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旅游

搜索文档
广东高院发布海事审判典型案例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1:01
海事审判案件数据 - 2024年至8月广东法院审结一审海事海商案件4317件 [1] 海上风电行业 - 法院将海上风机作业平台界定为"海上移动式装置" 确认其属于《海商法》规定的"船舶" [1] - 承租人或经营人基于该平台产生的海事赔偿请求享有责任限制权利 保障风电企业生产经营 [1] - 明确海上风电项目作业船舶的适航标准认定 [1] 海洋牧场行业 - 法院依法界定海洋养殖平台法律属性 认定对该平台的救助属于海上救助 [2] - 健全海洋牧场建设法律规则体系 [2] 海洋旅游行业 - 法院确认"包切舱"模式下涉外邮轮舱房供应合同效力 [2] - 服务保障邮轮旅游行业创新业务合作模式 [2] -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高端旅游业加快发展 [2] 司法保障机制 - 广东法院出台全国首份省级海洋经济发展司法保障意见 [2] - 发布跨境电商物流纠纷审判指引 [2] - 与三省高院签署红树林司法保护合作协议 [2] - 与海事法院共建共享海洋环保司法合作平台 [2] - 完善跨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协调机制 [2]
布局“九大航道”,加速驶向“深蓝”
齐鲁晚报· 2025-09-25 23:27
风起鳌山湾。以"海"为笔,即墨正在蔚蓝版图上勾勒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位于女岛片区的海上光伏设施组装现场一片繁忙景象,随着吊车"手臂"不停地舞动,一块块光伏板被组装 到钢平台上;此刻,位于鳌山湾的海上施工现场同样繁忙,在大型机械作业下,一块块钢平台被固定在海面 上……作为我国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即墨海上光伏项目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桩基 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引进光伏组件、系统集成等新能源产业链项目。目前,该项目一期首批已并网发电,年 底一期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 "双碳"背景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能源市场之一。在即墨构建的"4+3+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中,海 洋新能源被列为四大新兴产业之一。根据《方案》,即墨围绕海洋新能源产业,将抢抓海上风电蓬勃发展 新机遇,全力支持央企、国企参与海上风电场开发,争取华能、华电等百亿级海上风电项目落地开工,提高 海上风电产业集聚度。 到2027年,全区涉海规上企业预计突破255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90家,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78亿元,年均 增速保持在7%左右……海洋,不仅是青 ...
“海洋+”新场景缤纷多彩
经济日报· 2025-09-19 22:16
刚刚过去的暑期,海南海洋旅游变成国内外游客度假热门选项。今年上半年,海南共接待游客5521.29 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189.27亿元。 在海口西秀海滩,众多游客乘着帆船帆板在海上游玩。"每年都有许多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我们俱乐部 学习帆船帆板运动。暑期我们每天接待游客约130人。"海口玩海人帆船帆板俱乐部负责人戴军向记者介 绍,海口的海滩风力好、风向好、水温好、沙滩细软、无暗礁,非常适合帆船帆板运动。"今年举行的 水上运动年推广活动,我们推出3000个名额供海口市民和游客免费体验帆船帆板水上运动,一经放出就 被抢光了。"戴军说。 在西岛驾驶摩托艇感受速度与激情,体验拖曳伞的惊险与刺激,乘坐观光游船环西岛领略魅力景色…… 三亚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海上娱乐部相关负责人杨术国介绍,西岛有18个水上水下项目,来游玩的游客 基本都会体验。"潜水是我们景区里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暑期每天都有400名至500名游客体验潜水项 目。"杨术国说。 万宁日月湾作为国内冲浪胜地,汇聚了众多热爱冲浪的游客,每天有5000余名游客涌入日月湾,旺季时 能达到上万人。冲浪的兴起带动了周边多种产业发展。 在万宁日月湾田阿黎卡度假村里,小朋友在泳 ...
面向东盟蓝色经济合作发展论坛丨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局长谢瑾瑜:为共建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提供支撑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7 07:28
9月8日~12日,以"创新、绿色、智能,中国—东盟蓝色新未来"为主题的面向东盟蓝色经济合作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论 坛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共同主办。来自中国与东盟国 家的海洋管理部门500多人次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注重创新驱动,培育蓝色发展新动能;注重产业更新,探索蓝色发展新路径;注 重人海和谐,打造蓝色发展新格局,展开深入研讨。本版编发部分嘉宾发言,以飨读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省份,地处开放合作前沿。北部湾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枢纽,更是双方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纽 带。 广西依托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等平台,在政策、科技、人才等方面形成合力,持续推进双方在海洋产业、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等领域 的机制化合作,可为构建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提供坚实支撑。 共拓海洋产业蓝图 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 0 1 蓝色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广西海洋资源丰富,海港条件优越,涉海产业众多,依托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等平台,海洋旅游、海洋渔业、海 洋交通运输业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电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和生物 ...
面向东盟蓝色经济合作发展论坛丨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郭达:蓝色经济是中国—东盟的共同大市场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7 07:28
9月8日~12日,以"创新、绿色、智能,中国—东盟蓝色新未来"为主题的面向东盟蓝 色经济合作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论坛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自然资源 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共同主办。来自中国与 东盟国家的海洋管理部门500多人次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注重创新驱动,培育蓝色发 展新动能;注重产业更新,探索蓝色发展新路径;注重人海和谐,打造蓝色发展新格 局,展开深入研讨。本版编发部分嘉宾发言,以飨读者。 2025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提出"建设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成为中国与东 盟国家打造经济增长的"蓝色引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选择。 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的关键词 0 1 经济增长、经贸合作、产业转型,是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的关键词。 蓝色经济是中国—东盟经济增长的大市场。服务于保持未来5~10年5%左右经济增长的共同目标, 中国与东盟需要进一步挖掘蓝色经济发展潜力。 蓝色经济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大市场,也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最大潜力所在。初步估算, 中国与东盟海产品贸易额平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释放近100亿美元的新增市场。 蓝色经济是中国 ...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海洋旅游行业政策、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区域市场及未来前景分析:海洋旅游规模加速扩张,多元融合前景可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01:05
内容概要:中国海洋旅游行业依托海洋资源,已形成覆盖海滨、海岛、近海至远洋的立体化活动空间, 涵盖观光、探险、运动等多元业态,并逐步发展为海洋经济与文旅融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20世纪80 年代起步以来,在政策持续推动下,行业经历了从单一滨海观光向邮轮、游艇、海岛度假等新业态的跨 越式发展,如今已成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等纲领性文件,叠加地方差异化政策创 新(如山东"四大工程"、浙江海洋经济倍增计划、海南自贸港游艇产业突破),构建起覆盖产业规划、 消费促进、科技创新的全维度支撑体系,推动海洋旅游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迈进。2024年海洋旅游业 增加值达1.61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升至36.9%,海南等重点区域通过"陆海空"立体化产品体系 创新,持续巩固产业主导地位。未来,随着消费升级与政策红利释放,行业将加速向"海洋+文化/科技/ 康养"等跨界融合业态转型,智慧管理、低碳运营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深化,形 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海洋旅游目的地体系,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共赴蔚蓝之约 擘画海洋未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2 07:52
9月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暑热渐消,海风轻拂。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这里盛大开幕,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名涉海国际组织、政府机构、高 校、科研院所、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等嘉宾齐聚一堂,共赴这场"蔚蓝之约"。 9月8日,随着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开幕式的举行,多项重要成果发布,为海洋发展提供新指引。《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从6个维度量化呈现我国 海洋发展态势,《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状况报告》为相关地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经验,《海洋青年人才青岛倡议书》呼吁全球海洋青年投身 海洋事业。与会代表围绕"从蔚蓝到未来——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共建美丽丰盈的海洋"这一主题,深入探讨海洋发展的前沿议题,为全球海洋事业的进步 贡献智慧与力量。 推动海洋城市新合作 9月8日下午,海洋城市市长对话会如期举行。来自法国、韩国、肯尼亚等国外海洋城市市长或市长代表,以及国内沿海城市的市长等齐聚一堂,围 绕"海洋让城市更美好"这一主题,分享创新策略与城市治理智慧。 韩国丽水市市长郑琦明在发言中提到:"丽水市一直致力于发展海洋旅游产业,通过打造特色海洋文化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增 长。同时,我们也注重 ...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19个大型气田 自然资源资产家底更厚实
经济日报· 2025-09-11 00:44
核心观点 - 自然资源管理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规划目标 有效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涵盖耕地保护 生态修复 海洋经济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 [1][2][3][4][7]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 动态掌握九类自然资源状况 包括土地 矿产 海洋 水 森林 草原 湿地 荒漠和国家公园 [2]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黑龙江 内蒙古 河南 吉林 新疆等省区耕地面积均超1亿亩 [2] - 林地 草地 湿地 沙化土地面积分别达42.53亿亩 39.12亿亩 8.34亿亩 25.09亿亩 [2] - 森林覆盖率25.09% 较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森林蓄积量209.88亿立方米 [2] - 首批5个国家公园涵盖近30%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2] 国土空间优化与生态修复 -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批复实施 [2] -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 [3] - 全国累计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面积超1000万亩 [3] -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6% [3] - 发布实施125个矿种"三率"标准 建成1000多家国家级绿色矿山 [3] 海洋经济发展 -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4% 占GDP比重7.8% [4] - 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 深圳 上海 青岛等城市海洋功能优势增强 [4] -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 海洋水产品产量连续36年世界第一 [4] - 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 海空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4] - 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每天290万吨 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 [5]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 [5] - 首艘42600吨钻深11000米"梦想号"入列 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海一号"平台建成 [5] 矿产资源突破 -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投入资金近4500亿元 [7] - 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 19个大型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新增煤层气探明储量超3000亿立方米 [7] - 支撑石油稳产2亿吨 天然气产量超2400亿立方米 [7] - 山西孝义铝土矿 山东胶东金矿 辽宁鞍本铁矿 黑龙江多宝山铜矿 西藏巨龙铜矿等新增储量可观 [7] - 辽宁省大东沟金矿初步评审金资源量近1500吨 [7] - 新发现横跨四川 青海 西藏 新疆的"亚洲锂腰带" 长度2800公里 找到多个大型和超大型锂矿 [8]
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投入近4500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00:34
自然资源家底与国土空间优化 - 自然资源家底更加厚实 国土空间格局持续优化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1]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黑龙江 内蒙古 河南 吉林 新疆等省区耕地面积均超1亿亩[2] - 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以上 森林覆盖率达25.09% 较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森林蓄积量达209.88亿立方米[2][3]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突破 - 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投入资金近4500亿元 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1][2] - 油气 铜 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全面摸清163种矿产数量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2] - 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 海空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5] 海洋经济发展成就 - 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 较2020年增加2.7万亿元 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稳增长重要力量[2][5] - 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每天290万吨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1/3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5] - 海洋药物研发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自主研发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 海洋能技术装备进入世界第一方阵[5]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 建立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编制出台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 省市县三级总体规划全部批复实施[3] - 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七区二十三带"农业发展格局 "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格局[3] - 5个国家公园完成确权登记 全国1096个重点区域完成确权登记 实现资源产权明晰化[4]
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投入近4500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00:10
自然资源家底与保护治理 - 自然资源家底更加厚实 国土空间格局持续优化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1] - 累计投入资金近4500亿元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取得一批重大找矿突破成果[1] - 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深化"多规合一"改革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2]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黑龙江等五省区耕地面积均超1亿亩[2] - 全面摸清163种矿产数量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2] - 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以上 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 较2020年增加2.7万亿元[2] - 全国森林覆盖率25.09% 较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森林蓄积量209.88亿立方米[3] -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蓝图"[3] - 优化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格局 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和"七区二十三带"农业发展格局[3] 海洋经济发展 - 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稳增长重要力量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5] - 2024年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 海空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5] - 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每天290万吨 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5] - 海洋能技术装备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1/3[5] -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5] 产权制度改革与资源利用 - 完成5个国家公园和1096个重点区域确权登记 明晰产权激发资源保护开发主体责任[4] - 创新资产配置方式 从单一资源出让变为复合空间多要素资产打包组合出让[4] -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2] - 油气铜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取得重大突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