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地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迪拜连续八个半年度蝉联全球绿地投资项目数量第一
商务部网站· 2025-09-24 04:10
(原标题:迪拜连续八个半年度蝉联全球绿地投资项目数量第一) 据阿通社9月22日援引《金融时报》旗下 FDI Markets 数据显示,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迪拜已连续八 个半年度蝉联全球绿地投资项目数量第一。2025年上半年,迪拜共吸引了643个绿地投资项目,比排名 第二的城市多出478个,创下自2003年有统计以来的全球单一城市半年度新高。此外,迪拜绿地投资总 额上升至全球第二,吸引投资额404亿迪拉姆(约110亿美元),同比增长62%。FDI项目总量也增至 1090个,同比增加29%。迪拜总部类FDI项目增幅显著,从2024年上半年的20个增至32个,全球排名第 一。迪拜主要投资来源国包括美国(35%)、英国(10.6%)、法国(8.9%)、印度(8.9%)和沙特阿 拉伯(5.2%)。资金主要流向商业服务(30.6%)、酒店旅游(21.3%)、运输仓储(7.2%)、消费品 (6.6%)、房地产(6.3%)。 ...
中国对外绿地投资: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深入本土化运营
毕马威· 2025-09-16 05: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3][9]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对外绿地投资正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转型 强调深入本土化运营以应对全球经贸格局变革和产业链重构 [5][6][40] - 绿地投资已超越跨境并购 成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核心方式 因其更强的战略定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6][20][40] - 中国企业对外绿地投资规模显著回升 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光伏、数字基建等领域形成示范效应 通过全产业链布局重塑国际形象 [6][35][100] - 未来趋势包括供应链多点布局(从"中国+1"转向"中国+N")、投资领域多元化(数字经济、绿色能源、高端制造)、本土化深化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核心方向 [106][108][114] 全球对外绿地投资规模 - 2024年全球对外绿地投资金额为1.34万亿美元 虽较2023年下降5% 但仍为有记录以来第二高水平 项目数量达19,356笔 同比增长3% [20] -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尚未恢复至历史高点 2024年为1.6万亿美元 低于2007年峰值2.2万亿美元 [14] - 欧盟和美国是绿地投资主体 2024年占比分别为28%和17% 中国占比从2023年12%下降至6% [24] - 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绿地投资增长最快 2024年金额达2,110亿美元 同比增长73% 能源和采矿业投资下降28%和48% [35]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绿地投资阶段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截至2024年超3万亿美元 但占GDP比重仅16.5% 低于发达经济体(54.2%)和发展中经济体(24.7%) [41][46] - 中国绿地投资经历三阶段:1.0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17年)以获取资源和基建为主 国企主导 2.0阶段(2018-2024年)以产能输出和扩大市场份额为核心 民企参与度提升 3.0阶段(2025年起)聚焦供应链韧性和深度本土化 [48][51] - 2024年中国对外绿地投资金额达323.7亿美元 同比增长17.2% 为跨境并购规模的4倍 主要流向东南亚、欧洲和中东 [77][82][90] 投资区域与行业分布 - 东南亚、欧洲和中东是主要投资区域 2024年对欧洲投资104.7亿美元(同比增长60.8%) 对中东投资近30亿美元(同比增长64%) [77][89][90] -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比达85.3% 2024年投资金额276亿美元 匈牙利、印尼、马来西亚为主要目的地 [95][96] - 行业分布以汽车、能源、金属矿产为主 2024年汽车行业投资111.7亿美元 占比34.5% 动力电池、可再生能源和数字基建成为新增长点 [100][103][108] 投资主体与典型案例 - 民营企业在前十大绿地投资中数量占比60% 金额占比超50% 超过国有企业 宁德时代(匈牙利动力电池厂37.8亿美元)、中海油(圭亚那原油能源31.8亿美元)为2024年最大案例 [103][104] - 投资方式从自建工厂转向与当地企业合资、技术授权等模式 以规避美欧严格的投资审查 [115] 本土化与产业链延伸 - 企业注重深度本土化 覆盖研发、生产、营销、物流、售后全环节 并通过链主企业组织上下游配套出海 形成"研发—生产—服务"产业链联合体 [112][113] - 本地化运营从显性层面(产品、渠道)延伸至隐性层面(财税、内控、数据安全) 以提升合规性和竞争力 [112]
“出海”竞争:哪些新趋势?
2025-09-08 04:11
**行业与公司**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及上市公司海外业务[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自2016年起超越多个发达经济体 2022年与美国、荷兰、英国同处全球领先地位 尽管202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下降 但中国降幅相对较小[1][2] * 中国企业出海模式发生结构性变化 对外并购占比从2016年的44.1%显著下降至不足10% 绿地投资日益活跃并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支撑 反映出驱动因素从跨境避税转向产业输出[1][3] * 2023年中国绿地投资规模显著增长 创造数十万个工作岗位 高于2022年水平 主要流向新兴经济体[2][10] * 中国企业在不同经济体中的产业布局差异明显 租赁商务服务业和批零行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拉丁美洲 制造业更多流向欧洲和北美洲 采矿业和建筑业则在大洋洲和非洲占据主导地位 这与当地资源禀赋和需求密切相关[1][4] * 2023年披露海外收入的中国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约为20% 电子行业无论规模还是比重均处于首位 电力设备、汽车及家用电器等行业海外业务收入规模非常大 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30%[1][5] * 在汽车行业 商用车海外收入占比高于乘用车 部分源于燃油车竞争劣势 而商用车更容易打开国际市场 近年来电动乘用车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对企业盈利支撑作用日益显著[2][6] * 部分细分领域如跨境电商、跨境物流、医疗研发外包以及宠物食品等新兴领域 虽然海外收入规模相对小 但其自身营业总收入支撑强劲 具备较大增长空间[6] * 中国绿地投资重点领域包括金属、电子元件和汽车OEM等新兴行业 以及可再生资源、化学制品和矿物等行业[2][12] * 东盟地区如越南、泰国、柬埔寨及马来西亚 以及摩洛哥和墨西哥等国家 受益于中国绿地投资 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尤其是在电子元件、电器消费品以及金属与汽车OEM等领域[2][13] * 产业布局与东道国产业需求、政策、生产要素成本密切相关 例如汽车OEM领域 中国产业链协同发展增强了企业在马来西亚等地区建设高科技优势 同时满足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市场需求[14][15] **其他重要内容** * 截至2022年底 中国有约2.9万家境内机构在190个国家设立了4.7万家境外企业 这些境外企业用工需求较大 营收增速较高 外国员工比例较高 纳税比重保持高增速[4] * 基础化工、通信传媒及机械设备营业总收入超过25% 建筑装饰行业海外收入规模较大但占比较小[5] * 消费电子、光学光电子、电力设备中的光伏设备以及汽车零部件等子行业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大且比重较高[5] * 我国企业在跨境物流领域的海外收入同步增长 带动了上下游供应链的协同发展[7] * 上市公司海外收入不仅包含境外子公司的收入 也涵盖了出口收入 因此从绿地投资视角考察企业出海深水区表现更为重要[9] * 中国绿地投资主要流向新兴经济体如沙特、马来西亚、越南等 以及摩洛哥、印尼、埃及和哈萨克斯坦 在发达经济体中 美国、韩国和匈牙利是主要目标[11] * 半导体、通讯设备、电子消费品以及运输仓储和建筑材料也是绿地投资较大的受益者[12] *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 埃及、乌兹别克斯坦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吸引大量中国绿色资金投入[15]
摩洛哥成为非洲和中东地区绿地投资最多国家之一
商务部网站· 2025-08-27 07:05
绿地投资排名 - 摩洛哥以178个绿地项目数量位列非洲和中东地区首位 [1] - 埃及以470亿美元投资总额排名该地区第一 [1] 投资分布特点 - 埃及投资集中于少数大型项目导致均衡性差 [1] - 南非经济体量庞大但吸引投资能力不佳 [1] - 海湾国家投资额占主导但过度集中于油气资源领域 [1] - 摩洛哥外资分布均衡主要覆盖汽车 可再生能源和信息技术三大领域 [1] 摩洛哥产业优势 - 丹吉尔地中海自贸区与国际车企共建汽车产业生态链持续吸引全球投资 [1] - 太阳能和风能有效利用使该国成为地区能源转型先行者 [1] - 卡萨布兰卡和拉巴特数字服务与外包领域发展助推信息技术高地建设 [1] 投资环境因素 -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投资吸引力 [1] - 较高劳动力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1] - 政府监管有效性增强投资者信心 [1]
2025年上半年美国成为沙特最大的绿地投资者
商务部网站· 2025-08-26 17:42
绿地投资总体表现 - 沙特绿地项目数量同比增长30.1%至203个 总投资流入同比增长1.7%至93.4亿美元 [1] - 美国为最大绿地投资来源国 通过61个项目投资27亿美元 [1] - 埃及为第二大投资来源国 通过11个项目投资18.1亿美元 [1] - 中国为第三大投资来源国 通过11个项目投资8.583亿美元 [1] 行业分布特征 - 商业服务业在绿地外国直接投资项目中数量最多 共55个项目 占比达27% [1] 区域投资分布 - 利雅得吸引绿地投资项目100个 总投资额达23亿美元 [1] - 达曼吸引绿地投资项目21个 总投资额达12.8亿美元 [1] - 吉达吸引绿地投资项目13个 总投资额达12.2亿美元 [1]
中国汽车欧洲造 选址是门大学问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3 01:24
中国车企欧洲本土化生产布局 - 长安汽车计划在欧洲建厂以支撑未来销售 目前正在评估潜在选址 其欧洲负责人表示公司决心深耕欧洲市场并推进本土化生产方案 [2] - 比亚迪在匈牙利工厂建设中 奇瑞与西班牙EV MOTORS合资工厂已在巴塞罗那投产 零跑汽车也在评估欧洲生产方案 上汽集团已启动欧洲整车制造基地选址 [2] - 中国车企欧洲建厂选址需综合考量市场贴近度 供应链配套能力 政策环境 技术人才储备等多重因素 [2] 欧盟关税政策与中国车企应对 - 欧盟对华生产纯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5.3%反补贴税 为期5年 成员国中10国支持 5国反对 12国弃权 [4] -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崛起是欧盟加税直接原因 中国品牌在性价比和智能化技术方面领先欧洲同类车型 [4] - 加税促使中国车企加快在欧洲布局更全面产品组合 从纯电向插混 混动及燃油车市场渗透 [5] 中国车企欧洲市场表现 - 今年5月中国车企在欧洲销量同比增长110%至6.6万辆 市占率从去年同期2.9%升至5.9% [5] - 上汽名爵在欧洲销量居中国车企首位 计划今年夏季公布欧洲工厂选址 初期产能规划10万辆 [7] - 长安汽车已在德国 荷兰及英国建立三大区域运营中心 并加入欧盟中国商会汽车工作组 [8] 欧洲建厂选址分析 - 匈牙利和西班牙是目前最受中国车企青睐的建厂地点 东欧国家因劳动力成本较低也成为考察热点 [8] - 匈牙利作为欧洲交通枢纽 对华友好 提供税收优惠 已吸引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商投资 形成完整电动汽车产业链 [9][10] - 西班牙市场容量大 地理位置优越 政府推动电动化转型 奇瑞通过接手日产工厂实现快速投产 [15] 本土化生产模式比较 - 比亚迪采用绿地投资方式在匈牙利新建工厂 奇瑞选择棕地投资接手日产西班牙工厂 [6][9] - 独资模式可实现完全掌控但投入大周期长 合资模式可分担风险但存在管理权冲突 [16][17] - 欧洲政策制定者更欢迎棕地投资以提升现有产能利用率 避免裁员等问题 [18] 代表性企业具体布局 - 比亚迪匈牙利乘用车工厂规划产能15万辆 年内将投产4款车型 并设立欧洲总部和研发中心 [11][12] - 奇瑞与EV MOTORS合资工厂计划到2029年将产能扩大至15万辆 [13] - 零跑与Stellantis计划2026年在欧洲新地点投产 西班牙萨拉戈萨是潜在选址之一 [14] 行业长期趋势 - 目前在欧洲销售的中国汽车品牌约30多个 更多品牌准备进入 尽管短期受政策影响 长期不会放弃欧洲市场 [19] - 本土化生产是中国汽车产业从"产品出海"迈向"产业链出海"的关键一步 将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3]
美国关税大棒挥向东南亚,中国“新三样”转运模式告急?
高工锂电· 2025-07-16 09:59
贸易围堵升级 - 美国自8月1日起对14国大幅提升关税至32%-40%,重点打击转运货物,越南转运商品面临40%关税[2][3][4] - 中国在美国进口份额下降8.1个百分点(2017-2024年),越南和墨西哥份额显著上升,被美方视为贸易"重新路由"证据[2] - 印尼对美出口商品征收19%关税并附加转运惩罚条款,东盟国家潜在税率普遍接近转运惩罚水平[3][4] 中国企业东南亚布局争议 - 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在东南亚建立电池厂,星源材质等材料厂商同步布局产能,属于IMF定义的"绿地投资"[4] - 美国未明确区分转口贸易与绿地投资,对电芯生产环节本土化程度(如负极材料进口占比)的原产地规则模糊[5] - 锂电池产业链面临增值率计算标准缺失问题,重资产投资因政策不确定性承压[5] 全球贸易格局变革 - 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率将超20%(1910年来最高),政策混合驱动包括对抗中国产业政策、重振制造业、贸易逆差零和思维[6] - 地缘政治导致"亲美"与"亲华"集团间贸易增速比集团内部低5个百分点,供应链转向"安全驱动"[8] - 关税或导致美国物价上涨2.1%,户均损失2800美元,实际GDP永久缩水0.5%[8] 锂电产业冲击 - 美国市场占中国锂电池出口25%(2024年超150亿美元),关税或导致该市场完全丧失[9] - 国内锂电产业面临供需错配与价格内卷,反内卷政策初期效果有限,出口需求萎缩加剧困境[10][11] - 中国新增"电池用磷酸铁锂制备技术"等限制出口条目,技术博弈升级但保留审批出口空间[11][12] 企业战略转型 - 比亚迪等车企加速欧洲、墨西哥本地化生产,电池商倾向供应链整体出海,推行"深度扎根"模式[13] - 全球化逻辑从"效率模型"转向"合规与安全模型",敏感行业中国资本仍面临非关税壁垒风险[13][14] - 即时采购模式与本地供应商生态构建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策略[13]
聚焦高质量出海 多位专家为中企 “走出去”划重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6-07 09:31
中企出海战略与关键要素 - 品牌与合规是中企出海的两大关键要素 在发达市场需提升品牌认知度 可通过与当地知名品牌合作 合规管理是运营底线 违规可能导致罚款或失去市场[1] - 企业应从运营完整链条角度考虑全球化布局 包括研发 生产 销售等环节多点分布[1] -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打造服务企业"走出去"先行区 聚焦财务审计 法律合规 跨境金融等专业服务 深化长三角城市合作 搭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1] 欧美市场投资趋势与机会 - 欧洲和美国是中企传统海外投资目的地 绿地投资和合营合作成为新兴增长模式[2] - 欧洲绿色协议和数据战略带来投资机会 包括电动汽车工厂 电池储存设施 可再生能源等项目[2] - 卢森堡凭借稳定金融环境和透明法规体系 为中资金融机构提供优越条件 支持中企投资欧洲[2] - 美国并购活动降温 但可再生能源 科技制造等领域仍吸引中资 客户要求建立本地生产基地以降低供应链风险[2] - 欧洲生命科学行业受青睐 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 但中企面临市场准入和商业化运营挑战[2] 新兴市场与行业合作潜力 -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进入欧洲市场有多种模式 从授权合作到本地化营销体系 不同模式影响商业化运营和供应链等[3] - 东南亚和中东市场展现巨大潜力 中国连续9年位列印尼前三大投资来源地 合作领域包括矿业 能源 制造业 数字经济等[3]
2025年计划出海印尼、泰国、新加坡、阿联酋、沙特的企业注意!
梧桐树下V· 2025-03-21 15:44
中国企业出海战略 - 2025年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需应对国际市场环境复杂性和全球经济波动等不确定因素 [1] - 出海战略需选择合适的路径,常见方式包括直接投资和褐地投资 [1][3] 直接投资方式 绿地投资 - 定义:通过新设主体经营业务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3] - 实施步骤: - 市场调研:考察目标国市场潜力、政策文化及商业环境 [4] - 企业内部决策:国企需国资监管部门许可 [4] - 外部审批:完成ODI审批及银行/外管局备案 [4] - 主体设立:按当地法律准备注册材料 [4] 褐地投资 - 定义:通过收购兼并进入目标市场 [9] - 实施步骤: - 尽职调查:评估标的公司财务、法律、业务、劳动用工及税务状况 [10] - 协议谈判:明确交割条件(股东表决权、董事选举权等)并完成变更登记 [10] 出海方式比较 | 方式 | 优势 | 挑战 | |------------|----------------------------------------------------------------------|----------------------------------------------------------------------| | 直接投资 | 管理成本低 自主决定发展模式 高度灵活 [10] | 市场进入不可控因素多 对当地市场理解要求高 前期投入大建设周期长 [10] | | 收购兼并 | 快速进入市场 拥有成熟供应链/渠道 改造扩展时间短 [10] | 需充分尽调避免风险 整合管理难度大 灵活性受限于现有设施 [10] | | 合作方式 | 获取本地资源 对伙伴控制有效 实现优势整合 [10] | 伙伴选择需谨慎 沟通成本高 需掌握关键岗位权限 [10] | 审批要求 敏感领域界定 - 发改委规定敏感国家/地区包括:未建交国、战乱国、受国际条约限制国等 [6] - 敏感行业涵盖:武器装备、跨境水资源、新闻传媒及调控政策限制行业(房地产/酒店/影城等) [6] 投资额度审批 - 间接投资:3亿美元以上需国家发改委告知 中央企业需商务部备案 [7] - 直接投资:3亿美元以上需国家发改委备案 地方企业需省级商委备案 [7] 跨境交易架构 - 中间持股平台选址核心考量因素:分红退出税收成本 政治稳定性 资金流动性 [13] 课程内容概览 - 第一节涵盖:出海背景数据(2023-2024并购数据、2003-2022直接投资流量)、战略优势、6大路径及ODI备案流程 [19] - 第二节聚焦:风险规避方法 资金安全保障(外汇管制、税务筹划) [21][23] - 第三节解析:印尼、泰国、新加坡等热门目的地政治环境、法律复杂度及文化沟通要点 [22][23] 讲师背景 - 赵叶:百宸律所合伙人 北京市涉外律师人才库成员 2024律商联讯40岁以下精英 [17] - 杨洁:百宸律所顾问 北大法律硕士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