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担机制

搜索文档
如何破解“车主喊贵、险企喊亏”(金台视线)
人民日报· 2025-09-21 22:22
网约车行业保险现状 - 网约车市场拥有超过5亿用户 形成庞大出行市场[2] - 新能源网约车保费持续上涨 远高于司机收入增幅[3] - 部分车型保费报价高达每年2.5万元 导致20多辆车因保险报价过高被迫停运[4] 保费上涨具体案例 - 安徽合肥新能源网约车保费从8500元涨至1.4万元 涨幅超64%[3] - 江苏南京网约车出险后保费上涨三成 从6500元涨至8500元[3] - 北京网约车未出险情况下续保保费涨超15% 从8500元涨至9800元[4] 保险公司承保困境 - 保险公司认为新能源网约车存在"高出险 高维修 高赔付 高保费"特征[6] - 头部险企对网约车业务接保意愿不高 每日仅办理5台车且需法人到场[4] - 多地保险公司仅承接续保业务 不承接新车投保[4] 行业系统性风险因素 - 新能源车维修成本高 维修社会化不普及 维修标准不健全[6] - 部分新能源车企压缩前端销售价格 抬高后续维修费用[6] - 网约车公司抽成或公司车辆整体赔付率高加剧保费问题[7] 非正规投保现象 - 超过两成网约车投保非营运险 事故拒赔率近九成[7] - "统筹保险"以正规保险费用六成价格揽客 但缺乏监管导致理赔难[8] 监管政策与创新方案 - 四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创新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9] - 上海保险交易所上线"车险好投保"平台 实现直接签单[10] - 试点"车企—平台—保险"三方共保 使保费下降18% 理赔周期缩短至3天[11] 定价机制优化建议 - 建议采集急加速 夜间行驶等数据 建立"基础保费+浮动系数"模型[10] - 建立全国网约车风险评估平台 共享12类数据提升定价精准率[11] - 引入第三方风险减量服务 对达标企业给予保费补贴[11]
担保赋能科创 “天津模式”破解轻资产融资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03:13
文章核心观点 - 天津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通过创业担保业务联合银行政府与园区构建普惠金融生态精准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为本土科创生态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1] 创业担保业务模式 - 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合作银行发放政府给予补贴专门用于支持个人创业或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政策性贷款业务 [2] - 旨在缓解初创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其发展注入关键资金活力 [2] 企业案例成效 - 天津凌智皓越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获得400万元信贷支持综合费率不到2%支持其承接重大订单合同金额突破千万元 [3] - 天津天融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得1000万元担保贷款叠加担保费补贴实际支付担保费仅4万元 [4][5] - 中科芯创医疗科技获得100万元资金支持顺利向新疆中医医共体项目提供近百台设备 [5] 服务体系建设 - 天津市中小担在12家重点园区挂牌联合产业园与中航大科技园创佳科技园等深度协作 [6] - 中航大科技园推出转化保校友保园区保等专属担保产品转化保提供最高100万授信部分额度享免息2025年成果转化目标400项已近完成 [7] - 创佳科技园企业谱秀科技注册两个月即获得200万元贷款中科芯创在一年半内销售额接近5000万元 [7][8] 平台化运营机制 - 构建银行超市模式汇聚二十余家合作银行资源通过集中议价将凌智皓越综合费率压降至不足2% [3][8] - 与银行建立同步尽调并联审批机制将审贷时间缩短至一周左右 [9] - 创新风控引入科创积分制弱化传统财务指标和抵押物依赖推出党建增信模式将党建工作成效与担保授信额度挂钩 [10] - 构建22222风险分担机制由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天津市融资担保发展基金天津市中小担合作银行区域专项融资担保基金各承担20%风险 [10] 全生命周期服务 - 服务覆盖企业初创期启动资金成长期扩大生产需求成熟期多元化融资需求 [11] - 根据企业发展阶段逐步释放额度提供行业信息政策解读等额外支持 [12] - 截至2025年7月底累计为212户次创业市场主体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共计3.9亿元减免担保费260余万元企业获得财政贴息资金600余万元 [12] 未来发展规划 - 继续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发挥龙头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优势提升业务规模和服务质效 [13]
大货车为何遭遇续保难(金台视线)
人民日报· 2025-08-10 21:51
大货车保险问题现状 - 大货车商业保险续保遭遇拒保现象频发,部分车辆因被评为E类(最低风险评级)被保险公司拒绝续保,导致车辆无法投入运营[2] - 未被拒保的大货车面临保费大幅上涨,部分车辆保费从1-2万元涨至4万元[3] - 2024年全国营业类货车承保1125万辆,与全国1155.7万辆公路运营载货汽车相比存在30万辆差距,承保率约97%[8] 保险公司立场与评级机制 - 保险公司采用内部评分系统评估风险,考量因素包括行驶里程、车速、疲劳驾驶状况等,E类车被视为高风险[4] - 商业保险属于双向选择,保险公司有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拒保或提高保费[5] - 部分保险公司使用第三方风险评级数据系统进行内部测算,但大货车保险业务普遍亏损,需用其他车险保费补贴[7] 行业影响与替代方案 - 保费上涨或拒保直接影响货车司机生计,月收入1.8-3万元的司机扣除成本后盈余有限[3] - 部分司机被迫购买非正规的"安全统筹单",但这类产品缺乏监管且赔偿能力有限[4] - 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规范交通安全统筹行为,要求保险企业加强服务对接[8] 政策与解决方案 - "车险好投保"平台计划纳入大货车投保服务,实现线上"愿保尽保"[9] - 专家建议通过差异化定价模型、风险分担机制和社会资本参与优化承保方式[10] - 建立政策保险等措施协助保险公司降低风险,提高承保积极性[10] - 建议通过差异化费率机制引导大货车提升交通安全水平,发挥保险的经济杠杆作用[11]
债市“科技板”满月科创债发行规模突破4000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6-06 19:07
债市"科技板"发行规模 - 科创债发行规模达4172亿元,占全市场同期发行规模的17.4% [2] - 商业银行发行规模1910亿元,占比45.8%,政策性银行发行200亿元,证券公司发行259亿元,金融机构合计占比56.8% [2] - 非金融企业科创债发行规模达1803亿元,远超原科创票据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单月发行水平 [2] 发行主体结构优化 - 非金融企业科创债中民营企业发行规模占比从10.1%提高至12.5% [2] - AAA和AA+债券数量占比超90%,民营企业和公众企业主体评级均在AA+及以上 [2] - 股权投资机构踊跃参与,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提供股性资金支持 [3] 期限结构与资金用途 - 科创债期限呈长期化导向,3年以上发行规模占比近80%,10年以上超百亿元 [3] - 期限最长可达20年,如江苏省国信集团发行20年期3.6亿元科创债用于核电项目 [3] - 资金用途广泛涉及电子元器件制造、软件开发、医疗设备制造等新兴领域 [3] 金融机构参与情况 - 银行发行1910亿元科创债,期限3至5年,平均利率1.67%,资金投向科技贷款和科创企业债券 [4] - 23家券商发行科创债,国泰海通证券发行10年期债券,70%资金用于科创领域股权投资 [5] - 中信证券发行债券明确70%用于科创领域,其中50%用于科技创新类基金投资 [5] 风险分担机制创新 - 信用违约互换和风险缓释凭证成为流行工具,如浦发银行提供3000万元信用风险保护 [6] - 应流科技发行债券由中债信用增进创设30%风险缓释凭证 [6] - 风险分担工具可提升民营企业及初创期科创企业发债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6] 未来发展展望 - 建议发展混合型科创债券、科技创新型企业资产证券化等产品提高投资者参与意愿 [7] - 债市"科技板"将成为助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7]
创新信用评估模型 金融“粮草”助力畜牧业
中国经营报· 2025-05-20 14:51
政策导向与行业现状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稳定基础产能[1] - 畜牧业经营以家庭散户为主,管理分散且产业链短,资产多为活禽活畜,难以作为抵押物[1] - 经营户现金流不稳定且具有季节性特征,生产周期长且现金流依赖畜产品变现[1] 金融创新与融资解决方案 - 银行创新推出"肉牛贷",利用肉牛资产数据构建信用评估模型,推出"活体抵押"融资方式[1] - 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推出"肉牛贷",单笔额度最高达300万元,实现全线上申请审批[2] - 农业银行采用"智慧畜牧贷",通过"物联网监管+动产抵押"实现活畜抵押可抵可控[4] - 金融机构采用"政府+保险+银行+农户"四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解决担保难融资难问题[4] 行业特点与风险特征 - 畜牧行业周期特征明显,资金投入与回收具有较强周期性[3] - 行业风险集中,疫病和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大规模生产中断[3] - 活体牲畜价值波动大,缺乏标准化评估体系,抵押估值困难[3] - 饲料、兽药、劳动力等成本占主要部分,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显著[3] 金融支持与风险管理 - 银行可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针对不同环节设计差异化贷款期限[5] -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活体资产数据,区块链技术构建透明资产档案[5] - 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饲料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三方面发挥作用[6] - 玉米豆粕等饲料占养殖成本50%-60%,期货套保可锁定成本[6] - 某养殖企业通过期货套保在饲料价格上涨15%时仍成功锁定成本,每头牛净利润增加约300元[6] 产业链与成本结构 - 产业链包括饲料、兽药、种畜、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零售终端等环节[3] - 大型企业规模化生产与农户散养模式并存,行业格局多元[3] - 技术改良如品种优化、现代化养殖可降低成本,但初期需要较大投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