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教育强国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
券商中国· 2025-09-27 05:21
记者9月26日从教育部获悉,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部署,加快推动城乡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县中振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制定《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 划》)。 五是教育数字化赋能行动,支持县中建设智慧教室,用好国家、省级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和功能,鼓励城市高中 向县中开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升县中教师数字素养。 图片来源:教育部网站 县中全称为县域普通高中(包括县、县级市、旗举办的普通高中),是完善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的关键着 力点,在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人口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我国县域普通高中占据 普通高中的"半壁江山",有近60%的普通高中学生在县中就读,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全面加强县中建 设,对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带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人民 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具有重要意义。 《行动计划》明确,到2030年,适应学龄人口持续增长的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机制进一步完善,县中布局 更加合理,为初 ...
新闻1+1丨力促县域高中教育优质均衡 该如何实现?
央视网· 2025-09-26 22:51
近60%的普通高中生在县中就读,关系到1670多万学生的成长成才,六部门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直面县中发展的核心问题,具体都有哪些 举措?新建一批县中、保障师资待遇、整治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禁止抢挖县中优秀校长和教师……力促县域高中教育优质均衡,该如何实现?《新闻 1+1》本期节目,为您带来分析解读。 从提升到振兴 着眼点有何改变?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张志勇:振兴行动计划和提升行动计划有三个方面的背景不同。 第一个就是这次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是在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之下来提出的,在教育强国建设当中,县中的地位更高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县中振兴发展的任务更重了,因为未来学生人口的变化,县中这一块学生人口的增加是一个大趋势,大家测算未来十年,可能高中教育的学 位要增加一千万个左右,在这样背景下,县中承担着供给普通高中学位任务更重了。 第三个就是县中振兴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教育数字化、人工智能赋能变化、技术革命的步伐非常快,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技术革命环境下, 如何通过技术赋能来推动县中振兴,这个和四年前有很大的不同。 整治面临最现实的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 ...
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 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3:04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26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 划》),对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 年,适应学龄人口持续增长的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机制进一步完善,县中布局更加合理;教育治理能 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市域内普通高中发展差距明显缩小,优质特 色多样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有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行动计划》强调,要建立省级统筹、市级主抓、县级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教育、发展改革、财政、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要落实好各自职责任务,形成工作合力。要强 化对县中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教育督导,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学校标准化建 设、课程实施、教师配备、生均公用经费保障、规范办学等情况作为评价重点。 原文如下: 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 县域普通高中(包括县、县级市、旗举办的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是完善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 的关键着力点,在教育强国建设 ...
增加体育课、防控近视、整治校园餐…“十四五”教育有这些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7:11
(发布会现场摄影李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国新办9月23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 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 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关心教育。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在提供普惠优质教育公共服务上取得新突破。 他介绍,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衡。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64.5%,提高了27.5个百分点,达到了92%,今 年学前一年免费惠及1200多万儿童。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达 到现在的60.8%,提高了一倍多,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有序实施优质高校本科生招生扩容计划,使更多学生进入高水平 大学。继续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考生实施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累计录取123.5万人,促进了区域和城乡入学机会公平。 此外,发布会还从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县中振兴行动计划、特殊教育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等 方面,介绍了教育民生保障。 教育部实施 "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计划"。"社会各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了,学校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了,部 ...
2895个、60.8%……数说我国“十四五”教育强国建设阔步前行
央视网· 2025-09-23 06:48
9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介绍,我 国基础教育已达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教育部部长 怀进鹏:五年来,高校获得了75%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55%以上科技进步 奖,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哲学 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持续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介绍,我国已经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今 年学前一年免费惠及1200多万儿童,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全部实现基本均衡。 (责任编辑:王晨曦)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30%到现在的60.8%,提高了一倍多,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十四 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的高素质高技能 人才。教育在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
1.5亿人次、60.8%……数说我国“十四五”教育强国建设阔步前行
央视网· 2025-09-23 06:18
央视网消息:9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介绍,我国基础教育 已达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教育部部长 怀进鹏:五年来,高校获得了75%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55%以上科技进步奖,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量 子科技、人工智能、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持续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介绍,我国已经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今年学前一年免费惠及1200 多万儿童,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全部实现基本均衡。 CCTN . BOOK re 1 0 E B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30%到现在的60.8%,提高了一倍多,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 会输送5500万人才,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教育在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
人才培养如何跟上社会需要
人民日报· 2025-09-15 03:25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 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作出部署。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 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加强动态监测,提升人才培养前瞻性。人才有一个供需关系的变化,教育要想在前头、赶在前头。一方 面,开展分级分类人才供需适配分析,编制省市、高校人才供需适配分析报告和行业类重点学科专业人 才供需适配分析报告,从规模结构、人才流动、人才需求等维度,科学研判人才发展趋势及供需状况。 如何正确处理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努力 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 建平台、汇数据,提升人才供需适配精准性。教育部启动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广泛汇集 部委、行业、产业、社会机构等各类数据资源,探索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分 析,推动构建人才供需"数据—模型—服务—治理"适配模式,着力实现人才培养数量规模适配、结构布 局适配、能力素养适配。 截至目前,该平台汇集供需两端各类数据资源40.7亿条,初步形成国家层面统 ...
培育大国良师 建设教育强国
人民日报· 2025-09-14 22:03
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并提出殷切希望 体现对教师队伍的关怀和教育工作的重视 [1] - 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强调培养"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2] - 总书记提出"扶贫必扶智"重要指示 并通过"国培计划""优师计划"等举措加强中西部教师培养 [2][3] 师范院校的核心使命与实施路径 - 师范院校被定位为教师教育主力军 承担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任务 [3] - 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强师工程" 构建教师全生命周期发展支持系统 包括招生、培养、输送和职后支持 [4] - 通过"志远计划"为52个国家级贫困县定向培养师范生 并通过"优师计划"为832个脱贫县及中西部边境县培养教师 [4] 中西部教育振兴的具体举措与成效 - 创新教师输送模式 6年自筹经费支持2277名学生到中西部任教 2023年首批364名"优师计划"毕业生赴基层从教 [4][5] - 开展教师能力提升计划 覆盖中西部百个项目县和千所项目校 通过"强师在线"公益平台惠及超60万名教师 [5] -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覆盖570个脱贫县 为区域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5] 政策协同与体系化建设 - 推动"特岗计划"与"优师计划"、公费师范生政策有机衔接 构建覆盖城乡的教师培养输送体系 [6] - 完善特岗教师职后支持体系 包括培训、教学指导和数字化资源平台 并探索"4+2"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6] - 建立中西部县域"强师工程服务站" 构建乡镇教师成长支持网络 免费开放公益平台实现"培养一人、带动一校、辐射一区" [7] 国际影响力拓展 - "特岗计划"作为中国特色的教育扶贫方案 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教育公平提供借鉴 [7] - 北京师范大学牵头成立全球教师发展学院 推动中西部教育实践经验的世界性价值阐释 [7]
人才培养如何跟上社会需要(政策问答·回应关切)
人民日报· 2025-09-14 22:03
读者关切 我是一名大学生,和身边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担忧:现在的所学能否真正满足未来社会需要。我想了 解,在人才供需对接方面,国家有哪些政策措施?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 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作出部署。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 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如何正确处理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努力 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 当前,以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教育部部署开展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机制 改革试点,首批改革方案已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天津、广东等地聚焦国家和区域发展急需领 域,探索重大攻关任务驱动的学科专业建设新模式;复旦大学等高校积极探索"'博士+硕士'双学位"等 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加强动态监测,提升人才培养前瞻性。人才有一个供需关系的变化,教育要想在前头、赶在前头。一方 面,开展分级分类人才供需适配分析,编制省市、高校人才供需适配分析报告和行业类重点学科专业人 才供需适配分析报 ...
山西财政多举措助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中国发展网· 2025-09-12 08:12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郭建军报道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近年来,山西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的重 点,持续提升教师待遇保障水平,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和素质提升,推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 效。 持续加强教师待遇保障,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持续抓好"保障义务教育教师收入的长效机 制"和"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联动机制"的全面落实,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 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积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等政 策,每年惠及1.6万名乡村教师、7600多名特岗教师;支持"三区"人才计划教师和银铃讲学计划,向脱 贫地区、革命老区输送更多的优秀师资。改革完善省属高校基本支出生均财政拨款制度,赋予高校更多 的经费自主权,支持高校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进一步激发高校教师创新创造活力。 持续加大师范专业支持力度,增强教师后备队伍培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