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

搜索文档
新消费研究深度框架 - 不谈“新消费有什么”,而讲“新消费是什么”
2025-06-23 02: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新消费行业,包含新形成的消费习惯如限制茶饮、医美、新能源车、宠物食品等,以及新零售 [14][19] - **公司**:老铺黄金、泡泡玛特、完美日记、茅台等 [1][7][18]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新消费行业特点**:客观上是渗透率提升、百度搜索指数破圈、营收增速快(2024 - 2025 年复合营收增速超 25%);主观上具有“人传人”特点,消费者自发宣传产品,还需具备可交易性和易造梗性 [2] - **正反馈效应实现方式**:通过口碑传播,消费者自发宣传带动业绩增长,业绩增长推动股价上涨,股价上涨提高产品关注度,再次促进业绩增长,如老铺黄金和泡泡玛特 [3] - **政策影响**:2025 年政策刺激消费,效果因情况而异,本身业绩增长或有用户自发传播效应的股票表现突出,股价上涨带动业绩提升形成正反馈循环 [4][5] - **可选消费品与成本关系**:价格不直接与成本挂钩,更多取决于市场需求、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心理因素,如茅台生产成本约 60 元,市场售价高达 2000 - 3000 元 [6][7] - **新消费品成功关键**: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尤其是年轻人审美优越感,让消费者通过购买产品展示眼光独到,如拉布布、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 [8][12] - **上市公司对新消费品影响**:上市将产品客观化,股价上涨验证早期消费者眼光,提升市场认可度,如拉布布 [10] - **自传播效应形成条件**:具备可交易性(上市公司股票或二手市场交易)和易造梗性,通常来自新形成的消费习惯或新破圈的品牌,如泡泡玛特 [14] - **新消费核心特点**:自传播性,让消费者成为营销官实现破圈效应,必须可交易,最好是新形成的消费习惯或新破圈品牌 [17] - **新消费品定义及特点**:能证明审美优越感并实现破圈效应,具有设计优越性,通过自传播和自反馈机制形成广泛影响,如完美日记 [18] - **新零售与新消费关系**:新零售是新消费的一种表现形式,新消费更强调证明审美优越感和实现破圈效应 [19] - **新消费领域投资前景**:发展空间取决于具体标的所处阶段及其持续破圈几率,投资者需关注其长期发展潜力和吸引新消费者群体的能力 [2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情绪价值作用**:现代年轻人追求话语权和审美权,通过购买特定商品展示独特超前审美眼光,情绪上的优越感驱动自传播,推动新消费品流行 [11] - **新事物成功原因**:上一代人不理解的新事物易在新消费中成功,因能彰显年轻一代品味优越感 [15] - **湖人夺冠影响**:湖人夺冠给球迷带来审美优越感,类似股票上涨或明星使用产品,会让球迷更关注品牌,吸引他人购买相关产品 [13] - **东吴商社团队服务**:由多位资深分析师组成,提供新消费领域深度投研服务,定期举办电话会议分享成果和动态 [21]
廖市无双:4月以来的反弹结束了吗?
2025-06-23 02: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新消费、创新药、券商、银行、综合金融、通信与电子、美股、军工、电子、石化、非银传媒、计算机、有色金属、保险、多元金融、电信运营、稀有金属、文化娱乐、煤炭化工等 公司:英伟达、老凤祥、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茅台酒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新消费板块**:存在调整压力,已形成五浪结构,需ABC结构整理,目前C浪未结束,龙头企业位置高,港股相关标的回调,不建议介入[14][15] 2. **创新药板块**:呈现大ABC结构,中证创新药指数顶背离,至少需四浪整理,港股创新药走完三浪和四浪,五浪大概率新高后回调,不宜盲目追高[16][21] 3. **券商板块**:有直接调整或上涨两种走势,若上涨带动上证指数挑战3417点,若下跌大盘或直接调整,配置券商可把握大盘节奏且风险收益比好[4][26] 4. **银行板块**:表现强劲,处于月线大五浪主升浪阶段,受益于OCI账户资金流入,涨幅仍有空间,可继续持有[1][23] 5. **市场整体情况**:处于关键节点,近期强势但窄幅震荡,赚钱效应集中,市场钝化,受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影响调整,均线多头排列,下方支撑强,下跌不深[3][7][8] 6. **美股走势**:偏空,纳斯达克指数和英伟达呈三浪结构,上行动能衰减,美国对伊朗核设施行动或降低全球风险偏好,影响A股[1][8][9] 7. **投资策略**:哑铃型策略有效,高股息率和小微盘表现强,行业轮动差,关注政策支持领域,可在板块内高低切换,调整持仓结构,关注券商[2][22][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市场影响因素**:中东地缘政治冲突使全球风险偏好下降,影响市场表现;4月7号以来反弹有内生性调整需求[7][8] 2. **资金流向**:资金从医药、新消费等高位板块流出,流入光模块、机器人、算力硬件等领域[10] 3. **技术分析关键点**:市场均线多头排列,下方支撑强;纳斯达克指数和英伟达MACD顶背离,走势偏空[11][13] 4. **行业轮动情况**:行业轮动速度加快,持续性差,主题投资成重要方向,哑铃型结构或成长期趋势[2][28][33] 5. **主题投资表现**:主题投资有显著动量特征,银行相关主题在高贝塔领域表现强劲,动量策略在市场上行时有效[31][32]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6月23日
新华财经· 2025-06-22 23:51
科创板改革 - 科创板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借助其专业判断和资金投入帮助审核机构和中小投资者更好判断企业科创属性和商业前景 [1] - 科技与资本高效融合将进一步打开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 [1] 北交所并购重组 - 2025年以来北交所上市公司披露数十份购买资产公告,多家公司如青矩技术、易实精密、铁大科技开展现金收购拓展业务领域 [2] - 北交所修订重大资产重组规则,丰富创新型中小企业并购重组工具储备,优化市场机制激发活力 [2] 卫星通信行业 - 2025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卫星通信技术成为焦点,行业人士认为其将重塑偏远地区网络接入方式并为全球未联网人口带来连接 [3] - 卫星产业有望在未来10年引领通信行业革命性改变 [3] 证券公司分类评价 - 新规将重塑行业定位,引导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创造,突出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资本使用效率核心指标 [4] - 增加违规成本震慑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形成"合规—评级—业务"良性循环 [4] A股市场展望 - 2025年下半年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推进,市场活跃度有望提升,机构建议关注产业趋势支撑下的科技板块 [5] - 短期海外扰动因素增加压制风险偏好,但政策催化下具备产业趋势和半年报业绩支撑的科技板块值得关注 [5] 发起式基金清盘 - 2025年因规模低于约定清盘的发起式基金达41只,上百只拉响警报,多数因追逐热点后业绩下滑导致规模长期低于2亿元 [6] - 业内人士建议发起式基金应作为逆势布局"种子"而非热点营销工具,需基于长期投资价值发展 [7] 人民币国际化 - 专家建议主动监管稳定币并发展人民币稳定币"宜早不宜迟",通过数字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双轨并进"参与国际竞争 [8] IPO市场动态 - 6月前21天沪深北交易所受理34家IPO企业,占年内总量56%,其中北交所新受理企业最新一年扣非净利润平均达1.01亿元 [9] - 投行预期2025年首单未盈利企业IPO受理案例有望在6月出现 [9] 新消费板块回调 - "新消费三姐妹"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集团从高点回调约15%-19%,引发对估值和IP生命周期的担忧 [10] - 基金经理观点分化,乐观派看好高增长稀缺性,谨慎派认为部分标的存在估值泡沫 [10] ETF市场发展 - 中国ETF总规模突破4万亿元,但部分"尾部"产品流动性不足影响交易体验,市场正从产品创新和做市机制优化寻求解决方案 [11] 跨境支付通上线 - 6月22日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正式上线,多家银行积极落地业务提供跨境实时汇款服务 [12] - 该机制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的战略抓手 [12] 浮动费率基金 - 首批13只浮动费率基金合计规模达126亿元,平均单只规模9.69亿元,平均认购户数超1万户 [13][14] - 该模式作为公募费率改革重要落子,持续吸引市场关注 [14]
一位成长投资老将的主动求变——访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
上海证券报· 2025-06-22 17:28
投资策略转变 - 成长风格管理人梁辉因近年成长股逆风,主动调整单一投资策略,转向多样化策略结合风格择时以提升市场适应性[1] - 投资操作兼顾机会与安全性,关注经济基本面改善下的中国资产重估,聚焦估值合理的互联网板块,回避无业绩支撑的主题标的[1] - 2024年前三季度配置红利股及盈利增长的成长股(如半导体、出口链),四季度加仓成长风格标的,体现风格快速切换[5] 核心投资理念 - 投资体系以成长为核心,认为成长是公司价值所在,但承认成长投资存在周期性和局限性[2][4] - 选股聚焦长期可持续性,综合评估市场需求、竞争环境、投资回报率,避免短期估值过热标的[6][7] - 重视估值安全性,从侧重上行空间转向兼顾下行风险,强调均值回归与稳健收益[7] 行业布局方向 - 四季度看好成长股机会,重点关注四大领域:AI驱动的互联网板块、防御性新消费与医药、自主可控科技、稳增长政策受益行业(如工程机械)[9] - AI产业处于"0到1"阶段,算力基础设施投资确定性高;未来"1到N"阶段互联网企业竞争力突出,港股互联网公司估值合理[9][10] - 半导体行业具备全球1/3市场在中国、国产化率1/3的结构性机会,设备技术突破将催生重大投资机遇[10] 市场判断与案例 - 最不确定时期已过,房地产企稳、过剩产能消化及中港股市深度调整后估值吸引力增强[9] - 机器人板块虽受关注,但回避无业绩支撑标的,案例显示曾避免参与短期估值飙升30%后下跌的标的[7][8]
下半年A股怎么走?最新研判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6-22 12:21
市场展望 - 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仍处在历史偏低位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处于"双宽松"阶段,为市场向好提供重要支撑 [4] - 预计下半年市场有望震荡向上,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可能是需要高度关注的时间点 [5] - 从全球资产比价角度来看,中国资产仍具备较强吸引力,市场拐点或将在外围扰动因素阶段性缓解后逐步显现 [5] 投资策略 - 继续看好杠铃策略,一头是稳定高ROE、高分红等稀缺类资产,另一头是估值弹性较大的成长类资产,特别是以科创板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板块 [7] - 计划在港股市场中挖掘符合产业趋势的方向,包括AI、新消费、机器人等领域,港股红利资产值得关注 [7] - 更关注具有核心技术壁垒及海外渠道建设能力的优势制造企业 [7] 投资主线 - 下半年投资主线预计是科技成长(AI、机器人、自主可控等)和消费细分领域(创新药、新消费等) [10] - 继续关注以人工智能和自主可控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投资机会,以及服务消费、差异化情绪消费、银发经济相关的旅游和保健产业等新型消费机会 [10] - 成长风格预计将继续占优,AI算力、智能驾驶等细分领域或成为投资主线 [11] 热门板块分析 - 创新药当前估值水平依然处于合理偏低水平,A股、H股的估值水平在3倍PS附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13] - AI、人形机器人、新消费、创新药等领域局部热度较高,部分公司估值水平较高,但其中优质资产长期仍具备较好投资价值 [14] - 热门板块短期积累了一定热度,但后续可能呈现"跷跷板"效应,需关注估值合理且长期空间较大的标的 [15] 结构性机会 - 部分新能源企业在下游招标中产品价格表现超预期,或对未来企业毛利率形成正向支撑 [17] - 港股的小市值医药公司目前定价尚未充分,部分公司市值仅和账面现金及等价物相当,明显处于低估状态 [17] - 中国AI产业潜力有待充分释放,视频生成软件开发及下载量居世界前列,广告生成工作室、企业端数据分析服务呈增长趋势 [18] 港股市场机会 - 港股当前整体估值分位仍处于低位,在消费、科技、互联网、金融、医药领域均存在机会 [20] - 科技企业受益于AI产业催化,互联网板块估值较纳斯达克板块折价超50%,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 [20] - 港股下半年依然会受益于全球资金再平衡以及香港资本市场改革,重点关注高股息、新消费和金融板块 [20] 影响因素 - 政策推动、产业催化作用、流动性状况以及海外资金的流入构成了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26] - 需关注海外经济周期与地缘政治风险,美联储降息节奏对汇率、全球流动性的边际影响 [26] - 宏观经济形势、政策环境、行业发展趋势是影响股市行情的核心因素 [27]
增量资金对年初至今风格影响的五问五答
东吴证券· 2025-06-22 03:02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 年量化资金是 A 股市场核心增量,在私募和公募领域均有显著扩容,大盘两轮上涨行情风格和增量资金结构不同,南向资金驱动 A 股新消费和创新药风格,近期市场存量博弈,量化资金主导,后续轮动或持续,需警惕小微盘回调风险,建议关注业绩预期明朗的泛科技方向 [1][2][6] 各问题总结 第一问:年初以来的增量资金结构中,谁占据主导 - 量化资金是今年 A 股市场核心增量,年初至 6 月 20 日微盘指数累计涨幅达 31.9%,量化策略收益领跑行业,2024 年 6 月至 2025 年 5 月百亿量化私募平均收益率为 29.6%,较头部私募整体有明显优势 [1] - 发行端扩容显著,2025 年截至 5 月量化私募产品备案总数达 1930 只,占全市场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总量的 44.3%,年初至今新发量化产品(不含被动指数基金)规模达 376.9 亿元,高于同期主观权益产品 [2] 第二问:今年大盘的两轮上涨行情中,增量资金的区别 - 第一轮“春季躁动”:活跃资金主导,小盘成长风格占优,1 月中旬美元走弱和大模型出圈强化科技资产重估叙事,机构和活跃资金入场,活跃资金入场规模高于同期机构 [3] - 第二轮“黄金坑”后的反弹:从大盘价值转向风格均衡,轮动加剧,4 月上旬“国家队”增持带动大盘价值风格突出,4 月下旬“国家队”暂缓入场,市场存量博弈,风格更偏均衡 [3] 第三问:新消费和创新药风格的崛起,从资金层面如何理解 - 新消费:年初以来港股新消费板块内外资接力配置,3 月起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截至 6 月 19 日累计净流入达 252 亿港元,对 A 股形成显著映射效应 [4] - 创新药:2 月中旬以来南向资金大幅增持,截至 6 月 19 日累计净流入超 600 亿港元,成为支撑行情的核心动能,A 股创新药板块同步跟涨,但上行幅度较港股偏缓 [4] 第四问:近期市场资金结构对于风格的影响 - 近期市场缺乏主线,机构与活跃资金情绪低迷,增量资金匮乏,存量博弈特征突出,指数窄幅震荡,板块轮动混乱,大/小盘与成长/价值风格分化减弱 [6] - 量化资金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倾向于采取市值下沉策略,带动微盘股成交占比提升,微盘指数相对中证 2000 跑出超额,需警惕后续微盘回调风险 [6] 第五问:资金面存量博弈,后续买什么 - 短期内宏观叙事难现显著变化,市场风险偏好与赚钱效应较弱,增量资金入场意愿不足,轮动或仍将持续,量化资金配置策略会减少市值暴露,需警惕小微盘短期回调风险 [6] - 建议关注业绩预期明朗,筹码、位置更具优势的泛科技方向,包括 AI 推理算力及应用、可控核聚变等,谨慎参与缺乏产业趋势支撑的投机性题材 [7]
申万宏源策略一周回顾展望(25/06/16-25/06/21):A股为什么短期风险偏好下降?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1 13:24
报告核心观点 - 短期A股风险偏好回落,自上而下叙事弱化,交易风险偏好下行,新消费和创新药调整,科技短期反弹呈低风偏特征,防御类资产有绝对收益;中期A股25Q2 - Q3为中枢偏高震荡市,25Q4指数中枢可能抬升,26 - 27年是牛市核心区间,重回结构牛依赖科技产业趋势突破,看好黄金、稀土、国防军工,战略看好港股领涨 [1][6][9] 短期A股风险偏好回落及原因 国内经济支撑力空窗 - 6月港口数据回落,“抢出口”提前走弱,宏观主要矛盾提前转换,市场期待增量财政9 - 10月发力,现阶段宏观支撑力或迎空窗期 [1][5] 海外扰动增加 - 7月9日附近美债集中到期、债务上限关键窗口、关税减免到期,7 - 8月需观察中美贸易谈判成果,中东地缘政治冲突是不确定性来源,建议回避相关事件性交易 [1][5] 强势行业叙事扰动 - A股AI深度应用推进慢,新消费性价比矛盾突出、赚钱效应收缩,市场对反内卷持观望态度,但反内卷仍有发力空间且主要效果是盈利能力回复 [1][6] A股交易风险偏好下行的表现及中期观点 短期表现 - 防御类资产有绝对收益,如银行和高股息食品饮料;高风偏资产(新消费、创新药、小微盘股)调整,科技反弹呈低风险偏好特征,聚焦二季报有业绩方向 [6][7] 中期观点 - A股25Q2 - Q3为中枢偏高震荡市,25Q4指数中枢可能抬升,26 - 27年是牛市核心区间 [1][6][9] 投资建议 短期建议 - 新消费和创新药调整,但仍看好基本面趋势向上标的;科技关注7 - 8月互联网巨头资本开支放量验证;防御类资产关注保险举牌受益银行(特别是港股银行股)和进入高股息配置区间的白酒龙头 [1][9][10] 中期建议 - A股重回结构牛依赖科技产业趋势突破,看好与宏大叙事强相关的黄金、稀土和国防军工;战略看好港股成为潜在牛市领涨市场,因其是中国金融外循环关键环节、国企高股息受保险举牌关注、内外资共振定价 [3][9][10] 行业数据表现 量化情绪指标 - 涉及全部A股强势股占比(按个数、流通市值、成交额)、融资情绪指数等量化情绪指标跟踪 [12][13] 赚钱效应扩散指标 - 不同行业和板块赚钱效应扩散情况不同,如银行、电子继续扩散,石油石化、国防军工聚焦龙头,多数行业全面收缩 [16] ETF表现 - 不同类型ETF份额变化、涨跌幅、折溢价率等表现各异,如采掘类国泰中证煤炭ETF份额增长3.4%、今年以来涨65.9%,医药生物类富国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份额增长5.0%、今年以来涨19.1% [18]
股市下跌,怎么办?【下周展望2025-6-20】
搜狐财经· 2025-06-20 15:21
市场整体表现 - 本周上证指数下跌0.51%,创业板指下跌1.66%,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03%,恒生指数下跌1.52%,纳斯达克上涨0.72%(截至周五盘前)[2] - 市场以投机炒作为主,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相关小盘个股上涨,资金扎堆银行避险导致指数维稳[6] - 板块分化明显:银行、油气、电池上涨,汽车产业链、医药医疗下跌[5] 行业涨跌情况 - 涨幅居前:电池(+3.80%)、石油加工贸易(+3.05%)、半导体(+1.01%)、消费电子(+1.61%)、光学光电子(+1.68%)[7] - 跌幅显著:化学制药(-4.99%)、医疗服务(-4.70%)、家居用品(-4.53%)、生物制品(-4.42%)、贵金属(-6.48%)[7] - 工业金属(-3.18%)、化学制品(-3.06%)、汽车零部件(-3.15%)等周期板块普遍下行[7] 重点板块分析 白酒板块 - 茅台等白酒股下跌,但已见阶段性底部开始企稳,预计将出现弱反弹或强反弹[8] 芯片板块 - 寒武纪等芯片股阴跌,但下行空间有限,市场情绪低迷可能影响反弹强度[2][8] 新消费板块 - 泡泡玛特等港股新消费股回调,若继续下跌将带来更大反弹弹性[8] 美股市场 - 纳斯达克科技股表现相对强势,但道琼斯传统产业疲软迹象明显[10] - 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政策,5月新屋开工数下降9.8%至126万套(年化),创疫情以来新低[4] - 高利率环境下美股上行空间受限,未来两个季度可能出现更好买入时机[4] 商品市场 - 原油价格强势横盘,地缘政治催化投机性反弹,但缺乏持续上行基础逻辑[12][15] - 工业品(碳酸锂、纯碱、玻璃)持续弱势,产能过剩矛盾未解决[14] - 锂价触底引发中国企业注资澳洲锂矿维持生产,反映行业尚未完成产能出清[14] 市场展望 - A股市场微反弹概率较大,可能出现先下后上走势,无需恐慌[8] - 美股预计维持微跌横盘状态,科技股强于传统产业[10] - 商品市场除原油外缺乏明确机会,工业品反弹需等待产能出清[14][15]
A股市场应声下跌,6月20日,指数探底后反弹在即?
搜狐财经· 2025-06-20 13:39
证监会IPO政策调整 - 证监会暂缓IPO 对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预先审阅机制 创业板和科创板有所放宽 沪深主板仍严格把控 [1] - 政策释放支持IPO信号 被视为监管层对市场慢牛行情的认可 [1] A股市场表现 - 大盘低开低走 收中阴线报3362点 沪深两市成交量萎缩至1.2万亿 [3] - 盘面高低切换明显 创新药、数字货币、新消费赛道大跌 人形机器人板块反弹 [3] - 超4000家个股下跌 尾盘跳水放量560亿元 显示资金离场意愿强烈 [5] - 沪指放量下跌0.79% 创业板指和深成指跌幅超1% [7] 技术面与关键点位 - 沪指3330-3350点为敏感区域 若失守可能引发破位风险 [6] - 5月23日类似中阴线后市场曾反弹至3400点 当前走势存在复制可能性但不确定性较高 [6] - 尾盘跳水未现护盘资金介入 三大指数需探底回升信号确认底部 [5]
2025年下半年市场展望|一致预期的长尾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6-20 09:54
上半年市场回顾 - 欧元在三月后较美元持续升值,反映资金撤离美元资产的动向,欧元占美元指数权重超六成 [3] - 非美资产上半年获得良好流动性支持,欧债、欧股及恒生科技等受到国际资金青睐 [3] 下半年市场展望 - 市场已对美国经济(强现实弱预期)和中国经济(弱现实强预期)的一致性预期充分计价 [4] - 预期与基本面未充分吻合,下半年市场波动率可能提升,2025年下半年为方向选择关键节点 [4] - 国际资本长期叙事松动与转向可能带来额外资金面冲击,放大市场波动率 [4] - 中国权益资产有望跑赢海外市场,受益于国内强政策预期及亚太新兴市场更好的流动性环境 [4] - 政策对成长行业的支持可能促使市场关注新兴高景气成长领域 [4] 投资策略 - 沪深300预期2025/26年营业收入增速为4.5%和5.3%,净利润增速为2.8%和6.7% [5] - 沪深300静态估值较十年均值低估25.6%,对国内长线配置型资金具吸引力 [5] - 推荐股息率稳定的红利股(淡化行业特征)及细分科技成长(军工、新能源+新消费) [5] - 内需消费和科技板块可能仍有较大空间,参考2018年贸易摩擦缓和后三个月市场表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