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渔业
icon
搜索文档
明确重点事项 拧紧责任链条助力打通海洋产业发展堵点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与监督 - 宁波舟山港通过纪委监委推动解决智能化停车项目土地征迁和审批流程堵点 施工进度加快[1] - 北仑区纪委监委通过一线监督和跟踪问效系统整治行政审批 要素保障和执法监管等梗阻问题[1] -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开展嵌入式监督和清单化破题 明确14项重点监督事项并细化任务节点[2] 海洋经济政策与产业升级 - 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海洋经济重点领域 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打通海洋产业发展堵点难点[1] - 上海市建立发现问题 会商研判 协同监督和推动解决的闭环机制 推动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高端航运服务[2] - 威海市纪委监委推动形成100余项技术问题清单 建立行业龙头+研发机构+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攻关模式[3] 海洋科技创新与资源整合 - 青岛市南区纪委监委推动建立科研端技术突破+产业端政策支持+市场端金融创新体制机制 解决31个突出问题[3] - 纪检监察机关严查海洋科研经费使用和成果转化环节利益输送问题 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2] - 威海市推动海带机械化收割 海珍品机器采收和牡蛎自动收获等技术突破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4] 海洋生态保护与监督机制 - 北海市纪委监委将红树林生态保护列入政治监督 推动建立完善保护修复制度体系[4] - 纪检监察机关深挖彻查红树林生态保护问题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开展追责问责[4] - 通过实地走访和谈话提醒等方式推动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4]
我国有望诞生一世界级金矿
中国基金报· 2025-09-11 16:01
自然资源与矿产勘查突破 - 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 油气 铜 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取得重大突破[3] - 探明10个大型油田和19个大型气田 大盆地深层和海域深水成为油气增储上产主阵地[3] - 石油稳产2亿吨 天然气产量突破2400亿立方米[3] - 新探获多个大型铀矿床 有效提升铀资源安全保障程度[3] - 山西孝义铝土矿 山东胶东金矿 辽宁鞍本铁矿等新增储量非常可观[3] - 辽宁大东沟金矿初步评审金资源量近1500吨 有望成为继山东胶东金矿之后我国又一个世界级金矿[3] - 发现横跨四川 青海 西藏 新疆四个省区长度达2800公里的亚洲锂腰带 找到多个大型和超大型锂矿[3] 海洋经济发展 -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2024年达10.5万亿元 较2020年增加2.7万亿元[6][7] - 成为海洋产业门类最齐全国家之一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6] - 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6年位列全球第一 蓝色粮仓建设成效显著[8] - 海工装备2024年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8]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 研发能力跻身世界前列[8] - 海洋能技术装备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浙江舟山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连续并网时间和发电量居世界前列[8]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7] - 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以上[7] - 森林覆盖率达25.09% 较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国家[7] - 森林蓄积量达209.88亿立方米 提前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目标[7] - 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优良率提升至60%以上[7] - 红树林面积达46.5万亩 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国家之一[7] - 首批设立5个国家公园 涵盖近30%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7] - 5个国家公园和1096个重点区域完成确权登记[4]
浙江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海洋”发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1 10:17
座谈会召开与参与方 -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召开人工智能+海洋发展座谈会 高校 科研院所 省属企业及市县主管部门参与研讨产学研用联动和场景拓展 [1] - 参会单位包括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之江实验室 浙江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省能源集团 省海港集团等机构 [1] 行动方案目标与时间框架 - 浙江省海洋强省办印发2025-2027年行动方案 通过3年探索打造10个以上标志性应用场景 [1] - 方案旨在形成人工智能赋能海洋发展的新范式 推动融合创新 [1] 重点领域与行动任务 - 聚焦海洋渔业安全生产 大黄鱼种质创新 智慧港口建设 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四大关键领域 [2] - 系统实施4大行动和17项重点任务 包括人工智能+渔船安全治理提升 人工智能+大黄鱼养殖提质 人工智能+港口环境升级 人工智能+海洋新兴产业赋能 [2] - 人工智能+海洋新兴产业赋能行动涵盖海洋生物医药智能研发 海洋新材料性能调控 海上新能源智能运维 海洋数据智能应用 深海科技产业探索5项任务 [2] 实施路径与支持措施 - 通过小切口带动大场景解决海洋经济真痛点 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赋能作用 [2] - 统筹国家重大战略 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设备更新 消费品以旧换新 海洋强省重大项目等资源支持 [2] - 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交流 遴选示范应用场景 举办专题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2]
我国已经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
证券日报· 2025-09-11 01:23
海洋经济发展 -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2024年比十三五末增长34% 占国内生产总值78% [2] -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 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6年稳居世界第一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2] -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 邮轮旅游和海洋研学热度高涨 [2] - 海运出口额达275万亿元 海运航线和服务网络遍布全球 [2] 自然资源管理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1] - 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509% 较2020年提升约2个百分点 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国家 [1] -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6% [1] - 全面掌握163种矿产储量分布 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 [1] 矿产资源开发 - 油气铜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1] - 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投入资金近4500亿元 [3] - 能源矿产实现重大找矿突破 大宗矿产基地焕发生机 新兴产业矿产打造世界领先供应体系 [3] - 发布125个矿种三率标准 建成1000多家国家级绿色矿山 [1]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 四个关键词,读懂向海图强成绩单
新华社· 2025-09-10 10:57
海洋经济发展成果 - 海洋产业门类齐全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4] - 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6年稳居世界首位[4]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4]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4] - 海洋旅游产业2024年增加值达1.6万亿元[4] 海洋科技装备突破 - 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综合钻探性能全球领先[8] - 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8] - "奋斗者"号深潜器等大国重器建成使用[9] - 全潜式深远海养殖装备"深蓝一号"交付使用[9] - 全球首座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持续稳定运行[9]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丨 四个关键词,读懂向海图强成绩单
新华网· 2025-09-10 10:25
海洋经济总体规模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2] - 较"十三五"末增长34%[2] -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8%[2] 海洋产业体系 - 成为海洋产业门类最齐全国家之一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3] - 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6年稳居世界第一[3]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3] 海洋科技装备 - 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综合钻探性能全球领先[4] - 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4] - "奋斗者"号深潜器等大国重器建成使用[4] 细分产业表现 - 海洋旅游产业2024年增加值达1.6万亿元[3]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3] - 全潜式深远海养殖"深蓝一号"交付使用[4] 新兴海洋工程 - 全球首座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持续稳定运行[4] - 深海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4] - 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稳增长重要力量[2]
全球增绿最多最快、找矿获重大突破 我国最新自然资源“家底”公布
搜狐财经· 2025-09-10 07:47
自然资源家底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3] - 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5.09% 较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5] - 森林蓄积量达209.88亿立方米 提前实现2030年气候变化目标 [5] - 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以上 [3] - 红树林面积达46.5万亩 成为全球少数红树林净增国家 [5] 能源矿产突破 - 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 [8] - 探明10个大型油田和19个大型气田 [9] - 石油稳产2亿吨 天然气产量突破2400亿立方米 [9] - 辽宁大东沟金矿初步评审金资源量近1500吨 [11] - 发现横跨四省区2800公里"亚洲锂腰带"及多个大型超大型锂矿 [11] 海洋经济发展 - 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 较2020年增加2.7万亿元 [3][14] - 海洋水产品产量连续36年全球第一 [15] - 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15]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 [15] - 海洋能技术装备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潮流能发电指标居世界前列 [15] 生态保护成果 - 首批设立5个国家公园 涵盖近30%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6] - 完成1096个重点区域确权登记 [6] - 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优良率提升至60%以上 [5] - 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国家 [5]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经济日报· 2025-09-04 22:04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状况 -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3.7% 较2020年提高6.3个百分点 [1][5] - 重要渔业水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面积比例分别较2020年下降16%和50% [5] - 重点监控的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连续4年消除不健康状态 [5] 政策法规与制度建设 - 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 制定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及配套规章 [3] - 出台《"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等规划体系 [3] - 建立海洋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岸线控制 海域有偿使用等制度 [3] 重点海域治理成效 - 渤海 长江口—杭州湾 珠江口三大重点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66.8% 较2020年提高8.1个百分点 [7][9] - 全国排查出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 重点海湾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3.1% [8] - 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8] 生态修复与美丽海湾建设 - 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 红树林保护修复重大项目 [4][12] - 重点打造110余个美丽海湾 125个海湾水质优良比例为100% [5][9] - 海湾岸滩垃圾平均盖度从2024年夏季的5.14‰下降至今年春季的1.25‰ [9] 海洋产业绿色转型 - 天津形成海洋油气装备 高技术船舶 海水淡化装备等产业格局 [13] - 江苏连云港推动海洋渔业升级 发展海洋新能源装备制造 [13] - 广东深圳培育绿色智能船舶 无人船艇 水下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13] 科技创新与生态修复 - 山东威海创建省级海洋工程技术中心 培育海参 牡蛎等优势品种 [14] - 河北曹妃甸创新海草床修复技术 修复面积938公顷 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42.3% [14] - 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同比增长85% 海马 海参等经济物种资源量回升 [14] 陆海统筹治理机制 - 将总氮治理对象从41条入海河流拓展至230条国控河流 [8] - 构建流域—海洋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 实现监测数据实时互联 [10] - 强化跨省河流联防联控机制 深化联合执法检查合作 [10]
福建涉海上市后备企业产融对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4 02:37
活动概况 - 福建省举办涉海上市后备企业质量提升培训暨产融对接活动 活动由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 福建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证监会福建监管局指导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主办[2] - 活动主题为"蓝海扬帆·资本赋能" 聚焦上市后备企业质量提升与产融对接两大主题[2][3] - 来自福建省内100多家涉海上市后备企业 省内外100多家投资机构以及沿海各设区市海洋与渔业 金融管理部门等200余人参加[2] 战略合作 -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福建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共同签署深化推进涉海上市后备企业质量提升合作备忘录[2] -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分别与兴业证券 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 服务内容 - 活动为涉海企业提供政策解读 上市辅导和产融对接的一站式服务 进一步完善涉海企业上市服务生态[3] - 来自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北京证券交易所 中信证券 兴业证券等机构的专家解读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政策 资本市场上市规则及企业上市案例[2] - 5家涉海上市后备企业开展投融资路演[2] 未来规划 - 福建海洋与渔业局将会同金融等部门协同开展涉海上市后备企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3]
潮起南粤!广东海洋经济的“新力量三重浪”| 海上新广东系列报道④
南方农村报· 2025-09-02 15:34
核心观点 - 广东省作为全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 正通过人才 金融和平台三大新力量推动海洋经济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 智能化和集群化转型 实现从"靠海吃海"到"向海问智 向海赋能 向海聚力"的现代产业升级 [16][17][18] 人才驱动产业升级 - 新一代科技型渔民通过智能装备和数字化手段提升养殖效率 如湛江"海威2号"养殖平台配备智能投饵系统和抗15级台风不锈钢结构 [22][23][25] - 返乡创业者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规模化经营 如"蚝二代"陈洪彬投入数百万元建设3000平方米加工中心和液氮生产线 2024年投产至今营收超1500万元 [27][28][30] - 直播电商激活海鲜销售新渠道 主播朱香玲在开渔后日均通过平台销售300-500斤海鲜 推动海鲜从产地直发全国消费者 [32][33][34] - 科研力量支撑产业基础突破 广东省汇聚63个育种团队攻关28个适养品种 率先突破硇洲族大黄鱼等5种鱼类人工繁育技术 累计培育18个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 [43][44][45] - 人才投入持续增长 2016-2024年涉海研发经费和R&D人员全时当量年均增速超10% 2024年专利公开数达1.76万件同比增长9% [50][51][115] 金融创新支持产业扩张 - 保险产品对冲自然风险 湛江企业投保气象指数保险获1000万元理赔 缓解台风导致的近5000万元损失 [57][58][59] - 信贷资源向海洋产业倾斜 截至2024年末沿海地市海上牧场贷款余额325.4亿元 其中海水养殖贷款71.4亿元 支持市场主体1.8万户 [80][81][117] - 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2024年海上牧场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05% 较上年下降21个基点 [81][82] - 产业基金推动资本对接 恒健控股公司设立4支海洋牧场相关基金 认缴总规模21.55亿元 其中海洋壹号基金向国联水产子公司投资9500万元 [84][85][86] 平台化促进集群发展 - 行业协会整合零散资源 湛江市生蚝产业协会带动30多家会员单位孵化品牌 引导20多家企业入驻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90][91][92] - 创新联盟打通产学研 广州市海洋产业创新联盟聚集30家涉海机构 推动实验室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 [97][98][99] - 数字交易平台提升产业效率 深圳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服务2400多家客户 累计交易额突破18亿元 [101][102] - 创新载体加速技术转化 深圳建成海洋领域创新载体86个 2024年涉海市场主体达11万家 创造海洋生产总值5409亿元占全市GDP14.7% [104][105][106] - 政府资金持续支持 2018年起广东省累计安排近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海洋六大产业发展 已开工海洋牧场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