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期现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期货赋能托举中国贸易强国梦
期货日报网· 2025-09-11 18:37
文章核心观点 - 期货市场正成为国内实体企业提升贸易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和供应链韧性的关键工具 通过价格发现 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功能 推动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1][7][15] 全球价格影响力提升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大宗商品消费国和贸易国 正通过期货市场将"中国价格"转化为全球基准价格 改变过去"量大利薄"的局面 在化工品 原木和农产品等领域实现定价突破 [2] - 金能科技在PP产品出口中采用国内期货价格作为结算基准 每月5万吨出口订单不再依赖国际指数 客户接受度超预期 [2] - PVC期货价格成为国内产业链定价核心 "期货+基差"模式在现货市场广泛应用 部分出口订单以大商所期货价格为基准议价 亚洲地区定价由国内期货价格主导 [3] - 在PE和PP进口贸易中 国际报价体系开始参考国内期货价格 海外供应商主动关注大商所盘面 [4] - 原木期货通过统一交割标准和价格标准 解决跨境贸易中价格割裂和检尺标准不统一问题 降低贸易摩擦成本 [4][5] - 大商所豆系期货对外开放后 约30%的南美农民通过观察黄大豆2号等品种价格来调整销售报价 反映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影响力提升 [5][6] 贸易模式革新 - 期货工具推动贸易从"低买高卖"的价差盈利模式向"期现融合"和"价值共享"升级 实现从零和博弈到互利共赢转变 [7] - 基差贸易使企业可根据生产节奏和市场行情灵活定价与结算 含权贸易实现个性化风险管理 上下游关系从对手转为合作者 [7] - 明日控股通过基差合同锁定上下游利润 含权贸易定制价格保障方案 盈利来源从价差转向服务增值 客户黏性显著增强 [8] - 中泰多经在外贸中运用期货管理内外市场价差 对冲汇率风险 打通国内外市场 通过"现货+套保"销售团队降低价格下跌风险 [8][9] - 盛泰药业运用玉米淀粉期货以"期货+基差"形式报价 满足下游客户远期采购需求 目前30%至40%销售通过基差等远期交易完成 [9] 供应链韧性增强 - 期货工具帮助企业管理原料与产品价格双向风险 锁定加工利润 降低市场价格变动影响 增强抗风险能力和供应稳定性 [10][11] - 原木进口商通过期货构建覆盖"采购—运输—销售"的全链条风险管理体系 化解因汇率 关税和海运费等因素导致的价格波动风险 [11] - 浙江中财管道在2020年PVC价格突破7000元/吨时 通过期货套保稳定成本售价和开工率 实现按时供货 维护客户关系 [12] - 贸易商利用期货工具集中小微企业需求 批量采购后以点价方式供货 帮助小微企业降低采购风险和资金压力 [13] - 期货工具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 生产企业可专心生产创新 无需过度担忧价格波动 共同实现长远发展 [13] - 原木期货推动企业从被动承受风险转向主动设计对冲方案 从依赖市场波动赚取短期暴利转向锁定确定性长期利润 [14] 产业质效提升 - 期货市场将风险管理能力内化为服务意识 构建上中下游风险共担 价值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 增强贸易能力 信用资质和融资能力 [15] - 国内化工产业推进升级换代 淘汰小装置 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上形成优势 期货工具提升成本收益精准核算能力 增强出海底气 [16] - 作为全球最大PP生产国和消费国 未来可能成为最大出口国 企业应提升期货定价比例每年5%至10% 结合套保推动对外贸易做大做强 [16] - 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标准输出—跨境协同"路径 提升中国企业全球话语权和竞争力 推动"中国价格"和"中国标准"成为行业共识 [17] - 中国企业需从"期货使用者"进化为"规则制定者" 提升产品和品牌全球地位 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发展目标 [17] - 国内大宗商品贸易商需提升期现结合能力 缩小与国际大型贸易商在衍生工具使用上的差距 为建设贸易强国和维护全球贸易秩序贡献力量 [18]
从“试水”到“深耕” 国有企业期现融合的进阶之路
期货日报网· 2025-09-02 00:47
核心观点 - 期货工具已成为实体企业风险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工具 功能边界不断拓展 国有企业通过创新实践构建产业链风险管理新生态 [2][3] - 企业通过期货套保策略抵御市场波动 实现经营利润稳定 在行业危机中展现抗风险能力 [4][5][6] - 企业从单一期货套保演进至多元化期现结合体系 包括基差贸易、含权贸易、虚拟工厂和交割服务四大模式 [7][8][9] - 国有企业参与期货市场面临专业认知壁垒、监管同质化、术语体系冲突等挑战 需平衡市场化应对与合规管理 [11][12] - 企业通过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多级风险预警机制和行业协同机制应对挑战 [13] - 国有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空间不断拓展 2024年发布套保业务公告的上市公司数量连续11年增长 世界500强中90%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 [15] - 未来需从生态共建、政策协同、人才培育三方面推动国有企业与期货市场高质量融合 [16] 期货工具应用与成效 - 物产中大化工自2005年成立以来深耕化工、粮油、轮胎等领域供应链服务 以期货工具为支点实现稳健发展 [3] - 2007年开始探索期货工具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20年疫情后期货工具减震器作用凸显 [4] - 2022年聚酯—纺织产业危机中 通过创新设计MEG和PTA浮动执行价亚式期权套保方案 实现综合盈利124.22元/吨 帮助数十家经编企业渡过难关 [5] - 福海创在PTA产业中通过期货锁价、锁定加工费模式降低生产经营波动 并积极申请交割厂库参与交割 [6] - 物产中大化工液化气业务2024年95%交易量采用基差贸易模式 [7] - 2021年液化气期货上市后推出基差贸易+套期保值综合方案 2024年国庆节期间为客户设计后点价方案 单批1000吨货物节省成本25.5万元 [8] - 物产中大化工液化气年贸易规模2021年至2024年实现爆发式增长 [9] - 福海创2019年开始接触期货市场 期货点价+基差定价的PTA销量一度超过总销量40% [9] - 福海创通过注册仓单参与期货交割或销售 实现回款并规避价格下跌风险 同时获得仓储服务费收益 [10] 期现结合模式创新 - 物产中大化工构建涵盖基差贸易、含权贸易、虚拟工厂和交割服务四大业务的期现结合体系 [7] - 基差贸易利用期货价格锚定现货交易 将价格风险转化为基差风险 [7] - 含权贸易灵活运用场内场外期权 为客户保留盈利空间 [7] - 虚拟工厂通过期货工具锁定加工费 实现全产业链利润闭环管理 [7] - 交割服务依托四大商品交易所产融基地资质及六家交割厂库资源 提供期现转换通道 [7] - 福海创通过期货点价+基差定价模式掌握产品销售定价主动权 实现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动态联动 [10] 挑战与解决方案 - 国有企业参与期货市场面临三大挑战:专业认知壁垒、监管同质化、术语体系冲突 [11] - 套保业务效果评价体系构建是难点 需区分期货交易是投机还是套保 [12] - 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起始阶段面临挑战 原料和产品种类繁多 计价方式复杂 需多部门协同梳理风险敞口 [12] - 物产中大化工建立交易、结算、风控三权分立制度 明确各岗位权责边界 [13] - 定期邀请交易所专家开展培训 帮助客户及相关机构理解业务逻辑 [13] - 积极参与产融基地建设 推动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 [13] - 福海创建立多级风险预警机制和处置措施 对资金使用规模、持仓规模和亏损金额设置上限 [13] 未来发展趋势 - 2024年发布套保业务公告的上市公司数量连续11年增长 世界500强中90%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 [15] - 期货工具从价格发现到风险管理再到资源配置 全方位重塑企业经营逻辑 [15] - 未来需从生态共建、政策协同、人才培育三方面推动国有企业与期货市场高质量融合 [16] - 生态共建需联合政府部门、交易所、金融机构打造期现联动平台 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16] - 政策协同需改革国资监管考核体系 将套保效果科学纳入绩效评价 实施差异化监管 [16] - 人才培育需通过双向挂职、联合培养等方式造就复合型人才队伍 [16] - 制度规划需明确鼓励企业开展套保业务 破除管理层心理戒备 [16] - 强化业务管理需推动套保业务系统化与数字化升级 完善效果评价体系 [16] - 加强业务推广需鼓励跨企业交流分享 展示优秀实践案例 在绩效评价体系中纳入正向激励 [16]
供需格局面临重构 纯苯产业链企业探索风险管理新路径
中国证券报· 2025-08-22 20:14
纯苯期货上市及市场影响 - 纯苯期货和期权于7月8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 为产业链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新机遇 [1] - 纯苯期货主力合约BZ2603报收6208元/吨 较上市首日上涨4.67% 较挂牌基准价上涨5.22% [2] - 部分企业通过低位建立虚拟库存 高位卖出苯乙烯期货实现加工利润对锁 并开展基差交易及进口利润锁定 [1] 纯苯产业链供需格局 - 纯苯是石油炼制重要产物 直接下游包括苯乙烯 己内酰胺 苯酚 苯胺 己二酸五大产品 占总消费量95% [2] - 终端订单不足导致供需矛盾突出 反内卷政策目前仅情绪面驱动价格 对供应端未产生实质性影响 [2] - 2023-2025年纯苯产能受炼化一体化项目驱动扩张 但下游苯乙烯 己内酰胺等领域产能扩张更为显著 [3] - 未来五年下游装置投产速度将快于上游 己内酰胺和己二酸领先 可能加剧供不应求局面 [3] 企业参与衍生品市场情况 - 山东京博石化拥有22万吨/年纯苯产能 利用期货建立虚拟库存并做空苯乙烯期货实现利润对锁 [4] - 中哲物产上半年纯苯和苯乙烯销售量超百万吨 开展基差交易 价差交易和进口利润锁定 [5] - 卫星化学深度参与苯乙烯期货并申请成为交割厂库 通过买纯苯卖苯乙烯期货锁定加工费 [5] - 江苏利士德和亿科化学利用苯乙烯期货作为价格参考和避险工具 指导ABS等下游产品定价 [5][6] - 企业采用基差点价模式 后点价模式服务产业链上下游 贸易商搭建生产商与消费企业桥梁 [6] 纯苯期货发展前景 - 产业界对纯苯期货发展持乐观态度 因与苯乙烯市场参与者高度一致 预计流动性可观 [7] - 纯苯期货完善能化产业链风险管理工具体系 提供价格发现工具并支持经营决策和库存套保 [7] - 企业可组合纯苯期货与苯乙烯 PX期货及外盘 通过内外价差 跨品种价差等模式提升服务能力 [8] - 产业界呼吁上市更多下游期货品种 以形成完整风险管理工具闭环 提升套期保值效果 [9]
护航实体 “链”动全球(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
搜狐财经· 2025-08-21 03:34
论坛概况 -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于8月19日至20日在郑州举行 聚焦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实践与机遇 汇聚行业精英探讨风险管理创新路径 [6][7] - 论坛设置主论坛及对外开放 产业企业风险管理 农产品(油脂油料) 工业品(聚酯)四个分论坛 [7] - 参与主体广泛 包括期货公司 交易所 产业客户 金融科技公司及国际机构 新资源与新思想持续汇入行业发展 [7] 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占全球总量超60% 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 [12] - 国内商品期货和期权上市品种达131个 可服务国民经济领域更加广阔 [8] - 2024年全期货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 参与套期保值上市公司数量连续11年保持增长 [8] - 郑州商品交易所已上市27个期货和20个期权品种 其中全球独有品种13个 品种数量居市场首位 [20][21] 对外开放进展 - 2018年中国期货市场开启国际化 郑商所2023年1月推进油脂油料板块对外开放 引入菜籽油 菜籽粕 花生期货和期权境外交易者 [5][12] - 截至目前近800名境外客户在郑商所开户 [12] - 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有助于完善参与者结构 优化市场规则体系 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12][13] 品种创新与研发 - 去年年底以来国内期货市场新上市多晶硅 铸造铝合金 纯苯 丙烯等重要品种 [8] - 郑商所将稳步推进葵花籽油期货研发注册 有序推动钢坯 水泥 鸡肉等品种研发 探索推广更多短期期权 [10] - 持续深化国际化品种研发 落地PTA保税交割 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 力争实现聚酯期货板块整体对外开放 [10] 产业服务与赋能 - 郑商所构建"点链面"立体服务矩阵 系统助力企业破解参与障碍 提升市场服务质效 [15] - 扩宽产业"期权+"服务范围 推进"保险+期货" "糖业无忧"项目 优化"商储无忧"业务模式 [10] - 聚酯板块成为期货市场中产业链品种全 市场规模大 功能发挥好 产业认可度高的明星板块 覆盖PTA 短纤 对二甲苯 瓶片四大品种 [18][19] 特定板块功能 - 农产品板块聚焦提升农业供应链韧性 油脂油料期货助力行业应对贸易变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6][17] - 工业品聚酯论坛探讨化工产业链风险管理创新 PTA期货上市开创聚酯产业链风险管理新纪元 [19] - 期货工具有效帮助企业稳定经营利润 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8]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丨从郑州出发——护航实体 链动全球
河南日报· 2025-08-20 23:30
论坛概况 -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于8月19日至20日在郑州举行 聚焦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和赋能实体经济[3][4] - 论坛设置主论坛及对外开放、产业企业风险管理、农产品(油脂油料)、工业品(聚酯)四个分论坛[4] - 参与主体包括期货公司、交易所、产业客户、金融科技公司和国际机构 体现行业广泛参与性[4] 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占全球总量超60% 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10] - 国内已上市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达131个 可服务国民经济领域持续扩大[5] - 2024年全期货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 参与套期保值上市公司数量连续11年保持增长[5] - 郑商所已上市27个期货和20个期权品种 其中全球独有品种13个 品种数量居市场首位[19] 国际化进程 - 2018年中国期货市场开启国际化 PTA期货率先引入境外交易者[2] - 2023年1月郑商所推进油脂油料板块对外开放 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货期权引入境外交易者[10] - 截至目前近800名境外客户在郑商所开户[10] - 郑商所将落地PTA保税交割 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 实现聚酯期货板块整体对外开放[8] 品种创新规划 - 去年年底以来新上市多晶硅、铸造铝合金、纯苯、丙烯等重要品种[5] - 郑商所稳步推进葵花籽油期货研发注册 有序推动钢坯、水泥、鸡肉等品种研发[8] - 探索推广更多短期期权 拓宽产业"期权+"服务范围[8] 产业服务成效 - 聚酯板块成为期货市场产业链品种最全、规模最大、功能发挥最好的明星板块[17] - PTA期货作为郑商所首个化工品种 建成覆盖PTA、短纤、对二甲苯、瓶片四大品种的完备工具体系[18] - "保险+期货""糖业无忧""商储无忧"等项目持续优化 服务实体经济模式不断创新[8] 行业功能价值 - 期货工具帮助企业稳定经营利润 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5] - 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呈现系统化、精细化和全球化趋势 制造业成为套保主力军[12] - 油脂油料期货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和全球市场感知中国供需的"晴雨表"[15] - 聚酯期货期权指导企业生产计划 管理价格波动风险 形成原材料到产品的风险管理闭环[18]
大商所副总经理程伟东: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期货力量
期货日报网· 2025-08-20 08:19
市场表现与运行质量 - 2025年1至7月油脂油料期货及期权日均成交469万手同比增长21% 日均持仓809万手同比增长33% [2] - 法人客户持仓占比接近70% 达到全球成熟市场水平 [2] - 油脂油料期货套期保值效率与期现价格相关性均超过90% [2] 产业参与与定价模式 - 参与豆粕和豆油期货的大豆压榨企业压榨量占全国90%以上 [2] - 大型压榨企业90%以上豆油贸易和80%以上豆粕贸易采用"期货价格+升贴水"定价模式 [2] - 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上市以大商所豆油期货为基准的外挂合约 在全球农产品外挂合约中保持前五 [2]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油脂油料期货市场定位从风险避风港扩展为产业经营压舱石、中国供需晴雨表和全球大宗商品治理战略支点 [1] - 未来将优化黄大豆2号合约规则 争取进口大豆参与实物交割政策突破 提升中国价格全球定价影响力 [3] - 计划推广期转现业务中国经验 研发大豆压榨套利指令 深化基差贸易与点价模式融合 [3] 国际化与市场建设 - 大商所油脂油料板块国际化取得新突破 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高效的中国市场参与渠道 [2] - 交易所将继续以开放者胸怀拥抱世界 向世界一流期货交易所目标迈进 [3] - 致力于提升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治理中的话语权 为全球衍生品市场贡献中国方案 [3]
纯苯期货和期权上市首月运行平稳 前景获产业界普遍看好
上海证券报· 2025-08-08 18:55
纯苯期货和期权上市首月表现 - 纯苯期货和期权在大商所正式挂牌上市一个月以来运行平稳,实体企业逐步参与,功能初步显现 [1] - 纯苯期货累计运行23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47.8万手、成交额889.7亿元,日均成交量2.1万手、日均持仓量1.4万手,法人客户持仓占比65.7% [1] - 纯苯期权累计运行22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3.4万手、成交额2.91亿元,日均成交量1535手、日均持仓量3749手,法人客户持仓占比91.1% [1] 价格走势及市场分析 - 8月7日纯苯期货主力合约BZ2603收盘价6248元/吨,较上市首日收盘价5931元/吨上涨5.34%,相较挂牌基准价5900元/吨上涨5.90% [1] - 7月纯苯期货上市时港口库存持续累库,但7月下旬下游需求改善、买货意愿回升,叠加8月进口预期缩减,市场情绪转暖,期货价格震荡走高 [1] 企业参与案例及策略 - 京博石化拥有22万吨/年纯苯产能,2024年产量10万吨,月度贸易量2万吨,下游配套67万吨/年苯乙烯装置 [2] - 京博石化在纯苯期货低位时建立原料虚拟库存头寸,同时高位做空苯乙烯期货,实现装置利润对锁 [2] - 中哲物产2025年上半年纯苯和苯乙烯销售量超百万吨,积极参与纯苯期货,开展基差交易、纯苯-苯乙烯价差交易,并利用期货锁定远端进口利润 [2] 期货功能及行业影响 - 纯苯期货为产业链提供避险工具,强化实体经济抗风险能力,助推中国从"生产大国"迈向"定价强国" [2] - 亚洲纯苯美金价格结构由锚定石脑油逐步转向锚定大商所期货,并对韩国FOBK实物价格产生影响 [3] - 产业界普遍看好纯苯期货和期权发展前景,企业可通过期货管理价格波动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3] 未来展望及市场培育 - 产业链利润受挤压背景下,企业希望通过纯苯期货锁定原料价格及远期生产利润 [4] - 随着流动性增加,纯苯基差交易等将更活跃,企业将围绕期货标的提供更优质服务 [4] - 大商所在华东、东北、华南举办数十场培训,未来将深化合作,促进纯苯期货和期权功能发挥 [4]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将于8月19日至20日举办
期货日报· 2025-08-08 02:18
论坛基本信息 -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将于8月19日至20日在郑州举办 [1] - 论坛主题为"赋能实体经济 助力强国建设——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机遇" [1] - 由郑州商品交易所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联合主办 [1] 论坛参与方 - 汇聚政府部门、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及国内外专家学者 [1]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余斌、中国期货业协会党委书记兼会长杨光、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亚太地区董事总经理拉塞尔·贝蒂等嘉宾将发表主题演讲 [4] 分论坛设置 - 设置对外开放论坛、产业企业风险管理论坛、农产品(油脂油料)论坛和工业品(聚酯)论坛四个分论坛 [4] - 分论坛聚焦开放实践、风险管理、产业供需等热点话题 [4] 期货市场功能 - 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的"稳定器"和风险管理的"工具箱" [1] - 在农业领域稳定生产者收益、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1] - 在制造业帮助企业锁定原材料成本、熨平价格波动风险 [1] - 在国际贸易中提供丰富多样的避险工具 [1] 对外开放进展 - QFII和RQFII可参与商品期货、期权品种加速扩容 [2] - 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2] - 提升我国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为产业企业提供更精准的价格信号 [2] 实体企业应用案例 - 厦门国贸石化公司借助国内期货合约价格对出口业务进行定价 [3] - 海外提货流程更加顺畅,对欧洲、中东、东南亚的石化产品出口规模稳步增长 [3] - 企业关注品种加工费套保的财务记账、审计原则及期权解决远期出口套保难题的经验 [3] 行业专家观点 - 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2] - 论坛是行业凝聚共识、探寻破局的关键平台 [2] - 期货服务实体企业就是稳就业、保民生,为强国建设注入动力 [3] 论坛定位与意义 - 论坛是中国期货市场联通世界的重要窗口 [2] - 不仅是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头脑风暴",更是期现融合助力强国建设的"助推器" [5] - 全球期货和衍生品行业的目光将聚焦郑州 [5]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将于8月19—20日举办
期货日报网· 2025-08-07 16:32
论坛概况 - 第八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将于2025年8月19日至20日在郑州举办,主题为"赋能实体经济助力强国建设——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机遇"[1] - 论坛由郑州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联合主办,汇聚政府部门、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及国内外专家学者[1] - 设置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对外开放论坛、产业企业风险管理论坛、农产品论坛、工业品论坛),覆盖强国建设关键领域[4] 期货市场作用 - 期货市场是实体经济的"稳定器"和风险管理"工具箱",在农业领域稳定生产者收益、保障粮食安全,在制造业帮助企业锁定原材料成本、平滑价格波动,在国际贸易提供多样化避险工具[1] - 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加快"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外开放成效显著,QFII和RQFII可参与商品期货、期权品种加速扩容,提升中国期货价格国际影响力[2] 实体企业需求 - 石化行业企业期待通过论坛学习运用期货工具进行出口定价和锁定加工利润的新方法,以应对行业从"进口依赖"向"出口导向"的转变[3] - 实体企业通过参与论坛把握行业动态,与全球伙伴交流期现结合经验,部分企业已成功借助国内期货合约价格对出口业务进行定价,推动出口规模稳步增长[3] 论坛内容与嘉宾 - 主论坛将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余斌、中国期货业协会党委书记杨光、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亚太地区董事总经理拉塞尔·贝蒂等嘉宾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期货行业发展、全球衍生品市场趋势等主题[4] - 分论坛聚焦开放实践、风险管理、产业供需等热点话题,通过主题演讲与圆桌讨论提供对外合作、产业升级与风险防控解决方案[4] 论坛意义 - 论坛是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头脑风暴"和期现融合助力强国建设的"助推器",汇聚全球智慧,成为行业凝聚共识、探寻破局的关键平台[2][5] - 论坛是中国期货市场联通世界的重要窗口,精准把握市场核心使命,吸引全球期货和衍生品行业关注[2][6]
期货工具赋能塑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货日报网· 2025-07-23 16:24
塑化产业现状与机遇 - 塑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正迎来变革机遇与挑战,期货工具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1] - 安徽塑化产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集群效应与发展动能,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力军[2] - 安庆已形成化工新材料、塑料精深加工等产业集群,但企业面临成本波动和需求震荡的双重压力[2] 产业链变革与挑战 - 塑化产业链上游原料端呈现多元化格局,乙烯、丙烯生产技术路线从传统"原油—石脑油"拓展至"煤炭—甲醇"和"天然气—乙烷/丙烷"等多条工艺路线[3] - 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家电、房地产、纺织、新能源等行业,85%的新能源汽车塑料、锂电隔膜、太阳能背板膜等新兴需求重塑产业格局[3] - 行业面临房地产周期下行、纺织建筑化工产业库存高企、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战,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增加[3] 期货工具的应用与成效 - 大商所化工品期现货价格相关性保持在0.9以上,套保效率超过92%,90%以上的PVC、乙二醇、苯乙烯现货贸易直接使用或参考期货定价[4] - 企业运用期货工具的"三个过程"方法论:认知风险、选择工具、管理风险,帮助企业在波动中把握主动[4] - 上游PVC生产商通过基差方案锁定未来生产利润,江苏某工厂采用"均基差+后点价"模式优化采购成本,实现上下游共赢[4] 市场参与与培训效果 - 活动吸引安徽省塑化企业代表、地方政府人员、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近150人参加,培训效果获一致好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