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搜索文档
新能源车最后的疯狂?补贴退坡的末班车经济学
36氪· 2025-09-29 11:37
政策变动与市场反应 - 2025年12月31日为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和“国补”政策的截止日期,引发消费者抢购潮 [1] - 2026年1月1日起购置税政策从全额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单车减免上限降至1.5万元,导致2025年底出现政策红利叠加期的稀缺性消费 [3][5] - 以定价33.9万元的特斯拉Model Y L为例,2025年购置税全免(3万元),2026年需缴纳1.5万元,购车成本显著增加 [5][6] - 地方消费补贴(如海口、成都、大庆等地额外补贴3000-5000元)与国家级政策形成叠加效应,但部分城市(如连云港)政策不与置换补贴叠加 [6][8][22] 车企订单与产品表现 - 理想i6上市后数小时内收获超过2万个大定订单,鸿蒙智行全新问界M7在24小时内大定订单突破4万个,蔚来新ES8大定订单超过其4万辆年产能上限 [1][10] - 鸿蒙智行旗下产品(问界M7、尚界H5、享界S9T)订单火爆,单周新增订单超过10万辆 [10] - 问界M7的鸿蒙座舱实现多设备无缝互联,蔚来ES8采用碳化硅平台使续航突破600公里并支持3分钟快速换电,产品力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 [11][14] - 车企推出限时保价、交付承诺等营销策略制造紧迫感,预计购置税减免因素可能使今年四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幅超过50% [14] 行业订单真实性及成本分析 - 行业存在订单统计口径差异问题,“小订”(可退订)与“大定”(支付5000元以上,退订有条件)的转化率仅为10%-30%,部分经销商垫付定金制造虚假订单导致数据虚高 [14][15] - 2025年动力电池价格降至0.4元/Wh,相比2022年高位下降40%,搭载100kWh电池包的车型电池成本从6.5万元降至4.2万元 [15] - 主流智驾系统核心部件(如激光雷达)降价使高端车型价格下探,更多消费者能负担带高级智驾的车型 [16] -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区间为7.71-8.01万元/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区间为6.7-7.0万元/吨,相关材料价格近期呈现上涨趋势 [16] 供应链与交付挑战 - 火爆订单给车企供应链和交付体系带来巨大压力,电池、芯片等核心部件需求暴增,主要供应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半导体开启24小时加班模式 [17]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提升单班产能仍无法满足Model Y订单需求,蔚来优先保障ES8和乐道L90产能导致其他车型产能受限 [17] - 物流网络跟不上导致车辆积压,无法按时交付消费者,因车企原因延迟交付可能引发纠纷,法律上对“系统崩溃”、“产能不足”是否属不可抗力尚无明确界定 [17][22] - 蔚来针对新ES8推出购置税兜底政策,承诺对2025年12月31日前锁单但因厂家原因跨年交付的订单承担最高1.5万元的购置税差额,但部分用户仍面临置换补贴损失的风险 [18][20] 售后服务与用户投诉 - 今年三季度新能源汽车投诉量同比增加37%,其中交付延迟和虚假宣传的占比超过60%,显示后端服务未能跟上前端销售步伐 [25] - 地方补贴的“先到先得”规则增加消费者风险,例如连云港政策要求购车发票在12月31日前开具且补贴申报需在明年1月10日前完成,逾期视为放弃 [22]
老登控盘!
Datayes· 2025-09-29 11:23
磷酸铁锂排产超预期 - 9月磷酸铁锂实际排产34.5万吨,超出原预计33.5万吨1万吨,10月排产进一步攀升至37万吨以上 [1] - 排产数据超预期直接提振上游锂盐、磷化工、前驱体等环节的景气预期 [1] - 反映出动力电池与储能市场需求的持续旺盛 [1] 储能电芯供需与价格 - 东吴证券预计储能电芯紧缺将持续至2026年下半年 [2] - 低价订单价格已上涨1-3分/Wh,预计涨势可持续,厂商盈利大幅改善 [2] 主要磷酸铁锂企业产能与排产 - 湖南裕能2026年产能预计达115万吨,2026年新增15万吨,预计在西班牙投产5万吨、马来西亚投产9万吨 [3] - 富临精工2026年产能预计达40万吨,2026年新增10万吨,预计2025年11月投产四川10万吨 [3] - 万润新能2026年产能预计达42万吨,扩产谨慎,鲁北12万吨可快速扩产 [3] - 龙蟠科技2026年产能预计达34万吨,2026年新增9万吨,印尼二期9万吨在建,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投产 [3] - 德方纳米2026年产能数据暂缺 [3] - 2025年9月主要企业排产:湖南裕能90000吨、富临精工26000吨、万润新能32000吨、龙蟠科技20000吨、德方纳米27000吨 [3] - 2025年9月产能利用率:湖南裕能108%、富临精工104%、万润新能91%、龙蟠科技96%、德方纳米94% [3] 企业单吨净利与盈利预期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吨净利:湖南裕能0.13万元/吨、富临精工0.15万元/吨、万润新能-0.11万元/吨、龙蟠科技-0.15万元/吨、德方纳米-0.29万元/吨 [3] - 2026年预期单吨净利:湖南裕能0.13万元/吨、富临精工0.15万元/吨、万润新能0.08万元/吨、龙蟠科技0.10万元/吨、德方纳米-0.20万元/吨 [3] - 2026年业绩预期(假设涨价500元/吨):湖南裕能22.1亿元、富临精工12.9亿元、万润新能5.3亿元、龙蟠科技5.6亿元、德方纳米-5.4亿元 [3] - 2026年市盈率(假设涨价500元/吨):湖南裕能16倍、富临精工23倍、万润新能13倍、龙蟠科技20倍、德方纳米-20倍 [3] 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 三大指数集体上涨,上证指数涨0.90%,深证成指涨2.05%,创业板指涨2.74% [10] - 全市场成交额21783.99亿元,较上日放量120.52亿元,超3500只个股上涨 [10] - 主力资金净流入785.12亿元,非银金融行业净流入规模最大,达216.12亿元 [18] - 北向资金总成交2946.18亿元,中信证券成交27.23亿元 [19] - 非银金融、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电子、汽车为净流入前五大行业 [18] - 银行、医药生物、煤炭、传媒、交通运输为净流出前五大行业 [18] 行业与政策动态 - 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召开 [8] -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 [14]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力争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3.5%左右,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 [16] - 中国中车签订重大合同合计金额约543.4亿元 [16] - 国家发改委正积极推进规模5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16] 个股与板块热点 - 大金融板块集体爆发,49只券商概念股全线上涨,国盛金控、华泰证券、汇金股份等多股涨停 [10] - 新能源板块强势上涨,固态电池领涨,天际股份两连板,万润新能20cm涨停,天赐材料等多股涨停 [10] - 储能概念迎来反弹,头部电池企业工厂处于满产状态,一些订单已排至明年年初 [11] - 机器人方面,凯旺科技涨超18%,万向钱潮、日盈电子涨停 [11] - 国产芯片持续活跃,华建集团三连板,初灵信息20cm涨停 [11] - 龙虎榜显示,天赐材料获机构净买入18014.77万元,领益智造获机构净买入17198.54万元 [25]
“驾控超级大脑”斩获大奖,宝马多技术路线齐头并进
中国经济网· 2025-09-29 11:16
而本次获评的 "驾控超级大脑"更是首次将动力传动、制动、转向、能量回收四大系统集成至单一 中央控制单元,信号处理无需在不同模块间辗转,相比传统架构信息处理能力提升10倍,系统延迟少于 1毫秒,真正实现即时响应。车辆能够毫无迟疑地理解并执行驾驶者的意图,让驾驶者的每一次操作都 得到精准而及时的反馈。 同时,"动态性能控制系统"(DPC)与"驾控超级大脑"协同配合,让车辆动态性能潜力得到充分释 放。驾驶者只需进行小幅度的操控,便可为车辆带来卓越的过弯稳定性,让车辆实现精准入弯。面对拥 堵路况,系统的毫秒级响应能力能显著提升驾驶舒适性,无论是在D档或B档行驶,还是使用主动巡航 控制、拉起手刹或挂入停车档,车辆都能实现制动与重新启动的无缝衔接,做到极致的丝滑、静音。 中国经济网9月29日讯(记者 郭跃)昨日,在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宝马自主研发的"基于中央架构 的高性能驾驶底盘控制技术", 即新世代"驾控超级大脑",再度荣获"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证书。 这也是宝马集团连续四年、也是第五次在该大会上获评。 连续第7年参加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的宝马集团董事高乐表示:"多年来,宝马集团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 使我们能 ...
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主流
东证期货· 2025-09-29 11:14
周度报告——新能源汽车 smingfTable_Title] 到 2035 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主流 ★ 动态跟踪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中国新一轮 国家自主贡献:到 2035 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 比峰值下降 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 费总量的比重达到 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2020 年的 6 倍以上、力争达到 36 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 240 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 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新 能 源 与 新能源汽车数据来看,第 38 周(9 月 15 日至 9 月 21 日),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单周零售 29.9 万辆,同比增长 5.9%,今年以 来零售 821.4 万辆,同比增长 23.0%。新能源单周渗透率达到 59.5%,年累计渗透率为 52.3%。企业端,奇瑞汽车于港股上市, 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 IPO。 新 材 料 全球市场方面,1-7 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25.9% 达 923.3 万辆。除中国外,欧洲、其他地区也有较为显著的 ...
电动车主也能赚电网的钱?V2G充电桩到底怎么个事?
搜狐财经· 2025-09-29 11:00
高峰放电:白天用电高峰期(如16-24点),电网负荷大、电价高(部分地区可达3元/度),车主通过 V2G桩将车内多余电量反向输送至电网,获取电价差收益。 只听过电网赚消费者的钱,你听过电动车主"卖电"赚电网的钱吗? 据中新网9月26日报道,2025年8月,武汉一位电动车主在南太子湖超级充换电站通过V2G(Vehicle-to- Grid,车网互动)充电桩向电网反向放电,一小时获得60元收益。这一新闻迅速引发热议:电动车主真 的能靠"卖电"赚钱? 随着国家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试点城市名单公布,V2G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成为能源与交通融合的关 键突破口。那么,V2G究竟是什么?V2G究竟是黑科技还是商业噱头?它如何运作?其背后的经济逻辑 和战略意义何在? V2G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特拉华大学教授威廉·凯利(Willett Kempton)在1990年代提出。其核心思想是: 电动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移动的储能单元。当大量电动车接入电网时,它们可以像分布式电池一 样,在电力需求高峰时向电网供电,在低谷时充电储能,从而实现"削峰填谷",提升电网稳定性与效 率。 然而,受限于电池技术、通信协议和市场机制,V2G长期停留在实 ...
9.29犀牛财经晚报:百亿级私募数量增至94家 万达地产等被恢复执行2099万元
犀牛财经· 2025-09-29 10:52
百亿级私募数量增至94家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百亿私募数量较8月底增加3家,总数达94家。具体来看,正瀛资 产和开思私募新进百亿梯队,红筹投资则重回百亿行列。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9月29日,量化、主 观和"主观+量化"混合型投资模式百亿级私募分别有45家、41家和7家,另有1家百亿级私募未披露投资 模式。(上证报) 中国中车:近期合计签订约543.4亿元重大合同 9月29日晚,中国中车(601766)发布公告称,公司及下属企业于近期(主要为2025年7月至2025年9月) 签订了若干项重大合同,合计金额约543.4亿元,约占本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2024年营业收入的22%。 工信部等六部门:2025—2026年机械行业力争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2025— 2026年,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迈上新台阶,力争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重点细分行业规模稳中 有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
前瞻全球产业早报:上海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
前瞻网· 2025-09-29 10:50
国家统计局:1-8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明显改善 在2025元宇宙发展论坛上,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葛东波表示,目前全市元宇宙核心产业以及关联的产业规模 已经突破了3000亿元,集聚XR终端制造企业30余家,光学模组、空间计算芯片等核心元器件产能占到全国 40%以上。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完成扩募,进一步加注颠覆式创新及前沿和早期技术投资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宣布,其近日顺利完成扩募,规模由100亿元增至150亿元,并已实缴到位80亿元。目前,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已经在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Al for Science、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布局了一批优秀项 目。下一步,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将持续聚焦颠覆式创新、前沿平台性技术等未来领域早期布局,联动上海未 来启点社区构建创新资源协同网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效应,与更多优秀的子基金及项目开展"投资 +生态"的全方位合作,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为上海未来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李开复:如果十年后回顾DeepSeek如何让中国未落后美国,答案一定是开源 9月27日,零一万物CEO李开复在长江CEO组织20周年返校日庆典上表示,DeepSeek对中国AI发展的核心贡 献在于推动了开源生态 ...
2款权益类理财近一年涨幅超100%,指数投资受青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0:40
(原标题:2款权益类理财近一年涨幅超100%,指数投资受青睐) 产品统计范围为理财公司发行的公募权益类产品,统计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25日,统计区间为近1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华夏理财上榜产品均为"天工日开"系列产品。跟踪新型储能指数的4号产品以及跟踪微盘成长低波指数的6号产品分别位列榜 单第三、第四,其净值增长率依次是73.63%、71.37%。9月18日,华夏理财继续加码权益类投资,新发行5只天工日开指数跟踪产品,编号为15至 19号。其中,15号产品追踪AI云计算指数,标的指数为华夏理财AI云计算指数(993209.SSI);16号产品追踪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标的指数为华 夏理财港股通红利30指数(993208.SSI);17号产品追踪军工电子指数,标的指数为华夏理财军工电子指数(993210.SSI);18号和19号产品分别 追踪中诚信A500高分红指数、中诚信自由现金流精选50指数。 榜单排名来自理财通AI全自动化实时排名,如您对数据有疑问,请在文末联系助理进一步核实。 展望后市,光大理财认为,在政治局会议强调"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以及9月美联储降息的背景下,AI 产业链、人形机器人等新质 ...
赛力斯冲刺港股IPO:海外营收占比不足3%"重营销、轻研发"问界品牌含金量几何?
新浪财经· 2025-09-29 10:36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赛力斯的前身是小康股份,2016年在A股上市。2021年,公司率先与华为跨界合作,推出了AITO问界品牌,并陆续推出问界M5、M7、M9等多款产品。自此,赛力斯从老牌车企变身新势力,实 不过,若抛开华为"品牌光环",赛力斯的技术含金量如何,或许值得商榷。 2022年至2024年,赛力斯研发支出分别为31.06亿、44.38亿和70.53亿元,低于理想汽车同期67.8亿、105.86亿和110.71亿的水平。 不仅研发支出金额显著偏低,除2023年外,赛力斯研发投入占同期营收的比例,也明显低于理想汽车。 事实上,赛力斯在电池、电机、电控以及数据等新能源核心技术方面,长期依赖华为和宁德时代等公司,作为老牌传统车企的"技术空心化"问题突出。 而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模式又强化了"华为技术主导" 的市场认知。相关调查显示,有超7成问界消费者因"华为技术"下单,而非赛力斯自身品牌。这种认知惯性使得赛力斯问界难以摆脱"代工厂 值得注意的是,研发支出不足的同时,赛力斯在营销方面的投入却显得不遗余力。 2022年至2024年,赛力斯销售费用分别为48.20亿、54.65亿和191.84亿,销售费用率 ...
陷“变相降价”风波,深蓝汽车难掩销量焦虑
36氪· 2025-09-29 10:25
但现如今,深蓝给新款S09加配不加价,就相当于是给原款S09变相降价,又由于价格不变,"一年保价"也成了一句空谈。 难以维权的深蓝S09老车主们纷纷聚集到社交平台中吐槽,本应有机会依靠新车型再提销量的深蓝,如今正身陷"背刺老车主"的指责中。 9月8日,深蓝汽车在一场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连发了3款车型,其中,刚刚在5月发布的深蓝S09更新换代出了超长续航超充版,售价与普通版相同。 4个月的时间里,就让一款车型的续航从"中杯"变成"超大杯",价格还不变,这本应是一件能给深蓝加分的事,但已经购买过深蓝S09的老车主们却坐不 住了。 不少深蓝S09车主在两个月前刚刚提车,新车刚到手就变相贬值,让很多车主无法接受。 更重要的是,今年5月,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刚刚在发布S09时向车主承诺"一年保价",这也成了不少车主最终决定在众多20万以上车型中,选择购买深 蓝S09的主要原因之一。 深蓝汽车在发布会中发布的保价政策,图源深蓝汽车官方微博 每家车企,几乎都有自己的舒适区。从懂车帝显示的情况来看,深蓝的舒适区在10万元-20万元价位段,除了深蓝S09外,只有深蓝G318的最高价超过了 20万元。 因此,当深蓝推出一款起售价就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