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请你流汗”成为体育消费新风尚
证券日报· 2025-09-21 15:28
9月20日,2025深圳市街道足球超级联赛拉开序幕。本届赛事汇聚了48支球队近1500名球员,赛程将持续至12月初,为参 赛人群创造"聚"和"玩"的核心体验,营造"全民足球""全民主场"的氛围。与此同时,"苏超""川超""湘超"也在同步火热进行。各 地体育赛事热潮席卷而来,不仅点燃了群众参与热情,更带动体育产品供给持续扩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复合的体育服 务综合体与休闲基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 "当前,'请你流汗'正逐步成为消费新风尚,这一现象展现出体育消费潜力较大"。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 资顾问于晓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政策支持下,运动健身、观赛参赛等需求已深度融入生活,其对扩大内 需作用显著,既能直接拉动经济增长,还能带动制造、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 多地丰富体育产品供给 多地体育赛事正不断创造热点,"跟着赛事去旅行"深入人心。9月20日,在"深圳街超"现场,一场明星队对阵健力宝整建 制球队的表演赛格外引人注目。多名足坛知名教练与球员悉数登场,精湛的球技与热烈的互动瞬间点燃现场气氛,激发了足球 爱好者热情。 本报记者 丁蓉 对于企业如何把握体育产业机遇,众和昆仑( ...
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20条最新举措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9-05 14:03
行业政策目标 - 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超过7万亿元 [1] 扩大体育产品供给 -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出台赛事经济发展专项政策 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开展赛事评级 引导赛事规范发展 [3] - 提高职业赛事发展水平 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3] - 发展户外运动产业 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项目 [3] - 培育壮大冰雪经济 持续实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 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 巩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 [3]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打造体育运动空间 [3] - 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 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3] 壮大体育经营主体 - 做大做强体育企业 加快助企惠企政策在体育领域落地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 [4] - 推动体育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搭建优质对接平台 深化体育产业交流合作 [4] 培育产业增长点 - 深化行业融合发展 开展商旅文体健联动 促进赛展节游一体开展 [5] - 推动体医融合 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 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 [5] - 支持体育与科技、传媒、农林、交通、养老等产业复合经营 延伸产业链条 [5]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体育产业带 [5] - 推动体育数字化发展 探索"数据要素×体育"行动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5] 强化产业要素支撑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投融资服务 加强信贷管理 丰富信贷产品 [7] - 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支持体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 [7] - 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 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确保经营主体享受政策优惠 [7]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 探索体育预付式消费资金托管模式 应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方案 [7] - 防范化解预付式消费风险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7]
体育产业利好,国办最新印发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11:59
扩大体育产品供给 -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出台赛事经济发展专项政策 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依托运动项目协会开展赛事评级引导规范发展[3] - 发展户外运动产业 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举办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 开展低空运动、航空模型运动、模拟飞行等低空赛事活动促进低空体育消费[3] - 培育壮大冰雪经济 持续发布全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 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冰雪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3][4]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推动体育消费场景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 培育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式体育消费新模式[5] - 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持续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品牌活动 围绕全民健身日等时间节点举办体育消费季等活动 鼓励体育企业与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联动投向体育消费领域[5] -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开展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 鼓励工会使用会费支持职工体育健身或观赛 对符合条件的体育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支持发放体育消费券和数字人民币红包[5] 壮大体育经营主体 - 做大做强体育企业 加快助企惠企政策在体育领域落地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 推动体育产业补链延链强链[6] - 健全体育企业培育机制 开展体育企业提质升级专项服务行动 扩大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 引导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6] - 改造升级公共体育场馆 加快绿色低碳智能转型 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场馆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范围 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培育专业化运营主体[6] 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 - 深化行业融合发展 开展商旅文体健联动 促进赛展节游一体开展 推动体医融合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 支持体育与科技传媒等产业复合经营延伸产业链[6]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交流合作建设区域体育产业带 支持若干地区将体育产业培育为支柱产业 打造体育产业集聚区[7] - 实施区域一体化体育消费惠民措施和便利服务 举办区域性体育消费促进活动[7] 推动体育数字化发展 - 探索推进"数据要素×体育"行动 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应用 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数字化水平[8] - 支持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 创新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 加快体育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8] - 落实数据基础制度 完善体育领域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等具体规则[8] 强化产业要素支撑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投融资服务 加强信贷管理丰富信贷产品 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9] - 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 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降低综合融资成本[9] - 丰富体育场地供给 出台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方案 开展"国球进社区"等活动 推动户外运动设施等场地建设 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支持发行基础设施REIT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