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适应

搜索文档
适应解决方案:气候韧性中的投资机遇
Refinitiv路孚特· 2025-09-11 06:02
Beth Schuck LSEG 可持续发展投资研究分析师 伦敦证交所集团(LSEG)对绿色经济的最新分析首次深入探讨了气候适应和韧性领域所蕴含的1万亿 美元投资机遇。 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且代价日益高昂。今年1月,洛杉矶的野火造成了高达1500亿 美元的经济损失,并导致30人丧生。过去十年间,与气候相关的天气事件造成了约2万亿美元的损 失。 即使全球努力加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气候系统的惯性意味着未来几十年内气候变暖的趋势将进一步 加剧 [1] 。结果就是,由于气温上升,洪水、干旱和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严重。 同样,即使今天排放量降至净零,由于极地冰川缓慢融化,我们仍将面临数百年的海平面逐渐上升 [2] 。 全球范围内,瑞士再保险指出,按照目前2.0-2.6°C的升温轨迹,11-14%的全球GDP到2025年将面临 风险。在企业层面,已有大型企业因气候影响而破产——例如,2019年,连续两年的野火导致加州公 用事业公司太平洋天然气和电力公司(PG&E)破产。 落实计划 这些事实表明,世界正开始适应一个日益变暖的环境。我们在2023年进行的研究发现,19个G20国家 的政府已制定了 ...
“十年九旱”的西北,如今暴雨频发,中科院院士黄建平:未来可能遭遇更猛暴雨,要尽快开展标准修订及工程改造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1 13:56
西北地区降水模式变化 -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和径流量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增加 部分干涸湖泊水位回升 洪水事件更加频繁 但降水呈现东多西少空间格局 [2] - 极端降水事件频率 强度和持续时间显著增加 尤其在新疆北部 河西走廊及陇中地区 兰州等城市突发性强降水增多趋势明显 [2]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持水能力增强 水汽输送路径调整 更多水汽深入内陆 为西北极端降水提供必要条件 [2] 链式灾害特征与成因 - 短时强降水-山洪-城市内涝链式灾害在西北地区已成为频发态势 非偶然个案 [1][3] - 全球变暖使极端降水事件趋多趋强 副热带高压北抬使水汽深入西北内陆 [3] - 西北多山地丘陵地形使强降水迅速汇聚形成山洪 城镇位于河谷地带承灾体高度集中 [3] - 城市化进程中地表硬化 河道侵占 排水系统能力不足削弱自然调蓄功能 放大致灾效应 [3] 城市气候脆弱性表现 - 西北城市自然条件先天不足 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易旱涝急转 地形抬升作用显著 生态本底脆弱土壤保水能力差 [4] - 社会经济承灾能力弱 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基于历史气候 快速城市化扩大承灾体暴露度 防灾减灾资源有限 [4] - 老城区排水系统标准不高 应对极端暴雨能力弱 显著提高对极端降水敏感度 [4] 预报技术现状与挑战 - 数值预报模式进步使强降水预报能力稳步提升 2024年9月青海大通暴雨提前24小时准确预报落区 暴雨红色预警提前量达58分钟 [5] - 短期晴雨预报准确率超80% 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达90%以上 [5] - 西北地形复杂观测站点稀疏 对局地突发性对流性暴雨预报仍存巨大挑战 时间地点量级精细化预报存在不确定性 [5] 预警能力提升路径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精密监测网弥补观测空白 [5] - 发展公里级精细化区域数值预报模式更好刻画地形与云雨物理过程 [5] - 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融合和预报解释应用 [5] - 优化预警信号为导向的叫应机制解决预警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5] 气候数据转化防灾建议 -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将大尺度预测降尺度到城市尺度生成高分辨率预估产品 [6] - 结合城市下垫面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开展暴雨内涝等灾害风险评估识别高风险区域 [6] - 修订城市排水防涝工程设计标准 优化海绵城市布局 建立分级预警响应流程 规划应急设施 [6] - 建立动态适应路径定期更新预测数据和风险评估调整防灾策略 [6] 跨部门协作挑战与对策 - 气象数据与工程设计参数格式标准不一 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不畅 部分数据涉密形成数据壁垒 [7] - 气候风险长期性与工程决策当期效益矛盾 适应措施投入大效益滞后 科学语言转换不足导致政策落地难 [7] - 建立跨部门协作平台推动数据标准化 提供用户友好型产品 将气候适应纳入长远规划 探索气候适应型保险 [7] 未来极端降水模拟与标准修订 - CMIP6多模型模拟显示未来西北地区降水总量和极端降水强度均增加 高排放情景下增幅更显著 过去几十年一遇事件将更频繁 [8] - 传统工程设计基于气候平稳性假定可能系统性低估未来风险 [9] - 建议采用最新数据重新计算设计值 引入非平稳性频率分析理论 增设气候变化调整系数 [9] - 兰州排水系统基于历史气候条件 可能低估气候变暖下短时强降水风险 需尽快开展标准修订和工程改造 [9] 传统措施失效风险与地形效应 - 工程性措施 预报预警和应急管理等传统机制因降水变率加剧存在失效风险 [10] - 超越设计标准暴雨可能使排水系统饱和 长期干旱后土壤下渗能力下降加剧地表径流 极端干旱与暴雨叠加提升水库调度难度 [10] - 兰州黄河河谷地形及周边山地对气流动力抬升作用显著 产生地形强迫增强效应 使暴雨强度更大局地性更强 [10] 高风险区域识别与资源配置 - 基于科学识别高风险区域进行优先投入是提升气候适应效率的核心原则 [11] - 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多源数据可识别黄河洪泛区 黄土沟壑区 城市低洼易涝区 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高风险区域 [11] - 高风险区域识别可为国土空间规划 灾害防治及应急资源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11]
报告预警:今年气候年景偏差,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多发强发
南方都市报· 2025-06-25 14:57
全国低碳日与气候变化 - 2024年全国低碳日主题为"碳路先锋、绿动未来",强调从生产生活做起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1] -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高1.55℃,首次突破1.5℃温升红线 [8][10] - 中国30个省份已出台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明确2035年前区域适应目标 [9]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 2024年可再生能源占全球新增电力装机的92.5%,太阳能与风能成为最经济的新增电力选项 [2][4] - 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占GDP比重超10%,贡献四分之一经济增长,是全球最大市场与制造基地 [4] - 联合国指出过去十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十年,但能源转型速度仍滞后于气候危机恶化速度 [4][5] 气候适应行动进展 - 中国2024年极端天气频发,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事件呈多发强发态势 [8][10] - 国家持续强化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适应能力 [9][10] - 水利工程、林草生态系统、海洋环境等领域适应能力建设取得实效 [9] 国际合作与政策呼吁 - 联合国呼吁在三大领域突破:制定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增加发展中国家气候融资、改革国际金融架构 [4][5] - 中国将扩大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为全球贡献解决方案 [10] - 需加强政府、社会及各行业协作实现气候目标 [5]
墨西哥多地遭遇严重旱情 46.5%土地处于中度至异常干旱状态
人民日报· 2025-06-02 21:52
干旱影响 - 墨西哥65.9%的国土受干旱冲击,46.5%的土地处于中度至异常干旱状态 [1] - 奇瓦瓦州是唯一完全被标记为红色的州,灌溉用水比正常年份减少超一半 [1] - 墨西哥农业总产量可能下降至2.803亿吨,为2018年以来最低 [1] - 墨西哥城周边水库水位持续下降,部分社区轮流供水 [1] 农业影响 - 奇瓦瓦州种植豆类、苹果、玉米等农作物和畜牧业为主,农作周期被打乱 [1] - 西北部及中部粮食类作物和牧草显著减产,部分地区农产品价格上涨 [1] 水资源管理 - 全国约一半用水为农业用水,依赖效率低下的沟渠灌溉系统 [2] - 地下水过度开采问题突出,北部干旱区水井接近枯竭 [2] - 政府启动应急措施,增拨灌溉水配额并投资修复老化水渠系统 [2] - 推进"水资源现代化"工程,包括节水灌溉技术、地下水监测等 [2] 国际争端 - 根据《1944年水资源条约》,墨西哥需向美国提供21.58亿立方米水量 [2] - 美国每年向墨西哥输送18.5亿立方米水量 [2] - 墨西哥因干旱面临履约压力,美方多次指责墨方未如期交付 [2] 长期战略 - 需加强气候适应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长期气候战略 [3] - 探索建立统一的水资源协调机制,扩大绿色基础设施投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