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宗商品贸易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民企五百强 武汉占五席
长江日报· 2025-08-29 00:39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概况 - 全国工商联发布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湖北共有13家企业上榜 其中武汉企业占5席 上榜企业数量与上年持平[1] - 中国民企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到43.05万亿元 企业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1] - 新进榜2家企业分别为卓尔智联和宝业湖北建工集团[1] 卓尔智联集团表现 - 卓尔智联位列第46位 同时位列湖北民企榜首[1] - 公司自2021年起营收连续4年突破千亿元规模 2024年增长至1623.59亿元[1] - 旗下拥有汉口北国际贸易城 智能交易平台中农网 卓钢链 化塑汇 CIC 海上鲜 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达30多万家[1] - 入选"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榜单 排名第11位[1] 九州通医药集团表现 - 九州通位列第53位 排名较上年提升2位 为近5年最高位次[1] - 作为国内最大民营医药商业企业 是行业内首家获评5A级物流企业 唯一获评全国十大"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的企业[2] - 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持续深化"三新两化"战略转型 取得阶段性实施成果[2] - 公司董事长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和中外记者见面会 提升公司社会和品牌影响力[2] 其他上榜武汉企业 - 宝业湖北建工集团新进榜单 位列第483位 是一家集建筑施工 建筑工业化 房地产开发 海外建设投资于一体的企业集团[2] - 恒信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136位[2] - 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299位[2]
远大控股:上半年实现营收416.79亿元
中证网· 2025-08-27 14:5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6.79亿元,归母净利润2906.6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 业务领域布局 - 主营业务涵盖作物科学、贸易、特种油脂三大领域 [1] - 位列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第218位 [1] - 在境外多国设立业务机构,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30余家 [1] 作物科学领域 - 通过并购整合形成以远大生物农业为平台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2] - 旗下麦可罗生物主营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等50余种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拥有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在审发明专利20余项 [2] - 核心产品春雷霉素市场领先,中生菌素为市场独家产品 [1] - 产业化转型已初步完成,通过成立子公司布局中药材贸易产业链 [2] 贸易领域 - 为传统支柱业务,从事能源化工、金属、橡胶、白糖等大宗商品贸易 [2] - 提供外贸综合服务,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2] - 为国内上千家中小生产企业提供商品、信息、物流仓储等综合服务 [2] 特种油脂领域 - 旗下鸿信食品为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应用于烘焙食品、乳制品、餐饮等领域 [3] - 通过ISO9001、ISO22000、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 [3] - 阿黛尔等品牌广受市场好评 [1] 研发创新实力 - 拥有发明专利75项、实用新型专利73项,在审发明专利30余项 [1] - 参与制定行业或国家标准7项 [1] - 获国家级科技奖项1项,省部级科技奖项7项 [1] - 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1] 未来发展战略 - 继续大力发展大宗商品贸易,推进特种油脂产业和作物科学战略转型 [3] - 实现三大业务领域有机协同,向贸产一体化高科技企业迈进 [3]
中信金属:上半年净利润14.48亿元,同比增长30.9%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10:3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36.57亿元同比下降0.92% [1] - 归母净利润14.48亿元同比增长30.9% [1] - 基本每股收益0.3元 [1] 贸易业务 - 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10% [1] - 铌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10% [1] - 贸易业务基础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 投资业务 - LB项目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50% [1] - LB项目生产运营稳定 [1] - 投资业务带动整体权益利润大幅增长 [1] 经营环境 - 面临内外部形势对贸易秩序的扰动 [1] - 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 [1] - 公司通过提前谋划和严控风险积极应对不利因素 [1]
鲍威尔讲话引市场震动,大宗商品市场站 “十字路口”,我国机遇与挑战何在?
搜狐财经· 2025-08-27 08:45
美联储政策与经济背景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表示就业下行风险上升且关税政策对通胀影响短暂 市场解读为降息信号 [1] - 美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速滑落至1.2% 仅为2024年同期的50%左右 消费支出受居民信心不足和信贷成本高企拖累持续放缓 [3] - 7月非农就业新增人数不及预期 5月和6月数据从初始公布的14.4万和14.7万大幅下修至1.9万和1.4万 就业市场韧性不足问题凸显 [3] 美联储内部政策分歧 - 圣路易斯联储银行行长穆萨莱姆表示通胀仍高于目标水平且就业风险未显现 需要更多高频经济数据支撑降息决策 [4] - 克利夫兰联储银行行长哈马克强调通胀呈上行态势 若通胀高企威胁持续则对降息持谨慎态度 [4] - 美联储内部鹰派声音未消退 9月议息会议仍存在不确定性 [4] 市场反应与历史参照 - 鲍威尔讲话后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上涨1.47%、1.35%和1.62% 美元指数下挫0.78%至97.8851 [5] - 芝商所Fed Watch数据显示市场对9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从75%飙升至91.3% 单日增幅达16.3个百分点 [5] - 历史经验显示降息未必带来大宗商品繁荣 2008年金融危机和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铜和原油等价格因经济衰退需求萎缩大幅下跌 [5] 大宗商品市场现状 -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丛生 需求疲软成为大宗商品市场主要制约因素 企业扩大投资意愿低迷核心源于市场需求不足 [7] - 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导致家庭消费支出收缩 形成需求萎缩与生产放缓的循环 [7] - 即便美联储降息对大宗商品需求实质性提振效果可能有限 市场难以摆脱预期乐观与现实骨感局面 [7] 不同大宗商品表现分化 - 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在降息预期下保值属性凸显 资金涌入推动价格上涨 [9] - 铜价与工业需求紧密相连 当前工业需求疲软背景下价格上涨面临阻力 [9] - 原油价格受全球经济形势、地缘政治和生产国政策等多因素影响 降息推动作用有限 [9] - 农产品价格受宏观经济、季节性因素、气候变化和政策因素左右 降息对实际价格推动微弱 [9] 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影响 - 若美联储降息刺激美国经济增长 中国对美出口有望增加并带动相关大宗商品需求 [10] - 美国房地产市场回暖可能提升对钢铁和水泥等需求 带动中国相关出口企业订单增长 [10] - 国内需求核心取决于经济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 新能源和高端制造产业对锂、钴和稀土等稀有金属需求持续高增 [10] - 传统房地产和基建领域对钢铁和水泥等基础建材需求可能维持平稳或阶段性收缩 需求结构分化特征凸显 [10] 供应端调整与优化 - 全球大宗商品供应商在降息预期下可能调整生产计划 铁矿石等资源类商品国外矿山企业或因价格上涨预期增加产能 [10] - 国内生产企业需兼顾环保政策与产业升级双重约束 高污染和高能耗落后产能扩张持续受限 [10] - 具备技术优势和环保达标的优质产能企业有望提升市场份额 国内大宗商品供应结构加速优化 [10] 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 智慧云极CTRM风险管理系统涵盖大宗商品企业期、现、财等核心业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11] - 系统通过数字化技术简化线下业务流程 打破信息孤岛并搭建统一智能数据管控平台 [14] - 引入套期会计准则财务核算 构建企业专有数据库并设多层级账户管理体系 [16] - 系统采用风险成分定义、分析方法和风险敞口数据管理 结合时间序列、在险值和组合管理等量化模型 [16] - 实现事前审查批准、事中实时管控和事后追溯复盘的全流程风险管理 [16] - 联合金蝶云·苍穹云平台搭建以云原生和分布式为核心的行业可组装功能模块 [19] - 覆盖供应链、财务、预警、监控、风控和协同办公等业务场景解决方案 [19]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龙头商品有望借势上涨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22:12
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市场反应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鸽派信号 市场对9月降息预期急剧升温 [1] - 金融市场迅速对鲍威尔讲话作出反应 部分业内人士视其为9月降息强心剂 [1] - 2024年9月美联储开启四年来首次降息 直接下调利率50个基点 随后进行两次各25个基点降息 [1] 美联储利率政策路径 - 2025年3月美联储维持政策利率不变 点阵图显示2025年将降息两次 与2024年12月预测一致 [2] - 2025年5月继续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强调高失业率和高通胀风险均上升 [2] - 6月和7月美联储按兵不动 但7月利率决议后因美国非农报告大幅不及预期 市场对9月降息预期大幅升温 [2] 降息预期驱动因素 - 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担忧加剧 助推降息预期升温 [2] - 若美联储"影子主席"确立 美国政府可能以此达到降低利率诉求 [2] - 预计美联储将在2024年9月和12月议息会议上分别降息25个基点 2025年上半年或仍有两次降息 [2] 市场解读分歧 - 部分业内人士对鲍威尔鸽派信号持谨慎态度 认为不宜过度解读 [2] - 中金公司认为鲍威尔未给出降息持续性与幅度的明确指引 仅阐明美联储政策反应函数 [2] - 当前美联储处于降息周期已是业内共识 降息必要性因劳动力市场放缓、通胀下行和经济增速放缓而上升 [3] 大宗商品对利率变动的差异化反应 - 工业品在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时通常跟随下跌 因经济下行周期中需求疲软成为关键驱动因素 [3] - 经济下行若由需求端萎缩引发 大宗商品价格通常大幅下挫 若为上行周期中的正常回调则供应端因素更显著 [3] - 当前全球宏观环境与20世纪70-80年代相似 供给受限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不降反升 [4] 特定商品品种对利率的敏感性 - 黄金对实际利率高度敏感 实际利率上升显著利空黄金 实际利率下降则显著利多黄金 [4] - 铜作为经济晴雨表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高度敏感 加息抑制经济活动利空铜价 降息则相反 [4] - 铜具有较强金融属性 对美元走势较为敏感 [4] - 原油对利率敏感但传导机制复杂 经济走弱导致需求放缓 但利率和美元下行对油价形成支撑 [5] - 农产品对利率直接敏感性最低 主要受供给端因素驱动 利率通过生物燃料需求和生产成本间接体现 [5] 当前大宗商品市场展望 - 在贸易冲突等因素扰动下 大宗商品上游矿端企业长期资本开支不足 [5] - 美国经济在人口周期、科技周期和财政扩张周期驱动下保持强劲增长 物价水平维持高位 [5] - 美联储货币政策宽松可能助长经济过热 刺激美国及全球对大宗商品需求 [5] - 考虑到供给约束及库存和价格处于低位 预计本轮美联储降息对大宗商品形成中期利好 [5] 重点商品品种机会 - 对美联储政策敏感的大宗商品如铜、白银、黄金等价格有望获提振上涨 [6] -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下半年经济表现决定全球经济强弱和大宗商品价格高度 [6] - 美联储新政策框架放弃"允许通胀短期超调"策略 回归传统2%通胀目标 [6] - 当前通胀率高达2.9% 美联储不具备急于降息条件 [6] - 金融市场已消化9月降息25个基点预期 但对10月和12月进一步降息信心显著下降 [6] 中长期政策展望 - 预计美联储9月象征性降息后 较长时间内可能维持政策平稳周期 金融条件难以大幅宽松 [6] - 这将制约有色金属大宗商品价格 使其维持高位震荡走势 [6] - 化工板块及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工业品 因产业特性在未来市场环境中价格更具上涨潜力 [6]
河北自贸试验区:开启新一轮“升级”时刻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效 - 单船迎检时间节省35分钟 在船检查时间由4小时压缩至2.5小时 为船方节省成本3万-4万元/艘[1] - 海域使用权审批时间由117天压缩至73天 效率提升38%[1] - 累计推出235项自主创新举措 30项获国家层面认可 48项在河北省复制推广 金融领域实现35项"首单"突破[4] - 海事静态业务集成办理模式整合37项政务事项 一次性办结率提升至85% 申请材料缩减50% 船舶办证时间缩短60%[6] 政务服务与营商环境优化 - 创新"模块化"检查机制划分10个标准化检查模块 节省船舶检查时间并降低船期延误风险[5] - RCEP唐山企业服务中心累计办理业务22199次 受理咨询1471次 提供外币自助兑换等跨境便利服务[12] - 移民事务服务中心为外籍船员办理2086本停留签证 为留学生办理168本居留许可 为外籍船舶节省60%物流时间[13]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重点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 能源储配 港航服务 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8] - 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获批25种交易品种 LNG接收站年供气能力达70亿立方米[8][9] - 拥有105个生产性泊位 2个40万吨船舶泊位 年设计通过能力4.93亿吨 开通30余条国际航线[9] - 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2695家 增加税收180.12亿元 进出口总额连续五年增长[10]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220.8亿元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 进出口总额700亿元[10] 国际规则对接与创新实践 - 全面实施《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55项措施 实施率达100%[13] - 重点对接CPTPP 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建设制度型开放先行区[16] - 推动保税LNG加注 保税燃料油权限下放 含金矿砂混配等五项重点事项[15]
浙商中拓:上半年实现营收1072亿元 同比增长8.51%
中证网· 2025-08-22 13:2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实现经营实物量6773万吨 同比增长33% [1] - 营业收入1072亿元 同比增长8.51% [1] - 利润总额4.74亿元 剔除政府补助影响后同比增长14% [1] 业务结构优化 - 能源化工供应链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88% 营收占比达29% 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 [2] - 新能源业务营业收入68亿元 同比增长27% [2] - 户用光伏并网539MW 同比增长97% [2] - 新增农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 [2] 全球化拓展 - 国际业务营业收入363亿元 同比增长30.5% [3] - 国际业务营收占比达33.9% 较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 [3] - 在韩国设立办事处拓展钢材外贸业务 [3] - 利用海南自贸港优势拓展原油进口业务 [3] - 舟山自贸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开始正式运营 [3] 贸工一体化进展 - 中拓新材料成品丝产量12.8万吨 同比增长8.74% [4] - 二期工程项目进入验收准备阶段 预计年产5.2万吨汽车零部件精线 [4] - 参股公司青岛邦拓完成选矿加工量202万吨 球团加工223万吨 [4] - 丰南工业服务综合体吞吐量137万吨 加工量19万吨 同比增长37% [4] - 德清工业服务综合体吞吐量41万吨 加工量11万吨 [4] - 海外橡胶加工业务累计加工量超2.4万吨 [4]
武汉长江国贸:借力香港,开启扬帆出海新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08:54
当下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在国际供应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坚 定。在此浪潮中,如何有效利用国际平台,规避潜在风险,成为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关键议题。 作为武汉金控集团跨境布局的重要载体,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以下简称"长江国贸")以其前瞻性的 战略眼光,将香港定位为"境外结算平台"和"出海桥头堡",成功开辟了一条利用香港独特优势拓展全球 市场的新路径。 长江国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高达80亿元人民币,是武汉金融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旗下拥有二 十余家全资、控股企业。其业务以大宗商品贸易为主线,并以跨境电商、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供应链 管理、大数据应用等为支撑,致力于构建内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供应链运营平台。 2024年,长江国贸营业收入达到860亿元人民币,进出口贸易额达351亿元人民币,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 争力和发展潜力。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长江国贸香港子公司汉威控股集团总经理傅威,深 入探讨长江国贸如何借力香港,实现其"买全球、卖全球"的宏伟目标,并为其他内地企业出海提供宝贵 借鉴。 战略支点与高地 (原标题:武汉长江国贸:借力香港,开启扬帆出海新篇章) 21世 ...
武汉长江国贸:借力香港 开启扬帆出海新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08:48
公司战略定位 - 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定位香港为境外结算平台和出海桥头堡 利用其独特优势拓展全球市场 [1] - 公司通过香港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战略目标 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2] - 香港子公司汉威控股2024年营收21.58亿元 2025年1-5月营收34.3亿元同比增长159% 预计全年达80亿元占集团总营收近10% [3] 业务布局与运营 - 公司业务以大宗商品贸易为主线 涵盖跨境电商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大数据应用 [1] - 2024年集团营业收入860亿元人民币 进出口贸易额351亿元人民币 [1] - 在香港设立3个自营仓(青衣上水元朗) 仓储管理系统实现货物实时监控和应收账款风险管控 [5] - 重点发展半导体产品贸易 包括港内贸易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 拓展汽车跨境电商3C电子等品类 [5] 香港平台优势 - 香港融资成本较内地低约1个百分点 国际支付结算效率提升50%以上 [3] - 香港汇聚全球半导体资源 几乎所有头部企业设有机构 方便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6] - 晶圆产品采购较直采欧美节省7-10天 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6] - 利用香港多币种账户体系灵活调配贸易资金 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对冲汇率风险 [6] 供应链创新 - 建立晶圆-芯片-终端全链条供应链模式 利用香港自贸港政策灵活调配供应商资源 [5] - 香港仓储依托区位优势背靠内地市场 物流网络深度融合 青衣仓15分钟达货柜码头 上水仓3小时跨境至深圳 [5] - 香港中转仓模式可快速分拣配送至东南亚市场 帮助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时效 [7] 国际化拓展 - 香港投资推广署2023年1月至2025年上半年协助超1300家企业 带来超1600亿港元直接投资 创造逾1.9万个职位 [2] - 国际调解院总部落户香港 近85个国家代表出席 增强法律纠纷调解信心 [3] - 公司将复制香港经验布局沙特利雅得仓 构建区域性供应链中枢 [7] - 通过香港参与国际展会拓展欧洲东南亚日韩贸易合作 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9]
期货工具让企业在跨境贸易中更有“底气”
金融时报· 2025-08-20 01:59
核心观点 - 中国期货市场工具(如基差点价、套期保值、期权)在跨境贸易中发挥关键作用,帮助企业锁定价格、管理风险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1][2][3][4] - "郑州价格"成为全球大宗贸易定价基准,境外企业逐步接受中国期货价格作为参考标准 [3][4] 期货工具应用案例 - 厦门国贸石化通过PTA2505合约基差点价解决4万吨PTA订单僵局,避免每吨50美元降价损失并保障利润 [1] - 厦门建发在采购3000吨澳大利亚菜粕(单价350美元/吨)时建立RM2509合约空头头寸(建仓基差-150元/吨),最终通过基差销售(平均-130元/吨)规避120元/吨亏损 [1][2] - 物产中大化工集团采购乌克兰葵粕时买入看跌期权,在海运终止且菜粕价格上涨时通过期权行权挽回损失 [3] 中国大宗商品全球地位 - 菜油消费占全球27%、进口占全球贸易28% [3] - 菜粕消费占全球31%、进口占全球贸易29% [3] - 花生消费占全球38%、进口占全球贸易16% [3] 期货市场国际化价值 - 交易时间覆盖全天且品种活跃,"郑州价格"凝聚全球供需预期 [3] - 基差定价模式增强跨境农产品贸易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客户黏性与市场竞争力 [3] - 境外企业可直接参与中国期货市场对冲风险,减少价格转换摩擦成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