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命科学
icon
搜索文档
生物技术2025年二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来觅研究院· 2025-08-08 09:59
行业概览 - 2025年上半年生物技术领域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驱动下取得显著突破,细分领域如创新生物药、生物育种、生命科学表现突出 [6] - AI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成为新趋势,推动研发效率提升和产业化加速 [6] - 创新药出海持续火爆,2025年上半年披露合作总金额达508.8亿美元,接近2024年全年历史新高522.6亿美元 [6] - 政策推动生物育种发展,农业农村部加快引进高油高产大豆、耐密抗病玉米等资源 [6][12] 技术突破 - 美国AI蛋白设计公司Profluent开发的OpenCRISPR-1基因编辑器在编辑效率(56.4% vs 47.1%)、脱靶率(降低95%)、免疫原性等方面均优于传统spCas9 [7][8] - OpenCRISPR-1支持碱基编辑兼容性(A-to-G效率35-60%),可直接适配ABE系统 [8]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开放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核心数据资源 [9] - 国家药监局拟将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间从60日缩短至30日,特别支持儿童药和罕见病药物 [9][15] - 上海市科委资助18个合成生物学项目4200万元,2025年拨款3210万元 [9][13] - 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压缩临床试验项目启动用时至20周以内,新获批创新药械产品不少于15个 [9] 投融资动态 - 2025年Q2生物技术领域发生融资案例136起,披露融资规模40.61亿元 [23] - 生物制品领域最活跃(62起/30.07亿元),集中在细胞治疗和抗体药物 [23] - 早期融资占比高(天使至A轮案例数66.18%,金额46.54%) [23][28] - 地域分布集中:江苏、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合计55起(83.33%),金额37.20亿元(91.60%) [27][30] 重点融资事件 - 浩博医药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用于反义寡核苷酸药物AHB-137临床开发 [16][35] - 靖因药业完成近5000万美元B2轮融资,加速siRNA疗法临床开发 [10][35] - 创芯国际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推动类器官技术研发转化 [11][35] - 利德健康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用于生命科学仪器研发 [14][35] 生物兽药趋势 - 生物兽药包含兽用疫苗、抗体药物、微生物制剂等,疫苗是最重要类别 [37][39] - 国内兽药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1%,远低于海外10-15%水平 [42] - 宠物医疗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达940亿元,宠物数量4.3亿只 [43][44] - 国内仅2款一类宠物创新药获批,与海外巨头存在显著差距 [47] 代表企业 - 格瑞农生物专注噬菌体制剂研发,已获4轮融资(总金额1.2亿元) [50][52] - 开发针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噬菌体解决方案,创始人王喜亮为华中农大教授 [50][51] - 2025年完成Pre-A+轮数千万融资,投资方包括光谷产业投资、辰德资本 [52]
秦创原特色产业园区为临空经济发展聚势赋能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16:35
核心观点 -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依托秦创原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构建现代临空产业体系 通过双园协同模式实现产业聚集与科技创新 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2][3] 产业园区建设 - 临空经济产业园聚焦航空维修制造及电子信息产业 建成5个园中园载体 累计入驻企业350家 产值规模达37亿元 [1] - 自贸蓝湾产业园主攻新材料研发与生命科学产业 聚集南航深航等航企总部及乐思医疗等生物医药项目 [2] - 两大园区形成纵向一体化横向多元化发展格局 吸引50余家关联企业集聚 构建深度协同产业生态 [2] 企业产能与技术创新 - 吉宁公司实现钢板落料1200万件年产能 热冲压部件400万件年产能 成为陕西热冲压件供应关键环节 [1] - 元朔动力年处理7500吨退役电池 与比亚迪宁德时代形成供应链闭环 [2] - 企业合作推动技术升级 产品迭代周期缩短20% [2] 企业服务与创新成果 - 园区建立企业诉求响应闭环机制 2024年累计服务企业950次 解决企业诉求417项 [2] - 2024年空港新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较2020年增长20.1倍 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7.7倍 [2]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 - 举办技术出海大会推动企业拓展中东中亚市场 湄南高科中科西光等企业实现从本土创新向全球赋能转型 [3] - 通过企业交流沙龙搭建国际合作平台 促进实践经验交流与合作机会对接 [3]
【科技日报】五年“三跨越” 按下科技强国建设“快进键”
科技日报· 2025-08-07 01:28
科技突破与创新成就 - 成功研制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 [1] - 实现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 揭开月球背面神秘面纱 [1][6] - 完成全球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 深度达10910米 [2] - 建成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并投入商业运营 [2][10] - 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建成入列 [2] - 福建舰成为首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 [2] -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建成 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2][8] 基础研究领域进展 - 中国天眼(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1000颗 [5] - 实现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 刷新世界纪录 [6] - 首次实现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 [6] - 绘制世界首套猕猴大脑皮层单细胞空间分布图谱 [6] -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通过国家验收 [6] - 自然指数排名全球前十机构中7个来自中国 [7] - 热点论文数量占世界总量48.4% 保持全球第一 [7] - 高被引论文数量保持世界第二位 [7] 战略高技术领域成就 - 高铁运营里程超4.8万公里 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 [9] - CR450高铁列车成为全球速度最快高铁 [1][9] - 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 标志第四代核电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 [9]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11]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5G网络 [11] -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 涌现一批自主研发大模型 [11] - 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3.9%(2021-2024年) [11] - 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从15.3%(2020年)提升至16.9%(2025年上半年) [11] 创新生态建设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1.2万亿元 [12]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2.68% 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12] - 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13] - 发起"深时数字地球""海洋负排放"等国际大科学计划 [13]
以研究为引擎 广发证券全方位赋能新质生产力
证券时报· 2025-08-04 19:21
科技金融战略定位 - 科技金融被定位为"五篇大文章"之首,是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 - 公司以专业研究为驱动,整合企业、高校、机构等资源,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1] 核心业务布局 - 选择"AI+、绿色能源、生命科学、合成生物"作为长期深耕的四大核心赛道 [2] - 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及行业领军专家担任科学顾问,深化技术认知 [2] - 截至2025年6月末,为169家科技企业提供387次直接融资服务,规模达5034亿元 [3] 跨境与创新服务能力 - 以广发香港为核心推进境内外一体化运作,助力地平线机器人、黑芝麻智能等企业登陆港股 [3] - 成功落地深交所首笔科技创新债券借贷交易及首只证券公司科技创新次级债券 [3] 产业支持三大抓手 - 通过产业研究、产业基金、并购重组三大核心抓手推动科技产业升级 [4] - 产业研究院完成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45篇深度报告(18篇专题+27篇行业) [4][5] - 与多地国资合作设立规模324亿元的产业基金,培育深圳大疆、粤芯半导体等链主企业 [5] 并购重组成效 - 2023年以来助力科技企业完成超500亿元并购交易,包括广电运通收购中数智汇等案例 [5] 创新生态构建 - 与25个科研院所(如中科院、清华大学)合作,孵化氢燃料电池材料等20个科创项目 [6] - 牵头成立广东集成电路产融服务联盟和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创新发展联盟 [7]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私募股权脉搏报告(英文版)-毕马威
搜狐财经· 2025-08-02 03:33
全球私募股权市场动态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私募股权交易数量从第一季度的4527笔降至3769笔,为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9] - 投资总额从5053亿美元降至3637亿美元,降幅达28% [9] - 美洲地区吸引全球59%的私募股权投资(2140亿美元)和47%的交易(1771笔) [10] - 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投资1174亿美元,涉及1669笔交易 [11] - 亚太地区投资208亿美元,交易数量从282笔减至220笔 [11] 区域市场表现 - 美国市场占美洲地区投资的2020亿美元和1608笔交易,包括黑石115亿美元收购TXNM能源等大型交易 [10] - 英国市场逆势增长,投资额从24.8亿美元增至36.8亿美元,交易数量从389笔增至419笔 [28] - 中国投资骤降,澳大利亚增长明显,Aveo集团25亿美元出售案为亚太地区最大交易 [11] - 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受关税不确定性影响较大,墨西哥可能长期受益于供应链调整 [2] 行业投资趋势 - 科技、媒体和电信(TMT)行业仍居首位,2025年上半年吸引2472亿美元投资,但落后于2024年同期 [12] - 工业制造业投资1324亿美元,能源和自然资源领域1070亿美元 [12] - 生命科学领域投资69亿美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42亿美元水平 [15] - 医疗健康行业投资793亿美元,能源、基础设施和清洁技术有望超过2024年水平 [15] - 汽车行业投资锐减,上半年仅123亿美元,远低于2024年全年398亿美元 [15] 重点交易案例 - 黑石基础设施115亿美元收购TXNM能源 [10] - Thoma Bravo 105亿美元收购波音数字航空解决方案业务 [10] - 3G Capital 94亿美元收购Sketchers USA [10] - Advent International 51亿美元收购英国Spectris公司 [11] - KKR 31亿美元收购英国OSTTRA集团 [11] 市场趋势与展望 - 投资者持续关注高质量资产、抗风险行业及本土企业 [2] - AI基础设施、能源转型等领域将持续受到关注 [2][64] - 全球私募股权退出价值回升,上半年达5019亿美元,有望创2021年以来最佳表现 [59] - 医疗健康和能源行业是退出活动的重要驱动力 [59] - 英国市场金融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表现强劲,国防科技领域受关注 [29][35]
2025X-Fusion“全球创新者聚变大会”在深启幕
南方都市报· 2025-07-31 00:48
活动概述 - 深圳零一学院主办的X-Fusion"全球创新者聚变大会"在深圳大学城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汇聚30余位来自顶尖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专家[1] - 活动发布十大X-Challenge重大挑战问题,涵盖"未来智造""生命未来""智能社会"等前沿领域[1] - 教育部原副部长翁铁慧、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筠、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泉水等出席[1]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 - 零一学院以跨学科交叉为特色,通过进阶研究和顶尖科学家引领,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2] - 深圳市政府肯定学院以挑战性问题为牵引的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模式[2] - 郑泉水院士提出"大先生"定义,指在科学、技术、产业及模式创新领域实现"从0到1"突破的领军者[2] X-Challenge问题发布 未来智造领域 - 郑泉水院士、杨军院士及华为、韶音科技专家发布课题,包括"破解城市飞行安全密码""突破神经形态计算极限"等[3] - 聚焦微纳领域技术突破,为未来智能制造产业奠定基础[3] 生命未来领域 - 陈晓东院士、陈晔光院士等探讨"人体蛋白质组破解健康谜题""消化吸收探索"等议题[3] - 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探索疾病诊疗和健康干预新方案[3] 智能社会领域 - 汤敏参事、谭章熹教授等发布"全开源EDA工具设计""AI提升社会创新力"等课题[3] - 目标以开源生态打破技术壁垒,赋能社会创新[3] 活动延伸内容 - 现场开展高规格圆桌对话及学子研究成果交流,促进思维碰撞[4] - 零一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签署创新人才培养合作备忘录[4] - 美团联合创始人杨俊出席捐赠仪式[4] 学院生态与后续安排 - X-Fusion大会是零一学院年度人才选拔活动,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已举办三届[5] - 后续将开展X-Idea教学,100余名学生围绕十大挑战问题进行学科交叉探索[5] - 学院自2021年起构建"X型学生-问题-导师"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全球遴选30余位院士级导师[6]
Revvity(RVTY)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28 13: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营收7.2亿美元 有机增长3% 外汇带来1%增长助力 [20] - 调整后每股收益1.18美元 超出预期0.04美元 [5][22] - 自由现金流1.15亿美元 上半年累计2.34亿美元 转换率达90% [9][22] - 全年营收预期下调至28.4-28.8亿美元 有机增长预期降至2-4% [8][28] - 全年调整后每股收益预期4.85-4.95美元 下调1% [8][2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生命科学业务营收3.66亿美元 有机增长4% 其中制药/生物技术客户中个位数增长 学术/政府客户低个位数下滑 [6][24] - 诊断业务营收3.54亿美元 有机增长2% 免疫诊断中国区下滑低双位数 其他地区表现良好 [6][25] - 信号软件业务增长超30% 创下单季度订单记录 [5][25] - 生殖健康业务低个位数增长 新生儿筛查高个位数增长 [26] - 生命科学试剂连续五个季度增长 仪器销售持续疲软 [50][8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洲和欧洲中个位数增长 亚洲中个位数下滑 [24] - 中国市场整体中个位数下滑 诊断业务低双位数下滑 生命科学业务中个位数增长 [27] - 中国免疫诊断业务占公司总收入约6% 预计全年下滑高双位数 [1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持续积极评估并购机会 但尚未发现符合财务回报预期的目标 [10][89] - 上半年回购4.5亿美元股票 减少流通股4% [10] - 推出IDS I20自动化检测平台 覆盖20种分析物 测试速度达140次/小时 [11] - MSCI ESG评级提升至AAA最高级 [12] - 获得Genomics England测序合同 预计下半年开始放量 [13][11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环境持续动荡 关税政策变化带来挑战 [4][16] - 中国DRG政策变化导致检测面板订单减少 预计影响持续至政策周年 [8][46] - 制药/生物技术客户需求稳定 学术/政府资金持续疲软 [6][17] - 2026年运营利润率基线预计28% 将通过结构性成本措施实现 [29][37] 其他重要信息 - 净债务/EBITDA杠杆率2.6倍 加权平均利率2.6% 期限7年 [23] - 有效税率降至18% 受益于税务规划措施 [22][29] - 第三季度营收预期6.9-7.05亿美元 调整后每股收益1.12-1.14美元 [30]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中国DRG政策影响 - 主要影响来自4月底实施的打包收费政策 预计持续至政策周年 [34][46] - 长期可能转向单价更高的单项检测 但短期以成本控制为主 [35][78] 利润率展望 - 2026年运营利润率基线设定28% 正常年份可扩张50-75基点 [37][103] - 当前压力主要来自中国高毛利检测业务量下滑 [63][73] 业务细分表现 - 软件业务SaaS占比超1/3 ARR增长21% 净留存率115% [59] - 生殖健康业务Q4预计高个位数增长 受测序合同推动 [54] - 试剂业务持续改善 仪器需求仍谨慎 [85][82] 资本部署 - 并购保持纪律性 优先考虑战略匹配和财务回报 [89][90] - 欧盟关税可能带来300-500万美元影响 正采取缓解措施 [95] 运营细节 - 新生儿筛查业务逆势增长 但全球出生率持续承压 [26][54] - 中国免疫诊断业务占比将降至5%以下 [46] - 美国NIH资金前景不明 学术市场维持低迷预期 [97]
广发证券胡金泉谈科创板改革:为企业提供广阔空间,为投资者开拓新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7-20 02:06
科创板政策改革 - 科创板推出6项改革举措,包括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等 [1] - 设置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但未盈利的科技企业,实施分层管理增强制度包容性 [1][5] - 政策明确支持在审未盈利科技企业向老股东增资扩股,贴近实体经济需求 [1][3] 行业布局与项目储备 - 广发证券围绕国家战略布局AI+、绿色能源、生命科学等核心赛道,形成发行/申报/辅导/储备的科创板项目梯队 [2] - 在审项目包括环动科技(机器人减速器龙头)、健信超导(全球最大超导磁体供应商),辅导未盈利企业粤芯半导体、锐石创芯 [2] - 后续重点培育AI+、机器人、航空航天、化工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项目储备 [2] 战略性产业投融资机会 - 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领域适用第五套标准,资本逻辑转向长期技术价值评估 [2] - 三大领域投资需关注政策适配性、技术-商业平衡、产业链卡位能力 [2] - 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协同催生差异化投融资机遇,推动资本与技术创新良性循环 [2] 投行业务执行策略 - 建设专业机构投资者生态圈,通过产业论坛、闭门会议等活动评估企业科创属性 [3] - 为早期科技企业提供规范培训、股权激励设计、上下游资源引荐等综合服务 [3] - 通过并购重组丰富退出路径,引导市场理性看待未盈利企业长期价值 [3] 未盈利企业上市风控 - 项目选择聚焦硬科技领域,注重行业前景分析和国家战略匹配度 [5] - 强化研发费用真实性核查,评估团队背景、专利质量及商业化落地可能性 [6] - 加强行业理解、资产定价等核心能力建设,防范"伪科技"企业风险 [6] IPO预先审阅机制 - 借鉴境外"秘密递交"制度,减少企业上市阶段信息曝光时间,保护技术安全 [7] - 正式申报时同步披露预先审阅问询回复及文件差异说明,保障投资者知情权 [7] - 机制平衡信息披露与投资者研判需求,增强科技企业IPO意愿 [7]
港股医药生物板块持续活跃 复旦张江等上涨超20%
证券时报网· 2025-07-17 02:36
国家药品集采动态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启动 55个品种纳入报量范围 采购规则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 [1] - 集采政策明确"非新药集采、新药不集采"原则 科学确定采购品种 [1] 港股创新药板块分析 - 交银国际指出港股创新药行情核心驱动力为价值重估 当前估值吸引力体现在:前瞻12个月市销率与历史均值持平 虽略高于美股但营收增长预期更优 [1] - 港股龙头创新药企收入达峰时市销率约3倍 低于美股平均4倍 个别公司仅2倍 [1] - 上半年内资通过港股通持续加仓创新药 外资仓位处于底部 可能偏好基本面扎实且性价比显著标的 [1] 医药生物行业趋势 - 东海证券认为国内创新药热度高涨 高额BD交易频出 研发投入增长 全球投融资回暖 带动CXO及上游生命科学行业企稳向好 [2] - 建议关注CXO、创新药、器械设备、中药、连锁药店、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2] 港股医药生物板块表现 - 7月17日港股医药生物板块走强 开拓药业、复旦张江涨超20% 乐普生物涨超11% 康方生物涨近10% 基石药业、歌礼制药、百济神州等多股涨超7% [2]
镜像世界、手机消失、人类爱上AI:“硅谷精神之父”凯文·凯利的2049预言
创业邦· 2025-07-14 09:57
核心观点 - 凯文·凯利在新书《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中描绘了25年后充满希望的未来世界,包括交通、就业、互联网、娱乐等领域的发展 [9][10] - 他强调构建情境而非预测未来,目的是帮助人们想象并主动实现理想的未来 [12][13] - 技术发展将带来教育、职业、内容创作等领域的重大变革 [16][17][24][25] AI时代的教育与职业 - 未来教育体系将发生根本性改变,AI助手将使学习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 [17] - 教育的核心将转向"学会学习"和"学会提问",而非特定知识的掌握 [19][20] - AI不会取代工作,而是改变工作性质,接管部分任务 [22] - 职业选择建议追随热情而非经济回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23] AI内容产业变革 - 生成式AI将颠覆内容产业,但人类记者仍将负责内容管理和质量把控 [28] - 未来内容形式将更加多样化,包括沉浸式体验新闻 [30] - 小型内容公司比大型媒体更有适应新趋势的优势 [32] - YouTube等视频平台可能成为下一个重要内容平台 [33] 镜像世界与智能眼镜 - 25年后智能手机将被智能眼镜取代,现实世界将与虚拟世界叠加 [35] - 镜像世界包含四个层次:VR体验、数字孪生、自动驾驶感知层和本地AI处理层 [37][38] - AI情感交互将成为未来25年最大的技术冲击之一 [40][41] - 智能眼镜的最终赢家可能是一家中国公司,因其硬件优势和快速迭代能力 [47][48] 五大关键技术预测 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将先在工作场景普及,家庭应用可能还需25年 [52] - 机器人性能提升缓慢,主要变化是成本降低 [54] 无人驾驶 - 25年后人类驾驶将变得稀有且难度增加 [56] - 部分城市区域可能禁止人类驾驶 [56] 太空科技 - 火星不会出现城市,最多建立科研站 [59][60] - 太空探索的经济价值主要在近地轨道活动 [60] 生命科学 - 延长健康寿命是可行目标,但延长最大寿命进展缓慢 [65] - 全球人口将在2046年开始缩减,带来社会结构挑战 [68] 脑机接口 - 25年内可能实现非侵入式脑机连接 [71] - 医疗应用前景明确,但消费级应用尚不清晰 [71] 硅谷未来 - 真正的技术颠覆仍将来自初创公司而非科技巨头 [74] - 硅谷在全球创新中的特殊地位将保持,但创新路径可能改变 [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