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国办印发意见 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9-04 22:40
政策目标 - 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1] - 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1] - 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1] 供给端措施 - 扩大体育产品供给并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1] - 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并培育壮大冰雪经济 [1] -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并优化赛事服务管理 [1] 需求端措施 -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并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1] -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并扩大体育消费群体 [1] - 通过多举措组合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1] 产业主体发展 - 做大做强体育企业壮大体育经营主体 [1] - 搭建优质对接平台深化产业交流合作 [1]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培育产业增长点 [1] 支撑体系建设 - 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1]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丰富体育场地供给 [1] - 推动体育数字化发展深化行业融合 [1] 实施保障 -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1] - 做好体育产业统计监测工作 [1] - 通过20条重点举措推进高质量发展 [1]
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 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披挂上阵”
上海证券报· 2025-08-22 22:07
政策导向与内需提振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 重点包括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和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1] - 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 促消费扩内需成为推动经济回升关键动力 [1]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方面成效显著 [1]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 带动相关商品销售持续增长 [2]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零售额同比增长30.7% 7月同比增长28.7% [2] - 7月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6.3%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2.0% 渗透率达54% [2]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达2.9万亿元 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2] 体育产业发展举措 - 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成为扩大内需战略重要内容 需增加体育产品供给和丰富赛事活动 [3] -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和强化产业要素支撑 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并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3] - 鼓励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推动运动场馆与商业综合体融合形成新型消费场景 [3] - 建议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与低空经济等产业融合挖掘新增长点 [3] 政策实施优化方向 - 需完善以旧换新实施细则 杜绝骗补套补等非正常使用补贴行为 [2] - 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创新消费投资场景和优化消费投资环境 [2] - 将基础性保障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 从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消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 [4]
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披挂上阵”
上海证券报· 2025-08-22 21:10
政策导向与内需释放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 强调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并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1] - 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 促消费扩内需政策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 [1]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1]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 对相关商品销售带动作用持续显现 [2]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零售额同比增长30.7% 7月同比增长28.7% [2] - 7月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6.3%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2.0%且渗透率达54% [2] - 截至上半年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 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3] 体育产业发展措施 - 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需增加体育产品供给并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3] -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并强化产业要素支撑 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并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3] - 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并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3] -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推动运动场馆与商业综合体融合形成运动+购物+休闲新型消费场景 [4] 政策优化与市场机制 - 需完善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并杜绝骗补套补行为 确保补贴资金用到实处 [3] -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与低空经济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新增长点 [4] - 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 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 [3]
强化政策支持 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8-22 20:09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1] - 将加强统筹协调和完善实施机制以更好发挥扩大内需推动作用 [1] - 将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确保补贴资金实效 [1] - 将进一步强化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并创新消费投资场景 [1] 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发展 - 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2] - 将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丰富赛事活动、推动用品升级以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2] - 将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拓展消费场景、实施消费惠民举措满足群众需求 [2] - 将调动市场力量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 "三北"工程建设 - 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事关生态安全、强国建设和民族永续发展 [2] - 将加强规划统筹衔接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 [2] - 将落实财税土地等支持政策引导各地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多重效益 [2] - 将压实各方管护责任探索长效机制鼓励经营主体参与工程建设 [2] 海洋渔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 专项整治将与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 [3] - 将支持老旧渔船改造提升并加强渔港建设管理 [3] - 将提高渔民安全素养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安全监管 [3]
国常会重磅部署!
证券时报· 2025-08-22 12:56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 - 将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 确保补贴资金用到实处 部分企业存在先涨后补和捆绑销售等套补行为 [2][3][4] -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完毕 10月将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 全年计划下达3000亿元 [4] - 进一步强化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 创新消费投资场景 优化消费投资环境 [2][6][7] - 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 [7] 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发展 - 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2] - 增加体育产品供给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 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 [2][9] -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2][9] - 服务消费将逐步成为消费增长主要带动力 文娱和文体旅结合消费有广阔发展空间 [9] - 建立体育消费全链条支持发展机制 协同考虑赛事观看消费和体育装备等商品消费需求 [9]
信息量大!国常会,重磅定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12:41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情况 - 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1] - 将加强统筹协调和完善实施机制以更好发挥扩大内需作用 [1] - 需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确保补贴资金实效 [1][2] - 多地区审计发现企业存在先涨后补和捆绑销售等套补行为 如海南省3家企业413款商品涉及违规 [2] -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 10月将下达第四批690亿元 全年3000亿元资金计划完成 [2] - 财政部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与以旧换新补贴形成政策组合拳 [3] - 将创新消费投资场景和优化环境以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 [3] 体育消费潜力释放与体育产业发展 - 增加体育产品供给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 [1][4] -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拓展消费场景 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1][4] - 调动市场力量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4] - 服务消费逐步成为消费增长主要带动力 文体旅结合消费有广阔空间 [5] - 需建立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全链条支持机制 协同整合政策资源 [5]
从南沙起航,乘风十五运!政企研共探体育品牌出海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3:37
论坛背景与主题 -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品牌出海与跨境贸易论坛于8月20日在广州南沙举行 主题为"乘风十五运:体育出海·跨境突围·南沙启航" [1] - 论坛由十五运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南沙区商务局、南沙区文广旅体局主办 南方财经集团等机构承办 聚焦政策红利、模式创新与全球化机遇 [1] -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 为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 政策与区位优势 - 南沙区推动综合保税区与自贸区政策优势释放 完善口岸功能和配套服务 营造开放便利营商环境 [2] - 南沙港2024年吞吐量超2000万标箱 开辟170多条外贸航线 是中国通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航线最多港口之一 [3] - 南沙实施"五港联动"策略 推动港口、航运、贸易、产业和金融协同发展 [3] 产业发展战略 - 南沙推动体育赛事IP与跨境电商深度结合 助力本土品牌打开国际市场 使体育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2] - 企业可通过三步战略开拓非洲市场:借力离岸架构优化全球布局 打通"体育+电商"双赛道 申请中非合作基金支持仓储和本土化营销 [3] - 体育为粤港澳协同发展提供创新载体 通过跨境规则衔接和人才互认机制推动深度合作 [3] 企业实践案例 - 广州同欣体育从传统制造向全球品牌转型 利用十五运会高规格赛事平台实现战略性品牌曝光 [4][5] - 希音集团为体育产品精准提供解决方案 蚂蚁国际万里汇通过数字化工具赋能中国企业出海 [4] - 卓志集团提供"物流+仓储+合规+营销"一站式服务 助力品牌出海 [4] 品牌出海策略 - 中国品牌出海关键在于IP出海 需把握年轻消费群体偏好 推动体育用品与文化元素融合 [5] - 体育基础设施制造企业需提升品牌传播度 通过高规格赛事平台实现全球市场信息触达 [5] - 建议打造街舞等创新赛事IP 融合文化、体育与艺术 获得全球年轻人共鸣 [5] 市场拓展方向 - 开拓非洲市场需依托数字化手段打造精准市场画像 深入了解当地需求 [5] - 发挥体育在教育和人文交流中的独特价值 聚焦非洲体育人才资源 将体育打造为中非文明互鉴桥梁 [5] - 论坛凸显南沙作为大湾区体育品牌出海枢纽地位 推动产业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