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通缩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9月起,四大“降价潮”要来了?消费者可提前做好准备
搜狐财经· 2025-09-16 02:42
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在9月后出现"降价潮"的原因主要有三: 新房销售遇冷,亟需"金九银十"的刺激: 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房销售持续低迷。为抓住传统的"金九 银十"购房旺季,开发商不得不祭出降价策略,以期提振成交量,扭转市场颓势。 2025年经济透视:多重"降价潮"来袭,普通人能否缓解生活压力? 步入2025年,一股普遍的经济阴霾笼罩着许多家庭。居民们普遍反映,工资的增长步伐明显放缓,甚至 出现了停滞或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日常开销却持续攀升,一次超市购物便可能支出300至500元,生 活成本的不断上涨让许多人倍感压力。为了应对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不少家庭被迫回归"柴米油盐"的 本真,减少了外出就餐和外卖的频率,转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居家烹饪之中。 然而,就在这普遍的"紧缩"氛围中,业内却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从九月起,四项主要的"降价潮"预 计将陆续登场,这为普通民众带来了缓解经济压力的曙光。是时候提前洞悉这些变化,为即将到来的机 遇做好准备。 降价潮一:房地产市场迎来新一轮洗牌 进入2025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延续了近期的下跌态势。据统计,全国二手房价格已连续下跌超过30个 月,今年8月份,百城二手房价格同比跌 ...
9月后,四大“降价潮”要来了?普通人终于能省点钱?
搜狐财经· 2025-09-11 16:45
在进入到2025年之后,很多居民反映手里的工资涨幅放缓,甚至还下降,而随便去一次超市就要花掉3-500元,生活成本在持续上升。此外,由于赚钱越来 越难了,不少人每天都在家烧菜做饭,连下馆子和叫外卖的次数也减少了。 9月份后,新房和二手房出现"降价潮"的原因有三个:①2025年上半年新房销售持续萎缩。而进入到"金九银十"买房旺季后,开发商希望通过降价来刺激新 房成交量的回暖。 ②现在国内二手房挂牌量激增,房东只有低于市场价10-15%才有可能获得成交。否则房子根本卖不掉。③现在实体经济不景气,很多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或 失业,已经支撑不了高房价。现在只有房价下跌才能换来一些购房需求。 降价潮二:汽车市场将面临降价潮 在进入到2025年之后,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了新一轮的"降价潮",有几十个国内外品牌加入。通常国内中档汽车品牌降价在2-3万。进口高档汽车的降价幅度 近9万元。而汽车二手市场的降价幅度更是惊人。网友杨亮去年4月份购买的一辆国产中档汽车是24万,如今在二手车市场时只值16-17万。在一年的时间里 跌去了7-8万元。 导致汽车市场出现"降价潮"的原因有以下三个:①本来国内主要是以燃车汽车为主,现在又有大量新能源 ...
中国消费通缩“日本化”?
日经中文网· 2025-08-25 08:00
中国经济通缩压力与价格竞争态势 - 中国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下滑 4~6月同比下降1.3% 创历史最长下滑纪录 与日本2011年同期下降1.4%的水平相当[2][5][7] - 外卖行业陷入激烈价格竞争 美团、饿了么与新进入者京东集团展开顾客争夺战 京东投入100亿元 阿里巴巴宣布投入500亿元用于降价资金[4] - 餐饮业收入增长显著放缓 7月同比仅增长1.1% 反映家庭节约意识扩散至餐饮消费领域[5] - 奢侈品与高档消费品出现大幅降价 上海市内高档白酒打8折出售 北京折扣店半价销售欧美奢侈品箱包[5] - 政府政策加剧需求下降 5月中旬修订节约条例 禁止官员在接待中使用高档烟酒 加速白酒等产品需求萎缩[5] - 三家企业于8月1日宣布停止过度价格竞争 免费提供活动减少 但优惠券发放持续以防止顾客流失[5] - 经济通缩压力源于需求增长乏力与企业产能过剩 专家指出消费蛋糕有限导致需求争夺竞争持续[5] - 中央财经委员会于7月1日会议确认将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显示领导层对通缩趋势保持警惕[7]
银行行长透露:房子和车子都会贬值,未来手握这“两样”让人安心
搜狐财经· 2025-07-21 08:06
货币供应与经济周期 - 国内M2规模达到330万亿元 是美国的两倍 比欧洲日本所有货币加起来还要多[2] - 上半年CPI同比下降0.1% 经济处于通缩周期 物价总体呈现"稳中有降"趋势[2] - 超发货币在金融体系内空转 企业和居民信心不足导致贷款市场需求萎缩[2] 房地产行业趋势 - 2022年起国内房价进入长期调整趋势 二三线城市先下跌 2023年一线城市跟跌[5] - 上海市中心房价从9万/平米跌至6万/平米 跌幅超过30%[5] - 2021年房地产调控达650次以上 叠加居民收入下降和观望情绪导致市场持续调整[7] 汽车行业动态 - 汽车市场出现降价潮 本田/雪佛兰等品牌部分车型降价超6万元[7] - 国产汽车品牌如吉利/比亚迪/五菱/哪吒同步降价促销 平均降幅2-3万元[7] - 部分车型从22万元直降至18万元 行业价格战预计持续[7]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新能源汽车大量进入市场导致供过于求[9] - 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进入汽车行业加剧竞争[9] - 中产阶级收入减少导致汽车市场需求萎缩[9] 资产配置策略 - 现金及存款成为通缩周期重要保障手段[9] - 专业技能储备可降低裁员风险并增强再就业能力[11] - 专业技能支持副业拓展以提高家庭收入水平[11]
7月起,中国将迎来5大趋势性转折,谁先转变,谁先站稳!
搜狐财经· 2025-07-09 16:22
宏观经济 - 高盛预测中国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为5.2% 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 [1] - 6月CPI同比上涨0.1% 较5月回升0.2个百分点 [1] - 消费需求低迷 结婚和出生人口数量下滑 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 [1] 房地产行业 - 2022年起国内房价进入长期下跌趋势 三四线城市先跌 后蔓延至一线城市 [3] - 环京楼市平均房价跌幅超50% 一线城市相对抗跌 [3] - 7月起二三线城市房价跌幅将放缓 一线城市开始补跌且跌幅扩大 [3] - 建议一线城市持有"老破小"等房产的业主尽早抛售变现 [3] - 2024年起5年内将提供600万套保障房 年均120万套 价格低于周边商品房 [11] 金融行业 - 前5个月居民银行存款减少2.46万亿元 去年同期增加9873亿元 [8] - 5月单月居民存款减少1.17万亿 连续四个月净流出 [8] - 居民存款转向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投资渠道 [8] 人口与社会趋势 - 全国结婚登记仅181万对 同比减少15.9万对 降幅8.1% [13] - 《婚姻登记条例》草案取消户口限制 简化登记流程 [13] - 多地出台政策限制彩礼金额 提倡零彩礼 预计下半年结婚登记人数有望反弹 [13] 科技行业 - 人工智能应用加速普及 无人出租车、无人配送车等已投入实际应用 [14] - 智能客服、送餐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替代人工岗位 [14] - 预计更多重复性工作岗位将被AI取代 需加强AI技能学习 [14]
7月起,4大“降价潮”袭来!不是福利,而是提醒,你准备好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7-07 07:16
资产缩水 - 房地产、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全面收缩,裁员降薪已成为企业常规操作 [3] - 应届生就业市场竞争白热化,工资悄然下滑 [3] - 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三年期定存利率跌破2% [3] 楼市低迷 - 二三线城市房价率先下跌,一线城市2023年加入下行通道 [5] - 上海中心区域房价从2021年高峰时的9.6万元/平方米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6.5万元/平方米,跌幅超过30% [5] - 2025年2月全国百城二手住宅均价为14071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42%,同比下降7.26% [5] - 一季度全国百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下跌超过40%,百强房企销售额暴跌45.8% [5] 车市激战 - 超过30家主流车企参与史诗级降价潮,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奔驰、宝马等 [7] - 部分车型降价幅度高达62%,中低档汽车普遍降价1.5万-2万元,进口高档车降幅近10万元 [7]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行业竞争从增量转向存量 [7] - 2025年一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跌至3.9%,低于制造业6%的平均水平 [7] 家电市场 - 空气炸锅、洗衣机、吸尘器等常见家电价格普遍下跌10-15% [9] - 新兴小家电如空气炸锅和电动拖把新品上市价仅为几年前旗舰机的一半 [9] - 北京市商务局将智能马桶、扫地机器人等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补贴幅度为最终售价15% [9] 通缩风险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微降0.1% [10] - 消费市场持续疲软,商品滞销成为常态 [10] - 企业被迫裁员降薪,招聘市场寒冬凛冽 [10]
7月起,四大“降价潮”来了:有人偷着乐,有人更焦虑!
搜狐财经· 2025-07-04 23:41
经济通缩周期 - 2025年上半年中国CPI同比下降0.1% 表明经济进入通缩周期 [1] - 通缩导致现金购买力上升 但消费市场低迷 企业裁员降薪 招聘需求下降 [1] 房地产行业 - 2022年起二三线城市房价下跌 2023年一线城市加入下跌行列 [5] - 上海中心区域房价从2021年9.6万/平米跌至2025年6.5万/平米 跌幅超30% [5] - 房价下跌原因包括持续调控政策发酵 房价收入比过高(一线城市超40 二三线20-25) 居民收入增长乏力 [5] 汽车行业 - 比亚迪 吉利 小米 理想等品牌降价 中低档车降1.5-2万 高档进口车降近10万 [7] - 降价原因包括中产收入下降导致需求萎缩 新能源车大量入市造成供大于求 资本涌入加剧竞争 [7] 小家电行业 - 2025年空气炸锅 洗衣机等小家电价格下跌10-15% [9] - 降价原因包括产品更新换代快导致老款清仓 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抑制换新需求 [9] 猪肉市场 - 猪肉价格跌破20元/斤至16-17元 较前期30多元/斤下跌近半 [11] - 价格下跌源于前期养殖扩张导致供大于求 消费者转向低脂肪肉类 [11] 整体影响 - 四大降价潮涉及房地产 汽车 小家电 猪肉行业 [3][5][7][9][11] - 通缩周期下商品性价比提升 但相关行业经营压力增大 [11]
存款大逃亡!5个月2.4万亿居民存款“搬家”,钱都去了这5个地方
搜狐财经· 2025-06-25 22:58
银行存款流失情况 - 前5个月居民银行存款减少2.46万亿元,去年同期为增加9873亿元 [1] - 5月单月居民存款净流出1.17万亿元,连续四个月净流出 [1] - 中小银行揽存压力显著增大 [1] 存款流失原因 - 银行存款利率连续下调至"1时代",创历史新低 [4] - 储户因存款收入过低转向其他投资渠道 [4] 资金流向分析 银行理财产品 - 4月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增长2.1万亿,总规模达31.3万亿创历史新高 [6] - 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2.4%-2.8%,显著高于存款利率 [6] A股市场 - 前5个月8200万存款流向A股,占流出总额33.4% [9] - A股新开户数增长62.3%,新增散户873万 [9] 公募基金 - 5月底公募基金规模突破29.7万亿,较年初增长3.6万亿 [12] - 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安全性较高,股债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风险较大 [12] 提前还贷 - 房贷利率从5.88%降至3%,促使提前还贷行为增加 [14] - 房价下跌导致炒房客抛售房产变现 [14] 消费市场 -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万亿,同比增长5.2% [16] - 旅游、餐饮、娱乐等中低端消费回暖,高端消费仍低迷 [16] 行业影响 - 银行存款吸引力下降,资金大规模流向理财、股市、基金等领域 [17] - 消费市场部分回暖但全面复苏仍需收入增长和信心恢复 [17]
盘点可用于防御的五类资产
天天基金网· 2025-06-12 11:43
核心观点 - 投资组合中需平衡进攻与防守,配置避险资产可降低波动性并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2] - 避险资产具备低相关性、高流动性和抗跌性特征,但通常收益率低于风险资产 [4] - 五种主要避险资产包括现金等价物、债券、红利资产、黄金和大宗商品,各具差异化功能 [6][21] - 不同市场环境下避险资产表现分化:通缩利好债券、滞胀利好大宗商品、地缘冲突利好黄金 [24][31] 资产防御性定义 - 避险资产指内在价值稳定、价格波动小或抗跌的资产,与风险资产形成互补 [4] - 核心作用包括降低组合波动(缓冲市场冲击)和提供高信用流动性(稳定现金流) [4] - 受"不可能三角"制约,避险资产通常牺牲高收益换取低风险和高流动性 [4] 五大避险资产分析 现金及等价物 - 货币基金为核心配置,具备准储蓄特性(无申赎费、T+0流动性) [9] - 通过同业存款(利率谈判优势)、短期债券(1年内期限)和债券回购(质押担保)提升收益 [9] 债券资产 - 国债防御性最强(国家信用背书),信用债波动较大但收益更高 [11] - 基金配置选择包括短债/中短债/长债基金,收益来源为利息+价差 [12] 红利资产 - 高股息率(超越国债/理财收益)提供类债现金流,公用事业/银行/能源行业为典型代表 [14] - 基金优选红利低波/质量指数基金,通过多因子筛选增强防御性 [15] 黄金 - 兼具货币/金融/商品属性,历史危机中作为硬通货抗贬值(如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沪金涨110%) [17][30] - 无稳定现金流,价格波动高于债券,可通过黄金股基金或指数基金配置 [18] 大宗商品 - 工业金属(铜/铝/锌)需求稳定,能源/农产品可对冲供应中断风险 [20] - 基金工具包括豆粕/原油/有色金属指数基金,滞胀环境下表现突出 [20][28] 市场情景表现对比 - **经济通缩**:债券最优(利率下行驱动),大宗商品最差(2008年金融危机案例) [26][27] - **经济滞胀**:大宗商品领涨(石油危机期间原油/黄金表现),债券承压(利率上行) [28] - **地缘冲突**:黄金显著跑赢(2022年俄乌冲突推动金价创历史新高) [30][31] 配置策略建议 - 复杂宏观环境下需多元化配置,分散至不同避险资产以增强组合防御性 [32] - 动态调整配置重点(如通缩期增配债券、冲突期增配黄金)可优化风险收益比 [32]
现在手握大量现金的人,要偷笑了,原因有这4点
搜狐财经· 2025-05-01 11:55
货币超发与通缩现象 - 一季度M2余额达3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7%,规模为GDP的2倍,但CPI同比下降0.4%,呈现"稳中有降"格局 [1] - 货币超发未流入商品市场,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叠加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消费需求萎缩和商品积压,引发通缩 [3] 通缩环境下现金持有者的优势 购买力提升 - 猪肉价格从26-28元/斤降至18-20元/斤,中档轿车价格从25万降至16-18万,货币购买力显著增强 [5] 金融市场风险规避 - 银行存款利息虽低但本金安全,2024年股民人均亏损14万元,公募基金普遍亏损20-30%,部分银行理财产品2025年起出现亏损 [7] 应急能力保障 - 现金储备可应对失业、疾病等突发事件,帮助生意人度过通缩周期,如深圳华强北商户形容现金为"氧气瓶" [9] 潜在投资机遇 - 通缩周期挤压资产泡沫后,现金持有者可收购廉价资产筹码,如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低位机会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