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数字化
icon
搜索文档
产业与市场丨政策发力 激活万亿级体育消费市场潜力
搜狐财经· 2025-09-22 07:55
编者按 贵州"村超"、"苏超"、"浙BA"等体育赛事活动如火如荼。"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乐享精彩赛事寻味中华美食"等活 动带动效应明显。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 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让"流量"爆发,并转化为"留量"和"增量",将对促 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点燃体育消费"新"引擎 产业微评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夏金彪 国庆、中秋假期将至,各地纷纷端出"体育大餐"。成都将举行赛艇公开赛,美国哈佛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海内外高校赛 艇队将水上竞逐;武汉将举办国家级汽车赛事,2025中国汽车飘移锦标赛(武汉站)、2025中国好车手(武汉站)将重磅登场……"跟着赛事去旅行"正成 为新风尚,释放体育消费活力。 目前,我国经济正经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结构和质量也面临着升级。体育消费作为一种健康、积极 的改善型消费,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
“黑科技”,为体育消费解锁更多新场景
中国青年报· 2025-09-16 03:41
体育服务贸易增长 - 2024年中国主要体育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693.42亿元 同比增长31.1% [1] - 国务院提出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万亿元目标 推动体育数字化发展战略 [1] 科技赋能体育赛事 - 服贸会体育展区举办机器人运动展演、匹克球争霸赛等50余场赛事互动活动 [2] - AI智能直播实现镜头跟随与精彩瞬间特写 AI客服提升信息交互体验 [2] - 索尼展示无穿戴视觉追踪技术 通过实时虚拟赛事复刻实现多视角观赛 [3] - 波动体育科技集团通过"汇赛通"小程序强化城市、体育与赛事协同 延伸全域营销场景 [2] 体育场馆数字化升级 - 动网公司专注体育消费场景数字化升级 服务全国超3万家体育场馆 [3] - 动网智能化管理平台帮助场馆优化信息管理及数据分析 年均提升场馆营收约30% [3] - "北京健身地图"集成智能推荐、导航及预约功能 助力构建15分钟健身圈 [3] 新材料技术应用 - 凝胶冰雪新材料含90%以上水 视觉触感似真冰且不融化 [4] - 凝胶冰雪冰场相比传统工艺降低建设成本10%以上 缩短建设周期并降低能耗50%以上 [4][5] 人工智能训练设备 - 橙狮慧影Smartshot通过高分辨率摄像头捕捉挥拍动作及球速轨迹 [6] - 该系统已部署超120片场地 累计生成1000万条视频及5万份数据报告 [6] - 产品服务1300万人次 为1.2万场比赛提供鹰眼判罚支持 [6] 低成本运动普及 - 速得尔激光射击设备模拟真枪重量及后坐力 全国每年15-20万青少年使用 [7] - 设备充电支持2万次射击 大幅降低实弹射击成本与安全门槛 [7] - 已培养20位中国步手枪射击队选手 [7]
21现场|连冰都是“永不融化”的?AI+体育黑科技引爆服贸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06:3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中国主要体育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人民币693.42亿元 同比增长31.1% 增加164.55亿元 [1] - 体育服务贸易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43.5% 为近年最快增速 [15] - 国产自主创新体育服务产品数量显著增加 [12] 政策支持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提出"推动体育数字化发展"战略 支持人工智能在体育领域应用 [1] - 新政明确鼓励体育服务业发展 多项举措提振从业者信心 [1] 企业案例与技术创新 - 瑞盖科技2025年服务赛事数量同比翻番增长 其"中国鹰眼"系统覆盖足球/乒乓球/网球/排球/游泳/斯诺克等赛事 [2][13][15] - 橙狮体育Smartshot产品已部署超过120片场地 累计生成超1000万条AI视频和近5万份数据报告 支持1.2万场对阵 [6][8] - 北京凝基新材研发凝胶冰雪材料解决人造冰雪易融化痛点 员工人数从5人增至30人 [4][12] - 咪咕推出AI智慧观赛功能 从单球星追踪升级为同时追踪3名球员并展示数据 [11] 技术应用趋势 - AI+体育技术广泛应用于赛事判罚/沉浸式体验/运动数据分析等领域 [6][10][11][13] - 新材料技术突破推动冰雪场馆科技化升级 [4][12] - VR技术实现NBA投篮沉浸式体验 吸引大量观众参与 [11]
连冰都是“永不融化”的?AI+体育黑科技引爆服贸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06:30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2024年中国体育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人民币693.42亿元 同比增长31.1% [2] - 体育服务贸易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43.5% 为近年来最快增速 [7]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策文件 提出推动体育数字化发展战略 支持人工智能在体育领域应用 [2] 企业创新与技术应用 - 北京凝基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凝胶冰雪材料 解决人造冰雪易融化、能耗高痛点 员工人数从5人增至30人 [4][7] - 橙狮体育AI网球系统Smartshot已部署超过120片场地 累计生成超1000万条视频和近5万份数据报告 支持1.2万场对阵 [4] - 咪咕公司推出AI智慧观赛功能 从支持1名球星高亮升级为同时追踪3名球员并展示数据 [5] - 瑞盖科技"中国鹰眼"系统服务足球、乒乓球等国际赛事 2025年服务赛事数量同比翻番增长 [3][7] 政策与市场机遇 - 新政提出大力支持赛事经济 体育赛事服务公司迎来长期利好 [2][3] - 冰雪经济升温带动冰雪场馆科技需求增长 国产自主创新体育服务产品数量增加 [4][6] - 中国体育服务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出口规模持续扩大 [7][8]
国办发文促体育消费,“体育大省”广东迎低空运动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13:55
政策举措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20条发展举措 重点包括扩大体育产品供给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等方向 [1] - 政策持续重视户外运动 冰雪运动 赛事经济等领域 并进一步结合低空经济 数据要素等新发展方向 [1][3] - 具体措施包括开展低空赛事活动 推动体育消费场景与数字技术融合 探索推进"数据要素×体育"行动 支持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 [3][6][7] 体育消费潜力 - 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 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2% [1] - "苏超""村BA"等现象级消费事件展现体育消费巨大潜力 [1] - 数字体育消费新模式兴起 如"体育外卖"通过数字化平台预约教练 定制课程 打破传统健身房时空限制 [6] 低空经济发展 - 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 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3] - 中国滑翔伞行业市场规模2021年突破10亿元 [3] - 低空运动可直接带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装备研发制造销售 经济空间巨大 [4] - 广东省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 [9] 数字化转型 - 政策推动体育消费场景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 培育智能化 定制化 体验式体育消费新模式 [6] - 实施"数据要素×体育"行动 体育数据要素将逐步完成确权 交易 交换 资产化 证券化进程 [7] - 数字体育将成为数字时代最重要消费方式 超越传统消费模式 [6] 区域发展机遇 - 广东省体育产业2023年总规模超7300亿元 占全国总量1/5 [8] - 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强交流合作 建设区域体育产业带 [12] - 第十五届全运会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 带来赛事经济效应 广东省提出释放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 促进就业 改善民生中的积极作用 [12] 产业发展重点 - 广东可推进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 智能化升级 强化体育服务业与社区体育 竞赛体系及全民健身网络深度结合 [9] - 低空运动建议加强产业融合创新 开发低空体育旅游特色产品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器材装备水平 提升服务质量 [9] - 培育品牌体育赛事 优化体育场馆运营机制 形成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特色商圈 [12]
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推进体育业发展的意见
证券日报· 2025-09-05 05:34
政策目标 - 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1] - 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1] - 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增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1] 重点举措 - 扩大体育产品供给包括丰富赛事活动和发展户外运动产业 [2] -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通过拓展消费场景和举办消费活动 [2] - 壮大体育经营主体包括做大做强企业和深化产业交流合作 [2] - 培育产业增长点通过行业融合发展和推动体育数字化 [2] - 强化产业要素支撑包括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大金融支持 [2] -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包括营造市场环境和做好统计监测 [2]
体育产业2030年总规模将超7万亿
北京商报· 2025-09-05 01:14
核心观点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 明确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培育世界级体育企业和赛事[1] 体育产业目标规模 - 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1] - 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1] 扩大体育产品供给 - 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开展赛事评级引导规范发展[2] - 提高职业赛事水平 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品牌赛事[2] - 支持赛事纳入奥运会积分赛体系 加强国际赛事统筹指导[2] - 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项目[2] - 推动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推出一批户外运动精品线路[2] - 开展低空运动/航空模型运动/模拟飞行等低空赛事活动促进消费[2] - 培育壮大冰雪经济 实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3] - 支持冰雪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3] 体育用品发展 - 加大体育科技研发和转化力度 研发竞技/训练/测试/康复装备器材[3] - 鼓励体育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创新研发中心[3] - 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 加大体育用品标准供给力度[3] - 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 支持体育用品列为中国消费名品[3] - 推动提升产品质量 打造国货"潮牌""潮品"[3] - 支持开设体育用品首店 举办首发首秀活动[3]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培育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式消费新模式[4] - 持续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品牌活动[4] - 围绕全民健身日/春节/国庆等时间节点举办消费季/月/周活动[4] - 鼓励体育企业与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联动投向体育消费[4] - 开展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4] - 鼓励工会使用会费支持职工体育健身或观赛[4] - 对符合条件的体育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4] - 各地可推出发放体育消费券/消费满减/积分兑换等优惠[4] - 有条件的地区可发放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红包[4] 体育企业支持政策 - 加快助企惠企政策在体育领域落地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建设[7] - 健全体育企业培育机制 开展提质升级专项服务行动[7] - 扩大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 引导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7] - 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8] -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投融资服务 加强信贷管理丰富信贷产品[8] - 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8] - 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降低综合融资成本[8] 产业融合发展 - 深化商旅文体健联动 促进赛展节游一体开展[7] - 推动体医融合 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7] - 支持体育与科技/传媒/农林/交通/养老等产业复合经营[7] - 创新行业融合发展路径和模式 延伸产业链条[7] - 推出一批"体育+"融合发展典型案例[7] 数字化发展 - 探索推进"数据要素×体育"行动 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7] - 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数字化水平 支持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7] - 加快体育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7] - 完善体育领域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等规则[7] 消费保障措施 - 探索实行体育预付式消费资金托管模式[8] - 推广应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方案[8] - 实施体育赛事门票实名制管理 打击倒卖门票等违法行为[8] 配套政策规划 - 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将发布 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5] - 多部门分工开展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4]
体育产业利好,国办最新印发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11:59
扩大体育产品供给 -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出台赛事经济发展专项政策 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依托运动项目协会开展赛事评级引导规范发展[3] - 发展户外运动产业 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举办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 开展低空运动、航空模型运动、模拟飞行等低空赛事活动促进低空体育消费[3] - 培育壮大冰雪经济 持续发布全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 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冰雪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3][4]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推动体育消费场景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 培育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式体育消费新模式[5] - 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持续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品牌活动 围绕全民健身日等时间节点举办体育消费季等活动 鼓励体育企业与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联动投向体育消费领域[5] -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开展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 鼓励工会使用会费支持职工体育健身或观赛 对符合条件的体育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支持发放体育消费券和数字人民币红包[5] 壮大体育经营主体 - 做大做强体育企业 加快助企惠企政策在体育领域落地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 推动体育产业补链延链强链[6] - 健全体育企业培育机制 开展体育企业提质升级专项服务行动 扩大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 引导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6] - 改造升级公共体育场馆 加快绿色低碳智能转型 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场馆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范围 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培育专业化运营主体[6] 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 - 深化行业融合发展 开展商旅文体健联动 促进赛展节游一体开展 推动体医融合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 支持体育与科技传媒等产业复合经营延伸产业链[6]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交流合作建设区域体育产业带 支持若干地区将体育产业培育为支柱产业 打造体育产业集聚区[7] - 实施区域一体化体育消费惠民措施和便利服务 举办区域性体育消费促进活动[7] 推动体育数字化发展 - 探索推进"数据要素×体育"行动 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应用 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数字化水平[8] - 支持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 创新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 加快体育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8] - 落实数据基础制度 完善体育领域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等具体规则[8] 强化产业要素支撑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投融资服务 加强信贷管理丰富信贷产品 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9] - 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 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降低综合融资成本[9] - 丰富体育场地供给 出台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方案 开展"国球进社区"等活动 推动户外运动设施等场地建设 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支持发行基础设施REITs[9]
刚刚,利好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04 10:1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务院发布政策文件 目标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培育世界级体育企业和赛事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2][13] 扩大体育产品供给 - 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开展赛事评级 推动公共资源向赛事开放 优化审批流程[5][14] - 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发展规划 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项目 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6][14] - 开展低空赛事活动促进低空体育消费 培育冰雪经济 支持冰雪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范围[6][14] -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 研发体育器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案 加强体育科技研发和转化 建设创新研发中心[6][15]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等打造运动空间 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配建设施[15] - 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围绕全民健身日/春节/国庆等节点开展消费季/消费月活动 鼓励体育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动[6][15] -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对体育消费领域服务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发放体育消费券/数字人民币红包[6][15] - 扩大体育消费群体 发布全民健身计划 开展青少年公益性赛事 加强老年人运动指导[6][16] 壮大体育经营主体 - 做大做强体育企业 扩大规模以上企业数量 引导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8][16] - 深化体育产业交流合作 实施中国体育品牌海外推广计划 支持企业"走出去"培育国际竞争力集团[8][16] -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 推动补链延链强链 鼓励改造升级公共体育场馆[16] 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 - 深化行业融合发展 开展商旅文体健联动 推动体医融合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16]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体育产业带 支持地区将体育培育为支柱产业[16] - 推动体育数字化发展 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完善数据产权规则[8][17] 强化产业要素支撑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支持高校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 适度扩大体育专业学位招生规模[9][17]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投融资服务 支持体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9][17] - 丰富体育场地供给 出台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方案 通过中央预算投资/专项债券等支持设施建设[9][18]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拓展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场景 应用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方案[9][17] - 做好统计监测工作 修订完善体育产业统计分类 加强部门间数据互通共享[10][18]
每周股票复盘:力盛体育(002858)2024年营收增长8.77%,但归母净利润仍亏损3886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5-24 04:09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5月23日收盘价12.36元,较上周上涨2.83% [1] - 本周最高价13.53元(5月20日),最低价11.85元(5月19日) [1] - 当前总市值20.26亿元,在体育板块市值排名3/3,A股排名4853/5148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886万元,主因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及部分业务经营不达预期 [2] - 剔除减值影响后核心业务已实现盈利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激增1168.76%至1.05亿元,得益于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和应收账款催收 [2][5] - 2024年营收增长8.77% [5] - 财务费用大幅下降系子公司外币资产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增加 [10] 业务发展 核心赛事运营 - 独家运营FE电动方程式上海站、F3/F4中东及澳大利亚系列赛等国际赛事 [8] - 新增运营China GT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 [8] - 新能源汽车赛事占比持续提高,与小米、华为、蔚来等车企合作 [6] - 自主研发"天猿"无人驾驶操作系统应用于赛道竞赛场景 [6] 数字体育业务 - 形成"运动银行"、"体教融合"、"运动健康干预"三大产品线 [7] - 受AI技术投入和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呈现业务波动 [3] - 2025年将持续关注数字体育AI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变化 [3] 国际业务 - 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46.73%,呈现稳健增长 [3] - 布局国际市场全产业链,计划协同中国汽车出口扩大份额 [3] 海南项目 - 海南国际赛车场2025年2月开工,预计2026年底投运 [3][5] - 持股60%的海南发展公司负责项目建设运营 [9] - 项目纳入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项目 [9] 创新业务 - 探索赛车与体育彩票IP融合创新 [9] - 拓展文创衍生品业务,株洲赛车场为3A级景区 [4] - 新增无人驾驶Z1赛事并创造赛道成绩 [6] 战略布局 - 从赛车"小运动"向全民健身"大体育"拓展 [7] - 计划举办20场高尔夫中巡赛,探索网球/自行车/马拉松等新领域 [7] - 通过VR/MR及AI技术赋能传统赛事升级 [8] 资本运作 - 计划回购2000-4000万元股份用于员工激励,价格不超过17元/股 [5][10] - 已开立回购专用账户并获2000万元专项贷款承诺 [11] - 董事余星宇计划未来3个月内减持59万股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