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造船
icon
搜索文档
24岁,中国女首富的儿子出山了
创业家· 2025-08-14 10:12
恒力集团资本运作与家族接班 - 恒力集团2023年以8715亿元总营收位列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仅次于华为[5] - 创始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以1250亿元身价跻身2024年全国20大富豪家族,持股市值801.2亿元保持江苏首富地位[5][6] - 00后继承人陈汉伦(2001年生)首次亮相A股,位列*ST松发新提名董事第二位,拥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应用金融硕士学位及普华永道工作经历[5][8] - 家族接班布局已启动:女儿陈逸婷(1993年生)2023年起担任恒力石化国际总裁及集团副董事长[8] *ST松发资本重组 - 董事会提前三年换届,原9名董事全部更换,新提名9人[5] - 股价在公告后5个交易日内从401亿元市值上涨至460亿元,涨幅14.7%[13] - 完成"类借壳"操作:剥离原陶瓷业务,装入估值80亿元的恒力重工资产,并募集40亿元配套资金[24][26] - 2018年以8.2亿元收购29.91%股权(单价21.91元/股),精准规避30%要约收购红线[15][16] 恒力系资本运作历史 - 核心资产恒力石化(600346 SH)通过借壳*ST大橡塑上市,市值从45亿元最高涨至3300亿元[19][20][22] - 借壳上市后累计融资6987亿元,资产负债率长期超70%(2025Q1为76.55%)[22] - 2017年将亏损的化工资产恒力石化注入上市公司,2019年完成更名[20] - 造船业务恒力重工2022年以21.1亿元收购STX大连船厂,形成化工产业链协同[26] 业务转型与产业布局 - 从纺织(1994年收购织造厂)向化纤(全球最大工业丝生产商)、PTA、炼化(2014年启动)全产业链延伸[18][19] - 恒力重工定位化工上游,解决原油运输(油轮)和化工设备制造需求[26] - *ST松发原陶瓷业务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亏损0.77亿元[22] - 2023年曾尝试收购锂电池企业安徽利维能未果[23]
24岁,中国女首富的儿子出山了
36氪· 2025-08-14 00:00
恒力集团概况 - 恒力集团成立31年,2023年以8715亿元总营收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仅次于华为[5] - 创始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为知名"夫妻档"企业家,陈建华任集团董事长兼总裁(54岁),范红卫任核心上市公司恒力石化董事长(58岁)[6] - 家族第二代开始接班:女儿陈逸婷(1993年生)2023年起任恒力石化国际总裁及集团副董事长,儿子陈汉伦(2001年生)2024年3月任集团副总裁[7] 资本运作事件 - *ST松发(原松发股份)提前三年启动董事会换届,新提名9名董事含24岁的陈汉伦,原董事会成员全部更换[5] - 该变动关联恒力重工"类借壳"收官:通过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装入估值80亿元的恒力重工,并募集40亿元配套资金[24][26] - 恒力系2018年以8.2亿元收购松发股份29.91%股权(规避30%要约收购线),此后该公司陶瓷主业持续亏损,2024年亏损0.77亿元[12][22] 资本运作历史 - 恒力石化2016年借壳*ST大橡塑上市,上市公司累计融资达6987亿元,2024年净利润70.53亿元,市值从45亿元最高涨至3300亿元[19][22] - 恒力重工2022年成立,以21.1亿元收购大连STX船厂,业务与化工产业链协同(特种船舶及装备制造)[25] - 本次重组为2024年"并购六条"政策后首例获批跨界并购,配套融资获瑞银等19家机构认购[26] 家族财富与产业布局 - 陈建华夫妇2024年以1250亿元身家跻身全国富豪榜前20,2022年范红卫曾以89.5亿美元成中国女首富[6] - 产业延伸路径:从纺织(1994年收购织造厂)→化纤(全球最大工业丝生产商)→PTA/PX(2010年)→原油炼化(2014年)→造船(2022年)[16][17][25] - 恒力重工制造的超大型油轮已于2025年6月举行命名仪式,二代成员陈汉伦、陈逸婷公开亮相[28]
8月13日中船防务AH溢价达93.32%,位居AH股溢价率第33位
金融界· 2025-08-13 08:40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48%收报3683.46点 恒生指数上涨2.58%收报25613.67点 [1] - 中船防务A股报29.37元人民币涨幅0.17% H股报16.62港元涨幅2.09% [1] - AH股溢价率达93.32% 位列AH股溢价率榜单第33位 [1] 公司背景 - 公司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型造船骨干企业 前身为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1] - 1993年成为首家在沪港两地上市的造船企业 [1] - 2014-2015年先后收购中船龙穴造船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 完成华南地区造船资产整合 [1] 业务定位 - 业务涵盖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和海洋科考装备四大领域 [1] - 定位为大型综合性海洋与防务装备企业集团 [1] - 发展目标为全球海洋与重型装备市场技术领先、服务卓越的一流企业 [1]
行业景气度高 中国船舶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超98%
证券时报· 2025-08-13 05:51
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8亿元至31亿元 同比增长98.25%至119.49% [1] - 扣非净利润26.35亿元至29.35亿元 同比增长119.89%至144.93% [1]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民品船舶交付价格同比提升及建造成本管控得当 营业毛利同比增加 [1] 业务优势 - 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 集装箱船、油轮、超大型乙烷运输船等细分船型订单数量居全球前列 [1] - 作为全球唯一同时在建大型LNG船和大型邮轮的上市公司 在造船国际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1] - 生产效率稳步提升 联营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改善 [1] 战略整合 - 上交所已批准公司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方案 换股比例调整为1:0.1339 [2] - 合并后总资产规模将扩大至4036亿元 中国船舶集团控股比例为49.29% [2] - 合并后公司将定位为中国船舶集团船舶总装上市平台 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 [2]
新能源汽车“出海”忙 汽车运输船订单排到2026年
新华网· 2025-08-12 05:47
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 - 1至9月中国汽车出口338.8万辆 同比增长60% [1] - 同期新能源汽车出口82.5万辆 同比增长110% [1] - 宁波口岸前三季度出口电动载人汽车超5万辆 金额69.3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46.6%和68.2% [2] 出口运输模式创新 - 采用集装箱装载方式(40英尺箱可装3辆标准新能源车)应对滚装船舱位紧张 [1] - 太仓港通过可折叠专用框架改造纸浆船 单船运力达1500台汽车 [2] - 专用框架设计可实现集装箱码头装卸与船舱空间高效利用 [3] 海运运力瓶颈与应对 - 国际汽车运输船现"一舱难求"局面 运价持续上涨 [3] - 中国船东运营汽车运输船数量不足全球总运力10% [3] - 航运企业与车企积极订造新船 广船国际新型LNG双燃料运输船可装载7000辆汽车 [3] 产业配套支持措施 - 宁波海关设立专用堆场并提供一站式监管服务 [1] - 推行"单一窗口"无纸化申报 实现海关在线审核与快速放行 [2] - 当前汽车运输船造船订单已排至2026年 [4]
不忍了!美国持续打压,中国放下“道德包袱”,雷霆反击让西方胆寒
搜狐财经· 2025-08-12 02:08
中美贸易战升级 -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 将总关税水平推高 导致中国企业出口成本骤增 工厂订单锐减 [2] - 4月2日美国将中国商品总关税提高至54% 涵盖农产品到电子产品各个领域 [2] - 4月9日美国对华关税高达104% 彻底点燃中美经贸摩擦导火索 [2] - 4月17日美国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实施高额港口费和运输限制 精准打击中国优势产业 [2] - 5月美国限制中美双向投资 干扰两国正常经济合作 [2]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使每个美国家庭平均额外承担近1300美元税负 [2] 科技领域封锁 - 美国商务部不断更新出口管制名单 将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列入其中 [3] - 5月13日美国将使用特定中国芯片行为定义为违规 警告全球企业谨慎与中国企业合作 [3] 中国反制措施 - 2024年12月3日中国禁止对美出口镓 锗 锑和超硬材料等半导体和军民两用关键物项 [6] - 中国加强对石墨出口审查 严重冲击美国供应链 [6] - 2025年2月4日中国对美国煤炭 液化天然气征收15%关税 并对原油 农业机械 大排量汽车 皮卡等加征额外关税 [6] - 4月初中国将7类中重稀土物项纳入出口管制清单 美国多个行业面临巨大风险 [6] - 4月中国对美商品加征关税比例从34%上调至84% [6] - 6月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管制 导致稀土价格飙涨 美国采购成本大幅增加 [6] 贸易战影响 - 8月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导致美国有效关税率超过18% 创1934年以来最高水平 [12] - 自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 美国关税上涨34.2个百分点 中国关税上涨11.4个百分点 [12] - 全球贸易战升级导致美国对90多个国家新关税生效 市场动荡加剧 股市下跌 [12] 行业影响 - 美国芯片法案持续发力 限制中国获取先进技术 [3] -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影响美国光学 激光器 雷达设备 风力涡轮机部件 喷气发动机涂层和通信等先进技术领域 [6] - 美国对中国造船业实施高额港口费和运输限制 [2]
半年盈利近33亿元!船厂“亏损王”彻底翻身
搜狐财经· 2025-08-11 13:29
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941亿韩元(约合23.7亿美元、1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 [2] - 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3717亿韩元(约合2.76亿美元、19.2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亏损97亿韩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累计营业收入64372亿韩元(约合46.3亿美元、333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6303亿韩元(约合4.53亿美元、32.6亿元人民币) [2] - 公司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预计达129220亿韩元(约合93亿美元、6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 [3] - 公司2024年全年营业利润预计达11004亿韩元(约合7.9亿美元、5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3% [3] 业务板块表现 - 商船业务2024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3771亿韩元(约合2.7亿美元、19.5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亏损434亿韩元实现扭亏为盈 [3] - 商船业务营业利润率从-2.1%大幅提升至13.4%,主要得益于高附加值LNG运输船建造比例提升 [3] - 商船业务收入占公司第二季度总营收约60%,主导业绩改善 [3] - 特种船(军船)业务第二季度营业收入2368亿韩元(约合1.7亿美元、12.2亿元人民币),环比减少22% [3] - 特种船业务营业利润183亿韩元(约合9454万元人民币),环比下降56%,但营业利润率仍维持在7.7% [3] - 海工业务第二季度营业收入2881亿韩元(约合2.07亿美元、14.88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4% [4] - 海工业务营业利润2亿韩元(约合103万元人民币),环比减少93% [4] 历史业绩对比 - 公司前身大宇造船2021年营业亏损17547亿韩元(约合14.24亿美元),当期净亏损16998万亿韩元(约合13.8亿美元) [5] - 2022年营业亏损1.6135万亿韩元(约合12.44亿美元),同比减少8%,但当期净亏损1.7448万亿韩元(约合13.46亿美元),同比增加2.6% [5] - 2023年更名为韩华海洋后,营业收入7.4083万亿韩元(约合57亿美元),同比增长52.4%,营业亏损1918亿韩元(约合1.48亿美元),同比减亏88% [5]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7760亿韩元(约合79.4亿美元、5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5%,营业利润2379亿韩元(约合1.75亿美元、12.5亿元人民币),实现自2021年以来首次年度盈利 [6] 经营策略 - 公司采取选择性承接高附加值船型的接单策略,成功实现业绩反转 [2] - LNG运输船营收占比持续扩大,集装箱船亏损订单已消化,在建船型平均船价上升 [3] - 公司预计到2024年底仍将维持三年以上的手持订单量 [3] - 特种船业务预计下半年营业收入将超过上半年 [3] - 海工业务预计全年仍将维持盈利基调 [4]
每周投资策略-20250811
中信证券· 2025-08-11 05:50
核心观点 - 9月降息预期大幅拉升,全球股市普遍上涨,MSCI全球指数一周上涨2.5%,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9% [4] -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大幅下修引发市场担忧,但经济尚未达到衰退程度,9月降息概率上升 [15][19] - 韩国通胀达标但央行可能暂缓降息,澳大利亚维持年内再降息两次的预测 [35][53] - 降息预期推动金属价格上涨,俄乌冲突有望缓和令原油价格回落 [7] 美国市场 - 5月和6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大幅下修,为2020年5月以来单次最大幅度下修 [15] - 美联储独立性受到质疑,美元可能承压 [15] - 头部科技股仍最具确定性,建议关注AI计算芯片、HBM、AI网络设备等领域 [23] - 戴尔科技AI订单增长潜力显著,Q1营收处于指引上沿,AI积压订单创纪录 [25] - 天弘科技上调全年指引,受益于AI时代数据中心网络需求 [25] 韩国市场 - 韩国7月整体通胀同比2.1%,核心通胀保持在2% [35] - 初步税制改革提案令人失望,可能为股市造成压力 [37] - 现代重工受益于美韩关税协议,预计海军主题将在2025年下半年加速发展 [44] - 韩国综合股票指数在0.9倍(2,929点)有较强支撑 [39] 澳大利亚市场 - 澳大利亚6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长1.2%,超预期 [53] - 6月总体通胀率同比1.9%,为2021年一季度以来最低 [56] - 看好原材料、科技及医疗保健行业 [58] - Northern Star提供最好的生产增长前景,净现金10.1亿澳元 [61] - Xero收购美国支付平台Melio,增强美国市场产品契合度 [61] 全球市场表现 - MSCI全球指数940.51,一周上涨2.5%,一年上涨20.3% [4] - 纳斯达克指数21,450.02,一周上涨3.9%,一年上涨28.8% [4] - 恒生指数24,858.82,一周上涨1.4%,一年上涨47.2% [4] - COMEX期金3,439.10,一周上涨2.7%,一年上涨42.0% [8] - WTI原油期货63.88,一周下跌5.1%,一年下跌16.2% [8]
大行评级|摩根大通:集装箱航运前景分化 上调中远海控及东方海外国际目标价
格隆汇· 2025-08-11 04:34
行业需求形势 - 集装箱航运与造船业需求形势分歧加剧 [1] - 马士基观察到美国以外市场需求强劲 但因关税不确定性对美国市场维持审慎态度 [1] - 国际货柜码头服务公司港口未见提前出货迹象 [1] 企业前景分化 - 马士基因北美以外市场需求强劲上调业绩指引 [1] - 海洋网联船务因倚赖美国航线而下调全年展望 [1] 库存与市场状况 - 物流经理人指数显示受美国零售销售及预囤货活动影响 库存处于高位 [1] 行业影响因素 - 红海危机 港口拥挤 造船活动及301条款关税等因素正影响行业策略与投资决策 [1] - 国际海事组织排放标准辩论进一步令战略布局复杂化 [1] 投资观点 - 对中远海控H股维持正面看法 目标价上调至21港元 [1] - 对中远海控A股维持正面看法 目标价上调至24元人民币 [1] - 对东方海外国际维持正面看法 目标价升至179港元 [1] - 均给予"增持"评级 [1]
申万宏源交运一周天地汇:制裁效果初现伊朗俄油发货减少需重视,快递反内卷或进入新阶段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0 12:42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交通运输行业整体评级为"看好",尤其看好快递、航运造船、航空机场等子行业[1] - 快递行业反内卷进入新阶段,提价力度超前且有望从广东扩散至其他区域[3] - 航运造船板块因扬子江船业2025上半年毛利率35%、净利率32.5%超周期高点,业绩天花板上修[3] 核心观点 航运造船 - 美国对伊朗制裁升级导致伊朗原油出口连续三周维持低位,6-7月发运量170-190万桶/日回落至120万桶/日[3][25] - 俄罗斯→印度原油出口从160-180万桶/日回落至110万桶/日,VLCC需求增加替代中小油轮[3][25] - VLCC运价周环比上涨52%至34,679美元/天,苏伊士型油轮运价涨35%至53,011美元/天[3][33] - 扬子江船业利润率超预期,推荐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防务[3][25] 快递物流 - 广东快递单票成本从1元上调至1.4元,反内卷政策力度超前[3][56] - 提出三种行业假设:价格洼地消灭利润修复、竞争分化加剧、供给侧整合并购[3] - 推荐申通快递(年内涨幅72.36%)、圆通速递,关注极兔速递、中通快递[3][13] 航空机场 - 暑运旺季量增价跌预期已反映,民航局"反内卷"政策优化竞争结构[53] - 推荐华夏航空、吉祥航空、中国国航等航司,关注中银航空租赁等租赁公司[53] 市场表现数据 - 交运指数周涨1.97%跑赢沪深300,快递板块周涨4.34%领涨[4][5] - 年内涨幅前三子行业:公路货运(29.48%)、快递(20.68%)、跨境物流(7.22%)[9] - A股高股息标的:渤海轮渡股息率8.46%、中谷物流7.53%、大秦铁路3.93%[21] - 港股高股息标的:中远海控股息率12.18%、东方海外国际10.6%、海丰国际9.4%[23] 子行业动态 集运市场 - SCFI指数周跌3.9%,欧线运价跌4.4%至1,961美元/TEU,美西线跌9.8%至1,823美元/FEU[37] - 中东波斯湾航线连续两周上涨6.9%至1,233美元/TEU,印巴航线涨14.5%[37] 铁路公路 - 国家铁路周货运量7,769.4万吨环比降1.39%,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5,259.3万辆环比降0.94%[59] - 新藏铁路有限公司成立,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全资持股[59] 经济指标跟踪 - BDI指数周涨1.6%至2,051点,好望角型船运价27,716美元/天[36] - 中国沿海干散货运价指数1,060.51点周涨1.08%,原油油轮运价指数1,007点周涨9.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