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漫剧
icon
搜索文档
行业抢滩的AI漫剧,又有哪些新变化
36氪· 2025-09-28 02:04
AI技术驱动行业变革 - 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颠覆漫剧行业 使其从垂类内容跃升为日流水激增900%的新风口 [1] - 纯AI作品已基本普及全行业 制作成本降至原1/3 收益比年初翻3倍 [11][15] - AI使10人团队1个月完成原需3个月的工作量 单部剧成本降至10万以下 [15] 平台战略布局 - B站推出"觉醒计划" 提供100%制作成本资金扶持及最高80%分成 [6] - 抖音发布三项漫剧扶持政策 聚焦IP授权改编 成片保底和头部采买 [7] - 快手与可灵AI合作推出"AIGC创投计划" 分联合出品和运营两种模式 [8] - 除爱优腾抖快B外 红果 百度 网易 京东 拼多多等平台均加入漫剧争夺战 [8] 市场增长数据 - AI漫剧行业日流水对比24年Q4增加900% 月产漫剧集数增加567% [3] - 4月至7月漫剧播放量与点赞量分别实现92%和105%复合增长 [8] - 供给端累计上线剧目3000部 增长603% 预估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 [8] - 抖音头部作品《九尾狐男妖爱上我》播放量达1.9亿 《我能回溯时间》原生充值超500万 [8] 内容生产变革 - 传统动画部门被大幅削减 不再招聘传统画手 转向"抽卡师"等新岗位 [15] - AI解决AIGC在打斗和复杂多人交互场景中的人物一致性问题 [14] - 剧本端AI主要作为辅助工具 用于拆书 题材分析和脑暴时间压缩 [16] - 真人转绘技术因与动漫调性不贴合而失宠 [22] 商业模式创新 - 抖音采用"先IAP后IAA"变现逻辑 前7天充值付费 7天后广告变现 [18] - 端原生模式成为主流 收益回报周期缩短至1个月 [21] - 漫剧投流周期可达一两个月 相比真人短剧三天定生死更稳健 [23] - 冬漫社漫剧ROI保持在1.1左右 短视频端收益从添头变为1/2收入 [10] 受众与题材特征 - 用户以18-40岁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男性二次元为主 [18] - 题材集中在三幻 悬疑 穿越 系统 都市类男频 女频市场尚未打开 [18][20] - 冬漫社爆款主要集中在悬疑 脑洞向和诡异世界 掺杂都市和异能元素 [18] - 动漫短剧辐射更广义人群 填补真人短剧中未被满足的男性消费需求 [3] 行业生态变化 - 剧点短剧从真人短剧转型 5月立项至8月组建100人全闭环团队 [10] - 灵境万维将主业务线由小说生成转变为漫剧生成 [10] - 杭州余杭区设立2亿元文化艺术发展基金 单个项目最高千万扶持 [10] - 相关企业数量呈指数级扩张 将突破数十万家 [8] 发展挑战与机遇 - 绝对爆款尚未出现 受制于受众群体规模和质量限制 [26] - AI在角色 分镜和视频生成维度应用成熟 但剧本创作帮助有限 [16] - 通过多层季播筛选可实现IP自下而上生长 为电影/网大奠定基础 [26] - 行业处于从"量大管饱"规模扩张向"提质破圈"升级的前夜 [1]
政策落地、漫剧兴起,蓬勃发展的短剧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9-19 10:22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2025年初至今短剧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全国备案微短剧数量稳步走高 2025年8月重点网络微短剧规划备案278部9,037集 相较1月增长68部[1] - 都市和传奇题材仍为主要构成题材 古代穿越剧被更多制作方选择[1] - 2025年上半年卫视频道共播出75部微短剧 其中首播剧63部 同比增加52部 微短剧成为地方卫视增加收视率重要抓手[1] 政策支持与地方布局 - 各省市加速布局短剧领域 南宁市推出扶持短剧发展措施包括营收达标奖励和活动举办补贴 保定启动"50部来保拍"计划 横店影视城改造近千个微短剧专属场景[1]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专门提及"跟着微短剧去运动"创作计划 将短剧纳入体育推广创新形式 "短剧+"将赋能更多行业[2] 头部平台运营表现 - 红果免费短剧为行业移动端头部平台 2025年8月月均DAU达2,835.7万人 月用户使用总时长超11.1亿小时 人均使用时长超过75分钟[4] - 红果平台重度用户数量占比整体用户超过14.2% 相较年初增长4.1个百分点 通过抖音导流和番茄小说IP联动形成完整内容流量生态[6] 平台扶持政策与分账模式 - 红果1月上线"果燃计划"优化合作分账模式 3月成品剧分账单月突破5亿 4月单剧保本提升至5~12万元实施全生命周期分账[4] - 6月发布"掘金计划"预算数亿元扶持新剧 8月针对自制剧本合作方推出限时激励 优化剧本评价体系和保底稿费 27家剧本工作室加入新政策合作名单[4] 新兴内容形式与技术应用 - 动画剧和漫剧成为短剧行业发展重要方向 B站Q1动画短剧类内容单月流水超千万 季度环比增速超过140%[6] - B站6月推出"觉醒计划"提供30%至100%内容制作成本支持 给予最高达80%分成比例[6] - AI持续赋能短剧产出 时刻互动推出首部AI漫剧《金榜题名之我靠系统大展宏图》 灵矩推出《末日堡垒》[6] - AI创作平台可实现自行调整漫剧画风 保证高饱和度并实现更鲜明画面风格[6] - 酱油文化推出大量漫画短剧包括《跨界祖师爷》 在抖音形成"酱油风"并广泛传播[7]
掌阅科技(603533.SH):暂无动漫大电影计划
格隆汇· 2025-09-17 08:10
AI短剧布局 - 公司已上线《焚星决》、《东北寻宝往事》等AI漫剧和类真人剧 [1] - 公司将继续积极布局AI短剧领域 将真人短剧AI技术与实拍画面深度融合 [1] - 公司探索了"AI+IP"的融合发展路径 [1] 技术优化方向 - 多模态生成模型在人物面部表情、动作自然度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1] - 公司发挥多维技术优势 在多模态生成模型的深度融合、动态捕捉、数据增强、推理效率优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优化升级 [1] 影视制作计划 - 公司暂无动漫大电影计划 [1]
中文在线COO杨锐志:AI大幅降低动漫制作成本
国际金融报· 2025-07-31 13:09
AI技术商业化进展 - AI技术在短视频生成领域已实现商业化应用 [1] - AI漫剧制作成本大幅下降 从无AI时每分钟3000元降至目前1000元以下 [1] - 去年开始采用AI技术时成本已降至每分钟1000元 [1]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以文学IP为核心构建数字文化内容产业生态 [1] - 采用"网文连载+IP衍生同步开发"的创新创作模式 [1] - 通过全模态开发实现文学IP全生命周期经营 涵盖音频、漫画、动画、短剧、影视、游戏等衍生形态 [1] AI技术定位认知 - AI被视为方法论层面的"术"而非创作核心 [1] - 认为AI难以独立创作"精品"或"爆品"内容 [1] - 作品能否打动人心最终取决于"道"的层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