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进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坚定牛市逻辑,张忆东最新分享:每一次港股行情的波折,都是立足中期的布局好时机
张忆东策略世界· 2025-03-26 10:29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领域突破确立中国牛市主升浪,港股指数未来或震荡向上,当前港股资产仍具战略配置价值,每次港股行情波折都是中期布局优质资产的好时机,投资应坚定牛市逻辑,不追高,抓住AI科技行情核心资产 [3][4][5][9] 张忆东过往观点及市场表现 - 2024年3月最早发布看多港股报告《港股的春天》,7月明确建议看多港股,9月后港股与A股飙升 [2] - 2025年1月判断春节前后迎来主升浪,春节后中国科技股重估,恒生科技指数一度涨38% [2] 本轮牛市主线 - 技术突破型科技牛市是主线,DeepSeek崛起使AI竞争延展到应用端,中国在制造业、内需市场和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方面有优势,AI应用将提升各行业效率并落地商业模式 [11][12][13] - 乐观情形下,中国科技资产中最牛公司或迎8年朱格拉周期;悲观情形以90年代美国互联网为例,缺乏商业模式会致行情泡沫破灭,悲观情形也能延续数年 [14][15][16] - 预计明年中国大模型渗透率超50%,将迎来AI应用浪潮爆发 [18][19] 政策面与宏观经济 - 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后,科技创新民企迎来发展春天,发展新生产力是今年经济基本面亮点 [22] - 今年宏观经济总体平稳,房地产旧动能阵痛期缓解,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租金回报率超无风险收益率,预示房价企稳和房地产产业链企稳 [23][24][25] - AI新动能带来经济结构性亮点,人民群众信心恢复提振新兴消费,新兴消费包括文化、情绪、AI、养老育幼等消费,90后、00后是新消费增长驱动力量 [26][27][28] 港股估值框架 - 部分投资者因过去四年熊市思维有恐高情绪,互联网龙头估值回到过去四年高点,但处于过去15 - 20年低位 [31][32][33] - 当前AI处于技术扩散期,传统估值指标解释力不足,应关注AI科技渗透率、研发资本开支和应用场景变现,淡化回购和分红 [34][35][36] - 随着AI技术落地,民企科技龙头成长性将恢复,估值将重塑,后续应关注研发费用和应用场景落地,恒生科技部分龙头公司估值合理甚至偏低,港股估值框架可能回到成长股逻辑 [37][39][40] 资金面 - DeepSeek打破美国例外论,中美优质资产风险溢价将相向而行,中国股市包括港股迎来内资和外资再配置窗口 [42][43][44] - 中国150万亿居民储蓄处于有效资产荒,权益型资产将成居民资产配置宠儿,港股性价比高率先受益,政策引导社会财富向权益市场再配置 [45][47][48] - 外资对中国资产再配置是缓慢复苏过程,外部风险因素影响节奏,但最终外资配置取决于中国资产基本面,非美外资可能持续增加配置 [55][56][59] 牛市主升浪节奏 - 2025年牛市进入主升浪,是震荡向上走势,科技牛是主线,带动各行业效率提升,支撑新兴消费,也给传统龙头和高股息资产带来机会 [62][63][64] - 短期3 - 4月,追高资金亢奋,面临获利回吐压力,换手率和卖空成交占比反映短期情绪偏高,4月海外不确定性易引发调整,调整对中期行情有利 [6][7][71] - 关注业绩期后利多出尽等待期,下一个向上突破节点关注美联储议息会议和国内政策,短期处于主升浪冷静期或第一段震荡调整期 [77][78] 投资建议 - 节奏上不追高,坚定牛市逻辑,关注节奏,立足基本面,抓住AI科技行情核心资产,如“ATM”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公司 [10][94] - 淡化指数,寻找广义AI链条最牛公司,关注机器人相关产业链龙头、受益于AI渗透率提升的行业龙头、AI赋能的生物医药、教育、金融等领域 [95][97][99] - 2025年红利资产从低波红利和纯债逻辑转向可转债思路,关注运营商、国企和香港本地地产股龙头 [103][104]
57.91亿元资金流向:先进制造赛道吸金超10亿元,蔚来能源完成25亿元战略融资|21私募投融资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6 06:39
投融资规模与趋势 - 3月17日—3月23日PE/VC领域投融资总规模为57.91亿元,较前一周百亿元规模回落 [1][3] - 蔚来能源单笔战略融资达25亿元,占本周总融资规模的43% [1][34] - 人民币融资案例24起,披露金额超57.19亿元,美元融资1000万美元 [4] 行业分布与重点赛道 - 先进制造赛道完成6笔融资,披露金额超10.1亿元,芯片半导体赛道5笔融资超3.6亿元 [5][6] - 医疗健康领域医疗器械完成2笔融资,生物技术、医药、信息技术各1笔,福沃药业B+轮融资1亿元 [8][15] - 科技与制造领域东勤科技获7.2亿元战略融资,魅杰光电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 [8][43] 地域分布与活跃地区 - 浙江省、北京市、广东省分别完成7笔、6笔、5笔融资,为最集中区域 [7][9] - 武汉禹工、福沃药业等湖北企业获融资,显示区域科创投资活跃 [16][26] 机构动态与代表案例 - 宁德时代本周最活跃,独家投资蔚来能源25亿元及地上铁F轮融资 [10][31][34] - 国资背景机构密集参与,如武汉光谷科创基金领投福沃药业,亦庄国投投资普瑞顺祥 [15][14] - 头部创投机构如元禾控股、深创投联合投资舜云科技近亿元B轮融资 [37] 技术创新与细分领域突破 - 人形机器人领域松延动力获超亿元A+轮融资,产品具备高动态动作能力 [20] - AI4S领域深度原理完成亿级Pre-A轮融资,聚焦材料化学AI技术产业化 [40] - 半导体设备商魅杰光电获近2亿元融资,覆盖晶圆量检测四大产品矩阵 [43] 早期项目与新兴技术 - 水导激光技术企业武汉禹工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拓展多工业领域应用 [26] - 光子芯片企业东运芯矿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建设量子实验室加速产业化 [45] - 光谱共聚焦技术商楚光三维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瞄准半导体检测市场 [46][47]
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致富证券· 2025-03-12 06: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优先投资政策》致力于维护美国投资环境并保护其免受外国投资威胁,虽不具法律强制性,但会使中国企业在美投资与融资面临更严格审查与控制,短期经济影响有限,后续需关注外资二级市场流动变化 [1][7][8][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备忘录主要内容 - 欢迎盟友和伙伴国家对美投资,保持开放投资环境以发展新兴技术,制定“快速通道”程序促进特定盟国和伙伴投资,加快超 10 亿美元投资的环境审查,停止对外国对手投资使用“缓解”协议,欢迎外国人被动投资 [2] - 限制外国对手国家对美投资,加强科技封锁,保护敏感设施附近农田和房地产,限制其获取敏感技术人才和业务,扩大 CFIUS 职权范围 [3] - 审查是否暂停或终止 1984 年《美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公约》 [5] - 减少美国人投资外国对手,阻止美企和投资者投资推进中国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行业及中国军工部门,考虑扩大投资限制领域和类型 [6] 对备忘录的理解 - 总统备忘录是行政指令,形式灵活,用于指导联邦政府机构政策执行,不具法律强制性,不代表中美双向投资政策实质性变化,预计短期内不影响外国资金对中国资产判断 [7] 备忘录影响 - 备忘录矛头主要针对中国,未来中国企业在美投资与融资可能面临更严格审查与控制,尤其在关键技术领域 [8] - 近年 CFIUS 强化对关键技术领域交易审查,市场资源配置“去科技化”,资本向非敏感领域转移,备忘录对高科技领域限制与现状无本质差异,难有超预期影响 [9][10] - 中美在前沿领域制度性博弈将持续深化,国内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可能遭遇非市场性准入障碍,需区分政策象征意义与实际约束力 [10] - 备忘录使跨境资本在我国资本市场双向流动面临政策不确定性,需关注国际指数成分股调整、中概股审计监管等议题,但潜在风险转化为实际约束尚需时日 [10]
半导体/AI驱动科技投资升温了
投中网· 2025-03-12 04:49
VC/PE市场募资分析 - 2025年2月新成立基金数量306支,环比减少35%(减少168支),同比减少18%(减少69支),反映募资动能持续趋弱 [9] - 92.6%的机构仅成立1支基金,成立2支及以上基金的机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7.1%降至7.3%,显示市场活跃度处于周期低谷 [9] - 浙江省以61支新设基金居首,江苏(47支)、广东/山东(各34支)紧随其后,嘉兴(25支)、深圳、九江三地同比增幅显著超越行业均值 [13][16] - 重点基金案例包括杭实智投产业基金(100亿元)、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三期(100亿元)、广西交投产业基金(90亿元)等,政策引导型资本布局特征明显 [19] VC/PE市场投资动态 - 2025年2月投资案例513起,环比减少11%,但同比增加45%;投资规模同比逆增69%至717.5亿元,主要受头部项目大额融资驱动 [23] - 江苏省以82起案例/111.83亿元规模领跑,北京以130.32亿元融资规模居首,显示头部省市在假期冲击下仍保持较高活跃度 [26] - 电子信息行业以144起案例/202.2亿元规模领先,其中半导体细分领域贡献64起/132.4亿元,占行业总规模65.5%;汽车交通行业单笔融资均值最高(2.52亿元) [28][29] - A轮融资占比41%(209起),战略融资与非控制权收购合计贡献20%的融资规模,反映产业整合加速 [30][31] 市场结构特征 - 中小额交易(1亿元以内)占比超60%,5亿以上大额融资仅占11%,显示资本避险情绪下中小额交易占优,但头部赛道仍吸引战略资金重仓 [33] - 重点融资案例包括徐工汽车(战略融资64.44亿元)、新石器(C+轮10亿元)、普照材料(B轮7.4亿元),集中在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 [37] 区域与行业热点 - 嘉兴、深圳、九江等地募资同比增幅显著,政策引导型资本在区域产业高地集聚 [16] - 半导体、人工智能(32起/33.7亿元)、医疗器械(35起/29.66亿元)成为政策驱动下的核心投资方向 [28][29]
吴清:将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
证券时报· 2025-03-06 08:44
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 - 资本市场对促进产业和科技创新具有独特、重要的支撑作用,科技创新企业越多越强,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活力和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就越强 [1] - 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九成 [1] - 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已超过四成 [1] - 先进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涌现出一批龙头领军企业 [1] 支持科技企业的具体措施 - 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聚焦科技创新活跃、体现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领域 [2] - 用好"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更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 [2] - 加大支持科创的金融产品供给,包括债券、可转债、优先股等 [2] - 稳步发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资本市场服务 [2] - 抓紧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机制,推动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并购典型案例落地 [2] 长期投资理念 - 鼓励支持私募基金的投资人、管理人坚守长期主义,增强对企业的长期支持以及增值服务能力 [2] - 支持科技企业专注主业,潜心研究,创新引领,厚积薄发 [2] - 希望市场各方全面客观冷静看待科技企业成长中的风险,通过科学方法和工具有效管理风险、获取收益 [2] - 对于未盈利企业上市等给予更多包容和理解,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