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金融支持

搜索文档
优化供给结构提升资金效能
搜狐财经· 2025-08-31 22:49
贷款期限结构变化 - 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由56%上升至67% 近10年上升11个百分点 [1]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1] - 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期限结构 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 中长期贷款更多用于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1] 信贷投向结构演变 - 新增贷款结构由2016年房地产和基建贷款占比超60% 转变为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占比约70% [1] - 科技贷款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绿色贷款余额由2019年末9.9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36.6万亿元 [1] - 普惠金融量增面扩 养老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速连年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1] 金融总量与政策导向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突破430万亿元 广义货币M2余额突破330万亿元 [2] - 金融资源更多用于促进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 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 [2] - 人民银行联合证监会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 健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渠道和机制 [2]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 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 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和信息共享作用 [3] - 细化实施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运用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升融资效率 [3] - 通过推送名单和共享信息方式帮助经营主体融资和金融机构获客 [3] 消费金融支持政策 - 人民银行推出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 国家首次大范围发放育儿补贴 [4] - 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 政策关注惠民生和促消费 [4] -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低于50% 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4]
“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 央行明确下半年七方面工作重点
证券日报· 2025-08-03 16:04
货币政策方向 - 央行明确下半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引导信贷合理增长 匹配经济增长和价格目标 [1][2] - 相较于年初"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的表述 本次新增"盘活存量 用好增量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强化增量政策重视度 [2] - 总量工具方面 预计灵活运用降准、MLF等工具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关键任务在于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防范资金空转 [3] 实体经济支持重点 - 上半年金融支持成效显著 科技、绿色、普惠小微、养老产业、数字经济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2.5%、25.5%、12.3%、43%、11.5% [4] - 下半年重点方向包括: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较快增长 加大"两重""两新"领域融资支持 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 [4] - 预计通过再贷款工具向科创企业提供低息贷款 或新增结构性工具支持 融资成本下降将加速技术转化和产业链升级 [5][6] 金融改革与开放 -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扩大贸易结算使用 吸引全球资金增加中国资产配置 同时保持汇率弹性 防范超调风险 [6] - 上半年已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调增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 政策协同性增强 [4] 政策工具创新 - 结构性工具持续发力 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调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 [4] - 上半年下调政策利率、结构性工具利率及公积金贷款利率 推动融资成本下行 金融支持经济力度加大 [3]
江苏上半年新增贷款全国第一
新华日报· 2025-08-01 00:13
金融总量与信贷增长 - 6月末江苏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8.09万亿元,同比增长9.8%,新增贷款2.09万亿元,同比多增1529亿元 [1] - 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3万亿元,同比多增4344亿元,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居全国第一 [1] 制造业金融支持 - 工商银行江苏镇江分行为江苏索普集团醋酸乙烯及EVA一体化项目提供22亿元银团贷款,成立制造业金融中心以提升服务主动性 [2] - 6月末江苏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1%,增速高于各项贷款5.3个百分点,反映企业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2] 科技金融创新 - 江苏省推出"人才贷""成果转化贷""专精特新贷"等多样化金融产品,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 [3] - 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出以来,全省23家经营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240.4亿元,发行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3] - "苏创融"和"苏创积分贷"评价体系强化对科技型企业的精准支持,引导金融资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3] 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 -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通过"苏农粮贸贷"纯信用模式支持广胜粮食收购站,上半年惠及农业经营主体超6600户 [4] - 6月末全省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9% [4] - 农业银行苏州分行围绕阳澄湖大闸蟹产业推进"整村授信",累计为清水村50余家经营户提供贷款5800万元 [5] 绿色金融与特色产业 - 南京银行为南京埃斯顿发放3400万元"近零碳工厂"挂钩贷款,利率与减排目标挂钩 [5] - 6月末江苏省绿色信贷余额比年初新增8712亿元 [5] - 农业银行无锡分行为桃产业相关项目累计投放贷款超12亿元,支持"水蜜桃之乡"建设 [6] 消费金融与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出台19条举措,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 [7] - 银行消费贷场景从传统消费向服务消费和新消费领域拓展,数字化程度提升助力突破需求天花板 [7]
宏观周报:中美就落实日内瓦会谈共识达成框架-20250615
开源证券· 2025-06-15 13:43
国内宏观政策 - 经济增长方面,中办、国办印发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自贸区试点推广,听取房地产新模式和好房子建设汇报[11][12] - 基建与产业方面,聚焦多领域改革,国资委建立三级规划体系推动国有资本集中[13][15] - 货币方面,必要时或降准释放流动性,6月6日央行开展1万亿买断式逆回购,6月同业存单到期规模4.2万亿元[16][17] - 消费方面,多地加强以旧换新活动监管,湖北国补活动持续到2025年12月31日[17][18] - 金融监管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细化新保险合同准则,期货交易所重点管理高频交易[19][21] - 贸易方面,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达成框架,央行、外汇局支持福建两岸金融市场建设[22][26] 海外宏观政策 - 伊以冲突升级,6月13日以色列空袭伊朗,伊朗反击,伊朗退出与美国核谈判[27][28] - 特朗普贸易政策,将钢铝及其衍生制品关税从25%提至50%,6月23日起对钢制家电加征关税,准备签署美英贸易协议关键部分[27][28] - 欧央行降息,6月5日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下调25个基点,欧央行接近降息周期尾声[28] 风险提示 - 国内外货币政策持续分化,国内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7]
加大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将出台,创业板ETF广发(159952)近半年新增份额同类居首!
新浪财经· 2025-05-19 06:03
创业板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19日13:02,创业板指数下跌0.40%,成分股涨跌互现,中航成飞领涨3.49%,华大基因领跌5.44% [1] - 创业板ETF广发盘中成交6474.24万元,近1年日均成交2.62亿元,排名可比基金前2 [1] - 创业板ETF广发最新规模达99.30亿元,位居可比基金前2,近半年份额增长7.33亿份,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1] 创业板指数估值与构成 - 创业板指数最新市净率PB为4.11倍,低于指数近5年82.17%以上的时间,估值性价比突出 [1] - 创业板指数由创业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100只股票组成,反映创业板市场运行情况 [1]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创业板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0.3%,包括宁德时代、东方财富、汇川技术等 [2] 政策与市场动态 - 证监会副主席表示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为企业创新成长提供制度支撑 [2] - 科技部等四部门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金融服务短板,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2] -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生态体系 [2] 创业板业绩与ETF特点 - 创业板2025Q1扣非净利润增速提升28.8个百分点至17.4%,营收增速提升5.3个百分点至7.9% [3] - 创业板ETF特点包括打包投资创业板龙头股票、涨跌幅限制±20%、开户门槛低、交易便利等 [3] - 创业板ETF广发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处于同类产品最低档位 [3]
央行行长潘功胜发声,事关货币政策、风险防控|两会时间
和讯· 2025-03-06 11:21
货币政策调整与传导 - 2024年央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明显下行,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在7%-8%之间,高于名义经济增速约3个百分点[2] - 2025年货币政策将择机降准降息,当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均有下行空间[2] - 未来将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2] - 将持续强化利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规范不合理市场行为,推动落实银行补充资本金等措施,促进产业供求动态平衡[2] 汇率政策 - 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同时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3]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 将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拓宽科技贷款、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4] - 支持科技型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用于研发投入、项目建设等,支持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5] - 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将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至10000亿元[5] 金融风险防控 - 2024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6%、不良贷款率1.5%、拨备覆盖率211%,均显著高于监管标准[6] - 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已下降一半,通过多种方式稳妥处置中小银行风险[6] - 约40%的融资平台通过市场退出、市场化转型等方式退出融资平台序列[6] - 融资平台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约14.8万亿元,较2023年初下降25%,新发行债券平均利率为2.67%[7] 金融市场稳定措施 - 创设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互换便利操作金额合计1050亿元,上市公司拟申请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约750亿元[7] - 金融机构与近900家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达成合作意向[7] - 未来将聚焦宏观经济波动与金融风险联系,防范外部风险冲击,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