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

搜索文档
赵刚在全省安全生产和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视频会议上强调抓实抓细安全生产森林草原防灭火各项工作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陕西日报· 2025-09-28 22:49
会上,省应急管理厅通报了有关情况,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林业 局作了发言。 西安市市长叶牛平,省政府秘书长吕来升,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区)及相关企业负责同志参加会 议。(记者:孙鹏) 9月28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安全生产和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视频会议,省长赵刚出席并讲话。他 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和秋冬季 森林草原防灭火视频会议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抓实抓细安全 生产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各项工作,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省委常委、常务副 省长王晓主持会议,副省长武文罡出席会议。 赵刚强调,秋冬季节是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多发期,加之中秋国庆假期临近,做好防灾减灾工 作责任重大。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紧绷思想之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 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抓好安全防范各项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聚焦重点领域、 紧盯薄弱环节,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狠抓工程建设和野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强化道 路安全管控,深入排查整治矿山、危化品、 ...
重庆五年来实施地灾重大工程项目368个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1:16
重庆五年来实施地灾重大工程项目368个 中新网重庆9月26日电 (张旭 杨思琦)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扈万泰26日在重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上表示,五年来,重庆努力提升超大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坚决守牢自然资源安全底线。 "我们系统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水平。"扈万泰介绍说,重庆构建全域全量地质灾害风险隐患一体化管 控体系,五年来,永久搬迁受威胁群众8.2万余人,实施地灾重大工程项目368个,通过成功预警可能出 现的伤亡情况,累计避免人员伤亡2759人。 当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会(第十二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重庆规划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成效。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余颖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重庆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各项措施。这些 措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三是强化除险固安,统筹推进风险消减。"十四五"期间,重庆大力实施地灾风险综合整治,实施地灾风 险工程治理,排危除险1428个。对地灾风险点7412处、8万余人实施永久避险搬迁,极大减少了受威胁 群众人数。(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张嘉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 ...
超强台风“桦加沙”今夜来袭:广州部分超市停止配送,保险公司全面出击
第一财经· 2025-09-23 11:50
台风影响与政府应对 - 超强台风"桦加沙"预计9月23日至25日直击广东 中心附近风力达12至17级 破坏力接近2018年"山竹"台风 [1] - 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发布"五停"通知 除抢险救灾和民生保障单位外 全市实行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 [1] - 具体实施时间:23日19时起全市用人单位停工 23日21时起商超农贸餐饮游乐场所等停止运营 24日0时起公共交通及所有车辆停运 [4] 民生供应与市场反应 - 大型超市猪肉鸡肉及蔬菜被抢购一空 仅剩辣椒类商品 超市结账区排长队 [4] - 部分社区生鲜连锁超市钱大妈已关门歇业 [4] - 美团外卖部分商家停止营业 朴朴超市猪肉及鲜鸡售罄甚至猪肉馅缺货 天河区市民反映配送服务停止 [11] - 高层住户采用窗户玻璃贴"米"字胶带措施分散风力冲击 降低玻璃破裂风险 [11] 保险行业防灾行动 - 平安产险担任深圳防汛防台工作组组长单位 提前72小时向潜在受灾客户发送预警信息与防灾指引 累计覆盖超2000万人次 [11] - 深圳分公司牵头五家保险公司组建专项排查队伍 对全市59个易涝水淹"红点"区域开展现场摸排 核查积水隐患点及防汛设施 [11] - 启用无人机开展高空巡视与语音预警 覆盖南山福田等14个街道小区 循环播报台风避险知识与防御要求 [15] - 密切关注水库水位及重点河流洪水信息 与水利部门保持联系 对危险区域客户及时发出风险预警 [15]
中国平安励志计划防灾减灾科普有“新招”,校园剧本杀掀起安全教育新浪潮
经济观察网· 2025-09-22 03:37
核心观点 - 中国平安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通过创新沉浸式教育模式重新定义高校安全教育 以剧本杀、模拟体验和专家授课等形式推动防灾减灾知识从被动灌输转向主动内化 [1][2][3] - 公司系统化布局青年安全教育 通过励志计划提供专项奖金78万元 并开展辩论赛、公益节目和海外实践等多维度活动构建防灾减灾育人新生态 [4][5][6] 教育模式创新 - 采用防灾减灾主题剧本杀《鹊返计划》 学生扮演不同专业角色在模拟地震火灾场景中协作逃生 实现应急知识无感学习 [2] - 设置火灾逃生模拟舱和防灾减灾地图互动环节 强化边玩边学实践效果 学生反馈逃生技能掌握度显著提升 [2][3] - 邀请中国地质大学专家分享多模型灾难防预技术 通过AI模拟展示灾害演化路径 揭示预警科学机制 [3] 资源投入与合作 - 励志计划2025年设立专项奖励资金78万元 支持大学生围绕巨灾预警、应急响应等方向开展学术研究 [4] - 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推出国内首档沉浸式防灾科普公益节目《逆流而上的少年》 模拟台风暴雨等真实灾害场景 [4] - 活动纳入第十九届挑战杯竞赛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 发布基于多模态的巨灾预警及减损技术研究榜题 [6] 项目成果与影响 - 励志计划自2003年启动以来累计奖励学生超6000人次 发放奖金2200余万元 [5] - 在北京科技大学活动中学生集体观看公益节目片段 强化体验学习内化教育闭环 [4] - 中国人民大学保险系主任认可剧本杀形式有效提升学生对风险减量认知 呼吁培养深度思考和情境应变能力 [3]
云边端”协同预警体系亮相服贸会 韧性城市有了“智慧哨兵
中国经济网· 2025-09-10 06:15
系统技术架构 - 采用云边端三级协同架构 云端作为决策中枢负责数据融合与趋势预测 边缘端作为智慧前哨实现本地独立分析与秒级报警 终端作为感知末梢部署多类型高精度传感器实现毫米级位移捕捉和实时数据采集[1][2] - 终端传感器阵列包括GNSS卫星定位接收机 高精度边坡雷达 激光扫描雷达 测斜仪 应力计 雨量计及24小时视频监控[1] - 边缘计算设备在通讯中断情况下仍能独立运行 解决山区隧道等信号盲区的预警最后一公里难题[1] 核心功能优势 - 具备秒级感知 精准预警和断网无忧三大核心能力 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1] - 预警响应速度达到秒级 通过现场声光报警 手机APP推送 短信 PC弹窗等多渠道直达责任人[3] - 能够区分温度引起的正常形变与结构安全威胁 大幅减少误判漏判[2] 应用场景成效 - 已成功应用于露天矿山边坡稳定 大型水库坝体安全 交通干线高陡边坡防护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监测等多个领域[3] - 在近期雷雨天气中某露天矿山项目成功推送蓝色预警10余次 通过及时排查和稳固措施有效降低滑移风险[3] - 隧道监测通过多参数传感器阵列感知毫米级位移与异常振动 比人工巡检更快速可靠[2] 行业变革意义 - 推动防灾减灾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的根本性转变 改善传统监测的滞后性与局限性[2] - 为人员撤离和设备防护争取关键窗口期 改变过去人跑不赢灾害的困境[2] - 形成风险感知-智能预警-快速响应-持续监控的完整安全闭环管理[3]
我们需要一场气候防灾的全民教育
经济观察报· 2025-09-03 10:48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 - 2025年汛期全国330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 22条河流出现实测最大洪水[2] - 极端天气事件频率显著上升 2013-2022年87%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相关[3] - 中国高温日数与暴雨日数增加 北方干旱化趋势加强 登陆台风强度增大[4] 灾害事件典型案例 -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山洪致13人失联(12死1生还)该地年均降水量仅127.3毫米[2][4] - 甘肃兰州强降雨引发山洪致15人死亡 28人失联 转移安置超1万人[2] - 北京密云持续7天强降雨 局地最大降水量573.5毫米 造成37人死亡[3][4] 防灾体系薄弱环节 - 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与应急救援队伍存在部门分割 城乡分割 灾种分割等问题[5] - 干旱地区防汛意识淡薄 气象预警信息下沉不足 公众防灾技能欠缺[4][5] - 需构建"预警-劝导-救援"完整链条 通过短信 农村广播等多渠道传递预警[5] 气候适应应对策略 - 需加强公众极端天气安全意识教育 提升地质灾害预警查询能力[5] - 推动气候防灾全民教育 适应极端天气多发频发新常态[5][6] - 年平均气温持续上升 内蒙古近63年每10年升温0.36℃[4]
“十年九旱”的西北,如今为何暴雨频发?
虎嗅· 2025-08-31 14:28
西北地区降水模式变化 -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和径流量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增加 部分干涸湖泊水位回升 洪水事件更加频繁 但降水呈现"东多西少"空间分布格局 [2] - 极端降水事件频率 强度和持续时间显著增加 新疆北部 河西走廊及陇中地区尤为明显 兰州等城市突发性强降水事件增多趋势明显 [2]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持水能力增强 北极增温及热带气旋活动变化调整水汽输送路径 使更多水汽深入内陆 [2] 链式灾害特征与成因 - "短时强降水—山洪—城市内涝"链式灾害在西北地区已成为频发态势 非偶然现象 [3] - 全球变暖导致大气能量和水汽含量增加 副热带高压北抬使水汽深入西北内陆 改变区域降水格局 [4] - 西北多山地丘陵地形使强降水迅速汇聚形成山洪 城镇集中于河谷地带导致承灾体高度集中 [5] - 城市化进程中地表硬化 河道侵占 排水系统能力不足削弱自然调蓄功能 放大极端天气致灾效应 [6] 城市气候脆弱性表现 - 自然条件先天不足: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易旱涝急转 河谷盆地地形抬升作用显著 生态本底脆弱土壤保水能力差 [7] - 社会经济承灾能力弱: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基于历史气候 快速城市化扩大承灾体暴露度 防灾减灾资源有限 [7] - 应对极端暴雨能力弱:老城区排水系统标准不高 大雨易导致事故 [7] 预报技术现状与挑战 - 数值预报模式进步使强降水预报能力稳步提升 2024年青海大通暴雨提前24小时准确预报落区 暴雨红色预警提前量达58分钟 [8] - 短期晴雨预报准确率超80% 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达90%以上 [8] - 西北地形复杂观测站点稀疏 局地突发性对流性暴雨预报仍存挑战 时间地点量级预报存在不确定性 [8] 预警能力提升方向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精密监测网弥补观测空白 [8] - 发展公里级精细化区域数值预报模式更好刻画地形与云雨物理过程 [8] - 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融合和预报解释应用 [8] - 优化预警信号导向的"叫应"机制解决预警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8] 气候数据转化防灾建议 -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将大尺度预测降尺度至城市尺度生成高分辨率预估产品 [10] - 结合下垫面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开展暴雨内涝风险评估识别高风险区域 [10] - 修订排水防涝工程设计标准 优化海绵城市布局 建立分级气候风险预警响应流程 [10] - 建立动态适应路径定期更新预测数据调整防灾策略形成闭环管理 [11] 跨部门合作挑战与对策 - 存在气象数据与工程设计参数格式标准不一 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不畅等数据壁垒 [12] - 气候风险长期性与工程决策当期效益矛盾导致政策落地难 [12] - 需建立跨部门协作平台推动数据标准化 提供用户友好型产品 将气候适应纳入长远规划 [12] 未来极端降水预测与标准修订 - CMIP6多模型模拟显示未来西北降水总量和极端降水强度均增加 高排放情景下增幅更显著 [14] - 过去几十年一遇极端降水事件将更频繁 传统基于气候平稳性假定的工程设计可能系统性低估未来风险 [15] - 建议采用最新数据重新计算设计值 引入非平稳性频率分析理论 增设气候变化调整系数 [15] - 兰州排水系统基于历史气候条件 可能存在低估风险 需尽快开展标准修订和工程改造 [15] 传统措施失效风险与地形效应 - 工程性措施和预报预警可能因降水变率加剧而失效 超越设计标准的暴雨可使排水系统饱和 [16] - 长期干旱后土壤下渗能力下降加剧地表径流 极端干旱导致水库蓄水不足但暴雨提升调度难度 [16] - 黄河河谷地形及周边山地存在地形强迫增强效应 对气流动力抬升使降水效率增高强度更大 [16] 高风险区域识别 - 气候风险评估模型能识别黄河及其支流河道沿岸洪泛区 湿陷性黄土沟壑区与山前斜坡带 [19] - 城市低洼易涝区及排水系统能力不足区 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影响区均为高风险区域 [19] - 高风险区域识别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0]
“十年九旱”的西北,如今暴雨频发,中科院院士黄建平:未来可能遭遇更猛暴雨,要尽快开展标准修订及工程改造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1 13:56
西北地区降水模式变化 -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和径流量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增加 部分干涸湖泊水位回升 洪水事件更加频繁 但降水呈现东多西少空间格局 [2] - 极端降水事件频率 强度和持续时间显著增加 尤其在新疆北部 河西走廊及陇中地区 兰州等城市突发性强降水增多趋势明显 [2]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持水能力增强 水汽输送路径调整 更多水汽深入内陆 为西北极端降水提供必要条件 [2] 链式灾害特征与成因 - 短时强降水-山洪-城市内涝链式灾害在西北地区已成为频发态势 非偶然个案 [1][3] - 全球变暖使极端降水事件趋多趋强 副热带高压北抬使水汽深入西北内陆 [3] - 西北多山地丘陵地形使强降水迅速汇聚形成山洪 城镇位于河谷地带承灾体高度集中 [3] - 城市化进程中地表硬化 河道侵占 排水系统能力不足削弱自然调蓄功能 放大致灾效应 [3] 城市气候脆弱性表现 - 西北城市自然条件先天不足 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易旱涝急转 地形抬升作用显著 生态本底脆弱土壤保水能力差 [4] - 社会经济承灾能力弱 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基于历史气候 快速城市化扩大承灾体暴露度 防灾减灾资源有限 [4] - 老城区排水系统标准不高 应对极端暴雨能力弱 显著提高对极端降水敏感度 [4] 预报技术现状与挑战 - 数值预报模式进步使强降水预报能力稳步提升 2024年9月青海大通暴雨提前24小时准确预报落区 暴雨红色预警提前量达58分钟 [5] - 短期晴雨预报准确率超80% 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达90%以上 [5] - 西北地形复杂观测站点稀疏 对局地突发性对流性暴雨预报仍存巨大挑战 时间地点量级精细化预报存在不确定性 [5] 预警能力提升路径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精密监测网弥补观测空白 [5] - 发展公里级精细化区域数值预报模式更好刻画地形与云雨物理过程 [5] - 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融合和预报解释应用 [5] - 优化预警信号为导向的叫应机制解决预警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5] 气候数据转化防灾建议 -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将大尺度预测降尺度到城市尺度生成高分辨率预估产品 [6] - 结合城市下垫面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开展暴雨内涝等灾害风险评估识别高风险区域 [6] - 修订城市排水防涝工程设计标准 优化海绵城市布局 建立分级预警响应流程 规划应急设施 [6] - 建立动态适应路径定期更新预测数据和风险评估调整防灾策略 [6] 跨部门协作挑战与对策 - 气象数据与工程设计参数格式标准不一 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不畅 部分数据涉密形成数据壁垒 [7] - 气候风险长期性与工程决策当期效益矛盾 适应措施投入大效益滞后 科学语言转换不足导致政策落地难 [7] - 建立跨部门协作平台推动数据标准化 提供用户友好型产品 将气候适应纳入长远规划 探索气候适应型保险 [7] 未来极端降水模拟与标准修订 - CMIP6多模型模拟显示未来西北地区降水总量和极端降水强度均增加 高排放情景下增幅更显著 过去几十年一遇事件将更频繁 [8] - 传统工程设计基于气候平稳性假定可能系统性低估未来风险 [9] - 建议采用最新数据重新计算设计值 引入非平稳性频率分析理论 增设气候变化调整系数 [9] - 兰州排水系统基于历史气候条件 可能低估气候变暖下短时强降水风险 需尽快开展标准修订和工程改造 [9] 传统措施失效风险与地形效应 - 工程性措施 预报预警和应急管理等传统机制因降水变率加剧存在失效风险 [10] - 超越设计标准暴雨可能使排水系统饱和 长期干旱后土壤下渗能力下降加剧地表径流 极端干旱与暴雨叠加提升水库调度难度 [10] - 兰州黄河河谷地形及周边山地对气流动力抬升作用显著 产生地形强迫增强效应 使暴雨强度更大局地性更强 [10] 高风险区域识别与资源配置 - 基于科学识别高风险区域进行优先投入是提升气候适应效率的核心原则 [11] - 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多源数据可识别黄河洪泛区 黄土沟壑区 城市低洼易涝区 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高风险区域 [11] - 高风险区域识别可为国土空间规划 灾害防治及应急资源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11]
每周股票复盘:纳睿雷达(688522)中报净利增866.97%
搜狐财经· 2025-08-31 06:16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9日收盘价48.88元,较上周47.29元上涨3.36%,周内最高价50.98元,最低价47.0元 [1] - 当前总市值148.1亿元,在军工电子板块市值排名20/63,A股整体市值排名1276/5152 [1] 股东结构变化 - 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9268户,较3月31日增加1971户,增幅27.01% [2][10] - 户均持股数量由2.97万股增至3.27万股,户均持股市值达167.45万元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主营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112.84%;归母净利润5694.66万元,同比增长866.97%;扣非净利润5341.82万元,同比增长458.11% [3][4] - 第二季度单季度收入9670.49万元,同比增长134.2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528.1万元,同比增长2027.66% [3] - 毛利率72.32%,负债率11.0%,财务费用-1666.71万元 [3] 业务发展动态 - 上半年业绩增长主要源于相控阵水利测雨雷达合同金额大幅增长及存量订单加速确认 [4] - 低空雷达已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测试应用 [7] - 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相控阵天气雷达和相控阵测雨雷达销售 [8] - 通过临时租赁外部厂房扩充产能,未来募投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产能 [8] 战略收购布局 - 拟收购天津希格玛微电子100%股权,交易作价不超过3.70亿元,其中股份与现金各支付50% [4][11] - 标的公司2025–2027年承诺累计净利润不低于7800万元,评估增值率421.40% [11] - 收购旨在实现相控阵雷达芯片设计"强链、补链",已提交上交所审核及证监会注册 [4][11] 投资者回报措施 - 实施半年度现金分红,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合计派发1513.09万元,占归母净利润26.57% [5][10][11] - 分红方案已由董事会审议通过,无需提交股东大会 [11] 国际市场拓展 - 已与部分海外客户签署销售与营销授权,并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加速国际布局 [6] 行业前景展望 - 对防灾减灾、水利信息化、低空经济、空管设备国产化等政策驱动下的行业前景持乐观态度 [9]
我省调度部署近期安全防范与交通安全工作
新华日报· 2025-08-28 23:17
安全防范工作部署 - 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和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全链条治理 [1] - 加快推进电气焊加芯赋码进度 [1] - 严格落实冶金工贸 文化旅游 消防等领域安全防范措施 [1] 重点领域安全管理 - 强化危化品安全管理并抓实建筑施工领域防暑降温工作 [1] - 加强海洋渔业全面开渔后的安全管理工作 [1] - 开展货车防疲劳驾驶和防超限超载专项整治 [1] 交通运输安全管控 - 全面梳理货运重点车辆和过境货车信息并实施精准查控 [1] - 开展货车安全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1] - 加强两客一危车辆安全码赋码管理 [1] 交通基础设施升级 - 全面加强重大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 [1] - 加快基础设施薄弱路段整治进度 [1] -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以高品质公路支撑高水平交通安全 [1] 气象灾害应对措施 -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并落实防灾减灾措施 [2] - 前置抢险救援力量并严格做好值班值守 [2] - 加强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