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量产
icon
搜索文档
新突破!固态电池实车演示
鑫椤锂电· 2025-09-11 08:19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梅赛德斯-奔驰固态电池原型于2024年集成至纯电EQS测试车开启实验室测试 并于2025年2月开启实际道路测试[1] - 近期测试中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EQS一次充电行驶达1205公里 较2022年VISION EQXX概念车1202公里记录提升3公里[1] - 测试全程从德国至瑞典途经不同气候与路况 抵达终点后剩余续航里程仍达137公里[1] 技术合作与性能参数 - 固态电池由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团队与AMG高性能动力系统F1技术专家联合开发 电芯由Factorial Energy提供[1] - 采用硫化物基固态电解质设计 重量能量密度提升至450瓦时/千克 续航里程可提高25%[1] - 配备气动执行器应对固态电池充放电时体积变化的特性[2] 产业化进程与行业动态 - 测试用固态电池包体积与重量均与量产版纯电EQS相当[3] - 宝马于2025年5月在慕尼黑启动搭载全固态电池的i7试验车路测 电芯由Solid Power开发并采用硫化物电解质技术[3] - 梅赛德斯-奔驰目标5年内实现固态电池量产 宝马计划2028年推出量产全固态电池车型[3]
动力电池扭转叙事 市值何以五成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11:53
行业格局 - 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销量485.5GWh 同比增长51.6% [3] - 行业呈现"二超多强"格局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合计市占率66% [2][3] - 前十名企业装车量占比合计达94.25% 行业集中度较高 [1] - 二线厂商差距明显缩小 国轩高科与中创新航市占率差距小于1.5个百分点 [4] - 共有49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机配套 较去年减少1家 [9] 头部企业表现 - 宁德时代装车量128.6GWh 市占率43.05% 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 [1][3] -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毛利率22.41% 仅比去年同期下降1.07个百分点 [3] - 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从65.33%提升至89.86% [3] - 比亚迪装车量70.37GWh 市占率23.55% 主要供应自家汽车 [1][3] - 比亚迪推出第二代刀片电池技术 能量密度提升 [3] 二线厂商动态 - 中创新航营收增速31.7% 净利润7.53亿元同比增长80.44% [4] - 亿纬锂能动力电池营收127.48亿元 毛利率增加6.92个百分点至17.60% [4] - 欣旺达动力电池毛利率仅9.77% 消费电池为主要利润来源 [5] - 国轩高科拟投资不超过80亿元建设两处生产基地 各20GWh产能 [4] - 比亚迪计划投资50亿元扩充郑州动力电池生产线 [3] 技术路线发展 - 磷酸铁锂电池占比81.4% 同比增长73.0% 三元电池占比18.5%同比下降10.8% [6] - 磷酸铁锂量产能量密度达190Wh/kg 三元锂电池达240Wh/kg [6] - 固态电池研发加速 但大规模量产可能需等到2030年 [6][7] - 半固态电池已具备量产条件 供应链成熟需要3年以上周期 [7][8] 海外市场拓展 - 上半年动力电池累计出口81.6GWh 同比增长26.5% [8] - 宁德时代境外营收增长21.14% 匈牙利工厂和西班牙工厂建设中 [8] - 海外市场窗口期缩短 日韩厂商加速产能建设 [8] - LG新能源签下奔驰107GWh电池供应合同 [8] - 多家中国企业寻求赴港上市融资以适应海外政策要求 [9] 市场驱动因素 - 纯电车型上量和储能需求超预期释放推动行业景气度回暖 [2] - 车企引入二供策略为二线厂商提供发展空间 [5] - 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期限临近刺激消费需求 [9] - 传统"金九银十"销售旺季有望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 [9]
固态电池量产在即 超声波设备或迎来20倍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9-07 14:37
固态电池商业化进展 - 新能源汽车市场固态电池商业化从遥不可及进入触手可及阶段 全球头部电池厂商公布量产规划[1] - 超声波技术成为攻克固态电池制造难题的关键技术 渗透材料制备到质量检测多个关键工艺环节[1] - 超声技术凭借无热损伤 高精度和强兼容性优势 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关键支撑技术[1] 超声波焊接技术应用 - 超声波焊接通过高频振动使金属原子扩散形成接头 避免高温熔化及飞溅问题[1] - 该技术完美避开热敏感固态电解质制造禁区 提供唯一可行的规模化解决方案[1] - 产出电池界面接触更好 内阻更低且发热更小 从根本上提升安全性[1] - 目前已成为固态电池极耳连接主流方案[1] 超声波检测技术优势 - 超声波检测对内部平面型缺陷或界面缺陷识别优势明显 反射特性产生强烈回波信号[2] - 在固态电池叠片形态下 可精准无损伤探测内部界面分层或接触不良缺陷[2] - 实现100%在线全检 确保每个出厂电芯高度一致性[2] - 超声波爆破分散机将固态电解质粉体分散至纳米级 提升材料均匀性并降低界面阻抗[2] 设备需求增长预测 - 固态电池电芯因单体容量低 每GWh对超声波焊接设备需求是传统动力锂电池的5-10倍[3] - 对高精度超声波无损扫描检测设备需求大幅提升 设备价值量明显大于极耳焊接工序[3] - 保守估算每GWh产能对超声波各类设备需求迎来20倍增长[3] 超声波设备市场前景 - 超声波设备成为固态电池量产中价值量增幅最大环节之一[4] - 市场空间增长来自应用场景爆发式增加和全新工序创造[4] - 代表企业凭借技术积淀与头部电池厂商建立深度协同关系 快速切入核心制造环节[4]
港股收评:三大指数集体走高!芯片、黄金股强势上扬,少数板块飘绿
格隆汇APP· 2025-09-05 08:48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恒指涨1.43%报25417.98点 国企指数涨1.34% 恒生科技指数涨1.95% [1][2] - 南向资金净买入56.23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7.39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48.84亿港元 [21] 科技股板块 - 权重科技股集体上涨 快手涨4.36% 腾讯控股涨2.19% 京东集团涨1.92% 美团涨1.58% 阿里巴巴涨1.54% 网易涨1.06% 百度集团涨1.04% [2][3][4] - 哔哩哔哩涨0.74% 小米集团微涨 [4] 风电行业 - 风电股涨幅居前 金风科技大涨18.06% 中国高速传动涨12.32% 龙源电力涨5.71% 大唐新能源涨4.98% 新天绿色能源涨4.77% [2][4][5] - 行业存货及合同负债位于历史较高水平 预计下半年装机需求延续高增 头部企业在手订单同环比向上增长 行业在手订单约300GW [6] 半导体与芯片 - 半导体芯片股走强 地平线机器人涨9.12% 晶门半导体涨5.62% 中芯国际涨4.82% 华虹半导体涨4.16% 中电华大科技涨2.55% [6][7] - 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目标2025-2026年规模以上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 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5%以上 [7] 黄金与有色金属 - 黄金股走高 潼关黄金涨5.88% 山东黄金涨5.87% 紫金矿业涨5.85% 招金矿业涨4.44% 赤峰黄金涨4.28% 中国黄金国际涨4.06% [8][9] - 摩根大通报告称对美联储独立性受损的担忧成为交易主题 高盛表示若美联储信誉受损金价可能涨至每盎司近5000美元 [9] 锂电池板块 - 锂电池板块活跃 中创新航涨18.37% 天齐锂业涨13.33% 天能动力涨12.81% 赣锋锂业涨12.55% 宁德时代涨2.90% [10][11] - 2025年上半年头部设备企业新签及在手订单总额超300亿元 同比涨幅70%至80% 反映产业链对固态电池量产进程的强烈预期 [11] 医药外包概念 - 医药外包概念反弹 昭衍新药涨8.89% 康龙化成涨8.65% 泰格医药涨7.47% 凯莱英涨6.16% 药明生物涨4.71% 方达控股涨4.48% 药明康德涨4.22% [12][13] - 2025年上半年医疗研发外包板块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3.77%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3.82% 全球投融资复苏推动前端药物发现需求回暖 [13] 光伏太阳能 - 光伏太阳能股拉升 协鑫新能源涨26.67% 阳光能源涨21.11% 新特能源涨17.28% 协鑫科技涨12.21% 彩虹新能源涨10.53% 信义能源涨10.32% [14][15] - 我国新型储能今年上半年装机规模创下新高 累计装机突破100吉瓦 有望在2030年达到291吉瓦 [15] 农产品板块 - 农产品板块下挫 华联国际跌29.79% 润中国际控股跌4.17% 十月稻田跌1.45% 中国万天控股跌1.10% [16][17] 个股表现 - 方舟健客涨近15%报4.71港元 总市值63.13亿港元 2025年上半年收入14.94亿元同比增长12.9% 净利润扭亏为盈达1250万元 经调整净利润1760万元同比增长16.8% [17][18][21] - 线上零售药店服务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28.2% 综合医疗服务业务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1.4% [21] 市场展望 - 制约港股行情的利空接近尾声 资金面趋紧和互联网补贴大战等影响正在改善 中国股市有望走出超级长牛 得益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财富配置、AI科技突破及全球资金回流潜力 [23]
电池板块突然爆发,涨停潮来袭,背后受益板块浮出水面-股票-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5 05:56
电池板块市场表现 - 电池板块午后异军突起 涨幅扩大 超10股强势涨停 包括天华新能 尚太科技 璞泰来 丰元股份 野马电池等 多只个股跟涨 板块呈现火热景象 [1] 行业政策与倡议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8月发布《关于锂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书》 呼吁全产业链协同抵制恶性竞争 合理布局新建产能 维护行业良性发展环境 [1] 技术进展 - 中核集团和清华大学合作利用中子深度剖面分析技术 为固态电池量产扫除关键障碍 [1] 上游原材料板块受益 - 电池生产依赖锂 钴 镍等关键原材料 行业需求增长带动原材料市场需求同步增加 相关企业可加大勘探与开采力度 提升供应能力 占据市场有利地位 [2] 设备制造板块受益 - 电池产业扩张推动生产设备需求持续攀升 电芯制造设备到电池组装设备均迎来广阔市场空间 设备制造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设备生产效率与精度 满足电池企业需求 实现业务增长 [2]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板块联动 -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板块与电池产业紧密相连 9-11月为新能源汽车传统销售旺季 主机厂从8月起积极备货 动力电池采购量预计环比增加 [2] 行业景气度与展望 - 锂电池行业景气度总体持续向上 短期重点关注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 月度销量 国内外贸易政策相关表述及固态电池相关进展 [2] - 考虑行业相关政策表述 原材料价格走势 板块业绩情况 市场估值水平及行业未来增长预期 短期建议关注板块投资机会 [2] - 中长期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前景确定 板块值得重点关注 [2]
制约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瓶颈:等静压设备如何成为固态电池的“必过关卡”?
材料汇· 2025-09-03 15:52
等静压技术概述 - 等静压技术利用流体介质不可压缩性和压力均匀传递特性 向被压材料各方向均匀施压实现致密化 工艺包括包套密封 升温 抽真空 加压 保压 降压 降温等环节 [9] - 技术历经70年发展 1955年Battelle研究所首创热等静压 现有冷 温 热三类技术路线并行 装备从实验室扩展到直径2.4米工业级 工艺标准完备 已成为航空航天 医疗 汽车 电子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8] - 按成型温度分为三类:冷等静压(CIP)工作压力100-630MPa 室温操作 致密化率85-92% 温等静压(WIP)工作压力50-500MPa 温度50-500°C 致密化率90-95% 热等静压(HIP)工作压力100-200MPa 温度800-2200°C 致密化率超99.8% [13] 等静压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价值 - 等静压是固态电池中道新增核心工艺 用于电芯成型后致密化环节 通过均匀多向压力消除固固界面空隙 提升电解质与电极接触质量 改善离子传导率和循环性能 [18] - 相比传统单轴辊压仅85%致密度 等静压可实现三维各向致密化 温等静压可在85°C 500MPa下实现超95%致密度 规避边缘效应和层间滑移问题 以硫化物体系为例 压制后界面接触面积提升超40% 界面阻抗下降50%-70% [28] - 经过等静压处理 离子电导率可提升30%以上 内部电阻率降低20%以上 循环寿命提升约40% 成为固态电池生产核心增量设备 [25] 技术路线对比 - 温等静压是当前最优工艺路径 其中温区间(50-500°C)与固态电解质稳定性契合 能在保持性能的同时改善界面质量 设备能耗和成本相对较低 具备产业化潜力 [32] - 冷等静压致密化程度有限 ACS Energy Letters实验显示其孔隙率可降至1.8% 但无热作用界面改善有限 多作为前处理手段 热等静压虽致密度超99.8% 但温度过高导致电极材料烧结溶解 破坏结构稳定性 [32] - 冷/温等静压仅需A6类超高压容器制造许可证 热等静压还需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因液体介质压缩率仅30%泊松比较高 爆炸风险低于气体介质的热等静压 [33] 产业化进展与空间 - 全球固态电池产能将从2024年17GWh提升至2029年190GWh 新增约173GWh 单GWh设备投资额从2025年5-6亿元降至2029年2.5亿元 等静压设备占整线价值量13% 2029年市场空间达29亿元 [48] - 宁德时代采用硫化物+卤化物复合电解质双技术路线 实验室样品能量密度达500Wh/kg 2024年7月完成10Ah(450Wh/kg)等静压样品 2027年实现全固态小批量上车 已公开10件等静压相关专利 [46] - 韩系玩家LGES计划2026年量产聚合物方案 2027年导入硫化物固态电池 三星SDI 2025年Q2完成Φ500mm等静压工位验证 2027Q2启动6-9GWh硫化物产线 2028年扩建至20+GWh [107] 设备厂商竞争格局 - 瑞典Quintus是全球高压技术领军者 固态电池专用温等静压机最高压力600MPa 最高温度145°C QIB180产品年产能达22.6GWh 正在研发内径>300mm 容积2000L级卧式设备 [78] - 国内传统玩家川西机器累计制造设备1400-1700台套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90% 钢研昊普推出国内首台Φ1850×3500mm超大型热等静压设备 包头科发已交付600MPa卧式温等静压整线 [85][81][86] - 锂电设备商先导智能创新推出卧式等静压设备 工作压力600MPa±2%精度 温度150°C±5°精度 腔体尺寸≥Φ400×4000mm 容积≥500L 利元亨已实现固态电池整线制造全覆盖 2024年6月完成广汽硫化物中试线首批交付 [94][103] 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 生产效率瓶颈在于加压(2-12分钟)和保压泄压(1-30分钟)环节耗时较长 解决方案包括前处理工艺优化降低温度压力要求 将目标温度从200°C降至120°C可缩短升温时间至20分钟 [57] - 增大压力容器容积可提升装载效率 Quintus实验显示容器直径增大使装载效率从不足20%提升至超60% 容积从100升扩大至2000升时 每千瓦时加工成本下降10倍以上 [61] - 立式腔体设计依赖行车上下料 自动化程度低 卧式结构便于与机械臂 输送线对接 降低厂房高度要求 但每轮需清除介质 可通过自动化介质回收与保温系统克服 [73] 进出口管制环境 - 等静压设备进出口受瓦森纳协议管制 冷/温等静压设备在设计压力≥69MPa且腔径≥152mm时需申领许可证 热等静压设备在设计压力≥69MPa且工作条件≥600°C且腔径≥254mm时触发管制 [35] - 管制主要针对军工用途 固态电池等一般用途申请许可证即可 不构成实质出口限制 中欧美进口均无清单管制 仅需常规报关并满足安全环保要求 [35]
涨超6%!固态电池量产,渗透率提升,新能源车的时代来了?
新浪财经· 2025-08-29 06:03
板块表现 - 中证新能源车指数一度涨超6.17% 收盘涨幅达5.17% [1] - 先导智能和杭可科技涨超20% 贝特瑞、中科电气、赢合科技、宁德时代等多股涨幅超10% [1] 需求驱动因素 - 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保持在50%以上 [2] - 政策补贴和"金九银十"销售旺季提供支撑 [2] - 全球储能电池需求在悲观和正常情景下2026年增速分别为9%和21.6% [2] - 欧洲户储库存预计2025年出清 需求逐步恢复 [2] - 美国市场或因补贴退坡出现抢装现象 [2] 技术突破 - 固态电池进入量产阶段 2026年小批量试产 2027年实现量产 [2] - 8家电池企业已搭建中试线 普遍规模0.3GWh左右 [2] - 涉及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中航锂电等头部企业 [2] 产业链上游 - 碳酸锂价格反弹带动锂矿采购需求回升 [2] - 海外矿山供应偏紧 贸易商挺价意愿强烈 [2] - 碳酸锂与氢氧化锂价格显著反弹 [2] 政策影响 - 反内卷政策遏制锂资源领域无序扩张和恶性竞争 [3] - 推动电池材料与制造企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 [3] - 整车领域通过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3] 投资价值 - 板块估值回落至历史较低水平 [3] - 中长期配置价值逐渐显现 [3]
半年进账304亿,宁德时代赚疯了
36氪· 2025-07-31 10:3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 [4][5] - 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日均净利润1.7亿元 [1][3][4] - 扣非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35.62% [5] - 综合毛利率25.02%,同比上升1.57个百分点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86.87亿元,同比增长31.26% [5][7] 业务板块分析 - 动力电池系统营收1315.73亿元(占比73.55%),同比增长16.80%,毛利率22.41%(同比下降1.07%) [12][14][15] - 储能电池系统营收284亿元(占比15.88%),同比下滑1.47%,毛利率25.52%(同比上升1.11%) [15] - 电池材料及回收营收78.87亿元(占比4.41%),同比下滑44.97%,毛利率26.42%(同比上升18.21%) [16][18] - 电池矿产资源营收33.61亿元,同比增长27.86%,毛利率9.07% [15][17] 全球市场地位 - 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8.1%(2025年1-5月),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维持全球第一 [1][6][14] - 总产能345GWh,产能利用率近90%,在建产能235GWh [14] - 动力电池累计全球装车量约2000万辆,储能电池应用超2000个项目 [14] 区域市场表现 - 境内收入1176.78亿元(占比65.8%),同比微增1.24%,毛利率22.94% [18] - 境外收入612.08亿元(占比34.2%),同比增长21.14%,毛利率29.02% [18] - 海外扩张重点包括匈牙利工厂、西班牙合资项目及印尼产业链项目 [19] 资本运作与资金管理 - H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410亿港元,其中90%用于海外产能建设 [9][19][20]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6亿元(去年同期净流出191亿元) [8][1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237.85亿元,同比增长42.60% [7] - 研发投入100.95亿元,同比增长17.48% [7][8] 技术发展与行业竞争 - 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2030年前后大规模应用 [21] - 国内客户结构变化:部分车企引入中创新航、弗迪、欣旺达等二供厂商 [20][21]
固态电池专题
2025-07-16 06: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电池、金融、算力、半导体和芯片、商业航天、军工、光通信、端侧AI - **公司**:奔驰、长安、海光信息、彩虹光、宏大电子、中茂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电池行业 - **核心观点**:中国电池全产业链有优势,固态电池存在预期差,未来发展前景好,各技术路线竞争激烈且难以确定主导路线 [1][4] - **论据**:固态电池之前基本未给估值,且创业活跃带来弹性;硫化物技术路线导电率最高,是日韩主导的最优路线;大厂固态电池量产节奏加快,主流官宣2027年量产;新能源车、低空经济等对高能量密度电池有需求,政策也倒逼固态电池迭代;奔驰已开始量产车型测试,长安明年进行电池装车实验,2027年逐渐量产 [4][5][6][7][8] 金融市场 - **核心观点**:上证指数与市场匹配有背离,量化交易活跃,主板上升可能抽中小市值股票的血 [2][3] - **论据**:主动需求和增量不够,但指数走强是因热钱和量化活跃,量化占中小市值交易量的三分之一;主板上升需非银和银行等大市值板块拉动,会影响中小市值股票 [2][3] 算力行业 - **核心观点**:关注光通信、算力速率的云幅等方面,部分公司中报业绩可能超预期或反转 [10] - **论据**:展望中报,广东近等公司可能业绩高增,部分公司中报有业绩反转机会 [10] 半导体和芯片行业 - **核心观点**:目前资金偏好度不够,七八月份可能有催化,现在可做低吸高抛 [11] - **论据**:机构对电子板块超配后减仓,目前拥挤度回归常态;七八月份算力炒作差不多后,半导体可能有催化 [11] 商业航天行业 - **核心观点**:商业航天逻辑顺,下半年可回收火箭密集测试,中报有机会再来一波 [14][15] - **论据**:可回收火箭降低成本,会使量上升;公募和游资有资金配置,卖方发力,军工中报业绩大翻转 [14][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边缘边座近期升级,加入A股情绪热度策略和先行指标,6月23日前有活动,追求性价比 [1] - 端侧AI围绕字节系、智能眼镜等展开,目前暂时下不来,节奏在云层上缘和太极线位置上方 [12] - 挂单策略是卖时往下挂,买时往上挂 [13] - 双康是平台性公司,HBM散热材料相关公司扩产会贡献业绩弹性,宏大电子、中茂生产任务饱满 [16][17]
固态电池量产节奏持续推进,看好产品领先的材料企业-新能源
2025-07-16 06: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锂电产业链、AIDC(数据中心)、人形机器人、光伏风电、传统电网 - **公司**:国轩高科、宁德时代、容百科技、天赐材料、厦钨新能、天奈科技、德方纳米、科达利、富临精工、震裕科技、金宏气体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锂电产业链 - **核心观点**:本周锂电产业链尤其是固态电池有较多催化因素,值得重点推荐 [2][8] - **论据**:CIBF展会有产业链企业进行产品和新技术发布,如国轩高科有固态电池产品发布,国轩16号9点有线上直播;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对产业链龙头企业多元化资本市场布局和海外产能建设有支撑作用;五一后市场风险回归,前期调整多的高赔率主线有修复 [2][3][4] AIDC(数据中心) - **核心观点**:看好HVDC和ACDC,认为其在AIDC供电系统变化中较为突出 [10] - **论据**:苹果浏览器搜索量下降,将在浏览器中添加人工智能服务功能,随着AI驱动输出引擎变化,对AI应用侧需求变化及驱动算力建设积极看好;HVDC在后续AIDC供电系统变化中最为突出,ACDC有通胀逻辑且后续功率密度提高驱动需求改善 [9][10] 人形机器人 - **核心观点**:建议重点关注锂电精密加工企业在人形机器人的布局,电机端酝酿系统性机会 [11][13] - **论据**:克达利、富临精工、震裕科技、金宏气体等传统主业扎实,业务有相似度,业绩突出且估值有性价比;年初至今电机板块涨幅好得益于人形机器人概念催化,电机应用场景与传统电机有明显差异,有技术迭代影响 [11][12][13] 光伏风电 - **核心观点**:光伏产业链有望在新技术驱动下在供给端形成差异,海风端装机量将明显增长 [15][16] - **论据**:企业对高效电池技术量产积极,传言电改手计划将落地,新技术驱动下光伏产业链可能改变供需关系;少银技术是今年重要新方向;海风去年基数不高,今年装机量会明显增长,招标情况稳定 [15][16] 传统电网 - **核心观点**:重点关注新联电价上市后对配网侧新增需求落地以及特高压建设 [17] - **论据**:第二轮招标结果公示,公示金额约179亿,行业逐步进入整合期;2025年特高压建设将迎来一轮景气周期,15特高压规划落地将对板块形成催化 [16][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固态电池赛道中,硫化物代表未来整体方向,容百科技、天赐材料、厦钨新能等企业布局积极 [5] - 导电剂方面,天奈科技等公司值得重点关注;固态电解质对隔膜仍有需求,与液态电解质隔膜存在差异 [6] - 固态电池材料端首推厦钨新能,其在L正极材料领先,下游测试反馈好,今年已开始批量出货,在硫化锂电解质方面也有布局,业绩扎实且估值有性价比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