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影
icon
搜索文档
上座率狂跌,中国年轻人不去电影院了
36氪· 2025-09-05 10:07
行业趋势 - 中国电影院行业面临观众流失和上座率持续下滑的困境 尽管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持续扩张 但总票房从2019年641.49亿元的历史高点缩水至2024年425亿元 较2019年减少三分之一 甚至低于2015年438亿元水平[3] - 行业年度上座率在2024年跌至历史低点5.7% 意味着百人影厅平均只有5-6名观众 四大黄金档期中除春节档外均表现低迷 其中贺岁档2024年上座率仅4.2%[6] - 票房收入越来越向头部电影集中 2014年前50名电影贡献80%-90%票房 到2024-2025年仅需前20部电影即可获得60%-80%票房 前五名电影份额从两成攀升至三成以上[19] 档期表现 - 春节档已成为绝对主导的超级档期 2018年春节档七天票房达57.71亿元 推动单月票房破百亿 2025年二月票房更升至160.9亿元[11] - 档期票房占全年大盘比重从2014年的一半以上升至2022年后约七成 但不同档期表现分化严重[11] - 暑期档上座率持续走低 2023年历史票房最高的暑期档上座率仅11.9% 2025年虽有《南京照相馆》等口碑作品(豆瓣评分超8) 但整体上座率仍只有6.9%[10] - 国庆档上座率自2022年后未能突破15%[10] 定价与消费行为 - 电影票价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截至2025年8月底 一线城市均价达49.6元 较2014年上涨16% 三四线城市涨幅更猛达30%-35% 均价约42元已与二线城市持平[25] - 观众年龄结构显著老化 暑期档观众平均年龄从2021年27.7岁升至2025年32.5岁 显示年轻观众流失严重[28] - 超八成春节档观众仅观看一部电影[15] 且猫眼研究院数据显示超六成观众在观看《哪吒2》后未再进入电影院[19] 内容质量与体验 - 电影内容质量受到广泛质疑 包括预告片与正片严重不符、视觉特效粗糙(如《封神2》被吐槽像"蓝精灵")、剧情俗套且强行煽情等问题[22][25] - 影院体验存在多方面缺陷 包括硬件设施不佳(座椅不适、银幕过小)、观影环境差(手机噪音、观众议论声)、以及购票过程中的价格误导行为[1][22][25] - 2025年暑期档多部大作如姜文《你行!你上!》和陈可辛《酱园弄·悬案》均票房不及预期[21] 市场竞争格局 - 春节档已成为高投入大制作的"豪赌" 2024年春节档八部电影中有四部中途撤档[15] - 单片影响力急剧扩大 《哪吒2》在2025年暑期档结束时已占据近四成票房[19] - 行业存在显著"马太效应" 头部电影通吃市场 其他影片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19][21]
中国电影涨停,沪股通龙虎榜上买入1.18亿元,卖出2955.6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09:59
股价表现 - 中国电影今日涨停 换手率5.36% 成交额14.87亿元 振幅8.45% [1] - 因日涨幅偏离值达8.80%上榜龙虎榜 [2]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3.57亿元 其中特大单净流入3.58亿元 大单净流出91.77万元 [3] - 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48亿元 [3] - 沪股通净买入8888.70万元 营业部席位合计净卖出1796.63万元 [1][2] 龙虎榜交易明细 - 前五大营业部合计成交3.97亿元 买入2.34亿元 卖出1.63亿元 净买入7092.07万元 [2] - 沪股通为第一大买入营业部 买入1.18亿元 同时为第二大卖出营业部 卖出2955.60万元 [2][4] - 最大卖出营业部为中银国际证券南京洪武北路营业部 卖出9304.20万元 [4] 融资融券情况 - 最新两融余额6.46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6.40亿元 融券余额545.45万元 [3] - 近5日融资余额增加4195.10万元 增幅7.01% 融券余额减少18.91万元 降幅3.35% [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7.17亿元 同比下降19.13% [4] - 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10亿元 [4] 相关ETF表现 - 数字经济ETF(560800)跟踪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 [6][7] - 近五日下跌7.65% 市盈率67.46倍 [7] - 最新份额7.8亿份 增加200万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78.9万元 [7] - 估值分位达91.30% [8]
梦中潮汐时刻:当算力遇见人文温度
经济观察网· 2025-09-05 08:48
文章核心观点 - AI技术正推动电影艺术创作变革 但人文情感和创作者直觉不可替代 技术角色是赋能而非主导 [1][3][8] - AIGC创作进入高质量阶段 大赛收到2000余件作品 涵盖虚拟场景叙事 情感短片等多元类型 女性创作者崛起并斩获重要奖项 [2][8] - 硬件性能提升和工具优化是关键支撑 AMD推出全栈AI解决方案 万兴科技降低创作门槛 实现从创意到成片的闭环 [5][6][7] AI技术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 AI可辅助分镜设计 虚拟预演和实时渲染 提升构思效率但无法替代创作决策 [3] - 技术降低制作成本 加快商业电影生产 但可能牺牲艺术探索时间 [3] - AI生成内容存在媒介局限 需通过外部创作反哺工具进化 [4] 硬件与工具生态发展 - 硬件性能不足导致创作中断 AMD通过云边端一体化算力布局实现实时渲染和低延迟输出 [5] - 本地AI工作站可运行70B大模型 避免延迟问题 硬件迭代持续加速 [5] - 工具将复杂算力转化为直觉化体验 支持从手绘/CG向虚拟制片过渡 [6] 创作实践与案例 - 女性创作者占比显著提升 聚焦女性成长主题 平面和视频赛道金奖均由女性获得 [2] - 亦心科技通过AI完成短片《界碑》 实现分镜 文生图 图生视频和3D模型全流程制作 [7] - 硬件突破支持完成10分钟以上AI动画短片 实现过去无法想象的创作规模 [5] 行业生态与合作 - 天猫平台推动创作平权 使个体能使用AI工具创作复杂作品 [5] - 技术提供底座 工具放大创意 实践验证价值 形成完整共生链条 [6][7] - 算力终极目标是让创作者"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拓展影像边界 [8]
2025年8月宏观经济预测报告:PPI同比降幅有望收窄
招商证券· 2025-09-05 06:32
国内经济运行 - 8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4%,较7月上升0.1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收缩区间[4][6]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其中服务业指数为50.5%,建筑业回落至49.1%[4][6] - 工业增加值同比预测为5.2%,较7月实际值6.8%有所放缓[4][9]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为4%,略高于7月的3.7%[4][5] -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预测为2%,高于7月的1.6%[4][5] -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预测为-11.5%,较7月的-12%略有改善[4][5] -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预测为7%,略低于7月的7.3%[4][5] 价格指数 - CPI同比预测为0.0%,与7月实际值持平[4][5][9] - PPI同比预测为-2.9%,较7月的-3.6%降幅收窄[4][5][9] - 购进价格指数显著升至53.3%,出厂价格指数回升至49.1%[4][6] - 国际油价震荡回落,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对PPI构成拖累[19][20] 消费与房地产 - 8月电影票房约59.87亿元,观影人次超1.5亿[4][7] - 乘用车零售约195.2万辆,同比+3%,新能源零售渗透率升至55.3%[4][7] - TOP100房企操盘金额约2070.4亿元,环比-1.9%,同比-17.6%[4][8] - 1-8月房企累计销售额同比-13.3%,量价齐弱态势延续[4][8] 进出口与资本流动 - 出口同比增速预测为7.5%,略高于7月的7.2%[4][5][14] - 进口同比增速预测为3.6%,低于7月的4.1%[4][5][14] - 7月债市外资流出3038亿元,8月预测收窄至-500亿元[4][5][28] - 陆股通资金流入7月为1356亿元,8月预测为1122亿元[4][5][29] 财政政策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预测为0.3%,高于7月的0.1%[4][5][23]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预测为3.7%,高于7月的3.4%[4][5][23] - 政府性基金收支增速分化,收入端回落,支出端回升[24][27]
“男八号”周润发与“神女”张曼玉,看香港电影如何造星
第一财经· 2025-09-05 03:44
香港电影产业历史发展 -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起飞期电影产业爆发增长 大量工作机会出现[1] - 1978年出现第一部"香港新浪潮"电影 徐克 许鞍华等导演登场[5] - TVB每年推出若干部100多集电视剧 演员工作强度极大 一天只能睡一小时[8] 代表作品与演员成就 - 1985年成龙自导自演《警察故事》"公车追凶"片段被国际导演评为地球电影最高水平代表[1] - 1986年《英雄本色》成为周润发 张国荣代表作[5] - 1991年《阮玲玉》上映 张曼玉献上绝佳表演并建立个人风格[5] - 许冠文以自导自演式喜剧统治香港银幕半个世纪 首度呈现市民阶层喜剧形态[4][5] 演员培养与表演特点 - 演员多参加半年制培训班 表演非常依赖即兴发挥[6] - 周润发在进入TVB前干过司机 售货员等工作 从演小角色起步[6] - 演员通过"干中学"和超负荷工作快速成才 在狂飙中展露才华[1][6] - 张曼玉在《阮玲玉》中实现"双重假定"表演 展现无痕表演艺术[9][11] 导演与表演体系演变 - 新浪潮导演最初倾向使用素人演员 希望演员尽量少发挥演技[11] - 《英雄本色》中周润发的"超本色表演"是导演刻意打造的有情有义复仇者形象[11] - 香港演员表演更多是反流派 不适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6]
赵裴:非洲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二次觉醒”
搜狐财经· 2025-09-04 23:27
行业核心观点 - 非洲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日益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边缘地带变成重点领域 展现出更大程度的自主性 本土化和多元化特征 [1] - 非洲文化创意产业估值高达580亿美元 到2030年可能占GDP的4% 提供超过2000万个就业岗位 [3] - 产业与经济发展呈现相互促进关系 既是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动力来源 又依赖经济整体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推进 [3][4] 产业发展现状 - 尼日利亚"诺莱坞"电影产量常年位居世界前列 [1] - 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的电影 音乐 时尚等领域投资不断增多 产业结构日趋完善 [1] - 非洲图书市场正在积极探索增长策略 以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1] - 非洲大陆在音乐 电影 时尚等文化艺术领域顽强保留着本土核心元素 [3] 历史背景与变革 - 殖民地时期非洲文化长期受到西方宗主国压制 难以展现充分自主性 [2] - 欧洲国家对非洲文化保持"关注" 但伴随猎奇心理和殖民心态 进行西方意义上的现代化改造 [2] - 非洲迎来"第二次觉醒" 在追求政治自主 发展自立 联合自强的同时 更加注重树立文化自信 [3] - 非盟《2063年议程》将非洲文化复兴列为重要目标 《非洲文化复兴宪章》正式生效 [3] 发展路径与依赖 - 产业维持发展势头依赖于非洲经济整体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 [4] - 需要非洲国家坚持独立自主 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4] - 需要加强非洲大陆内部协调和联合自强 拓展与其他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协作 [4] - 需要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4]
一张电影票如何带动北京商圈消费热|提振消费看京潮
搜狐财经· 2025-09-04 07:07
多个商圈参与活动 北京这个夏天,一张小小的电影票根正在变身"消费通行证",串联起食、住、行、游、购、娱的多元消费场景。 2025年北京仲夏电影嘉年华以千万惠民补贴撬动"票根经济"新模式,让电影与文化、商业、旅游深度融合,激发 城市消费新活力。 小小票根优惠多多 "票忘了拿了,还得拿这个去换优惠呢。"市民孙小姐刚刚走出电影院的播放厅,一摸兜又赶紧往回走。她表示, 以前电影票进场以后就随手丢了,但现在这张纸片可是一张"通行证"。她已经规划好了:看完电影,先用"票 根"去换游戏币,抓两把娃娃;再吃个凭"票根"就能打折的"漂亮饭";如果在餐厅排队就先去品牌服装店拿"票 根"换袜子;要是吃完饭还有时间,可以去尝试一下凭"票根"打到"骨折"的面部美容。"一张电影票不到50块钱, 不算美容省下的将近1000块钱,光其他的优惠,就已经回本了。"孙小姐表示。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北京仲夏电影嘉年华活动为进一步激发电影市场活力,北京市投入1000万元惠民补贴, 通过猫眼平台发放观影优惠券。市民可每日限量领取20元到30元不等的购票补贴,以及特定影片最低19.9元观影 的专属优惠。这项惠民观影活动持续至10月8日,覆盖暑期和国庆 ...
港股异动 | 橙天嘉禾(01132)再涨超25% 暑期档票房超去年同档期 机构称大盘观影需求有望持续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06:33
公司股价表现 - 橙天嘉禾股价再涨超25% 截至发稿涨24.72%至0.111港元 成交额412.12万港元 [1] 公司财务业绩 - 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约3.63亿港元 同比减少2% [2] - 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由2024年亏损8100万港元扭转为2025年溢利1.367亿港元 [2] - 每股盈利4.88港仙 [2] 电影行业表现 - 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119.66亿元 同比增长2.76% [1] - 暑期档观影人次3.21亿 同比增长12.75% [1] -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76.21% 超过去年同档期 [1] - 2025年度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00亿元 其中国内市场总票房392.3亿元 [1] - 国内市场观影人次超9.09亿 均超去年同期 [1] - 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票房折合人民币超7.7亿元 创下多年新高 [1] 行业前景展望 - 7月中下旬以来观影需求随影片上映出现明显改善 [2] - 部分影片的票房及IP衍生业务或具长尾效应 [2] - 大盘观影需求亦有望持续 [2] - 国庆档影片已陆续定档 多部热门IP进口片有望于4Q25引进 [2] - 或对全年票房形成一定支撑 [2]
橙天嘉禾再涨超25% 暑期档票房超去年同档期 机构称大盘观影需求有望持续
智通财经· 2025-09-04 06:30
公司股价表现 - 橙天嘉禾股价单日上涨24.72%至0.111港元 成交额412.12万港元 [1] 行业票房数据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119.66亿元 同比增长2.76% 观影人次3.21亿 同比增长12.75% [1] -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76.21% 超去年同期水平 [1] - 2025年度总票房突破400亿元 其中国内票房392.3亿元 观影人次超9.09亿 [1] - 海外市场票房达7.7亿元 创多年新高 [1]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3.63亿港元 同比减少2% [2] - 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1.367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8100万港元实现扭亏 [2] - 每股盈利4.88港仙 [2] 行业前景展望 - 7月中下旬起观影需求明显改善 部分影片票房及IP衍生业务具长尾效应 [2] - 国庆档影片陆续定档 多部热门IP进口片有望第四季度引进 [2]
暑期档硝烟尽散,国庆档摩拳擦掌
36氪· 2025-09-03 23:54
2025年暑期档票房表现 - 暑期档总票房119.66亿元 同比增长2.76% 观影人次3.21亿 同比增长12.75% [1] - 国产影片票房份额达76.21% 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1] - 头部影片《南京照相馆》以28.9亿元成为票房冠军 《浪浪山小妖怪》14.55亿元 《捕风追影》8.79亿元 《长安的荔枝》6.78亿元 《侏罗纪世界:重生》进入前列名单 [1][5][7] 影片票房分级表现 - 5亿票房为市场准入门槛 多部影片未能突破此关口 《罗小黑战记2》4.92亿元 《酱园弄·悬案》3.7亿元 《东极岛》3.86亿元 [3] - 10亿票房为突破关口 《捕风追影》16天收获8.79亿元 猫眼预测最终票房11-12亿元 或成近五年华语动作片标杆 [5] - 15亿票房为行业天花板 《南京照相馆》28.9亿元突破天花板 《浪浪山小妖怪》14.55亿元预计周末前突破15亿 [7] 内容质量与市场反应 - 口碑成为核心驱动力 过度依赖明星阵容的《酱园弄·悬案》和质量未达标的《东极岛》均未达5亿门槛 [3] - 进口片表现不佳 《超人》《神奇4侠:初露锋芒》因内容与中国观众审美脱节导致票房惨淡 [5] - 情感共鸣成为高票房关键因素 《南京照相馆》通过群像视角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浪浪山小妖怪》以普通人奋斗主题实现破圈传播 [7] 国庆档前景展望 - 《刺杀小说家2》为国庆档头部种子 猫眼想看人数29.1万人次 物料播放量和微博话题阅读量持续领跑 [10] - 《熊猫计划2》凭借前作3亿元票房基础及多元收入开发续作 但前作豆瓣评分5.5暴露剧情老套问题 [10] - 动画电影呈现冷热分化 《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居想看榜前列 《红孩儿火焰山之王》面临认知度不足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获历史爱好者关注但存在陪跑风险 [12][13] 行业发展趋势 - 电影市场转向成熟理性 影片需以品质为基石配以精准宣发 盲目追捧IP和明星的模式失效 [7] - 档期红利效应减弱 除春节档外其他档期难以形成爆发性增长 片方对定档持谨慎态度 [15] - 暑期档24部动画电影收获29.76亿元票房 为国庆档动画市场奠定基础但需平衡IP红利与创新突破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