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

搜索文档
搞不动中国,美与日本谈判,石破茂态度突变,给了美“当头一棒”
搜狐财经· 2025-06-09 03:11
日美关税谈判背景 - 日美贸易逆差达每年约600亿美元,美国要求日本采取措施减少逆差 [1] - 美国对日本汽车、钢铁等领域关税态度强硬,拒绝协商 [1] - 日本此前有妥协意愿,但近期态度逐渐转变 [1] 日本谈判策略 - 提出涉华合作方案换取美国关税让步,包括稀土、石墨、镓等领域技术合作 [1] - 计划从英伟达等美国公司购买数十亿美元半导体产品 [1] - 考虑协助生产芯片制造所需的晶圆等材料 [1] - 能源领域拟扩大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支持阿拉斯加新项目开发 [3] - 造船领域计划与美国联合建造破冰船,"以中国为考量因素" [3] 美国谈判团队状况 - 财政部长贝森特(温和派)、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强硬派)、贸易代表格里尔三人立场分歧 [3] - 三人职责重叠,常在谈判中公开争论并暂停会谈 [3] - 美国内阁各层级信息共享不足,导致谈判进程受影响 [3] 日本谈判筹码 - 持有万亿美债,机构抛售行为曾使特朗普暂停对75国制裁 [5] - 大规模抛售美债将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压力 [5] - 中国在与美国博弈中展现的实力给了日本谈判信心 [5] 中国立场影响 - 中国商务部明确反对任何国家牺牲中国利益达成贸易协定 [5] - 日本涉华合作方案若损害中国利益将引发对等反制 [5] - 中国态度为日本谈判策略增加了风险因素 [5]
日本股票收益率和经济增速的关系
搜狐财经· 2025-06-08 10:39
日本经济增长与股票收益率关系 - 1953-1970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速达9.2%,1971-1990年增速中枢下移至4%,1990年后进一步降至1% [1] - 1953-2018年日本股票收益率为5.5%,高于同期4.3%的经济增速,反映企业加杠杆和资本分配优势 [2] - 1970年代经济增速下行但股票收益率上升,1983-1989年从-0.2%反弹至17.2%,与经济增速脱钩 [2] 产业结构调整对企业盈利的影响 - 经济转型期企业盈利上升得益于精密仪器、汽车制造、电器机械等高端制造业扩张 [2] - 钢铁、化工、造船等传统制造业先低迷后因行业集中度提升而盈利回升 [2] - 1991-2018年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导致股票收益率降至1.3%,但仍高于1%的经济增速 [3] 货币政策与市场表现关联性 - 2002年后日本央行股票购买和QQE政策对股票收益率形成支撑 [3] - 1971-1990年国债收益率与股票收益率正相关,反映资本管制放松和经济结构调整 [3] - 1991年后国债收益率与股票收益率转为负相关,因利率对估值影响超过盈利改善 [3]
日媒:换美关税让步,日本计划牺牲中国利益
环球时报· 2025-06-06 22:34
日美关税谈判中的供应链合作 - 日本提出针对中国的一揽子合作方案 聚焦稀土和液化天然气供应链 [1] - 日本计划向美国提供稀土加工 回收利用及减量技术 并协助利用全球开采的稀土 [1] - 日本探索在石墨和镓领域与美国开展类似合作 [1] - 日本考虑扩大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 支持阿拉斯加新项目及路易斯安那州 得州增产 [1] - 日本计划从英伟达等美国公司采购数十亿美元半导体产品 [1] - 日本将协助生产芯片制造所需的晶圆等材料 [1] - 日本考虑与美国联合建造破冰船 以中国为考量因素 [1] 日美谈判进展与分歧 - 日美双方同意为达成互利协议持续调整 计划在G7峰会推动领导人共识 [2] - 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约600亿美元/年 日本难以仅凭自身减少顺差达成目标 [2] - 美国对稀土 半导体等经济安全领域与日本合作表现出兴趣 [2] - 美国三位最高谈判代表立场分歧 增加谈判复杂性 日方难以判断美方真实意图 [2] 中国对相关贸易动向的回应 - 中国商务部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 [3] - 中方将坚决对等采取反制措施 有决心维护自身权益 [3]
日本将向美国提出应对中国一揽子方案
日经中文网· 2025-06-05 07:58
日本与美国的合作提案 - 日本计划购入中国停止进口的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并就中国限制出口的7种稀土展开合作[1] - 日本考虑在半导体生产所需的晶圆制造方面向美国提供支援[1] - 日本政府将在与美国的关税谈判中提出针对中国的一揽子合作方案[1] 稀土领域合作 - 中国4月限制出口的7种稀土中镝和铽是生产纯电动汽车高性能磁铁必需的材料[1] - 日本在稀土加工、回收利用和减少使用量技术上具有优势有意向美国提供这些技术[2] - 日本还寻求就中国限制出口的石墨和镓等重要矿物与美国展开合作[2] 能源领域合作 - 日本考虑扩大美国产LNG进口支持阿拉斯加州开发项目及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萨斯州增产方案[2] - 中国已大幅减少从美国进口LNG事实上已经停止主要因贸易摩擦导致的报复性关税[2] 半导体领域合作 - 日本有意以数十亿美元规模购买美国半导体企业产品如英伟达的产品[2] - 美国正在限制对中国半导体出口以遏制中国尖端技术发展[2] - 日本考虑在半导体生产所需的晶圆制造方面提供支援[2] 其他合作领域 - 日美在造船领域联合建造破冰船的计划考虑了中国动向[2] - 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每年约9万亿日元日本希望通过应对中国来贡献解决[2] 日本对美国的关税要求 - 日本要求美国调整对汽车及零部件、钢铁和铝的加征关税[3] - 日本将寻求在日美首脑会谈时根据第五轮磋商内容达成共识[3]
智通港股解盘 提前炒作陆家嘴论坛预期 核心资产抱团走强
金融界· 2025-06-04 13:01
市场预期与政策利好 - 市场提前炒作陆家嘴论坛政策利好预期 恒指上涨0 60% [1] - 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进入技术性牛市 较4月低点上涨逾20%至2293 7点 [1] - 韩国新总统李在明提出KOSPI指数5000点目标 推动加密货币现货ETF合法化及降低交易手续费 [1] - OSL集团(00863)受益于韩国加密货币政策 单日涨幅超6% [1] - 中船防务(00317)因韩国新总统当选缓解地缘压力 单日涨幅超7% [1] 稀土出口管制影响 -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引发全球车企生产中断担忧 多国寻求替代方案 [2] - 金力永磁(06680)一季度收入17 54亿元(同比+14 19%) 净利润1 61亿元(同比+57 85%) [2] - 金力永磁预期全年产量增长20-30% 单日涨幅超11% [2] - 锂资源股集体上涨 龙蟠科技(02465)/天齐锂业(09696)/赣锋锂业(01772)涨幅均超4% [2] 能源与AI基础设施 - Meta与星座能源签订20年核电采购合同 从2027年开始供电 [3] - 中广核矿业(01164)签订2026-28年天然铀买卖协议 基准价格及递增系数超预期 单日涨幅28% [3] - 中核国际(02302)跟涨近12% 山高控股(00412)涨超14% [3] - 新意网集团(01686)深耕IDC行业25年 拥有亚洲顶级网络互联服务 [3][8][9] 医药与消费领域 - 信达生物(01801)PD-1/IL-2双抗IBI363临床数据亮眼 单日涨幅14% [4] - 君实生物(01877)/诺诚健华(09969)创年度新高 [4] - 名创优品(09896)计划分拆TopToy赴港IPO 单日涨4% [4][5] - 泡泡玛特(09992)创新高涨5% 蜜雪集团(02097)涨近5% 茶百道(02555)涨13% [5] - 电子烟新规实施 思摩尔国际(06969)/华宝国际(00336)涨超13% [5] 人口政策相关产业 - 越南废除"两孩"政策应对生育率下降(2023年总和生育率1 91) [7] - 日本2024年出生人口降至68 6万(-5 7%)创历史新低 [7] - 辅助生殖概念股锦欣生殖(01951)/翰森制药(03692)/微创医疗(00853)受关注 [7] 数据中心行业 - 亚太数据中心未来三年供应量将翻倍 预计2028年电力缺口达15-25千兆瓦 [8][9] - 新意网MEGAIDC项目总电力容量将达280MW 单机柜EBITDA约2000港元/KW/月 [9][10] - 公司拥有亚马逊AWS/阿里巴巴/腾讯等头部客户 光纤互连价格上调10% [10] 其他行业动态 - 越疆(02432)与药师帮合作开发药房机器人 单日涨6% [6] - 富时中国A50指数调入江苏银行 备选名单含百济神州/伊利股份等 [6]
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美国来硬的?白宫:对进口钢铁加征50%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6-04 09:05
韩国钢铁产业现状 - 韩国拥有发达的钢铁产业,长期支持其造船业发展,尤其在LNG船舶领域拥有多项专利 [1] - 韩国钢铁产品瞄准国际市场,包括对美国出口 [1] - 钢铁相关产业在韩国经济结构中占一定比重 [5] 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 - 美国从6月3日起对进口钢铁产品加征50%关税,将严重打击韩国钢铁企业对美出口 [3] - 加征50%关税使相关产品对美出口失去经济意义,相当于"宣判死刑" [3] - 关税政策还将波及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 [5] - 此举将使已受冲击的韩国经济雪上加霜 [5] 韩美贸易关系 - 韩国对美国存在巨大贸易顺差,成为美国施压目标 [7] - 美国对盟友采取强硬策略,此前对英国也不手软 [8] - 韩国在贸易谈判中历来处于弱势地位 [10] - 此次关税加征被视为美国给韩国新政府的"下马威" [10] 韩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 韩国产品竞争力因与中国供应链重叠而迅速下滑 [5] - 美国是韩国重要出口市场,关税政策将造成巨大损失 [10] - 新政府刚上任即面临重大贸易危机 [3][7]
建信期货焦炭焦煤日评-20250603
建信期货· 2025-06-03 11: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焦炭、焦煤期货弱势行情延续,6月上旬或创新低,但基本面和消息面积极因素在累积,需关注6月上旬关税政策变化、钢材市场信心恢复时能否触底反弹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与后市展望 - **期货市场表现**:5月30日,焦炭期货主力合约2509再创2017年1月以来9月合约新低后跌幅收窄,焦煤期货主力合约2509跌幅加大,创2016年7月以来9月合约新低 [5] - **现货市场动态与技术面走势**:5月30日,日照港、青岛港、天津港准一级冶金焦平仓价格指数为1340元/吨,唐山为1270元/吨,价格无涨跌;低硫主焦煤汇总价格方面,吕梁为1150元/吨,较前一日跌50元/吨,其他地区价格无涨跌;焦炭2509合约日线KDJ指标走势分化,J值、K值调头回升,D值继续下滑,有金叉趋势,日线MACD绿柱继续小幅放大;焦煤2509合约日线KDJ指标继续呈发散状下行,日线MACD绿柱放大幅度进一步走扩 [8] - **后市展望**:焦炭方面,近5周独立焦化厂焦炭产量小幅回落,钢厂焦炭产量较4月下旬也有回落,近6周港口焦炭库存明显回落,但钢厂库存去化慢,焦化厂库存累库,吨焦利润连续2周亏损;焦煤方面,1 - 4月进口量同比增长转负但绝对值仍处高位,洗煤厂精煤库存再度抬升至偏高水平,近6周独立焦化厂库存明显去化,港口库存回归正常水平,但钢厂库存稳中有增,若焦化厂去库,焦煤价格易跌难涨 [10] 行业要闻 - **政策相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完善碳市场覆盖范围等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8个督察组将对山西等5省(区)和3家中央企业开展督察;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强调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11] - **企业动态**:三钢闽光产能置换和超低排放改造进入尾声,2025年建设资本计划投入19.90亿元,焦炭、焦煤采购供应稳定,长协占比约2/3,产品未直接销往海外,福建省内销售占比约63%;山煤国际2025年聚焦主责主业,采取“以销定产、以效定产、以现定产”措施;陕西能源一季度利润下降因发电量及煤炭销售价格下降;伊泰B股要约收购ST新潮控股权完成,直接持有其50.10%股份;通宝能源将根据煤炭市场情况做好库存管理工作 [12][13] - **行业数据**:1 - 4月我国造船产业新接订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全球第一,2025年1 - 4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9.9%、67.6%和64.3%;3月清洁能源占美国电力企业发电量的50.5%,4月提升至50.8%;4月土耳其煤炭进口总量为333.41万吨,同比增加33.3%,进口额为3.82亿美元,同比增长7.53%;印尼巴彦资源公司一季度煤炭销量为1720万吨,同比大增41%,平均销售价格为51.7美元/吨,产量为1370万吨,同比下降2.1% [13][14] - **其他消息**: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批准特朗普政府请求,暂时搁置禁止执行加征关税措施的行政令;经合组织报告指出需求增长低迷时计划中的产能扩张可能加剧全球钢铁产能过剩 [14] 数据概览 - 报告展示了主要市场冶金焦现货价格指数、主焦煤现货汇总价格、焦化厂产量与产能利用率、钢厂焦炭产量与产能利用率、全国日均铁水产量、港口/钢厂/焦化厂焦炭库存、独立焦化厂吨焦利润、洗煤厂产量与开工率、洗煤厂原煤与精煤库存、港口/焦化厂/钢厂炼焦煤库存、日照港准一级焦与9月合约基差、临汾低硫主焦煤与9月合约基差等数据图表,数据来源为Mysteel和建信期货研究发展部 [16][17][22][30][37]
突发!美国宣布关税豁免延长
搜狐财经· 2025-06-03 01:39
关税豁免延期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部分中国产品的301条款关税豁免期限从2025年5月31日延长至2025年8月31日 [1] - 此次延期基于对2023年12月29日公告公众意见及四年审查过程中提交意见的持续评估 [3] - 延长范围包括2024年5月延长的164项排除(附件A)和2024年9月新增的14项排除(附件B) [3] 豁免产品范围 - 附件A涵盖164项排除对应产品包括化工材料 电子元件 泵类部件 医疗用品等 [4] - 附件B涵盖14项排除对应产品主要为太阳能制造设备 硅片制造设备及晶圆搬运设备等 [4] - 免征期限至美东时间2025年8月31日晚上11:59 期间产品进入美国消费或从仓库提取用于消费可免征301关税 [4] 关税税率变化 - 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华加征四轮301关税 前三轮加征幅度25% 第四轮为7.5% [3] - 2020年初美国对华平均加权关税税率为19.3% [3] - 到2024年底加权平均关税降至10.7% [3] 新301调查启动 - 美国时间4月17日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起针对中国海事 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 [5] - 美方申请书中将正常贸易投资活动曲解为损害美国家安全和企业利益 [5] - 美方为本国产业提供数以千亿计美元的歧视性补贴 [5] 中方立场回应 - 中方多次就301关税问题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4] - 世贸组织早已裁决301关税违反世贸组织规则 [4] - 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权益 [5] 行业影响分析 - 美方保护主义做法严重破坏国际贸易秩序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4] - 301关税推高美国进口商品价格 最终成本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 [4] - 中国产业发展是企业技术创新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 [5]
心智观察所:14年的博弈,中国造船是如何取代韩国霸主地位的
观察者网· 2025-06-02 01:12
全球造船业格局演变 - 中国造船业2024年以74.7%的新船订单份额终结韩国20年霸主地位,改写全球造船版图 [1] - 造船业主导权更迭伴随技术、规模与国家意志碰撞,历史轨迹从英国、日本到韩国,最终转向中国 [1][3] - 2000年韩国以40%市场份额超越日本时,中国仅占4%订单量,2010年首次超过韩国进入顶级行列 [3] 中韩造船业竞争数据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全面领先:完工量55.1%、手持订单量61.4%、新接订单量74.7%,韩国分别为25.6%、24.1%和17% [4] - 中国新接订单量达8711万载重吨(同比+51.7%),手持订单2.0872亿载重吨,韩国新接订单仅1098万修正总吨(CGT) [4] - 2024年7月韩国短暂以40%订单反超,但9月中国以90%市场份额强势回归 [4][5] 中国造船业竞争优势 - 规模效应:2024年承接全球71%CGT订单,集装箱船占83%、干散货船78%、油轮及化学品船76% [6] - 产业集群:江苏靖江2022年完工量占全球9.3%,新接订单占全球10.2%,手持订单占全球10.7% [6] - 产业链整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CSSC)通过设计-采购-建造闭环体系提升效率,2024年吸收中国船舶重工进一步优化资源 [6] 技术突破与高端船型进展 - LNG运输船:中国订单占比从0%升至2024年48%(韩国50%),打破韩国2018-2019年94%的垄断 [8] - 大型邮轮:2024年交付首艘自主研发"爱达·魔都号",涉及2500万零部件,技术复杂度比肩航母 [8] - 绿色船舶:中国承接全球70%以上订单,覆盖LNG双燃料、甲醇双燃料、氨燃料船等,韩国仅集中在LNG双燃料船 [8][9] 标志性技术成果 - 全球首艘LNG动力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远瑞洋"由大连船舶重工2022年交付 [9] - 最大双燃料动力汽车运输船"Höegh Aurora"由招商局重工江苏船厂2024年交付 [9] - 最大700标箱纯电动力集装箱船"绿华山"由江南造船2024年交付 [9][11]
中国反制后,3名美上将罕见承认美国已受阻,美国局势还在恶化
搜狐财经· 2025-05-31 11:06
中美贸易战 -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试图通过经济手段遏制中国发展,给中美经贸关系带来极大冲击 [1] - 中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导致美国国内物价大幅上涨,加剧通货膨胀压力,最终迫使特朗普政府主动提出谈判 [3] 高科技与芯片领域 - 美国在芯片领域实施出口管制,禁止高端芯片及相关技术流向中国,并组建"芯片联盟"试图孤立中国芯片产业 [3] -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超过90%的稀土生产和加工能力,稀土对军工和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 [4] - 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管制,对美国军工供应链造成巨大冲击,美国军工体系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高达80%以上 [6] 军事与造船能力 - 中国造船能力远超美国,达到美国的200倍,每年能建造十余艘主力舰艇,包括航母、驱逐舰和核潜艇 [7] - 美国造船业衰落,7000吨级星座级护卫舰首舰开工两年后进度仅为10%,远慢于中国同类舰艇的建造速度 [7] - 中国在055型驱逐舰和新一代核动力超级航母等先进舰艇的研发和建造上迅速提升,削弱美国海军的技术优势 [7] 美国军事困境 - 美军高层承认美军在对华军事战略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且衰落趋势难以逆转 [9] - 美国军费使用效率低下,各军种争夺预算导致资源浪费,装备质量和训练水平不足 [10] - 美国长期低估中国的发展潜力和韧性,忽视中国在关键领域的积累和发展 [10] 战略竞争与多极化趋势 - 美国试图通过霸权手段压制中国发展,但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难以得逞 [11] - 中国应继续坚定发展自身实力,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以巩固国际地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