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

搜索文档
A股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强势,合锻智能涨停
格隆汇· 2025-09-25 01:44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市场表现 - 合锻智能涨停 [1] - 常辅股份涨超9% 金田股份涨超7% 高澜股份涨超6% [1] - 旭光电子 联创光电 宏微科技涨超5% 百利电气 西部超导 天力复合 爱科赛博 安泰科技涨超4% [1] 行业事件驱动因素 - 核聚变国家队将在上海新建高温超导聚变装置"环流四号" [1]
A股早评:三大指数低开,铜价大涨带动工业金属板块走强
格隆汇· 2025-09-25 01:35
A股开盘,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沪指低开0.03%,深证成指低开0.17%,创业板指低开0.56%。盘面上, 工业金属板块高开,电工合金涨超12%,精艺股份、北方铜业涨停,全球第二大的铜矿印尼Grasberg铜 矿因事故停产引发铜价大涨;可控核聚变板块盘初拉升,合锻智能涨停,哈焊华通、常辅股份涨超 7%;建材股局部活跃,中国巨石涨超4%,上峰水泥、海螺水泥涨超2%,水泥玻璃反内卷方案落地;部 分半导体股回调,德明利、江波龙、佰维存储跌约4%;港口航运板块低开,南京港跌超6%,宁波海运 跌近3%。(格隆汇) ...
可控核聚变板块盘初拉升,合锻智能涨停
新浪财经· 2025-09-25 01:33
板块表现 - 可控核聚变板块盘初拉升 [1] - 合锻智能涨停 [1] - 哈焊华通、常辅股份、久盛电气、中洲特材、百利电气跟涨 [1]
合锻智能(603011):深度报告:高端成形机床单项冠军,前瞻布局聚变堆核心部件
浙商证券· 2025-09-24 09:35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对应2025-2027年PE为82/59/44倍 [5][12][81] 核心观点 - 公司是高端成形机床领域国家级单项冠军 在汽车热成形装备领域与德国舒勒、瑞典AP&T并列全球三大供应商 [2][20] - 前瞻布局可控核聚变装置核心部件制造 2024年中标聚变新能2.09亿元真空室项目并成功交付首批重力支撑 [5][20] - 传统主业稳健增长 色选机业务国内市场份额第二(品牌"安美达"排名第二) 2024年收入占比57.2% [2][20][26] - 实控人严建文担任聚变产业联合会理事长、聚变新能董事长等职 深度绑定合肥聚变产业集群资源 [4][32][37] 主营业务分析 - 2024年收入结构:色选机11.52亿元(57.2%) 液压机5.91亿元(29.4%) 机压机2.70亿元(13.4%) [19][26] - 毛利率表现:色选机44% 机压机2.6% 液压机-5%(主因汽车行业竞争导致降价) [19][26][31] - 2019-2024年收入复合增速达24.4% 2024年营收20.74亿元 [2][21] 行业前景 - 金属成形机床行业:2024年市场规模930亿元 预计2030年达1590-1960亿元 2024-2030年CAGR 5-7% [2][63] - 色选机行业:2024年市场规模71.7亿元 预计2031年达95亿元 2024-2031年CAGR 4% [3][70] - 可控核聚变装置:全球在建/待建托卡马克装置25台 总市场空间超2500亿元 真空室及内部构件价值量425-625亿元 [4][59] 聚变业务布局 - 2021年即参与聚变堆真空室预研 解决双曲厚板成型精度控制、电子束焊接等关键技术难题 [20][38] - 与李政道研究所共建尖端制造实验室 探索高真空传输腔室等科学装置制造需求 [10][39][40] - 已参与BEST真空室偏滤器、包层研制 预计2025年下半年招标 潜在订单价值量可达现有订单2倍(约4.2亿元) [39][54][7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24.04/30.20/37.58亿元 同比增长15.9%/25.6%/24.5% [12][7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13/1.56/2.08亿元 同比增长扭亏/38.3%/33.6% [12][75] - 聚变业务贡献:2026年其他主营业务收入预计2.09亿元(BEST项目交付) 2027年达4.20亿元(新订单交付) [75][76] 竞争优势 - 成形机床领域主持或参与制订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33项 技术壁垒显著 [20][63] - 合肥聚变产业集群专利数量占全国37% 覆盖超导材料、磁体系统等10个产业链环节 [4][31] - 聚变新能公司注册资本145亿元 股东包含中科院、中石油、皖能集团等战略投资者 [33][34]
智能制造行业周报:消费电子AI化,看好检测设备景气上行-20250922
爱建证券· 2025-09-22 11:35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设备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消费电子 AI 化推动检测设备景气上行 重点关注机器人整机商业化落地、检测设备多场景应用及磁体系统设备需求释放 [1][3][4]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路径清晰 Figure 完成 10 亿美元 C 轮融资 投后估值达 390 亿美元 规模化落地成为估值提升核心逻辑 [4][8] - 半导体检测设备受益于消费电子与先进封装双赛道共振 AI 终端出货预期上修及封装精度要求提升驱动需求 [4] - 可控核聚变工程化推进 磁体系统检测、真空、超声等设备进入需求释放期 后市场维护需求形成稳定增量 [4] 行业表现与估值 - 本周机械设备板块上涨 2.23% 跑赢沪深 300 指数(-0.44%) 申万一级行业排名第 5/31 位 [1][9][11] - 子板块中激光设备表现最佳 涨幅达 9.77% [1][9][13] - 板块估值整体回升 PE-TTM 上涨 2.21% 激光设备(+9.86%)、工程器件(+7.86%)、工程整机(+5.89%)估值抬升幅度居前 [1][17] - 当前板块 PE-TTM 为 37.9x 机器人(200.4x)、其他自动化(166.1x)、机床工具(99.8x)估值居前 [16] 细分领域动态 人形机器人 - Figure 启动年产能 1.2 万台量产工厂 规划四年内扩至 10 万台或 300 万个执行器 与宝马开展产线测试 [4] - 蓝思科技为多家人形机器人客户批量交付头部模组、关节模组及整机组装 [8] - 博杰股份提供 IMU 传感器、摄像头与力传感器测试平台 战略投资尔智机器人协同自动化组装业务 [26] 半导体设备 - 博杰股份可穿戴测试设备需求增加 M 客户 AI 眼镜放量带动光学测试需求 [4][30] - 骄成超声先进超声波扫描显微镜获国内头部客户订单并交付 应用于晶圆级及 2.5D/3D 封装 [4][33] - 日联科技 X 射线检测设备覆盖集成电路、消费电子及泛 AI 领域 上半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近一倍 [29] 检测设备 - 消费电子射频、光学、声学测试需求扩容 晶圆级与封装级检测精度要求提升 [4] - 华峰测控、长川科技、博杰股份等厂商可实现跨领域供货 [3] - 燕麦科技 MEMS 传感器测试设备控温范围 -40~125℃ 精度 0.5℃ 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35][36] 可控核聚变 -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持续招标磁体系统检测设备 EAST、HL 系列装置进入实验阶段带动需求 [4] - 相关设备包括磁体诊断、辐射测量、安全监控等 与装置运行周期强绑定形成后市场需求 [4] 公司业务进展 - 博杰股份:液冷解决方案匹配高功率散热需求 数据云服务和 AI 服务器业务增长 G 客户订单同比倍增 [26][30] - 创世纪:数控机床产品用于机器人传感器、关节部件等加工 与宇树科技合作 [27] - 骄成超声:固态电池超声波焊接与检测设备、半导体超声波固晶机获客户订单 [33] - 沃尔德:金刚石微钻加工碳化硅寿命 220~600 个孔 丝杠加工刀具订单金额突破 400 万元 同比增长 240% [37] 重要行业数据 - 8 月台积电营收 109.71 亿美元 同比增长 33.8% [59][68] - 8 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 3.2% [59] - 7 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 24.0% 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 12.8% [66] - 1-7 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累计同比增长 80.7% [75][76] - 8 月三元材料电池产量同比增长 24.6% 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同比增长 42.3% [75]
万亿巨头,大涨!成交额第一
中国证券报· 2025-09-22 08:59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小幅上涨 沪指涨0.22% 深成指涨0.67% 创业板指涨0.55% [4] - 全市场成交额2.14万亿元 较上日缩量2069亿元 [4] 科技板块表现 - GPU龙头企业摩尔线程科创板IPO将于9月26日上会 相关概念股午后加速上涨 [1] - 中科曙光涨停 收盘报117.51元/股 总市值超1700亿元 [1] - 芯片产业链反复活跃 德明利"2连板"创历史新高 海光信息涨近11%创历史新高 [1] - 中芯国际涨超6% 市值达1.0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成交额近200亿元居A股第一 [1] - 液冷服务器概念股震荡拉升 工业富联股价突破70元/股创历史新高 [3] 概念题材表现 -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尾盘走强 永鼎股份等大涨 [3] - 生肖概念走强 多只带"马"字个股连续上涨 [3][5] - 汉马科技涨9.97% 天马新材涨7.88% 中马传动涨6.48% 万里马涨5.75% 马钢股份涨5.11% 野马电池涨5.09% 万马科技涨4.85% [6] - 明年是农历马年 "马概念"题材近期开始发酵 [6] - A股炒作生肖传统从四季度开始布局底仓 兔年兔宝宝 龙年圣龙股份 [6] - 生肖概念龙头股特征:与热点题材结合 融入生肖名称或谐音 主板上市 股价较低 市值较小 [7] - 兔宝宝于2022年11月中旬启动行情 圣龙股份涨势始于2023年9月中下旬 [7] 贵金属板块表现 - 黄金板块尾盘大幅走强 中金黄金 湖南白银等大涨 [4] 板块涨跌情况 - 贵金属 芯片产业链 消费电子等板块涨幅居前 [5] - 影视院线 旅游 白酒等板块跌幅居前 [5] 旅游酒店板块 - 旅游及酒店板块调整回落 同花顺旅游及酒店指数下跌 [8] - 天府文旅跌9.65% 四臧旅游跌8.87% 岭南控股跌6.95% 君亭酒店跌6.38% 西安饮食跌6.14% 华天酒店跌5.39% 西安旅游跌5.26% [9] - 国庆中秋假期旅游预订节奏较去年提前约3.5天 出游商品预订量大幅超越去年和前年 [9] - 国庆中秋假期带动长途出行需求集中释放 出入境游意愿及机票预定明显增长 [10] - 旅游出行板块估值仍较低 估值有望继续修复 [10] 影视院线板块 - 2025年国庆档十余部新片上映 包括《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等 [11] - 续集化 系列化 IP化成为主流 待映影片上映时间临近或吸引投资者关注 [11]
午后异动!千亿元市值龙头涨停
上海证券报· 2025-09-22 05:59
市场指数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午后走强 沪指涨0.06% 深证成指涨0.42% 创业板指涨0.45% [2] - 科创50指数午后拉升超3% [2] 行业板块表现 - 消费电子、贵金属、半导体芯片涨幅居前 [3] -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走强 永鼎股份封涨停板 合锻智能、爱科赛博、国光电气、精达股份跟涨 [6] 个股表现 - 中科曙光触及涨停 报117.51元/股 总市值超1719亿元 [3][4] - 中科曙光换手率10.00% 成交金额115.47亿元 [4] - 海光信息涨超10% 和而泰涨停 [3] - 东芯股份、瑞芯微、龙芯中科、云天励飞、翱捷科技跟涨 [3] - 永鼎股份涨停价11.00元 换手率12.68% 成交金额19.72亿元 总市值160.8亿元 [7]
智能制造行业周报:人形机器人加速渗透工业应用场景-20250916
爱建证券· 2025-09-16 11:43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设备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2]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加速渗透工业应用场景 首次大规模进入半导体显示产业 智平方与慧智物联签署近5亿元订单 计划三年部署逾1000台机器人 [5] - 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进程全面提速 拓荆科技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46亿元 强化PECVD、ALD等核心产品在先进制程与先进封装领域的适配能力 [5] - 可控核聚变领域技术与政策端均出现积极进展 CRAFT项目ICRF系统通过验收 实现40–80MHz宽频段、2MW功率、千秒量级稳定输出 国家政策明确推动人工智能与可控核聚变结合 [5] - 固态电池设备环节率先进入产业化验证与出货阶段 华自科技已向头部企业提供多条半固态电池自动产线 先导智能交付多套适配固态电池规模化产线的干法混料涂布设备 可降低35%以上生产能耗 [5] 市场表现 - 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38% 机械设备板块上涨3.52% 申万一级行业排名第7位 [2][11] - 机械设备子板块中激光设备表现最佳 上涨10.13% [2][11][13] - 机械设备板块PE-TTM估值整体回升3.43% 子板块PE-TTM涨跌幅度前三为:激光设备+10.53% 机器人+7.21% 工控设备+6.28% [2][19] - 涨幅前五公司:沃尔德+46.54% 大族数控+37.79% 锡装股份+28.2% *ST威尔+27.63% 开创电气+27.39% [14][17] 产业动态 - 拓斯达发布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 双臂最大负载20kg 具备21个自由度 [10] - 富士康正与Nvidia商议在休斯顿AI服务器制造厂部署人形机器人 预计11月推出两款人形机器人 [10] - 特斯拉第三代机器人已在美国工厂进行实测 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 计划5年内年产100万台 [10] - 7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4.0% 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2.8% [56] 重点公司进展 - 拓荆科技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46亿元 重点投向沈阳产业化基地与前沿研发中心建设 [27][28] - 博实股份签署2.35亿元工业服务合同 与国能榆林化工签署聚烯烃产品包装运营承包项目 [29] - 晶盛机电碳化硅衬底材料业务实现6-8英寸规模化量产 12英寸导电型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突破 [30][31] - 高测股份推出多款碳化硅专用设备 GC-SCDW8300碳化硅金刚线切片机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32] - 埃夫特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同比增长近20% 市场占有率从5.4%增长到5.5% [33] 行业数据 - 8月制造业PMI为49.4% 位于荣枯线之下 [9][40] - 8月全部工业品PPI同比-2.9% 环比+0% [9][40] - 8月台积电营收为109.71亿美元 同比增长33.8% [58][59] - 7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15.0% [58][59] - 25年1-7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累计同比增长80.7% [62][66]
聚变时代加速到来,Z箍缩路线走进主流视野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1 01:04
Z箍缩技术落地有望大幅拉动驱动器、聚变靶与爆室、深次临界裂变包层等领域的投 资。Z箍缩主要由驱动器、聚变靶与爆室、深次临界裂变包层等构成,驱动器选择直线变压 器(LTD)技术路线,采用"分而治之"的设计思想,合理降低了器件的功率要求。涉及的关 键技术主要包括高产额聚变靶设计技术、重复频率大电流驱动器设计技术、次临界能源堆设 计技术以及换靶机构和爆室设计技术。彭先觉院士提出3个发展阶段的任务目标,预计2040 年实现Z箍缩技术的商业化发电。1)关键技术攻关阶段(2024—2030年)。针对Z箍缩的3 项关键技术同步开展攻关,主要是聚变点火、长寿命重频驱动器和深度次临界能源包层; 2)工程演示阶段(2031—2040年)。2035年建成1000兆瓦级热功率的池式综合试验堆,采 民生证券近日发布可控核聚变行业深度:2025年7月聚变工业协会(FIA)发布《2025年 全球聚变行业》报告显示,过去5年全球聚变行业呈爆发式增长,总投资额从2021年的19亿 美元飙升至97亿美元,仅去年一年就新增26亿美元。这一增长态势,充分彰显了投资者信心 的成熟、聚变技术的突破以及供应链的快速整合。同时,2030年代被行业普遍视为聚 ...
可控核聚变行业深度:聚变时代加速到来,Z箍缩路线走进主流视野
民生证券· 2025-09-10 12:2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可控核聚变行业给予积极评价 重点关注Z箍缩技术路线的商业化潜力 投资评级为"推荐" [4][7] 核心观点 -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加速 2030年代被视为关键时期 全球总投资额从2021年的19亿美元飙升至97亿美元 五年增长超400% [1][19] - 惯性约束技术路线(尤其是Z箍缩)因安全性高、经济性好和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主流替代方案 美国和中国已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2][35] - Z箍缩技术将驱动三大核心领域投资:驱动器、聚变靶与爆室、深次临界裂变包层 预计2040年实现商业化发电 [3][64] 技术路线与进展 - 磁约束路线仍占主导(49%企业采用) 但惯性约束路线快速崛起 Z箍缩通过电流产生磁场压缩等离子体 实现高效能量输出 [35][37] -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实现净能量增益(输入2.05兆焦耳激光 输出3.15兆焦耳聚变能量) 中国"聚龙一号"装置达10MA电流水平 [2][45] - Z箍缩关键技术包括高产额靶设计(局部整体点火)、重频驱动器(LTD技术)和次临界能源堆 单发聚变放能可达2-3GJ [51][65] 政策与资本支持 - 中国成立国家聚变公司(首轮融资115亿元) 美国发布《2024年聚变能战略》 英国专项规划25亿英镑支持STEP示范电站 [12][15][16] - 全球私营资本积极参与 2024年Z箍缩企业Pacific Fusion获9亿美元融资 上海诺瓦聚变天使轮融资超5亿元 [13][23] - 日本将商业化目标从2050年提前至2030年代 俄罗斯修订《原子能利用法》完善监管框架 [17][18] 产业链与投资机会 - 核心部件领域包括: - 驱动器(60-70MA级LTD技术) - 靶材(高产额聚变靶设计) - 深次临界包层(能量放大倍数>15) [3][86] - 重点公司布局: - 合锻智能(真空室制造 中标2.09亿元项目) [87][88] - 王子新材(薄膜电容用于磁体电源系统) [89][90] - 国光电气(ITER偏滤器和包层系统供应商) [91][93] - 联创光电(超导磁体技术 拟建100MW混合堆) [96][97] - 爱科赛博、英杰电气(聚变特种电源 订单突破千万元) [98][100] 商业化时间表 - 关键技术攻关阶段(2024-2030年):实现Q>1的聚变点火 [65] - 工程演示阶段(2031-2040年):建成1000兆瓦级热功率试验堆 [65] - 商业推广阶段(2040年后):实现单发放能2-3GJ 包层能量放大>15倍 [65] 市场前景 - 目标市场聚焦发电、离网能源和工业用热三大领域 全球聚变企业员工数超4600人 支撑9300个供应链岗位 [28][33] - 45家企业中35家预计2030-2035年实现示范电站运营 28家计划同期并网发电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