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助贷行业出现资金大迁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2:17
助贷新规实施影响分析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助贷新规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 明确控制综合融资成本 严管收费行为并推行名单制管理 [1] - 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正优化布局 将资源向头部合规平台倾斜 助贷行业资金面临收缩 [1] - 信托 商业保理等资金提供方正成为填补助贷机构资金缺口的重要选项 [1] 高息资产融资成本变化 - 助贷平台以规模为界存在多个阶梯利率 600亿以上平台定价普遍在24%以下 600亿以下平台以36%资产为主 24%资产为辅 规模低于300亿平台坚持高定价策略 [3] - 年化综合成本达36%的助贷机构几乎全部被银行 消费金融机构拒之门外 [5] - 年化利率24%以上资产的资金供给成本出现明显抬升 市场价格比去年涨了2-3个百分点 部分甚至高出5个百分点 [5] 资金流向分层现象 - 24%及以下的相对优质资产陷入"红海竞争" 流量巨头凭借客群与数据优势掌握议价权 挤压中小助贷机构生存空间 [5] - 名单制管理下 大厂助贷平台 头部互金助贷平台 持牌机构助贷平台成为金融机构首选合作平台 腰部以下助贷平台挤出效应明显 [6] - 600亿以下助贷机构正寻找资金"替补队员" 信托 商业保理 小贷等资金提供方日益重要 [6] 信托资金回流助贷市场 - 信托资金近期再度活跃于消费金融市场 成为助贷机构资金预案之一 [8] - 截至2024年末 主要信托公司消费金融业务余额保持在百亿级别 [9] - 信托资金更倾向于与头部平台合作 未明显介入年化综合成本24%以上资产领域 [10] - 信托资金成本显著高于银行 综合成本区间在6%至7%之间 [11] 其他资金渠道补充 - 商业保理公司通过转让助贷平台应收账款方式参与 但规模难以突破上亿 [13] - 全国性商业保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禁止"基于消费应收账款开展名为保理实际为消费贷的融资业务" [14] - 融资租赁公司的"擦边球"消费贷业务也在逐步纳入监管整顿范围 [15] 行业整体趋势 - 中小助贷平台受银行等机构收缩资金影响最大 正积极寻找新的资金供给 [15] - 新规实施前过渡期内 助贷平台转向信托 商业保理等渠道寻求解决方案以填补资金缺口 [15]
个人消费贷贴息来了:怎么补,补多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2:10
消费贷贴息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为期一年 从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 [1] - 财政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例如3%利率降至2% 相当于利息支出降低三分之一 [1] - 覆盖消费场景包括汽车 家电 电子产品 装修 旅游 教育培训 医疗等 [1][2] 贴息标准与范围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全额享受1%贴息 单笔5万元以上仅前5万元可贴息 [2] - 贴息比率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50% 每人单家银行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 [2]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不超过1000元 不同机构额度可叠加 [2] 参与金融机构 - 6家国有大行包括中农工建交邮储 12家全国性股份行如招行 兴业 浦发等 [2] -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如微众银行 蚂蚁消金 招联消金等也可办理 覆盖场景更广 [3] 政策实施要求 - 消费需真实有效 套取补贴将纳入征信黑名单 [3] - 政策旨在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巩固市场回升态势 [3]
净利达去年2倍!兴业消金上半年“逆袭”,不良率三年首降
南方都市报· 2025-08-15 11:43
近期,中国货币网发布了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下称"兴业消金")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该份报告 由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简称"中诚信国际")出具。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兴业消金实现净利润8.68亿元,同比增长213.43%。截至2025年6月末,该公 司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分别为21.05亿元和2.61%,较2024年末实现"双降",资产质量稳步向好。 此外,兴业消金于8月1日在官网上公布了《互联网贷款合作机构信息公示》,成为第10家公示合作机构 的消费金融公司。此次公示合作机构共24家,其中不乏互联网巨头平台,如:携程旗下的北京互金新融 科技、百度旗下的度小满科技等。 相较于2024年业绩,2025年仅上半年,兴业消金就完成去年全年净利润的两倍之多。 在资产质量方面,据评级报告,兴业消金2022年-2024年期间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6.04亿元、21.49亿 元、24亿元;不良贷款率也是连续攀升,同期分别为2.14%、2.49%、2.93%。 | | | 表 2: 近年来公司贷款五级分类情况(单位:百万元、%) | | | | | | --- | --- | --- | --- | --- ...
个人消费贷贴息来了:怎么补,补多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1:08
消费贷贴息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为期一年 从9月1日起至次年8月31日 [1] - 财政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直接降低三分之一利息支出 如3%利率降至2% [1] - 政策覆盖多种消费场景 包括购车 家电 装修 旅游 教育培训等 [1] 补贴标准细则 - 贴息范围分为两类: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手机 家电等)和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汽车 养老 教育等) [2] - 5万元以上消费仅前5万元可享受贴息 超出部分不覆盖 [2] - 贴息比率上限为贷款合同利率的50% 每人单家银行累计不超过3000元 [2]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在一家机构累计贴息不超过1000元 但不同机构可叠加 [2] 参与金融机构 - 6家国有大行(中农工建交邮储)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参与 [2] - 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可办理 包括微众银行 蚂蚁消费金融等 覆盖场景更广 [3] 政策实施要求 - 消费必须真实 套取补贴将上征信黑名单 [3] - 政策旨在刺激消费需求 巩固市场回升态势 [3]
多机构表态推进,4S店、手机店着手调整策略,消费贴息落地准备紧锣密鼓
华夏时报· 2025-08-15 07:40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发布 明确支持范围、贴息标准和贷款经办机构等细节 [2] - 贴息政策支持范围广泛 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单笔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6] - 贴息比例统一为1个百分点 中央财政承担90% 省级财政承担10% [6]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设额度限制: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7] - 政策执行期从2025年9月1日开始 期限一年 到期后可研究延长 [6][10] 金融机构响应 - 23家金融机构纳入个人消费贷款经办名单 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和5家其他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9] - 21家全国性银行纳入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经办名单 包括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发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等 [9] - 国有大行集体公告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执行贴息政策 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 [10] - 股份制银行积极跟进 兴业银行、广发银行、浙商银行等明确将依法推进贴息工作 广发银行对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的服务业贷款实施贴息 [11] - 消费金融公司首次入选政策经办机构 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等表示将优化流程简化手续 确保政策红利直达消费者 [12][13] 市场反应与预期影响 - 汽车4S店迅速调整销售策略 推出低门槛首付方案吸引潜在客户 [3][4] - 手机门店准备结合政策调整优惠力度 目前仅靠品牌自身补贴 [3] - 消费者反馈积极 贷款40万元购车可节省数千元利息 [3] - 贴息政策有望降低居民消费成本 提高消费意愿 推动消费结构向品质生活升级 [2][14] - 政策具有杠杆效应 可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对整体经济产生积极拉动作用 [14] 行业长期展望 - 消费被视为长坡厚雪的赛道 新消费代表企业(如潮玩、黄金)依靠产品创新实现强劲增长 [16] - 当前消费板块表现疲软 部分企业营收利润下滑 市场估值谨慎 [14] - 政策效果需与收入预期协同 中低收入群体覆盖不足问题待解 [16] - 中长期需将贴息与个税减免、工资保障、育儿补贴、养老医保等政策结合 从根本上扭转居民预防性储蓄倾向 [16]
财政贴息来了!贷款利率直接降1个点,个人消费、服务业都能享
搜狐财经· 2025-08-15 07:01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政策针对个人消费贷款提供年利率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 覆盖购车 装修 教育 旅游 健康及电子产品等消费领域 [3] - 贴息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为期一年 [3] - 单笔贷款贴息上限为5万元 超过部分不享受贴息优惠 [4] - 单个用户在一家银行最高贴息金额为3000元 对应最高30万元消费贷款额度 [5] - 以10万元贷款为例 利率从4%降至3% 年利息节省1000元 [6]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服务业企业贷款享受年利率1个百分点贴息 适用于餐饮 住宿 养老 托育 家政 旅游 文化娱乐及体育等行业 [7] - 政策自2025年3月16日起实施 贴息期限为一年 [7] - 单户企业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 最高贴息金额1万元 [7] - 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90% 地方财政承担10% [7] 参与金融机构范围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涉及6家国有大行 12家股份制银行及5家消费金融机构(包括蚂蚁 招联等) [9] - 服务业贷款贴息涵盖21家全国性银行 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及工农中建交邮等大型商业银行 [9] 政策实施特点 - 采用财政与银行协同机制 通过直接降低利率方式精准刺激消费和服务业投资 [10] - 政府全额承担贴息成本 银行不会因贴息产生亏损或额外收费 [10] - 政策期满后将评估延期可能性 [10]
财政部贴息1%,消费贷单家机构最高补3000元
搜狐财经· 2025-08-15 05:38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2][4][6]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2][6][10] - 政策到期后可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4][9]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细则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贷款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2][10]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重点覆盖汽车/养老/教育/文旅/家居/电子/医疗等领域 [10] - 贴息资金由贷款机构收息时直接扣减 并通过短信或App通知借款人 [11] - 23家指定经办机构包括6大国有行/12家股份行及5家消金公司(微众/蚂蚁/招联/兴业/中银) [3][10] 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细则 - 单户可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 [2][6] - 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 [5][7]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发放且资金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 [7][8] - 21家经办银行包括6大国有行/12家股份行及3家政策性银行 [2][7] 财政杠杆效应 - 中金公司测算显示:每100亿元财政支出可撬动1万亿元消费需求 杠杆效应显著高于消费补贴 [2][4] - 贴息方案通过降低信贷成本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 [4] 资金拨付机制 - 个人消费贷款经办机构可向财政部门申请预拨贴息资金 [2][12]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采用事后拨付方式 银行先向财政部门申请再返还给经营主体 [9]
周红波在秦淮区调研时强调
南京日报· 2025-08-15 02:37
秦淮区发展定位与规划 - 秦淮区拥有南京最具特色和辨识度的文化底蕴 商贸金融发达 科教资源富集 主城区拓展增量 转型升级空间宝贵 [1] - 目标定位为"特而精 最南京"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需统筹城市更新与产业焕新 推动动能转换 品质提升 治理增效 [1] 产业布局与创新方向 - 重点发展都市工业 总部经济 首店经济 文商旅融合 消费金融等产业 [1] - 推动以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 赋能老城区转型升级 [2] - 打造秦淮河产业融合发展带 形成文旅休闲产业带 商务服务集聚带 新兴产业集聚带 [2] 重点区域发展策略 - 老城南片区聚焦文商旅融合打造新品牌 新街口片区推进焕新升级 白下高新区发展都市工业 南部新城强化项目落地和产城融合 [2] - 新街口商圈提档升级 南部新城与行政区深度融合 通过城市更新优化治理水平 [2] 消费经济与场景打造 - 以消费为引领 丰富多样消费业态 拓展多元消费供给 打造全域消费场景 促进流量转化为留量和发展增量 [2] - 京东MALL(中华城店)等商业体作为首店经济代表项目被重点调研 [1] 企业调研案例 - 调研江苏和成显示科技有限公司(都市工业) 中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部经济) 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消费金融)等企业 [1] - 周处读书台项目作为文商旅融合典型案例被考察 [1]
史无前例的金融“大杀招”,来了
36氪· 2025-08-15 00:12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首次推出 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包括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 [1][6] - 政策为期一年 贴息总额上限约1000亿元 低于家电汽车消费国补的3000亿元规模 [6][7] - 汽车贷是主要覆盖的金融业务 但贴息期限与贷款期限存在错配 实际拉动效果有限 [6] 消费贷款市场结构 - 人民币个人贷款总额83.87万亿元 其中个人房贷为主的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48.91万亿元占比58% 个人经营贷款24.97万亿元占比30% [6] - 符合贴息条件的个人消费贷规模不超过10万亿元 占个人贷款总额比例不足12% [6] - 养老生育、家居家装等非主流消费贷业务量有限 政策主要起宣示作用 [6] 金融系统现状 - 上半年居民新增贷款1.17万亿元处于历史低位 新增存款10.77万亿元规模居历史高位 [10] - 居民部门存贷比达89.2% 显著高于商业银行健康区间80-85%的水平 [10] - 利差空间收窄导致降息空间受限 对公业务主要依靠地方债置换 金融机构盈利能力承压 [10] 汽车金融行业状况 - 25家汽车金融公司中21家去年资产规模减少900亿元 降幅接近10% [11] - 2022年以来出现"高息高返现"现象 返现金额可达车辆总价10% 三四十万车辆返现高达2-3万元 [11] - 今年6月多地银协叫停该模式 因存在套现风险和负利率隐患 [11] 政策效果评估 - 贴息政策属于金融创新工具 旨在打通放贷渠道堵点 但难以根本改变居民消费预期 [12][13][15] - 政策信号意义大于实际刺激效果 需与收入增长预期形成协同才能有效提振消费 [15][16] - 经济问题需标本兼治 短期刺激政策有必要 但长期信心恢复更关键 [16]
蚂蚁消费金融161023笔不良贷款转让,未偿本息总额6.0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4 15:06
资产转让概况 - 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计划转让2025年第4期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 交易基准日为2025年7月7日 [1] - 未偿本息总额达6.05亿元 其中未偿本金4.88亿元 未偿利息1.17亿元 [1] - 资产包包含161,023笔不良贷款 涉及50,420户借款人 [1] 资产质量特征 - 全部161,023笔贷款五级分类均为"损失"级 且已全部完成核销处理 [1] - 加权平均逾期天数达378.93天 显示资产逾期时间较长 [1] - 所有贷款均为信用贷款 无抵押担保 且均未进入诉讼程序 [1][2] 借款人画像 - 借款人加权平均年龄为37.25岁 加权平均授信额度为57,772.55元 [1] - 单一借款人最高未偿本息余额为240,278.14元 借款人平均未偿本息余额为11,999.02元 [1] 交易安排 - 资产包起始竞拍价为5,360万元 加价幅度为10万元 [2] - 竞价开始时间为2025年8月28日10:00 通过银登中心进行转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