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就业增长
icon
搜索文档
就业风险催化持续性降息周期启动
东方证券· 2025-09-19 08:06
美联储政策与利率预测 - 美联储9月FOMC会议降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4.25%[5][9] - 点阵图显示2025年利率终值预测中位数为3.6%,2026年为3.4%,2027年为3.1%,预示2025年剩余时间将连续降息[5][10] - 经济预测上调2025年实际GDP增速至1.6%(原1.4%),2026年上调至1.8%(原1.6%)[10] 就业市场恶化与风险 - 8月新增非农就业仅2.2万人,就业增长接近停滞且数据大幅下修[5][22] - 失业率可能"补涨",若升至4.5%将触发Sahm Rule衰退信号[46] - 就业恶化显著抑制经济增长,国内私人购买者最终销售额从峰值3.3%放缓至1.2%[28] 经济与政策情景分析 - 降息情景分为基准(稳步中性)、鸽派(加码加速)和鹰派(一停再看),当前偏向基准-鸽派区间[13][55] - 特朗普政府政策倾向宽松,可能通过提名新理事等方式施压美联储决策[37] - 单位劳动力成本增速降至2%,与美联储通胀目标一致,压制核心通胀反弹动能[44] 资产价格与市场展望 - 美元指数预计贬值4%-6%,目标区间91-93,主因美国-非美利差收窄[5][59] - 人民币进入升值趋势,USDCNY或接近6.95,关注7.0关键水平脉冲行情[5][65] - 黄金在基准情景下温和上涨,鸽派情景可能突破上行;美债长端利率下行空间较大[5][72][70] 风险因素 - 经济基本面不确定性,包括就业非线性恶化或硬着陆风险[78] - 关税政策及通胀超预期回升可能延缓降息进度[78][79] - 地缘政治冲突影响能源供需和宏观环境[79]
宏观环境解读:“这次不一样”
2025-09-18 14:41
**宏观环境与政策** * **美国核心GDP增速从2023-2024年的3%以上回落至1.2%左右**[3] * **美联储重启降息主因就业市场显著恶化 新增非农就业几乎停滞**[3] * **未来美联储政策走向取决于就业数据 若非农新增持续低于5万且失业率超4.5%将成为降息关键信号**[8] * **特朗普政府有强烈意愿干扰美联储货币政策以托举经济表现提振支持率**[6] * **预计2025年Q4至2026年Q1美国经济压力仍大 政策宽松成主线 美元或贬值 非美货币升值 黄金中期看涨**[8] * **国内宏观数据减速 投资下滑超预期 地产负增长加剧 基建到位资金减少 制造业受反内卷影响**[9] * **市场关注点更多在政策变化而非数据本身 反内卷和社融增速降低被解读为积极信号 托底风险偏好**[9][10][11] * **央行与财政协同发力 通过买债、定向降息等操作支持财政扩张 有助于破解宽货币难宽信用困局**[20] **行业与结构性亮点** * **AI产业链投资成为美国经济亮点 AI大厂年化资本支出超3,000亿美元 占美国企业投资总额5%以上**[1][5] * **国内高技术行业表现突出 其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幅比整体高4.1个百分点**[13] * **科技与消费结合提供新增长点 例如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开业**[13] * **支持服务消费新政频出 包括春秋假试点、放宽中高端医疗市场准入、促进文旅研学、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分担消费信贷风险等**[12] * **高技术制造业和"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 形成可持续新动能 质量升级诉求强烈**[21] **经济预测与风险** * **预计三季度中国GDP增速或降至5%以下 四季度可能继续下滑至4.5%或4.6% 全年贴近5%目标下限**[14][15] * **四季度中国出口压力或加速显现 主因美国进口透支效应 剔除黄金后美国7月进口同比仍下滑**[2][19] * **全球产业投资需求边际恢复 中国资本产品出口仍具潜力 但其仅占出口总量20%左右 消费品和中间零部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2][18] * **本轮经济复苏具有结构性特点 传统地产投资增速仍为负12% 但居民获得感未必下降**[19] * **房地产未来动能更多依赖本地需求、产业发展及居民收入 而非政策传导**[21] **地缘政治与贸易** * **TikTok问题解决方案总体积极 通过算法授权费机制保留未来回报和交易可逆性**[16] * **短期内中美关系预计震荡上行 关税减免10%较为现实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风险低 半导体出口管制收紧风险有限**[17]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 将边际影响国际贸易**[18]
华泰证券:生成式AI正迈入以AI智能体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36氪· 2025-08-19 00:14
行业发展轨迹 - 生成式AI正迈入以AI智能体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1] - 智能体发展将沿着先2B再2C最后终端的产业发展轨迹 [1] - 中国在机器人等终端上具有显著比较优势 [1] 宏观影响 - AI智能体引发无就业增长与超级个体并存现象 [1] - 硅基生物对人力的结构性替代已经开始 [1] 微观商业模式 - 软件价值创造与Token消耗挂钩 [1] - Token生产与半导体、数据中心和能源等物理基础设施产能深度绑定 [1] - 边际成本为零的软件商业模式逐渐告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