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均衡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均衡派选手的“不平庸”打法——访富安达基金申坤
上海证券报· 2025-09-21 15:28
投容大咖啡 申坤 均衡派选手的"不平庸"打法 ——访富安达基金申坤 "市场波动在所难免,要想让持有人真正赚到钱,持有感受非常重要,因此控制回撤和贡献收益在某种 意义上同等重要。"申坤表示。近年来,她的投资风格愈发稳健,回撤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作为采用 GARP投资策略的基金经理,她致力于追求有质量的增长和安全的估值位置。 申坤表示,有人擅长大类资产配置,有人擅长博弈主题行情,但她始终只想选有成长性的公司,并在估 值合理或被低估时买入,赚业绩增长和业绩超预期带来的估值提升的钱。 ◎记者 朱妍 "我不喜欢追着热点买。短期看,如果急着做业绩而去右侧投资、追热点,反而很难赚钱。但如果以一 年以上的维度看,公司能用时间证明增长实力,让我赚到企业价值的钱,那我不仅能买到价格底部的标 的,持有心态也能更平稳。"她说。 今年4月,她仔细研究了PCB(印制电路板)和光模块公司的产能分布,以及它们在供应链里的竞争 力,发现这些公司能把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带来的额外成本更顺利转出。所以,她逆势加仓算力公司。 申坤表示,不能"为了均衡而均衡",而是要在均衡的基础上,选对每个行业的"高胜率"标的。这些标的 本身具有弹性,再通过行业分散控制风 ...
长盛基金郭堃:穿越市场周期的均衡成长之道
中国基金报· 2025-09-08 00:00
基金经理投资风格 - 郭堃采用行业均衡与成长精选相结合的投资框架 以行业均衡为盾 成长精选为矛 在稳健中追求长期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1][3][8] - 投资组合呈现三层动态管理结构:仓位中枢管理(85%为中枢 极端乐观时90%-95% 极端悲观时70%-75%) 大类资产与行业配置(成长股占比70%-100%) 成长板块内部比较与个股严选 [8][9] - 历史业绩显示其管理基金每年排名稳定位于市场前30%-40% 好的时候在前10% 长盛制造精选等基金五年净值增长率稳居行业10%-20%分位 [1][10] 能力圈与研究方法 - 通过十多年投研积淀形成堃式基本面投资理念 在制造业领域积累上千场调研和上万小时投研经验 擅长左侧底仓布局和长期持有 [3] - 2015年至今持续拓展能力圈 重点突破TMT与医药两大成长领域 在泛成长板块(制造/消费/医药/TMT)具备扎实研究功底 [4] - 建立多层次团队研究讨论体系:每周深度报告研讨 月度研究员模拟组合会议 季度投委会聚焦宏观与中观比较 [7] 历史投资案例 - 2018年底新能源行业估值低位时进行左侧布局 2019年初和2020年5月两次布局 标的实现数倍回报 [5] - 2023年8-9月创新药板块估值跌至历史低位时逆市加仓 2024年创新药成为市场主线之一 组合显著受益 [5] 2025年市场观点 - 对市场持明确乐观态度 认为牛市格局清晰 核心驱动力包括坚实的经济底与结构优化 宽松流动性持续 强劲的AI产业驱动力 [11][12] - 最看好AI应用和创新药方向 AI涵盖通信/电子/传媒/计算机等TMT全领域 投资重心正从上游算力向端侧硬件及下游应用扩散 [12][13] - 创新药板块尽管2025年已有涨幅 但估值未泡沫化 后市空间仍大 我国创新药企加速进入收获期 国内获批和海外BD均快速增长 [13] 其他关注方向 - 长期关注核聚变等下一代能源革命方向 短期关注反内卷政策带来的补库需求 [12][13] - 周期类机会包括受益于市场回暖的非银金融券商 以及受益于反内卷政策落地的快递等细分行业 [13]
长盛基金郭堃:穿越市场周期的均衡成长之道
中国基金报· 2025-09-07 23:56
基金经理郭堃投资风格 - 偏成长风格均衡派选手 以行业均衡为盾 成长精选为矛 在稳健中追求长期可持续超额收益 [1] - 组合每年业绩排名稳定 差时位于市场前30%-40% 好时在前10% 多只基金五年净值增长率稳居10%-20%分位 [1] - 目标让持有者每个阶段都不太难受 五年后回头发现已领先大多数人 适合普通投资者作为压舱石配置 [1][13] 投研背景与能力圈 - 金融科班出身 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本硕 早期专注于新能源与家电行业研究 担任制造业研究组组长 [5] - 从业以来在制造业领域积累上千场调研 上万小时投研经验 形成善于左侧底仓布局 超精选个股 长期持有和较低换手率的堃式风格 [5] - 2015年加入泓德基金 老东家行业均衡配置理念影响深远 组合行业分散降低波动性 抵御非系统性风险 [6] - 近三四年重点突破TMT与医药两大成长领域 在泛成长板块(制造、消费、医药、TMT)具备扎实研究功底和个股挖掘能力 [6] 左侧布局成功案例 - 2018年底新能源行业估值低位 2019年初和2020年5月两次左侧布局 行业随后迎来爆发 标的实现数倍回报 [7] - 2023年下半年创新药板块估值历史低位 2023年8-9月逆市加仓 2024年创新药成为市场主线之一 组合显著受益 [7] 团队协作与研究机制 - 推动建立多层次研究讨论体系 每周深度报告研讨 月度研究员模拟组合会议 季度投委会聚焦宏观与中观比较 [8] - 团队协作机制是能力圈持续进化的加速器 高效整合团队智慧 覆盖广泛行业 及时把握变化 [8] - 中观行业比较与个股深度研究是强项 更顶层宏观方法论仍需完善 未来精进方向是补足自上而下分析能力 [8] 三层投资框架 - 仓位中枢管理 以85%为中枢 极端乐观时仓位达90%-95% 极端悲观时最低降至70%-75% 避免大幅度仓位择时 [11] - 大类资产与行业配置 成长股(制造、消费、医药、TMT)占比70%-100% 周期类(含金融)通常不超过30% 公用事业少量配置 [11] - 成长板块内部比较与个股严选 核心是比较不同细分行业性价比 注重景气度、估值、风险偏好、市场风格的动态平衡 [12] - 精选个股原则是选择具备持续成长能力与显著竞争壁垒的公司 绝不触碰尾部或管理瑕疵显著的公司 [12] 2025年市场观点与投资方向 - 对市场持明确乐观态度 牛市格局清晰 核心驱动力包括坚实的经济底与结构优化 宽松流动性持续 强劲的产业驱动力(AI是核心引擎) [15] - 中期产业视角最看好AI应用、创新药 长期产业视角关注核聚变 短期关注反内卷政策是否能带来补库需求 [15][17] - AI作为核心主线 涵盖TMT全领域 投资重心正从上游算力向端侧硬件及下游应用扩散 [15] - AI应用是未来2-3年维度确定的产业趋势之一 今年仍属于产业培育和导入期 算力链基本面支撑强劲 业绩高增长可以消化估值 [16] - 创新药是今年基本面和股价表现为匹配的强势板块之一 板块估值有所提升 但还谈不上估值泡沫化 后市空间仍大 [17] - 先进制造细分方向关注核聚变、机器人、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 周期类机会关注券商、快递等细分行业 [17]
均衡多元配置能手吴潇全新力作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今日首发
搜狐财经· 2025-09-02 00:48
市场环境与产品发行 - A股市场下半年以来持续上涨 沪指站上3800点 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 权益资产配置价值显现 [1]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代码:024027)于9月2日起正式发行 拟由吴潇担任基金经理 [1] 基金经理投资策略 - 基金经理吴潇拥有近12年投研经验及超8年产品投资管理经验 现任招商基金多元资产投资管理总监 [2] - 投资风格强调均衡配置与波动率管理 通过把握市场、行业、风格、个股四个维度的波动实现风险调整后收益优化 [2] - 采用组合定价与动态再平衡框架 以3-5年维度评估企业定价与预期回报率 当资产定价偏离长期价值时进行调整 [3] - 个股选择关注经营趋势与产品周期 目标年化复合回报率为15%-20% 基于预期回报率评估买卖决策 [3] - 历史业绩显示招商品质发现A近一年收益率达23.69% 超额收益率10.86%(基准12.83%)截至2025年6月30日 [3] 宏观经济与市场估值 - 2024年9月以来经济政策密集出台 2025年上半年GDP超预期 经济景气度回升 出口保持韧性 [4] - 截至2025年7月31日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3% 万得全A股债性价比3.12% 处于近十年69.06%分位数 显示权益资产配置机会 [4] 行业投资机会 - 红利策略长期胜率较优 在增速放缓与利率下行背景下受益于居民财富及保险资金配置需求 [4] - 科技方向关注算力增长、AI应用落地及智能驾驶发展 受科技自立自强政策推动 [5] - 消费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新消费领域受国潮崛起、消费品出海及政策支持驱动 [5] - 医药板块受益于医保政策加码与创新药出海 重点关注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等低估细分领域 [5] 基金历史业绩 - 招商品质发现混合A自2021年成立以来完整年度回报分别为-17.93%(2022)、-16.50%(2023)、16.12%(2024) 总回报-15.17%(基准-7.68%)[6] - 招商优质成长混合LOF最近五年年度回报分别为89.08%(2020)、-12.07%(2021)、-12.42%(2022)、-0.90%(2023)、33.81%(2024) 自成立总回报1290.02%(基准338.29%)[7]
追寻时间的玫瑰 探究公募长期主义密码
中国证券报· 2025-08-28 20:16
公募基金行业长期主义实践 - 行业在职基金经理突破4000人 投研团队近1.1万人 数据持续稳步增长[1] - "双十"基金经理标准为从业超10年且年化回报超10% 代表长期主义实践典范[1] - 长期主义体现为组织架构能力与文化信仰 依托体系化投研生态系统[1] 基金经理投资流派特征 - 价值派坚守物超所值原则 重视企业内在价值与安全边际 偏好传统行业与金融地产[2] - 成长派聚焦高增长潜力行业 重点布局科技医药新能源消费升级板块[2] - 均衡派注重行业分散与回撤控制 追求不同市场环境下稳健回报[2] - 量化派运用多因子模型优配资产 持仓分散且风格稳定[3] 投研团队建设机制 - 基金公司自主培养人才 建立分层建设与清晰成长路径[4] - 易方达建立"以老带新"传帮带机制 景顺长城实行新老基金经理联合挂名[4] - 鹏华基金形成梯队式培养机制 工银瑞信与建信设立研究员至全市场基金经理晋升路径[4][5] - 工银瑞信打造多层次股票池管理体系 实现投研知识实时共享[5] - 易方达推进数智化转型 打造智能投研一体化平台[5] - 景顺长城布局智能研究平台与ETF投资平台 以AI技术提升投研效率[5] 长期导向考核体系 - 工银瑞信对投资经理考核以3年期以上业绩为主 权重不低于80%[5] - 2024年起工银瑞信将5年期业绩占比提升至50%[5] - 建信基金将滚动3年与当年业绩权重调整为80%和20% 养老产品实施5年期考核[5] - 易方达将净值增长率与盈利客户占比纳入考核 建信增设投资者获得感指标[5] - 景顺长城对投资人员考核纳入净值增长率指标 销售团队考核纳入盈利客户占比[5] - 景顺长城给予基金经理三至五年观察期 通过定期投资回顾机制区分业绩落后原因[6] 激励约束机制设计 - 工银瑞信要求核心投研人员绩效薪酬递延支付3年 与风险暴露挂钩[6] - 工银瑞信实施绩效跟投制度 高管与部门负责人20%奖金跟投公募基金 基金经理30%奖金跟投本人管理基金[6] 行业政策导向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以投资者为本 强化投研能力建设[7] - 要求建立基金公司收入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 提升权益类基金发展质量[7] - 行业需实现专业信任与责任深度融合 成为资本市场压舱石[8]
百亿基金经理收益回暖!张坤规模领衔 王明旭7产品年内亏损
南方都市报· 2025-08-08 08:02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8月7日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达15.03% 其中95%实现正收益[1][2] - 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超越股票指数基金11.8%的表现 较沪深300指数4.6%和中证500指数10.6%产生显著超额收益[2] - 医药行业主题基金表现突出 4只基金实现年内收益翻倍 包括长城医药产业精选 中银港股通医药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和华安医药生物[1][3] 百亿基金经理规模与业绩 - 90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百亿元 易方达基金张坤以550.47亿元管理规模居首[1][5] - 百亿基金经理偏股型指数平均收益14.3% 其中86人取得正收益 汇添富张韡65.8%和永盈张璐53.4%领跑[1][6] - 管理规模超300亿元和200亿元的基金经理平均收益分别为9.8%和12.5% 均低于百亿基金经理平均水平[6] 个别基金经理表现分析 - 张坤偏股型指数年内涨幅7.5% 在管4只基金均实现正收益但跑输业绩基准 易方达蓝筹精选任职回报87%[6] - 广发基金王明旭偏股型指数收益-7.4%垫底 在管8只基金中7只年内浮亏 5只任职回报为负[8] - 王明旭管理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广发价值稳进A自6月19日成立至8月7日收益为-1.1%[9] 基金规模与份额变动 - 主动权益基金总规模达3.39万亿元 但上半年份额减少1982.4亿份 显示投资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复[3] - 广发基金拥有9名百亿基金经理数量最多 易方达8人 中欧7人 富国6人紧随其后[5] 长期业绩与投资者回报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近3年收益-6.4% 近5年收益-1.2% 普通股票型基金近3年收益-2.7% 近5年收益4.9%[4] - 灵活配置型基金指数近3年收益-2.6% 近5年收益8.2% 显示五年前买入的投资者普遍开始盈利[4] 投资风格与持仓结构 - 张坤投资风格侧重深度价值投资 重仓股包括腾讯控股 阿里巴巴 五粮液和贵州茅台等龙头企业[6] - 王明旭投资风格均衡 重仓股覆盖四方精创 江苏银行 美的集团和长江电力等多行业标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