 家电等产品以旧换新销售5281.74万台 [8] - 拉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超1600亿元 [8] - 2024年接待游客8.73亿人次(同比+13.23%) 旅游综合收入9011.61亿元(同比+18.8%) [9] - 2024年1-7月接待游客5.47亿人次(同比+14.61%) 旅游收入5717.91亿元(同比+16.07%) [9] 文旅产业发展 - 谋划和在建文旅项目1124个 计划总投资近5000亿元 [9] - 已建成投运文旅综合体项目104个 带动避暑冰雪演艺等业态发展 [9] - 推动"文旅+百业"融合 形成"大抓文旅、抓大文旅"发展格局 [8][9]
在夜间经济中 挖掘更多元可能
金融时报· 2025-08-27 01:49
夜间经济发展特征 - 夜间经济是城市功能延伸和服务范围拓展 构成对新消费需求全方位响应 [1] - 夜间经济发展根基在于游客对情绪 文化 归属感及新鲜感的追求 [1] - 夜间经济繁荣依赖科学规划与特色资源挖掘 而非简单延长白天营业时间 [1] 文化融合创新模式 - 扬州古运河夜游项目融合漕运历史 民俗文化与现代光影技术 使河道成为夜间流动博物馆 [1] - 南京老门东金陵剪纸摊位将传统技艺与夜间游览场景结合 吸引大量游客 [1] - 立足本地文化特色的消费供给能激活夜间经济独特生命力并催生新消费业态 [1] 市场发展前景 - 24小时营业早餐店与夜间商圈形成互补消费场景 [2] - 灯火与烟火交织的夜间消费市场将持续生长出更多元可能性 [2] - 各地对夜间经济场景的持续挖掘与科学规划将推动市场扩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