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长江商学院全球南方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共探全球南方体育商业化创新路径
凤凰网财经· 2025-07-30 02:24
全球南方经济格局重塑 - 全球南方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体育产业是经济增长强大驱动力 [2] - 2025年成为世界经济新旧秩序关键转折点 全球南方成为世界经济新增长极 [5] - 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产业链高度互补:中国领先工业制造、消费市场服务与AI创新能力 全球南方国家拥有丰富能源矿产储备与消费市场潜力 [5] 体育经济商业机遇 - 全球南方消费者更关注体育用品实效性与功能性 例如印度、非洲、中南美洲市场优先选择耐穿户外运动鞋 [11] - 电子商务在全球南方迅速扩张 消费者倾向于通过电商平台购买体育用品 [11] - 品牌价值取决于产品性能承诺与情感连接 而非单纯目标客群定位 [11] 中拉体育合作前景 - 中拉体育合作涵盖体育人才培养、大型赛事举办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 合作深化可增进各国人民互相了解 [8] - 巴西建议从青少年足球培养加强经验分享 利用金砖国家平台打造新型体育文化传播模式 [28] - 乌拉圭足球成功经验在于将足球纳入文化体系 每10名儿童中有4名参与足球运动 国家从小提供专项培养保护 [29] 体育产业化与大众化发展 - 中国群众体育进入关键发展期 需通过政府强化校园体育课程与市场提供差异化产品满足14亿人需求 [15] - 体育GDP占比需显著提升 推动全民运动成为生活方式以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 [15] - 女性体育活动对家庭及商业消费具强带动力 商业资本需坚持"成长优先、变现随行"的平衡逻辑 [29] 体育公益与商业融合 - 体育公益"善意铁三角"模式:公信力基金会持续捐赠、聚焦边远地区青少年教育、结合优质落地场景形成共情效应 [18] - 公益与商业构成互补驱动 例如盘活库存图书捐赠西部同步解决资源闲置与企业社会责任需求 [22] - 公益行动激发公众情感认同可反向赋能商业价值增长 鸿星尔克捐赠案例印证善意创造品牌共鸣 [22] 体育生态系统建设 - 振兴中国三大球需构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分级培养体系 通过设施升级与趣味化启蒙扩大青少年参与基数 [30] - 全国性体育运动成功需建立完整生态系统 从幼儿阶段培养运动习惯并保持品牌全球化战略与本土化灵活性 [30] - 体育公益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山区孩子通过足球改变命运的强烈决心可形成自带流量属性的公益品牌 [30]
广东:加快建设高水平体育强省 要以“三大球”振兴为抓手深化竞技体育改革
快讯· 2025-07-30 01:55
金十数据7月30日讯,广东省省长王伟中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扎实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建 设高水平体育强省,以及支持中山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文件。会议强调, 加快建设高水平体育强省。要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城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升综 合利用效益,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体育项目,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要健全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围绕 体育装备、体育用品制造等培育一批知名品牌、龙头企业,扩大优质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做大做强岭 南特色品牌赛事,推动体育消费全面升级。要以"三大球"振兴为抓手深化竞技体育改革,强化青训体系 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促进职业俱乐部健康稳定发展。 广东:加快建设高水平体育强省 要以"三大球"振兴为抓手深化竞技体育改革 ...
广州上半年GDP增长3.8%,专家这样看地产、汽车业表现
第一财经· 2025-07-29 11:50
广州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GDP达15080.99亿元 同比增长3.8% 增速低于广东省的4.2%和全国的5.3%但高于一季度的3.0%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112.34亿元增长4.2% 第二产业增加值3705.87亿元增长2.1% 第三产业增加值11262.78亿元增长4.3% [1] 房地产开发投资 -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1% 扭转负增长态势 [2] - 土地市场显著回暖 上半年出让19宗宅地成交总价195.4亿元 较去年同期的4宗64.8亿元增幅显著 [2] - 新规项目成交占比提升至23% 销售金额和套数TOP20楼盘中新规项目占比均过半 [2] 消费市场表现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1.22亿元 同比增长5.9% 较一季度提升2.4个百分点 [3] - 家电家具类消费增长突出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7.6% 家具类零售额增长3.3倍 [3] - 家电生产同步增长 家用电冰箱、电风扇、智能手机等产品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3] 汽车制造业状况 -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7% 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 [4][5] -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5% 较一季度提升8.8个百分点 [5] - 行业投资增长19.3% 显示转型加速 [5] 新兴制造业发展 - 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增长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 [5] - 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37.7% [5] - 工业投资增长12.0% 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5%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0.8% [5] 服务业发展态势 - 1-5月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2% 较1-2月提升1.1个百分点 [6] - 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8.7% 其中互联网平台增长13.3%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增长23.2% 数字内容服务增长23.3% [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3.0% 其中人力资源服务增长12.4% 广告业增长21.4% 咨询与调查业增长28.4% [6] 高技术产业发展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增长 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0% [6] - 液晶显示模组产量增长1.5倍 模拟芯片增长19.5% 工业机器人增长19.0% [6]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7.6% 其中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28.2% [6] 体育产业前景 - 上半年体育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6.7% 受十五运会带动 [7] - 规划提出到203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4% 培育全球竞争力体育企业和产业集群 [7]
上半年债市政策复盘:“科技板”落地生花,优化债市生态
中诚信国际· 2025-07-29 05: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以来中国内外部环境复杂,关税博弈增加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内部虽上半年韧性增长,但内生需求弱、投资边际弱化、出口放缓等问题仍需稳增长政策发力。上半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债券市场强化直接融资功能,推出“科技板”,加强对重点领域定向支持,规范市场运行,推动对外开放[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点领域 - 科技创新领域支持政策密集出台,“科技板”落地,拓宽发行主体范围,细化发行流程等,政策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增强,科创债发行热度提升,规模约1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后续仍有望扩容,风险分担工具和ETF也取得积极进展[4][11] - 债券市场加大对消费、体育产业支持,助力稳预期稳增长,体育产业或有创新品种推出,消费领域新规落地有望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与服务供给升级[12][14] 薄弱环节 - 中央部署加力解决民企融资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强化民营经济法治保障,债券市场主管单位引导市场信心,优化融资环境[15][18] - 政策支持下民企融资有边际改善,如民营房企重启境外融资、境内信用债融资规模增加,但仍面临需求不足、成本较高等制约,融资改善需时间[22] 基础制度 - 优化发行、交易、估值等环节制度规则,减免交易结算费用,修订审核指引,试点续发行业务,优化估值指引,促进市场规范运行[25][26][27] - 规范债务重组类债券置换业务,提高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设灵活性,便利市场管理和化解风险[28][29] 对外开放 - 自贸离岸债有望重启,强调“两头在外”原则,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国际化发展[33] - 债券通迎来八周年,交易规模增长,投资者结构多元化,优化扩容措施有望促进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深化对外开放[34][37] - 中国债券配置性价比较高,或吸引更多长期配置资金,未来债券市场开放程度有望加深[38][39]
体育概念局部异动 天府文旅、舒华体育双双涨停
快讯· 2025-07-28 01:41
体育概念股异动 - 早盘体育概念股局部异动 天府文旅和舒华体育双双涨停 [1] - 元隆雅图 国恩股份 金陵体育 曲江文旅等个股跟涨 [1] 事件驱动因素 - 2025年世界运动会将于8月7日至8月17日在成都举行 [1] - 竞赛项目以非奥运会项目为主 [1]
【媒体解读】广州发布体育强市建设规划 全力建设三大国际中心
广州日报· 2025-07-25 02:10
粤港澳联合申办世界杯 - 广州提出推进粤港澳联合申办世界杯等高水平国际赛事 [2] - 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办赛经验与国际资源谋划共同引进足球、篮球、网球等高水平国际赛事 [8] 体育强市建设目标 - 到203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4平方米 [2]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 [2][11] - 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4% [2] - 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体育头部企业和体育产业集群 [2] 体育设施建设 - 补齐区级"两场一馆一池一中心"配套短板 [3] - 利用老旧厂房、桥下空间等增加公共活动场地 [3] - 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免费开放体育场地设施 [3] 青少年体育发展 - 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3] -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 [3] - 帮助学生掌握1-3项运动技能 [3] 竞技体育发展 - 做大做强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 [4] - 发展羽毛球、跳水、体操等优势项目 [4] - 推广冰雪项目和电子竞技等新兴项目 [4] - 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俱乐部 [5] 体育消费与赛事经济 - 发展电子竞技、冰雪、马术等新兴运动业态 [6] - 打造"体育+商业+旅游+文化+娱乐+会展"消费场景 [6] - 培育"体育消费季"、体育嘉年华等主题活动 [6] - 推动体育赛事与夜间消费联动发展 [6] 体育产业发展 - 提升运动服装、球类运动装备等制造领域优势 [6] - 鼓励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品 [6] - 引进国际级帆船赛事培育热点赛事活动 [7] - 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体育龙头企业 [7] 国际体育赛事中心建设 - 高水平办好广州马拉松赛等国际赛事 [10] - 争取申办10项以上国际A类赛事 [10] - 培育黄埔马拉松赛等自主品牌赛事 [10] 穗港澳体育合作 - 建立穗港澳体育交流合作机制 [8] - 推动三地在体育产业、场馆、赛事等领域资源共享 [8] - 谋划建设大湾区奥林匹克学院 [8]
城市24小时 | 汽车产量强省格局生变,谁在进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16:31
汽车产业格局变化 - 安徽2025年上半年汽车产量149.9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73.09万辆,均居全国第一,实现历史性突破 [1] - 全国上半年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首次同期双超1500万辆 [1] - 广东汽车产量131.34万辆(全国第二),新能源汽车产量43.10万辆(全国第九),被安徽超越 [3] - 安徽产业布局红利显著,集聚奇瑞、蔚来、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企业,形成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4] 中部省份汽车产业崛起 - 湖南汽车产量74.76万辆(全国第九),新能源汽车产量47.91万辆(全国第六),新能源整车制造增长167.7% [5] - 河南汽车产量67.94万辆(全国第十二),新能源汽车产量33.31万辆(全国前十),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5% [5] 区域经济与产业规划 - 华东(含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覆盖7个民航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和多所知名院校 [6] - 上海浦东计划到2027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工业产值超1000亿元,创新药械占比35%-40% [7] - 广州计划到2030年培育1-2个千亿级体育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智能体育和数字体育产业 [9] - 南京目标2030年成为全国脑机接口产业高地,预计2040年市场规模超1200亿元 [10] 消费与黄金市场 - 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离境退税销售额占全国70% [11] - 上半年国内黄金消费量505.205吨(同比降3.54%),其中黄金首饰消费199.826吨(同比降26.00%),金条及金币消费264.242吨(同比增23.69%) [12] 企业合作与投资 - 成都与蚂蚁集团合作设立人工智能企业服务总部和西部研发中心,聚焦AI场景应用和金融科技 [8]
广州:积极发展电子竞技、低空运动、新能源赛车等新兴潮流运动业态
快讯· 2025-07-23 09:35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 推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高度融合发展 推动体育事业与产业循环互补 [1] - 建立商业性体育资源面向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竞技体育的反哺机制 动态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 体育市场化运作 - 积极推进体育场地与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赛事活动举办、体育运动员培养等领域的市场化、产业化运作 提升体育事业造血能力 [1] 新兴运动业态发展 - 积极发展电子竞技、冰雪、马术、水上运动、低空运动、新能源赛车等新兴潮流运动业态 [1] 体育消费场景打造 - 融合精品赛事、全民健身活动和传统商圈功能 打造"体育+商业+旅游+文化+娱乐+会展"消费场景 [1] - 打造若干主题鲜明、示范性强的体育产业功能区 做大做强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 [1]
广州:到2030年培育形成1—2个千亿级体育产业集群
快讯· 2025-07-23 09:26
广州市体育强市建设规划核心目标 - 到2030年体育强市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市民体育参与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1] - 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经常锻炼人数比例达4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9平方米 [1] - 竞技体育竞争力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国际国内大赛成绩领先 [1] 体育产业发展目标 - 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2% [1] - 培育形成1-2个千亿级体育产业集群 [1] 社会文化融合目标 - 体教融合发展格局持续优化 [1] - 体育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广州城市精神的重要名片 [1]
小众运动项目火“出圈” 激活体育消费大有可为
证券时报· 2025-07-20 14:05
小众运动崛起 - 匹克球热度持续攀升,某社交平台匹克球话题浏览量达1.4亿,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突破3.8亿次 [2] - 天猫平台"6·18"期间匹克球装备销售涨幅超过1100% [2] - 匹克球融合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特性,场地更小、器材轻便,上手门槛低 [2] - 攀岩、飞盘高尔夫等小众运动在社交平台保持高热度与讨论度 [3] 小众运动与大众运动的角色差异 - 小众运动反映年轻消费者对精细化需求和个性化体验的偏好,代表垂直赛道 [3][4] - 大众运动市场规模更大,国际化推广基础强,如英超、西甲等赛事拥有广泛球迷基础 [4] - 小众运动客单价高,针对高净值人群,关联消费带动作用显著 [6] - 大众运动因参与人数多,在体育教培领域规模优势明显,如足球、篮球、游泳等 [7] 体育消费拉动因素 - 社交媒体裂变传播增强小众运动社交属性,推动赛事直播+带货、短视频+电商等商业模式 [6] - 体育消费中服务消费占比逐步上升,商品与服务消费占比约为60%和40%,上海、成都等城市服务消费占比更高 [8] - 群众体育赛事与当地消费场景融合效果好,投入产出比优于国际化顶尖赛事 [9]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家发布多份政策文件,如《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等,挖掘体育消费潜力 [8] - 落实休假制度对激活体育消费至关重要,"有闲"比"有钱"更影响参与频率 [10][11] - 政府需通过功能性产业政策弥补市场不足,推动体育消费新场景、新产品、新模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