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电子
icon
搜索文档
Counterpoint:2025上半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同比下滑14% AR智能眼镜有望迎来强劲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1:20
全球VR头显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同比下滑14% 主要由于消费级市场需求持续低迷[1] - 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Meta保持显著领先地位 占据约80%的市场份额[1] - 主要OEM厂商新产品推出较少 导致市场缺乏增长动力[1] 全球AR智能眼镜市场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全球AR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50% 市场情绪回暖[3] - Counterpoint将2024-2027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复合年均增长率预测上调至69%[1] - 硬件OEM与互联网巨头加大对AR智能眼镜开发投入 Meta、Snap Inc及亚马逊等公司积极布局[1] AR智能眼镜技术分类 - 基于Birdbath技术的观影类AR智能眼镜占据主导地位 市场份额达78%[3] - 基于光波导技术的信息提示类AR智能眼镜占比约17%[3] - 光波导AR眼镜平均售价比Birdbath类产品高出约27%[3] 主要厂商产品分析 - Xreal One是2025年上半年最畅销Birdbath型号 提供三自由度体验 搭载自研X1协处理器 实现50°大视场角[7] - RayNeo Air 3s配备0.6英寸Micro-OLED屏 峰值亮度达1200尼特 定价1499元人民币极具竞争力[7] - Even RealitiesG1作为光波导技术代表产品 采用JBD绿色MicroLED光引擎 售价599美元 重量仅约40克[7] 市场竞争格局 - Xreal与RayNeo在AR智能眼镜市场合计占据超过60%份额[8] - 2025年第二季度RayNeo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 推出多款新品包括Birdbath类RayNeo Air 3s/Air 3s Pro及波导类RayNeo X3 Pro[8] - Rokid Glasses因研发与生产挑战推迟至2025年三季度才开始大规模出货[8] 未来市场展望 - 2025年下半年观影类与光波导类新品加速量产 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9] - Xreal One Pro采用创新"Flat Prism"光学技术 将视场角扩大至57° 预计第三季度实现扩产[9] - Meta Ray-Ban Display、Meta Neural Band及阿里巴巴夸克"AR+AI"眼镜等新品将陆续上市 有望重塑市场格局[9]
小米17 4499开卖,首发五代骁龙8!雷军:500亿砸自研芯片
搜狐财经· 2025-09-26 00:19
小米17系列:跳号命名,叫板iPhone 之前见有网友调侃:小米为啥跳过16直接上17?有网友回复:因为iPhone 17叫17啊……(doge) 梦瑶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刚刚,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来了。 整场三个多小时,节奏没断过,产品一直在上。 平板、音响、路由器、冰箱、洗衣机也接连登场,这回直接把"全家桶"拉满。 不只是例行上新,小米这次更像是把压箱底的智能软硬件,一口气全抖了出来。 怎么说,感觉小米从互联网玩家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的决心藏不住了。 不过说真的,这场发布会上,雷总确实真没少cue iPhone…… 正面叫板、反复对比,该内涵的内涵了,该明牌的也明牌了。 说归说,闹归闹。 这次雷军第六次站上年度发布会舞台,说的是"改变",但重头戏其实藏在小米17系列里。 小米17系列包括标准版、Pro和Pro Max三款机型。 从名字、芯片、外观到副屏体验,小米这次不是"对标",而是超越苹果。 这代小米手机,从芯就开始卷。 小米17全系首发搭载的,是全新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第三代3nm工艺加持,架构全大核,主频拉到4.6GHz,性能参数直接干到了天花板。 小米17带着这 ...
速通雷军演讲:小米五年巨变
经济观察网· 2025-09-25 23:59
战略转型与技术投入 - 2020年公司十周年复盘后确立"技术为本"战略 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并计划未来五年投入1000亿元研发资金 对比2019年全年研发投入仅75亿元 [3][4] - 管理层通过持续半年的数十次会议进行系统性反思 重点回答过去成功与失败经验及未来路径选择问题 [4] 芯片研发突破 - 2014年启动自研SoC芯片"小米澎湃S1" 2018年因中端芯片定位和业务协同问题暂停项目 [5] - 2021年重启造芯项目"玄戒" 调整战略从高端旗舰起步以实现技术突破 2024年5月成功投片大陆首颗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 性能进入旗舰芯片第一梯队 [5] - 芯片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地缘风险、业务下滑及资金压力 但最终通过组织能力重构实现技术突破 [5] 汽车业务差异化布局 - 2021年宣布造车后推出三款车型:SU7、SU7 Ultra和YU7 其中SU7 Ultra以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为目标 在纽博格林赛道突破纪录 [6] - YU7车型定位运动型SUV 打破SUV市场"空间为王"传统模式 上市18小时锁单量达24万台 [7] - 汽车定制化服务提供五款新色车漆、两种内饰方案及高端材质选配 定价门槛控制在10万元以上选配金额 初期限量每月40辆 [10] 高端化与生态体系构建 - 小米17系列手机实现7000mAh续航突破 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并在屏幕、影像及电池工艺方面达到高端配置 [8] - 同步发布平板8系列、电视S Pro及多款智能家居产品 覆盖"人车家全生态"核心支点 [8] - 小米澎湃OS 3系统升级多设备互联、跨平台协同和苹果生态兼容能力 强化智能生态体系 [9] 品牌价值重塑 - 通过定制化服务系统对标劳斯莱斯、保时捷等豪华品牌 提供专属车漆、内饰、轮毂及24K金车标等个性化选项 [10] - 定制服务采用手工打磨木饰板和Alcantara®材质 但将定价门槛控制在主流市场可接受范围 [10]
小米17 4499开卖,首发五代骁龙8!雷军:500亿砸自研芯片
量子位· 2025-09-25 23:54
小米17系列产品发布 - 全系包括标准版、Pro和Pro Max三款机型 起售价4499元 [3][11] - 首发搭载全新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 采用第三代3nm工艺 主频4.6GHz [14][15] - 超窄边直屏设计 边框窄至1.18mm 厚度8.06mm 重量191克 [18][19] - 采用四微曲中框与超大R角设计 正反覆盖自研龙晶玻璃 抗摔强度提升10倍 [24][25] - 标准版电池容量7000mAh Pro Max版7500mAh 实测连续使用12.2小时剩余26%电量 [34][35] - Pro/Pro Max新增120Hz刷新率妙享背屏 支持自拍预览、汽车控制等功能 [40][41] - 徕卡调校三摄系统 优化人像算法 新增人景分离与肤色还原技术 [44][46] 显示与材料技术突破 - 采用卢米蓝新型红色发光主材 发光效率提升11.4% 实现国产材料技术超越 [29][31] - 屏幕红得更正 色更通透 亮度与功耗表现提升 [30] 小米平板8系列发布 - 标准版与Pro版两款新品 起售价2199元 [51] - 11.2英寸3.2K高清屏 标准版厚度5.75mm 重量485g 比iPad Air更薄 [53][54][55] - 首发澎湃OS 3系统 支持本地运行浏览器、CAD、WPS等桌面级应用 [58][59] - 标准版搭载骁龙8s Gen 4处理器 Pro版采用骁龙8至尊版 CPU性能提升78% GPU性能提升105% [63] 公司战略转型 - 从互联网玩家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 一次性发布多品类智能硬件全家桶 [4][6][7] - 自研手机SoC计划坚持10年 投入至少500亿元 从高端芯片切入 [68][69] - 玄戒O1芯片为第一步 长期投入直至成功 [70]
下一个万亿风口?数字消费龙头股全解析
搜狐财经· 2025-09-25 23:52
一、消费电子与智能硬件 1. 立讯精密(002475) 逻辑:全球消费电子代工龙头,苹果核心供应商,切入汽车电子领域,受益于VR/AR设备 及AI终端需求增长。 催化:AI硬件升级(如AI手机、PC)带动代工订单放量。 2. 美的集团(000333) 逻辑:智能家居生态领导者,AIoT布局完善,智能家电渗透率超40%,海外市场增速达 25%。 催化:政策推动智能家电以旧换新,高端品牌卡萨帝市占率提升。 3. 歌尔股份(002241) 逻辑:全球VR/AR代工龙头,直接受益于AI终端硬件普及。 二、数字支付与金融科技 1. 恒宝股份(002104) 逻辑:数字人民币试点核心参与者,覆盖超100家银行,深度绑定央行数字货币钱包研发。 催化:2025年试点城市扩至50个,跨境支付需求爆发。 逻辑:第三方支付龙头,受益于数字消费支付场景扩展。 三、AI与数字技术应用 近日,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促进数字消费,从丰富数字消费领域供给、培育壮大数字消费经营主 体、优化数字消费支撑体系以及营造数字消费良好环境等4方面提出14项任务举措。 数字消费作为政策重点扶持领域,核心龙头股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AI终端、智能家电、数字支 ...
第一批iPhone 17,用几个小时就满身划痕,苹果回应
36氪· 2025-09-25 23:24
还有人拿贴膜固定器给新机贴膜,没想到铝合金边框被划出了印子。 在磕碰摔痕上,网友们一摔一个不吱声,款款不重样...... 上周五,iPhone 17系列开卖后,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它的话题上热搜,一堆问题扑面而来,这也是咱们熟悉的剧情了。 比如新机用没多久就出现划痕,就连贴个膜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把它刮花,还出现了绿屏、屏幕边缘点不动的情况。 有不少人调侃它是史上最娇气iPhone,实在太"脆皮"了! 还有用户一觉醒来,通讯录莫名多了20多个"爸爸"和30多个"老公"。 新机划痕五花八门,贴膜都会刮花 在这些问题里,iPhone 17 Pro的机身划痕是大家反馈最多的。 有人刚拆新机,当天出门转了一圈,系统都还没来得及设置,背板就已经有了明显的划痕; 就连线下门店摆着的展示机,没放多久就有了不少划痕,尤其是蓝色款,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来的二手机。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iPhone 17 Pro的机身材质变了。 苹果把之前的钛金属换成了一体式铝合金,它的莫氏硬度仅为2.5-3。平时遇到一些东西硬度比它高的,比如钥匙,稍微蹭一下就可能容易留痕。 而且像蓝色机身,表面的阳极氧化着色层比较薄,一旦出现划痕,底下银白色的金 ...
两部门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市场监管总局督导企业召回问题充电宝超70万件丨消费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23:23
学校食堂食材采购新规 - 教育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工作指引》 要求供应商须具备合法经营资质且近3年内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查实事件[1] - 学校需按照"三重一大"机制 在听取膳食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及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基础上采购合规供应商食材[1] - 新规明确供应商准入红线 包括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具备供应能力 未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1] 龙大美食股东股份冻结 - 控股股东蓝润发展所持751.34万股被司法冻结 占其持股比例2.56% 占公司总股本0.70%[2] - 蓝润发展累计被冻结股份751.34万股 正积极解决事项 但不排除被法院强制执行可能性[2] - 公司称冻结不影响控制权与经营 但潜在风险可能引发市场信心波动[2] 充电宝召回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督导罗马仕 安克创新和小米三家公司共召回充电宝约75万件[3] - 罗马仕累计召回16.7万件 占召回总量34.1% 安克创新召回56.5万件 占比78.7% 小米召回1.7万件 占比12%[3] - 召回行动针对上半年多起自燃事故 体现监管主动性 倒逼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3]
雷军年度演讲:压上10年家底、5年完成彻底蜕变
搜狐财经· 2025-09-25 23:19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 横跨手机 汽车 家电三大领域[4] - 2020年确立技术为本战略 计划五年投入1000亿元研发资金[10] - 研发投入从2020年93亿元增长至2024年241亿元 2025年预计达300亿元[10]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0年一万余人翻倍增长至超过两万人[10] 汽车业务进展 - 小米YU7自7月6日交付以来交付量突破4万台[4] - 家庭用户占比69% 其中85%为有孩家庭[4] - 推出26项定制服务覆盖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4] - 小米SU7系列成为20万元以上最畅销轿车[13] - 小米SU7 Ultra位列50万元以上轿车和纯电销量双第一[13] - SU7 Ultra原型车纽北圈速全球第三 量产车刷新纽北量产电动车记录[13] 技术创新突破 - 自主研发3nm旗舰SoC玄戒O1芯片 性能跻身全球第一梯队[10] - 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具备3nm先进制程设计能力的科技公司[10] - 北京汽车工厂店设立400余平定制服务中心[9] - 成为中国首家提供汽车定制服务的车企[9] 产品发布情况 - 发布小米17系列数字旗舰 小米平板8系列[1] - 推出米家三区洗衣机Pro 米家冰箱Pro微冰鲜双系统法式平嵌[1] - 发布小米电视S Pro Mini LED 2026等多款人车家全生态新品[1] 产能建设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已破土动工 预计2025年底前正式投产[13]
雷军讲述小米造玄戒芯片故事:失败不可怕,正视内心恐惧才是关键
搜狐财经· 2025-09-25 22:49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 横跨手机 汽车 家电三大领域 [3] - 过去五年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实现高端化战略突破 [3]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于2025年底前正式投产 [3] 芯片业务发展 - 2025年5月推出玄戒O1芯片 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发布3nm制程旗舰芯片的公司 [3][24] - 芯片研发项目年投入达500-600亿元 [18] - 芯片投片费超过2000万美元 采用最先进3nm工艺制程 [24] 历史业绩与挑战 - 2020年公司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 跻身世界500强 [5] - 2022年受国际形势影响营收骤降15% 为史上首次下滑 [16] - 面临行业巨头竞争压力 被市场质疑为"组装厂" [7][9] 组织架构调整 - 引进卢伟冰 曾学忠等外部顶尖人才 同时提拔朱丹等早期员工担任高管 [10] - 工号54的工程师朱丹负责组建芯片业务并带队攻克玄戒O1芯片 [11] - 联合创始人林斌和刘德继续参与公司运营 [10] 芯片业务历程 - 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启动自研芯片 2017年澎湃S1芯片销量达60万台 [14] - 2018年暂停手机SoC芯片研发 保留小芯片业务 [14] - 2021年初重启芯片项目 2023年同行芯片团队解散事件引发内部震动 [16][21] 领导决策 - 2022年5月高管会议决定坚持芯片投入 认为即使失败也能培养研发队伍改变公司质地 [18][20] - 雷军提出"逆天改命"理念 强调持续努力和成长的重要性 [3][9] - 克服松果项目失败后的心理恐惧是重启芯片业务的关键挑战 [26]
全面对标iPhone的小米 17系列来了,最高价6999元!雷军回顾造芯造车艰辛:“只要你想,一定能改变”
国际金融报· 2025-09-25 22:17
产品发布与战略对标 - 小米于9月25日正式发布小米17系列手机,共三款机型:小米17、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 [1] - 新品发布会提档至9月底,并采取跨代发布策略,直接从小米15系列跳至小米17系列,以全面对标苹果iPhone 17系列 [1] - 小米17 Pro系列被定位为“小米史无前例的大改变”,并强调与iPhone Pro系列完全对标,其中Pro Max配备6.9英寸超大直屏和7500mAh电池 [3] - 小米17 Pro系列创新性地引入了“妙享背屏”设计,在手机背面提供一块可真正使用的第二屏幕 [3] 产品规格与定价 - 小米17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配备7000mAh电池和徕卡Summilux光学系统,提供三种配置,起售价为4499元(12GB+256GB) [1] - 小米17 Pro提供四种配置,起售价为4999元(12GB+256GB),最高配置(16GB+1TB)售价为5999元 [3] - 小米17 Pro Max提供三种配置,起售价为5999元(12GB+512GB),最高配置(16GB+1TB)售价为6999元 [3] 公司战略转型与人才建设 - 公司确定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的发展道路,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5] - 过去5年间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经历“大换血”,目前高管团队由两位联合创始人与一批外部引进及内部提拔的人才组成 [5] - 公司面临人才短缺挑战,“小米非常非常缺人”的词条曾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公司持续致力于内部提拔和外部招募 [7] 核心技术研发投入 - 公司重启芯片自研之路,历时三年于2024年5月22日实现玄戒O1首次回片,并于2025年5月22日正式发布搭载该芯片的产品 [7] - 公司明确芯片是成功的必由之路,计划至少坚持10年并投入至少500亿元用于造芯 [7] 汽车业务发展 - 小米汽车项目于2021年12月正式立项,SU7 Ultra最初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旨在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 [8] - 小米造车选择对标特斯拉,通过拆解学习Model Y等车型进行研发 [8] - 小米YU7自7月6日开启交付以来,已交付超4万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