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贸易

搜索文档
美联储降息开启全球新周期,六六仓以数字供应链重塑大宗商品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9-18 08:34
美联储2025年的首次降息,预示着全球经济政策转向的新周期已经到来。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 境中,六六仓集团正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生态体系,为大宗商品行业提供稳定、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当地时间9月17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之间。这是美联 储2025年第一次降息,也是继2024年三次降息后再次降息。 美联储此次降息的背景是美国就业增长远低于预期,以及经济数据呈现崩塌迹象。鲍威尔表示,现在没 有无风险的途径,一些人现在"很难找到工作",降低利率将有利于帮助陷入困境的劳动力市场。 在这一全球宏观经济政策转折点上,六六仓集团作为大宗商品数字化领域的创新者,凭借其先进的数字 供应链生态体系,帮助中国企业应对全球贸易格局变迁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六六仓数字化生态:重塑大宗商品行业价值逻辑 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大宗商品行业长期面临重重难题。 面对这些挑战,六六仓集团构建了以"供应链数字化"为突破口的"6 + 6 + N"生态体系,打造了六大核心 平台:大宗商品数字交易平台、智慧仓储服务平台、网络货运云平台、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工业互联网 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这六大 ...
又一家“千亿民营集团”暴雷
搜狐财经· 2025-09-11 18:28
来源:云核变量集团 曾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92位的多弗集团,近日被推上风口浪尖。 多弗集团由胡兴荣一手创立,其起家颇具传奇色彩。胡兴荣出生于温州商人世家,早年名为胡风云,不到20岁便辍学投身商业,跟着父亲经营五金、锁 具,2000 年,年仅19岁的他创立雅洁锁业,早年从事普通锁具生产。 真正让多弗集团崭露头角的契机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 彼时,各地出现大量烂尾楼项目,多数房企避之不及,而胡兴荣却看到了商机。他带着团队北上,抵达北京后,开启了接盘烂尾楼之路。例如,北京朝 阳区一个烂尾商业楼,接手时被3家法院轮候查封,涉及7笔民间借贷。胡兴荣团队耗时8个月,与债权人谈判、协调法院解封,注入2亿元资金完成建 设,转手净赚超3亿元。 这次成功让他在业内崭露头角,收获"烂尾楼富豪"称号,也为多弗集团后续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奠定了以"不良资产盘活"为核心战略的发展基调。就 此,多弗集团正式成立。 截至2015年,多弗地产已在六大区域布局20余城,改造烂尾楼项目超30个,年营收突破百亿元。有了庞大的资金体量,多弗集团开始了频繁的资本运 作。2015年,胡兴荣通过旗下公司以5.81亿元竞得兴乐集团股份,成为实控人, ...
热联集团拟赴港上市 正就IPO中介机构进行招标
智通财经· 2025-09-10 06:01
公司上市计划 - 公司就港股IPO上市券商、境内外律师、审计师等主要中介机构进行招标,拟赴香港上市[1]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成立于1997年10月,是隶属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的国有控股公司[1] - 公司专业从事国际、国内大宗商品贸易及产业服务,具有多品种、多模式、多网点的贸易基础[1] - 公司网点建设遍布国内37个城市及海外18个地区,业务范围覆盖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1] 财务与股权 - 2024年公司实现销售总量11169万吨,销售收入2762亿元[1] - 公司股权较为集中,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1%,浙江联煜贸易有限公司持股44.7021%[1]
严重财务造假!监管出手,重罚
中国基金报· 2025-09-06 02:41
财务造假行为 - 公司在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年度报告中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 通过虚构贸易链条和人为增加业务环节开展金属、油品、乙二醇等虚假贸易 [5] - 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22.42亿元(占当期16.61%)虚增利润573万元(占60.48%) 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39.86亿元(占44.57%)虚增利润1113.69万元(占10.36%) [5]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40.24亿元(占50.46%)虚增利润951.95万元(占7.48%) 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42.88亿元(占42.95%)虚增利润1093.32万元(占23.92%) [5] 关联交易违规 - 实际控制人徐增增通过控制13家关联公司 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充当供应商和客户进行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6] - 2022年资金占用余额3.33亿元(占净资产9.19%) 2023年余额8.75亿元(占23.64%) 2024年余额8.82亿元(占26.53%) [6][7] - 未在2022-2023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相关资金占用情况 截至2025年9月部分资金已归还 [6][7]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对公司处以1150万元罚款并给予警告 对实际控制人徐增增处以1690万元罚款并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2][7] - 对时任总经理刘策罚款470万元 对董事刘振光罚款250万元 对财务总监卢玉平罚款200万元 对独立董事何晓云罚款50万元 [7] 退市处理进程 - 公司于2024年12月1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8] - 2025年4月29日收到上交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7月3日正式被终止上市并摘牌 [9] - 股票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退市公司板块挂牌转让 [9] 公司业务背景 - 主营业务包括数据中心(IDC)和大宗商品贸易两大板块 IDC业务通过自建机房和租用带宽为客户提供服务器运行环境 [9] - 大宗商品贸易以销售成品油、燃料油及化工品为主要经营策略 [9]
严重财务造假!监管出手 重罚!
中国基金报· 2025-09-06 02:00
公司财务造假 - 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 通过虚构贸易链条和人为增加业务环节开展金属、油品、乙二醇等虚假贸易 [4] - 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22.42亿元(占当期16.61%)虚增利润573万元(占当期60.48%) [4] - 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39.86亿元(占当期44.57%)虚增利润1113.69万元(占当期10.36%) [4]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40.24亿元(占当期50.46%)虚增利润951.95万元(占当期7.48%) [4] - 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42.88亿元(占当期42.95%)虚增利润1093.32万元(占当期23.92%) [4] 关联交易违规 - 实际控制人徐增增通过控制13家关联公司充当供应商和客户 安排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5] - 2022年至2024年资金占用余额分别为3.33亿元(占净资产9.19%)、8.75亿元(占23.64%)、8.82亿元(占26.53%) [6] - 未按规定披露2022-2023年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关联交易 2022年3.33亿元(占净资产9.19%)2023年8.75亿元(占23.64%) [6] 监管处罚措施 - 公司被处以1150万元罚款并给予警告 [2][6] - 实际控制人徐增增被罚1690万元并处十年证券市场禁入 [6][7] - 其他高管被处以50-470万元不等罚款 包括总经理刘策470万元、董事刘振光250万元、财务总监卢玉平200万元、独董何晓云50万元 [6] 退市处理过程 - 2024年12月1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9] - 2025年4月29日收到上交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9] - 2025年7月3日正式被终止上市并摘牌 将转入退市公司板块挂牌转让 [10]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包括数据中心(IDC)和大宗商品贸易两大板块 [11] - IDC业务为战略核心 通过自建机房和租用带宽为客户提供服务器运行环境 [11] - 大宗商品贸易以销售成品油、燃料油及化工品为主要经营策略 [11]
严重财务造假!监管出手,重罚!
中国基金报· 2025-09-06 01:45
财务造假行为 - 公司在2019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中连续四年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 通过虚构贸易链条和人为增加业务环节开展金属、油品、乙二醇等虚假贸易 [5] - 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22.42亿元(占当期披露营收16.61%)虚增利润总额573万元(占60.48%)2020年虚增营收39.86亿元(44.57%)虚增利润1113.69万元(10.36%)2021年虚增营收40.24亿元(50.46%)虚增利润951.95万元(7.48%)2022年虚增营收42.88亿元(42.95%)虚增利润1093.32万元(23.92%)[5] 关联交易违规 - 实际控制人徐增增通过控制13家关联公司(包括哈尔滨茂盛合、上海茂晟合石油化工等)在2022-2024年期间充当供应商和客户 形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6] - 公司对关联供应商提前大比例付款 对关联客户给予长回款账期 2022年资金占用余额3.33亿元(占净资产9.19%)2023年8.75亿元(23.64%)2024年8.82亿元(26.53%)截至2025年9月初部分资金被归还 [6] - 未在2022-2023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相关资金占用情况 违反信息披露规定 [7]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对公司处以1150万元罚款并给予警告 责令改正 [2][7] - 对实际控制人徐增增处以1690万元罚款并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因其组织指使虚假贸易和资金占用行为 [7] - 其他高管包括总经理刘策(罚款470万)、董事刘振光(罚款250万)、财务总监卢玉平(罚款200万)、独立董事何晓云(罚款50万)均被警告并处罚款 [7] 退市处理进程 - 公司于2024年12月1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8] - 2025年4月29日收到上交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7月3日正式被终止上市并摘牌 后续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 [9][10] - 8月25日上交所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予以纪律处分 [10] 主营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数据中心(IDC)业务和大宗商品贸易业务 其中IDC业务通过自建机房和租用带宽资源为客户提供服务器运行环境 大宗商品贸易主要销售成品油、燃料油及化工品 [11]
严重财务造假!监管出手,重罚!
中国基金报· 2025-09-06 01:36
公司财务造假行为 - 公司在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年度报告中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 通过虚构贸易链条和人为增加业务环节开展金属、油品、乙二醇等虚假贸易 [6] - 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22.42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16.61%)虚增利润总额573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60.48%)[7] - 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39.86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44.57%)虚增利润总额1113.69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10.36%)[7]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40.24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50.46%)虚增利润总额951.95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7.48%)[7] - 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42.88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42.95%)虚增利润总额1093.32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23.92%)[7] 关联交易及资金占用 - 实际控制人徐增增通过控制13家关联公司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进行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相关关联交易 [8] - 公司对关联供应商提前大比例付款 对关联客户给予较长回款账期 形成资金占用 [8] - 2022年资金占用余额3.33亿元(占净资产9.19%)2023年8.75亿元(占净资产23.64%)2024年8.82亿元(占净资产26.53%)[8][9] - 未在2022年和2023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相关资金占用情况 [9] - 截至2025年9月初部分被占用资金已归还 [8] 监管处罚及处理结果 - 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对公司处以1150万元罚款并给予警告 [2][9] - 对实际控制人徐增增处以1690万元罚款并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9] - 对其他高管分别处以470万元、250万元、200万元和50万元罚款 [9] - 公司于2024年12月1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11] - 2024年7月3日公司被终止上市并摘牌 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12]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包括数据中心(IDC)和大宗商品贸易业务 [13] - IDC业务为公司战略转型核心业务 通过自建专业机房和租用电信资源为客户提供服务器运行环境 [13] - 大宗商品贸易业务以销售成品油、燃料油及化工品为主要经营策略 [13]
远大控股: 关于为子公司提供担保及子公司互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5 08:09
担保情况概述 -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远大物产为子公司银行授信提供担保 总金额不超过13.08亿元[1] - 具体担保分配:对中国农业银行宁波海曙支行担保不超过3.6亿元 对交通银行宁波分行担保不超过1亿元[1] - 对远大油化(新加坡)向工商银行宁波分行申请授信担保不超过1.4亿元 对远大昌睿向交通银行申请授信担保不超过800万元[1] 被担保方额度使用情况 - 远大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审议担保预计额度20.3亿元 2025年度已用担保额度11亿元 可用担保额度5.9亿元[2] - 远大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审议担保预计额度19.22亿元 2025年度已用担保额度14.3641亿元 可用担保额度0.2559亿元[2] - 远大昌睿资源审议担保预计额度2.65亿元 2025年度已用担保额度2.1亿元 可用担保额度0.47亿元[2] - 远大油化(新加坡)审议担保预计额度4.5亿元 2025年度已用担保额度0元 本次使用担保额度1.4亿元[2] 被担保方经营状况 - 远大油化2024年销售收入306.47亿元 净利润0.81亿元 2025年6月末净资产2.37亿元[3][4] - 香港远大2024年销售收入28.73亿元 净利润0.36亿元 2025年6月末净资产0.59亿元[4][5] - 远大昌睿2024年销售收入2.07亿元 净利润9万元 2025年6月末净利润0.13亿元[6][7] - 远大油化(新加坡)2024年销售收入10.58亿元 净利润0.01亿元 2025年6月末净亏损0.42亿元 净资产转为-0.07亿元[7] 担保协议主要内容 - 担保方式为连带责任担保 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满后三年[8] - 担保范围覆盖主债权本金 利息 罚息 违约金 实现债权费用等[9] - 针对不同银行授信分别设定担保额度 包括农业银行3.6亿元 交通银行1亿元等具体分项[9] 累计担保情况 - 公司及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1,163,685万元 占2024年审计净资产495.25%[10] - 其中对合并报表外公司担保85,000万元 占净资产36.18%[10][11] - 实际使用金融机构授信余额337,435万元 无逾期担保[10][11]
辽宁成大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6.18%,新管理层积极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中国基金报· 2025-08-29 16:3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4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8亿元,同比增长56.18% [1] - 金融投资板块中广发证券实现投资收益10.76亿元(同比增长53.19%),中华保险实现投资收益8630.05万元(同比增长143.94%) [7] - 国内外贸易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6.34亿元(同比增长3.20%),净利润2237.85万元(同比增长40.52%) [4] 生物制药业务 - 控股子公司成大生物实现营业收入7.07亿元,净利润1.22亿元 [3] - 疫苗产品批签发通过率100%,人用狂犬病疫苗批签发量同比增长82%,乙脑灭活疫苗批签发75万支 [3] - 境外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26.96%),三款新疫苗已申报药品注册上市许可 [3] - 与中科紫东太初共建"AI+疫苗研发联合实验室",聚焦数据整合与技术攻关 [2] 管理架构优化 - 粤民投背景管理团队引入专业化人才,原粤民投投资总监李业基任职成大生物董事会秘书 [2] - 董事长徐飚、副总裁周岳当选成大生物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 [2] - 控股股东韶关市高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于2025年5月增持1119.31万股 [1] 贸易业务发展 - 钢铁业务加快结构调整,电煤业务加强央企合作,粮食业务拓展产地客户 [4] - 纺织品出口实施大客户战略,扩大区域市场份额 [4] - 与粤民投农业协同拓展农产品及中药材贸易出口 [4] - 贸易团队南下大湾区调研,挖掘新兴市场合作机遇 [4] 金融投资表现 - A股市场投资者总数突破2.4亿,上半年新开户1260万户(同比增长32%) [6][7] - 广发证券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投资管理业务稳居行业前列 [7] - 中华保险受益权益市场回暖及资产结构优化,合并净利润大幅提升 [7] 资本结构管理 - 成功发行超短期融资券6亿元(利率3.25%/2.88%)及短期融资券8亿元(利率2.5%) [8] - 长期借款占总负债比例9.67%(较年初提升2.63个百分点),短期借款占比32.18%(下降5.32个百分点) [8] - 拟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8]
浙商中拓:三维协同体系焕新组织力,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9 10:03
组织架构变革核心 - 公司启动组织架构变革 构建三维协同作战体系 目标为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为十五五战略落地奠定组织根基 [1] 业务一线野战军体系 - 业务一线采用野战军模式 建立板块-事业部-业务部门三级指挥链 聚焦主业并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 [3] - 黑色和物流板块率先改革 钢材事业部专注钢材大宗商品内外贸 整合全球资源并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物流事业部整合运力仓储及数字平台 打造低成本高响应的现代物流体系 [3] 总部职能部门重塑 - 总部职能部门升级为战略参谋部 以五大中心为骨架进行系统性重塑 包括创新中心 资金资产资本中心 运营中心 风控中心 引领保障中心 [4] - 梳理300多项关键管理指标 覆盖战略落地 运营效率 风险控制 成本管控等领域 指标分解到功能小组和关键岗位 构建责任网络 [4][5] - 培养既懂业务又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拓宽青年人才发展平台 为战略落地提供关键支撑 [5] 运管中心前线指挥功能 - 运管中心作为前敌委员会 实施负责人公司委派制 确保与公司整体利益一致 财务商务物流等三辅人员实施归口管理与联合培养 打破部门墙 [6] - 建立纵向可晋升横向可转换的职业发展通道 实施统管人员高级资深任职资格认证 稳定骨干队伍并提升专业素养 [6] - 运管中心深度嵌入业务一线 作为运营管理者 专业服务者和风险监管者 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层级难题 并反馈一线信息至总部 [6] 三维协同体系效能 - 三维协同作战体系高效运转 前台野战军冲锋陷阵 中台参谋部精准导航 前敌委员会高效协同 前中后台目标同向信息共享行动一致 [7] - 公司将持续深化组织变革 聚焦核心业务 强化总部赋能 高效化改造运管中心 狠抓闭环管理 为全球化战略推进提供保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