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户外运动
icon
搜索文档
延庆让保护生态环境的人受益,两年各乡镇获补偿金近8000万元
新京报· 2025-09-25 14:49
丁明达介绍,延庆区还以GEP核算结果应用为抓手,在生态补偿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生态价值加快转 化为经济效益。"延庆区出台GEP核算考核奖励办法,设立奖励资金,率先建立以GEP-R不降低为前提 的GEP与生态保护补偿联动挂钩机制。目前,已连续两年开展GEP奖励资金考核,各乡镇获得补偿资金 近8000万元,让保护生态环境的人不吃亏、能受益。" 此外,延庆区坚持农旅融合、品牌赋能,不断拓宽市场化渠道,开展全市首批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交 易,创新建立文旅生态产品认证体系,开展首批景区景点、酒店民宿等文旅生态产品认证,助力生态产 品溢价增值。"依托'生态+旅游'模式,延庆推出户外运动、亲子研学、避暑康养等旅游产品,2024年共 接待游客245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35亿元。"丁明达表示。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9月25日下午,北京市举办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闻发布会,延庆 区常务副区长丁明达答新京报记者问。 2022年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北京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 案》,对本市特别是生态涵养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行全面部署。丁明达介绍,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 委正式批复"首 ...
体育产业利好 国办最新印发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12:07
扩大体育产品供给 -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出台赛事经济发展专项政策 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依托运动项目协会开展赛事评级[3] - 发展户外运动产业 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办好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 开展低空运动、航空模型运动、模拟飞行等低空赛事活动[3] - 培育壮大冰雪经济 持续发布实施全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 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冰雪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3][4]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推动体育消费场景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 培育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式体育消费新模式[5] - 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持续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品牌活动 围绕全民健身日等时间节点举办体育消费季等活动 鼓励体育企业与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强联动[5] -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开展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 鼓励工会拓展使用会员会费支持职工体育健身 对符合条件的体育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推出发放体育消费券等优惠举措[5] 壮大体育经营主体 - 做大做强体育企业 加快助企惠企政策在体育领域落地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 扩大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 引导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6] - 鼓励改造升级公共体育场馆 加快绿色、低碳、智能转型 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场馆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 培育专业化体育场馆运营主体[6] - 深化行业融合发展 开展商旅文体健联动 推动体医融合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 支持体育与科技、传媒等产业复合经营 延伸产业链条[6]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加强交流合作 建设区域体育产业带 支持若干地区率先将体育产业培育成为本地区支柱产业[7] -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打造体育产业集聚区 探索实施区域一体化体育消费惠民措施 举办区域性体育消费促进活动[7] 推动体育数字化发展 - 探索推进"数据要素×体育"行动 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应用 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数字化水平[8] - 支持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 创新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 加快体育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8] 强化产业要素支撑 -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投融资服务 加强信贷管理 丰富信贷产品 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支持体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9] - 丰富体育场地供给 出台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总体方案 推动户外运动设施等场地设施建设 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场地设施[9] - 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3][9]
国办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新华社· 2025-09-04 09:04
政策目标 - 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人民币 [1] - 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1] - 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1] 重点举措 - 扩大体育产品供给包括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优化赛事服务管理 发展户外运动产业 培育壮大冰雪经济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 [1] -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包括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扩大体育消费群体 [1] - 壮大体育经营主体包括做大做强体育企业 搭建优质对接平台 深化体育产业交流合作 [1] - 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包括深化行业融合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体育数字化发展 [1] - 强化产业要素支撑包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丰富体育场地供给 [1] -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包括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做好体育产业统计监测工作 [1]
打造京西北四季旅游目的地,延庆长城、京张两项目建议书获批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2 08:26
项目概况 - 延庆两个旅游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获北京市发改委批复 包括"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延庆段旅游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和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及周边旅游基础设施改造项目 [1] - 项目以长城文化和冬奥遗产为核心 打造京西北四季旅游目的地 形成"冬奥""长城"可持续文旅发展新模式 [1] 项目建设内容 - 新建慢行步道和停车场 改造骑行标识和骑行路面 新建旅游导览标识 路灯 垃圾桶 座椅 种植乔木和灌木 [4] - 通过完善区域旅游基础设施 开发户外运动 休闲赛事 生态旅游等文旅产品以及消费新场景和新业态 [4] 京畿长城项目细节 -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延庆东南部八达岭镇 井庄镇和大庄科乡 [3] - 打造5条不同主题的国家级文化旅游复合风景廊道 提升长城及沿线景区的生态经济价值与产业联动效益 [3] - 采用"青山 绿水 长城 村落"动态空间发展模式 依托长城沿线生态景观 历史文化 人文地理及民俗资源 [3] 奥林匹克园区项目细节 -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延庆西北部张山营镇 旧县镇和香营乡 [3] - 创新联动海陀山全域资源 以冬奥遗产资源利用为核心 [3] - 打造春山地骑行 夏露营滑伞 秋徒步越野 冬滑冰滑雪为一体的四季旅游目的地 [3] 项目战略意义 - 满足多元旅游需求 发挥后冬奥时代全时全域休闲需求培育新消费场景 [1] - 提升延庆区文化价值与品牌影响力 丰富京张体育文化带赋予延庆区的文化附加值与品牌影响力 [1][3] - 推动延庆区串联长城文化 冬奥精神与山水生态 人文底蕴 构建文旅深度融合 四季全域皆宜的全国户外运动高地 [4]
“苏超”“村超”火爆出圈 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央视新闻· 2025-08-19 02:10
体育产业发展态势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1] - 出台冰雪经济、户外运动等政策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1] - "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模式推动文体旅融合 [1] 新兴业态与区域经济 - "跟着赛事去旅行""苏超""村超"等创新模式火爆出圈 [1] - 户外运动发展成果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1] - 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新活力 [1] 经济贡献 - 体育产业为国民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 [1] - 产业成为地方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1]
科学健身指导体验周活动开启
解放日报· 2025-08-09 01:54
全民健身日活动 - 上海近千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向市民开放 [1] - 浦发银行东方体育中心迎来第一批健身者 [1] - 普陀冰上运动中心举办"冰雪嘉年华"活动 [1] 活动规模与内容 - 科学健身指导体验周活动时间为8月8日至14日 [1] - 全市16个区约150个运动场所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1] - 开展超500场次体验活动 [1] - 提供超7000个免费体验名额 [1] - 课程涵盖30余个运动项目包括室内滑雪、足球、篮球等 [1] 活动启动仪式 -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宣布2025年主题活动开幕 [1]
结构性行情或延续 券商建议6月投资紧抓三大主线
中国证券报· 2025-06-02 20:47
A股6月行情展望 - 机构对6月A股表现整体持谨慎态度 认为市场短期有下行压力但底部结实 调整空间有限 [1][2] -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5月分别上涨2 09%、1 42%、2 32% 5月A股日成交额持续维持在1万亿元以上 [1] - 未来市场主线有望逐步聚焦核心资产 结构性行情为主 [1][2] 市场风格与配置分歧 - 5月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5个上涨 环保、医药生物、国防军工、银行涨幅居前 电子、计算机回调明显 [3] - 东吴证券看好科技成长风格 认为弱美元周期下成长股占优 6月科技板块有密集事件催化 [3] - 信达证券建议偏向大盘价值风格 因居民资金流入放慢及美股调整影响科技股估值 [3] - 浙商证券建议切换至大金融、"中字头"和红利板块 控制组合回撤 [4] 行业配置建议 - 中国银河建议三条主线:泛科技成长领域、消费板块、低估值高股息的银行板块 [5] - 中泰证券建议以银行红利资产为防御底仓 逢低布局黑色系周期品种、食品饮料、恒生科技指数、人工智能等 [5] - 东吴证券建议左侧关注机器人、AI端侧设备、算力产业链 布局内需消费、可控核聚变、核电、创新药等方向 [5] - 财通证券建议关注AH新消费方向 包括养老、悦己、母婴细分领域如按摩仪、宠物食品、卡牌潮玩等 [6] 市场影响因素 - 经济复苏持续叠加国内政策积极 监管层多次发声呵护市场 助力风险偏好提升 [2] - 人民币相比美元坚挺 经济与政策预期稳定 中国资产占优趋势有望延续 [2] - 外围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 中国资产波动率或更低 有望成为避风港 [2]
把赛事主场变成消费主场
经济日报· 2025-05-02 22:22
文章核心观点 体育赛事在促消费、惠民生领域潜力巨大,各地应借赛事人气推进“体育 +”产业融合发展,让赛事流量滋养城市,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同时不能忽视群众身边的体育需求 [2][3] 分组1:“体育 + 旅游”成为新热点 - “五一”假期“体育 + 旅游”成新热点,北京多场国际顶级赛事、成都世界运动会项目、上海F1中国大奖赛吸引民众 [1] - 越来越多城市把体育赛事作为撬动文旅消费的密码,如成都多场高水平赛事使体育消费在城市消费占比持续攀升 [1] - 户外运动越来越火,各地整合文、体、旅资源建设户外运动目的地,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能级 [1] 分组2:赛事经济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 一些城市只顾短期流量,缺乏长期规划,办赛时轰轰烈烈,赛后陷入低谷,需以体育赛事为支点撬动更大经济版图 [2] - 赛时善于引流,激发赛事活动乘数效应,如成都大运会期间宽窄巷子和建设路美食街的举措带动消费增长 [2] - 赛后大胆创新,形成持续增值的消费生态,如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和深圳大运中心赛后的转型利用 [2] 分组3:关注群众体育需求与产业融合 - 一些城市把筹办赛事与全民健身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释放市民运动空间,激发居民运动热情 [3] - 体育经济生命力来自赛场内外,各地要借赛事人气推进“体育 +”产业融合发展,延伸赛事产业链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