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搜索文档
方向之变 方法之变 思维之变 科技投资“山高” 公募基金“水更长”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2:23
"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表示。 科技板块已经成为A股市场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代表,公募基金在科技投资,尤其 是在人工智能(AI)、人形机器人、创新药等科技创新投资的大潮中,可谓当仁不让。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采访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后发现,科技投资对于公募基金而言,是方向之变、方法之 变,更是思维之变。对照此前研究和投资,科技板块显然是崭新的方向,需要一套为成长估值、为创新 定价的体系,背后更是研究和投资在思维层面的"链式反应":科技投资不再是简单的"线性思维",而是 复杂、复合的"系统思维"。这一思维模式,在研究、定价、投资、风控等领域,正在全面塑造行业发展 的新范式。 投资新陈代谢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资本市场含'科'量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 都是科技企业或者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已明显高于银行、非银 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 家。"吴清点出了A股市场的新变化。 "许多年后,当我们回忆起往事时,可能会发现资本市场的改变 ...
个人养老金基金“三年答卷”阅评: 98%产品获正收益 公募担当居民“主动享老”重要支柱
证券时报· 2025-09-28 22:20
个人养老金基金市场发展 - 个人养老金基金市场从谨慎探索逐步走向成熟 产品不断丰富 业绩显著改善 [1] - 个人养老金产品矩阵持续扩容升级 从养老目标FOF拓展至被动指数基金 指数增强基金等多元化品类 [2] - 全市场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达302只 其中296只自成立以来实现正收益 正收益占比98.01% [2] - 基金成立以来中位数收益率达14.05% 69.21%产品净值涨幅突破10% [2] - Y份额总规模首次突破120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超30亿元 [3] - 97.73%的Y份额规模较2024年末实现增长 84.47%产品规模增长超10% [3] 公募基金养老管理能力 - 公募基金受托管理养老金资产超6万亿元 是国内管理公共养老金规模最大的资管细分行业 [4]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底投资运营以来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 年均投资收益率5.15% [4] - 企业(职业)年金在"十四五"期间累计实现投资收益超7560亿元 [4]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自2000年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达7.55% [4] - 中证股票型基金指数2005年以来年化收益率12.17% 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化收益率13.04% 均高于沪深300指数的7.81% [5][6] 养老金体系现状与挑战 - 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 占全国人口22% 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 占比15.6% 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7] - 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平均仅约41% 远低于国际公认的70%舒适线 [7] - 企业年金更多覆盖国企和事业单位职工 难以惠及更广泛的就业群体 [7] - 个人养老金制度采用完全个人缴费 市场化运营模式 借助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7] 投资策略建议 - 养老资金具有明显"长钱"属性 应重视长期与稳健价值 [8] - 建议建立专属养老"心理账户" 优先考虑风险可控 运作透明的公募类养老产品 [8] - 通过理性资产配置穿越周期 利用复利增值提升整体养老替代率 [8]
公募规模突破36万亿再创新高 权益基金成增长主力
证券时报· 2025-09-28 22:18
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 - 截至8月末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6万亿元达36.25万亿元 年内第5次创历史新高 较上月增长超1.17亿份[1][3] - 自2024年初以来第11次创历史新高 8月A股市场稳健 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提振投资者热情[3] - 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 含149家基金管理公司及15家资管机构[3] 权益类基金表现 - 股票基金净值环比增幅达12.76% 份额增长796.68亿份 净值增长6280亿元 单月两位数增长罕见[1][4] - 混合基金净值增长3327亿元 环比增幅8.69% 份额减少450亿份 股混基金合计增长9607亿元[4] - 8月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1020亿份 权益基金占主导 股票型发行472亿份 混合型发行143.57亿份[4] - ETF规模达5.07万亿元 较4万亿关口仅历时4个月 反映二级市场加购需求[4] 债券基金动态 - 债基份额减少超950亿份 净值减少超285亿元 受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2][5] - 可转换债券型基金平均回报率6.29% 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平均收益率1.61% 受益权益市场回暖[5] - 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平均净值告负 机构债券参与情绪偏弱[5] 其他基金类别 - 货币基金总规模约14.81万亿元 较7月底14.61万亿元增长1963亿元[6] - QDII基金份额增加534亿份 净值增长672亿元 环比增幅9.21% 受港股美股上涨推动[1][6] - 美股三大股指创历史新高 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稳步上涨[6] 市场行情背景 - 8月沪指上涨7.97% 深证成指涨15.32% 创业板指涨24.13% 近11个月最佳表现[4] - 权益市场热度及增量资金推动主动权益类基金成为规模增长主力[1][4]
第二批规模突破千亿元 科创债ETF成债券ETF重要新势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2:14
自上市以来,第二批科创债ETF持续交投活跃。9月24日至9月26日,第二批科创债ETF中,共有9只日 均成交额超过30亿元,其中,科创债ETF汇添富、科创债ETF国泰日均成交额超过100亿元,科创债ETF 工银日均成交额超过50亿元,科创债ETF华安日均成交额超过40亿元。 从规模来看,第二批科创债ETF上市首日便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当天5只产品迅速跻身百亿ETF阵 营,包括科创债ETF兴业、科创债ETF工银、科创债ETF汇添富、科创债ETF银华、科创债ETF华泰柏 瑞。 9月26日,科创债ETF国泰、科创债ETF中银的规模也快速突破100亿元。也就是说,上市仅3个交易 日,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中,已诞生了7只百亿ETF。目前,第二批科创债ETF合计规模已突破千亿 元,截至9月26日,合计规模约111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第二批科创债ETF上市也带动了首批科创债ETF交投活跃度和规模的提升。截至9月26 日,首批上市的科创债ETF中,有9只跻身百亿ETF阵营。 9月24日,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上市,受到市场热情追捧,成交额持续放大。截至9月26日,第二批14 只科创债ETF的总规模已从首发募集的四百 ...
公募基金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股票ETF成吸金主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2:14
继7月突破35万亿元后,公募基金总规模在8月再度猛增近1.2万亿元,站上36.25万亿元的历史新高。数 据背后,是投资者信心的显著修复,其中股票基金规模单月增长超6000亿元,股票型ETF成为吸金主 力,贡献了大部分增量。不过,混合基金仍在应对赎回压力,反映出部分基民采取了"回本即卖"的操作 策略。 在近一年A股持续上行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形成了"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正向循环。机构预判, 后续增量资金仍将持续入市,公募基金规模有望进一步攀升。 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6万亿元 9月2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 36.25万亿元,再创新高。这是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今年以来第五次创下历史新高,也是公募基金规模 首次突破36万亿元。 其中,截至8月底,封闭式基金规模3.72万亿元,开放式基金规模32.53万亿元。与7月底相比,8月公募 基金规模合计增长近1.2万亿元。 具体来看,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基金规模5.55万亿元,较7月底的4.92万亿元增长逾6000亿元;混合基金 4.16万亿元,较7月底的3.83万亿元增长逾3000亿元;QDII基金、货币基金规模 ...
半导体主题ETF强势霸榜 机构聚焦大盘成长核心资产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2:13
上周(9月22日至9月26日)半导体产业链领涨市场,多只半导体主题ETF涨超15%。大盘宽基产品成交 活跃,中证A500指数相关产品成交额居前。在资金流向上,随着第二批科创债ETF集体上市,上周净流 入额位居前十的ETF均为科创债ETF。展望后市,机构表示,在国内政策驱动下,上市公司盈利情况或 仍有改善潜力,市场或将重新回到盈利驱动轨道。 在资金流向方面,上周净流入额位居前十的ETF均为科创债ETF,其中,科创债ETF招商为首批科创债 ETF,其余均为第二批科创债ETF。工银瑞信基金指出,在科技金融政策持续发力背景下,科创债ETF 正成为连接社会资本与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通过指数化投资方式,科创债ETF能够引导更多中长期资 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关注大盘成长核心资产 机构表示,当前海内外AI应用用户规模正在持续攀升,为半导体行业注入发展动能。 嘉实成长驱动基金经理孟夏表示,从去年9月24日至今,股票市场经历了一轮结构性的上涨行情,有些 核心热点板块涨幅较大,有些板块或者个股可能还处在上证指数3000点左右的估值水平。这种结构性上 涨,既得益于宏观流动 ...
行情回暖 基金发行提速 超50只新产品节后“蓄势待发”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2:13
在A股行情持续活跃的背景下,目前已有超50只公募基金在十一假期后定档发行。其中,"含权"基金占 据主流,被动指数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新发数量都在10只以上,财通基金金梓才、国金基金姚加 红、中欧基金蓝小康、汇添富基金马翔等知名基金经理均将"挂帅"。 今年前三个季度,公募基金的新发总数突破1100只,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尤其是今年第三季度新发 基金数量较此前明显增加,7月至9月的月度新发产品数量都在150只左右。此外,近期新产品上报亮点 不断。例如,兴证全球基金上报了首只ETF产品——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在多元资产配置理念 影响下,多家基金公司上报了FOF产品。 "蓄力"节后新发基金 十一假期前,公募行业已经开始布局节后的新发计划。数据显示,目前,10月已定档发行的新基金多达 50只以上,仅10月9日启动发行的就接近20只产品。并且,在A股行情持续活跃的背景下,10月新发的 公募基金中"含权"产品占据主流。 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10月待发行数量排在榜首,多达19只,标的指数既包括创业板综、创新能源、航 空航天、科创50等成长风格指数,又包括A500红利低波、红利低波100、中证红利、港股通央 ...
科创债ETF成债券ETF重要新势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6
□本报记者 张舒琳 9月24日,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上市,受到市场热情追捧,成交额持续放大。截至9月26日,第二批14 只科创债ETF的总规模已从首发募集的四百亿元左右快速跃升至超千亿元。在其带动下,近期首批科创 债ETF规模同步攀升,两批科创债ETF合计规模已超过2400亿元。 今年以来,债券ETF市场快速扩容,目前总规模突破6800亿元,接近今年初的4倍,基金管理人的竞争 格局也在重塑。 从规模来看,第二批科创债ETF上市首日便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当天5只产品迅速跻身百亿ETF阵 营,包括科创债ETF兴业、科创债ETF工银、科创债ETF汇添富、科创债ETF银华、科创债ETF华泰柏 瑞。 9月26日,科创债ETF国泰、科创债ETF中银的规模也快速突破100亿元。也就是说,上市仅3个交易 日,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中,已诞生了7只百亿ETF。目前,第二批科创债ETF合计规模已突破千亿 元,截至9月26日,合计规模约111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第二批科创债ETF上市也带动了首批科创债ETF交投活跃度和规模的提升。截至9月26 日,首批上市的科创债ETF中,有9只跻身百亿ETF阵营。 在业内人士看来,科创 ...
半导体主题ETF强势霸榜机构聚焦大盘成长核心资产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6
□本报记者 王宇露 此外,旅游ETF(159766)上周下跌6.18%,领跌全市场ETF。创新药、恒生消费相关ETF也跌幅居前。 科创债ETF获资金加码 上周,大盘宽基产品成交活跃,以A500ETF易方达为代表的中证A500指数产品和以科创板50ETF (588080)为代表的科创50指数产品成交额分别超1340亿元和480亿元。此外,以恒生科技ETF易方达 为代表的恒生科技指数产品成交额也超过1000亿元。 从单只产品来看,上周,香港证券ETF成交额超500亿元,创业板ETF(159915)成交额达277亿元,中 概互联网ETF(513050)、A500ETF易方达的成交额分别达191亿元和164亿元,均位居市场前列。 在资金流向方面,上周净流入额位居前十的ETF均为科创债ETF,其中,科创债ETF招商为首批科创债 ETF,其余均为第二批科创债ETF。工银瑞信基金指出,在科技金融政策持续发力背景下,科创债ETF 正成为连接社会资本与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通过指数化投资方式,科创债ETF能够引导更多中长期资 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关注大盘成长核心资产 ...
以“质量”与“均衡”穿越科技制造新周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6
□本报记者 张凌之 作为嘉实基金自主培养的基金经理,孟夏在公司投研文化的熏陶下,依托"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 多策略"的投研体系,不断拓展能力边界,逐渐成长为市场中少有的质量成长风格投资选手。11年的证 券从业经验与5年投资实战经历,让孟夏的能力圈覆盖高端制造、软硬科技、平台服务、消费与医药制 造、"专精特新"等多个领域,并逐渐成长为一位值得长期托付的"底仓型"成长投资基金经理。 在企业估值方法上,孟夏倾向于采用经典的现金流折现模型(DCF)。他表示:"与PE(市盈率)模型 不同,DCF模型即使面对尚未盈利的企业,仍可进行合理估值。"在实际选股过程中,他还会综合考量 企业的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及所处产业趋势,进行全面判断。 孟夏始终将成长投资视为资本市场的长期核心机遇,并坚持质量成长的投资风格。他认为,长期可持续 回报的唯一来源,是优秀企业持续成长所创造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他遵循"长期重于短期,质量重于 弹性"的判断原则。对于"成长"与"质量"的内涵,孟夏解释道:"成长,意味着所投公司具备长期良好的 发展潜力,例如未来3至5年利润有望实现1倍以上的增长;质量,则强调企业质地优秀,具备分红意愿 和能力。" 在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