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四化
icon
搜索文档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閤先庆:创新驱动,赋能新广汽
新浪财经· 2025-09-15 00:49
行业转型驱动因素 - AI技术飞速发展渗透车辆全领域 包括底盘控制 动力管理 车身电子和社会服务等环节 实现全链路赋能[3] - 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成熟 集成度更高 性能更强 成本更低 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支撑[3] - 用户需求与技术创新共同驱动全行业向全生态服务转型 例如Robotaxi即时出行服务等商业模式创新[4] 公司创新战略框架 - 规划引领双轮驱动 坚持维护一代 开发一代 储备一代 研究一代 推进3510技术规划[5] - 聚焦核心重点突破 在智能化和低碳化两大方向集中资源[5] - 布局前瞻科技 包括飞行汽车和机器人等关键技术[8] - 推行全球引才工程 加强核心人才引进和薪酬激励[8] - 推动开放合作 与产业链上下游ICT企业 高校 科研院所通过战略联盟 合资合作等形式构建创新生态[9] 智能化领域突破 - 电子电气架构重点推进分布式向集中式迭代 2022年发布星灵架构 构建自研智能网联体系[6] - 智能座舱推出车云一体系统 自研车云一体大模型获行业首个A+级AI座舱认证[6] - 组合辅助驾驶实现L2-L4多场景覆盖 成为行业首批获得L3上路试点资质企业 自研L4级Robotaxi实现示范运营[6] - 智能底盘2023年量产行业首个A字弯执行器协同鹰爪系统 基于自研预控技术和统一动力学底座控制技术[6] 低碳化领域成就 - 节能领域推出20多款自研发动机和变速箱 混动专用发动机最高热效率达44.14% 多缸发动机热效率达46.03%[7] - 2024年8月发布星源增程技术 油电转化效率达每升油发电3.73度 发电功率领先同级20%以上[7] - 电动化领域自研海绵硅负极片电池 弹匣电池 12合一集成电驱等关键技术[7] - 预计2027年实现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和电驱控制器搭载上车[7] 前瞻技术布局 - 自研飞行汽车实现首飞 多旋翼机型2024年6月量产上市 首发获上千台订单 复合翼机型8月获民航局特殊飞行证[8] - 自研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2024年底发布 6月已在广州地铁示范应用[8] 创新成果积累 - 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3000件[10] - 荣获中国汽车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60多项重要奖项[10] - 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10]
“新四化”持续驱动 解码中国汽车半年考的关键词
中国青年报· 2025-08-21 00:13
行业概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超1500万辆,分别达到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 [1] - 汽车行业呈现"强者愈强"趋势,销量向头部企业和自主品牌集中 [2] - 行业正经历由"新四化"主导的变革,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1] 头部车企表现 - 比亚迪上半年累计销售214.59万辆,同比增长33%,纯电车型销量102万辆,同比增长41%,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畅销电动车品牌 [2] - 上汽集团上半年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新能源车销量64.63万辆,同比增长40.19% [3] - 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140.9万辆,同比增长47%;长安汽车销量135.5万辆,创8年同期新高 [3] - 零跑上半年销量22.17万辆,同比增长155.7%,超越鸿蒙智行和理想成为新势力销量第一 [3] 合资品牌与新势力 - 合资品牌呈现集体回暖趋势,一汽丰田同比增长16% [5] - 鸿蒙智行上半年交付20.5万辆,同比增长5%;理想交付20.29万辆,同比增长8%但增速放缓 [4] 智能驾驶与安全 - 国内智能驾驶市场规模从2016年490亿元增至2023年1996亿元,预计2025年超7000亿元 [5] - 工信部召开会议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 [6] - 多家车企联合发起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沃尔沃推出"透明车"展示安全技术 [6][7] 供应链与账期管理 - 多家车企承诺向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提升供应链资金效率 [7] 企业战略调整 - 极氪完成领克收购并成立科技集团,实行"极氪+领克"双品牌战略 [9] - 奇瑞汽车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四大事业部实现战略聚焦 [9] - 上半年车企高层人事变动达130余起,涉及高管超136人 [10] 行业挑战 - 汽车制造业利润从2017年7.8%降至2025年一季度3.9%,面临"增量不增利"问题 [8]
以需求为导向 创新汽车人才培养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7 08:53
人才在汽车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 人才是支撑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产业竞争进入深水区后,人才成为决定胜负的"内核" [1] - 汽车行业技术快速发展,传统人才难以满足需求,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行业急需 [1] - 技术和管理是产业发展的两个"轮子",人才是关键和核心,需建立产业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对应体系 [3] 汽车行业技能人才现状与挑战 - 汽车行业技能人才需求正经历金字塔式重构,智能化岗位需求增加,传统机械岗位减少近两成 [4] - 技能人才面临技术断层、分布断层、需求断层、结构断层四大挑战,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且区域分布不均衡 [4] - 现行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标准建设与校企协同存在短板,人才供给未跟上技术迭代 [4] 企业人才管理实践案例 - 吉利汽车以"人才经营中心"为载体,系统性经营人才,通过"人才森林"体系实现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结合 [5] - 一汽-大众通过数字化转型,两年内牵引超1万名技能人才参与学习,转型成功上岗200名数字化技工,每年节约超1万工时并创造产值超2000万元 [6] - 深圳市航盛电子运用AI技术进行招聘和培训,实践数字化+AI人力资源管理新系统 [7]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湖北东风汽车技师学院采用"三元模式",在学校和企业基础上增设服务企业的培训中心,分别满足在职员工培训和新鲜技能人才供给 [8] - 双元制教育在我国面临"剃头挑子一头热"问题,学校需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以推动产教融合 [8] - 行业需加强政策引导、深化产教融合、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以解决技能人才供给失衡问题 [4]
2025年上半年超500万辆车被召回
召回数据概览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共实施汽车召回60次,涉及缺陷车辆506.88万辆,同比增加超百万辆 [1] - 进口汽车和新能源车召回数量均增长,特斯拉单次召回120.68万辆,占总量的1/4 [1][3] - 奔驰累计召回12次,涉及144967辆,成为召回频率最高的车企 [3] 进口汽车召回分析 - 进口汽车召回33次,占总召回次数的五成以上,涵盖日系、韩系、美系、德系等多个品牌 [5] - 捷尼赛思因高压燃油泵、ICCU软件等问题多次召回,去年8月也曾因燃油泵问题召回1583辆 [5][6] - 进口起亚、克莱斯勒等品牌因制动系统短路、制造偏差等问题被列入召回名单 [6][7] 新能源与豪华品牌问题 - 特斯拉召回主因是反向电流可能损坏行车电脑主板,导致倒车影像故障及转向助力失效 [3] - 奔驰新能源车因电池管理系统软件缺陷可能引发热失控,召回近2.6万辆EQA/EQB/EQC [8] - 保时捷因后排安全带装配错误、斯泰兰蒂斯因制动踏板螺栓松动等问题实施召回 [7] 行业趋势与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通过召回行动减少缺陷产品流通,提升消费环境可靠性 [4] - 工信部加强生产一致性检查,重点抽查碰撞安全、电池性能等关键指标 [8] - 行业从价格战转向质量竞争,准入要求趋严以提升整体产品质量 [2][7]
吉利发布雷神AI电混2.0,中国车企引领全球车市“创新潮”
中国青年报· 2025-06-15 12:26
行业技术发展 - 中国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浪潮推动下发生深刻变革,尤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深度、应用广度和产业链完整度已领先全球 [2] - 中国汽车业在智驾、座舱、底盘、电池等多个领域持续突破,大模型等标志性技术密集应用,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等细分领域的创新发展对全球创新力提升贡献显著 [5]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中国2024年全球创新力排名上升至第11位,为10年来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汽车技术创新是重要推动力 [5] 公司技术创新 - 吉利发布行业首个基于AI场景引擎的动力域智能体"星睿AI云动力2 0",推动雷神超级电混系统升级为雷神AI电混2 0,涵盖EM-i、EM-P和醇氢EF等多条技术路线 [2][3] - 吉利星睿智算中心2 0综合算力达23 5E FLOPS(中国车企第一),累积"双200"数据(200万用户+200亿公里行驶里程),并融合先进算法训练大模型赋能研发体系 [3] - 星睿AI云动力2 0构建覆盖全国四季的"数字孪生场景库"(4大类1000+细分场景),通过AI深度学习实现动力系统个性化精准匹配 [3] 产品性能与市场应用 - 搭载雷神EM-P AI电混的银河M9百公里加速4 5秒,馈电油耗4升/百公里,综合续航超1500公里 [4] - 雷神超级电混技术已应用于吉利银河、领克、沃尔沃、雷诺等10余款车型,成为沃尔沃、莲花、雷诺等国际品牌首选的中国电混技术并实现技术出海 [4]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全球汽车产业进入全面深化发展期,技术护城河与人才储备成为竞争关键,吉利等深耕技术的中国企业具备显著优势 [5] - 分析师预测中国将成为全球汽车技术创新高地,中国品牌有望主导全球汽车工业绿色变革 [5]
2025汽车经销商百强榜发布,运营能力两极分化,“剩”者为王时代已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01:47
行业现状 - 汽车流通行业面临"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困局升级为"越卖越亏"现象 [1] - 2025年百强经销商排行榜显示中升集团以1681.24亿元营收和71.15万辆销量连续四年居首 [1] - 广汇汽车因业绩暴跌未参评 永达集团升至第二 利星行汽车保持第三 [1] - 2024年"两新"政策推动乘用车市场保持5.5%增量 2025年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 [1]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创新高 预计全年有望突破55% [1] 经销商分类与盈利状况 - 传统品牌困境经销商平均新车毛利润为负 税前利润-6.9% [4] - 经营能力强的传统品牌经销商新车毛利1.5% 售后毛利4.8% 最终盈利2.1% [4] - 油电兼营经销商新车毛利达4.5% 最终利润约1.6% [4] - 2024年百强经销商营收总产值同比下降2.5%至17213亿元 资产投入减少6.7%至7876亿元 [5] - 新车销量652万辆同比下降0.2% 4S店数量6003家同比上升3.5% [5] 业务数据变化 - 百强经销商新车毛利率同比下降22.6% 总毛利率同比上升3.2%至6.7% [5] - 二手车销量139万辆同比增长19.7% 但毛利率同比降低3.6%至6.4% [5] - 售后台次5826万辆同比增长13.3% 售后毛利率同比降低3.2%至41% [5] - 员工人数下降6.8%至34.9万人 薪酬福利下调8.2%至557亿元 [6] - 单店年收入同比下降9.4%至2.9亿元 [6] 转型与创新措施 - 百强经销商基盘客户达10026万人同比增长19.3% 活跃客户3737万人增长8.6% [6]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3%同比增长31.1% 销量1502万辆增长30.9% [7] - 单人年产值上涨4.6%至493万元 服务顾问人均接车台次提升2.3%至1833辆 [7] - 2024年新建网络741家 关闭529家 呈现新能源渠道扩张等特点 [7] - 重庆百事达通过鸿蒙生态圈运营体系实现高用户增长 提升老带新转化率 [8] 未来发展方向 - 经销商破局方向总结为"新四化":业务多元化、资产轻量化、特色品牌化、管理智能化 [7] - 业务多元化包括二手车零售、新能源布局、金融保险等九大方向 [7] - 数字化应用案例显示单店毛利润可增加30万元 节省费用8.5万元 [8] - 数字化工具可提升事故车业务2个百分点 减少客户流失500人 [8] - 精细化管理可节省手续费成本3万元 杜绝跑冒滴漏5万元 [8]
上汽连续降本,为转型争取时间和空间丨一分钟财报
晚点Auto· 2025-04-30 15:16
一季度财务表现 - 一季度销量94 48万辆 同比增长13 27% 但营收1408亿元同比下滑1 55% 主要因低售价的上汽通用五菱贡献最大销量增量(35 3万辆 +57 58%) 而高利润合资品牌上汽通用(-2%)和上汽大众(-8%)持续下滑 [3][4] - 归母净利润30 23亿元(同比+11 4%)和扣非净利润28 5亿元(同比+34 4%)改善 主要依赖销售费用(-5 45%) 管理费用(-7 14%) 研发费用(-1 76%)的节流措施 以及18亿元金融投资收益 [4] - 自主品牌表现分化 上汽乘用车销量仅微增0 77% 未能弥补合资品牌下滑缺口 [4] 战略转型与挑战 - 公司2013年提出"新四化"(含电动化 智能网联化)战略 2019年成立零束科技布局全栈自研软件 并投入固态电池与换电技术 但超前投入未有效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存在项目资源浪费案例(如数百万美元授权费未产生效益) [5] - 新管理层2023年聚焦降本增效 整合技术 乘用车 商用车板块 要求零部件企业优化成本支持整车业务 [5] - 2024年调整战略执行路径 通过华为 地平线等外部合作补全智能化能力 在"上汽之夜"联合多家头部供应商展示开放合作姿态 [6] 市场竞争态势 - 公司2023年销量下滑20% 失去保持18年的中国车企销冠地位 新能源领域已被比亚迪和吉利反超 [3][6] - 资本市场反应超前 因传闻与中美科技巨头合作 股价在2023年底创四年新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