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规划

搜索文档
搞不清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一篇看懂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28 01:19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今天就来聊聊这两个让养老升级的好东西 —— 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 一文带你搞懂它们怎么存、怎么领 以及两者的对比 "单位福利版"养老加餐 ——企业年金 第一章: PPAARRTT. PAR . PARTT.. 1 什么是企业年金? 简单来说, 企业年金是 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 补充养老保险 制度 。 它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企业为了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自主为员工提供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可以把它理解为 "单位和个人共同额 外存的一笔养老钱" 。 PPAARRTT. PAR . PARTT.. 2 哪些人可以参加企业年金? 企业依法参加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经过企业与职工双方通过集体 协商确定、制定年金方案,并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就可以购买企业年金。 ● 注意: 企业年金方案只适用于 企业试用期满的员工。 PPPAAARRRTTT.. ..333 企业年金如何缴费? 企业年金基金 来自三部分: 企业缴费+职工个人缴费+投资运营收益 国家对企业年金缴费政策有明确规定: ✦ 企业缴费每年 ...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 银华基金联合多家公募机构走进中央财经大学
新浪基金· 2025-09-25 09:02
为深入贯彻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响应北京证监局指导下的"北京公募基金高质 量发展系列活动"号召,近日,银华基金联合东方基金、汇安基金、泓德基金、宏利基金、东兴基金及 天相投顾七家机构,共同走进中央财经大学,以"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 展在行动"为核心主题,开展公募基金知识普及与金融素养培育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为财经院校学子搭 建"行业实践与知识普及"的桥梁,助力培育具备专业视野与理性思维的未来金融领域生力军。 作为国内财经领域的顶尖院校,中央财经大学学子是未来金融行业发展与财富管理市场的核心力量。此 次活动聚焦财经院校学子的专业特性与认知痛点,摒弃传统互动环节,以"案例拆解+行业洞察"的讲座 形式,让金融知识更具深度与实用性。现场讲师依托多年投教经验,结将复杂理论转化为青年易理解的 内容,既贴合校园场景,又紧扣行业发展方向,为学子搭建"理论与实践衔接"的认知桥梁。 《投资行为偏差的认知和修正》:融行业高质量发展,解投资认知难题 讲座中,讲师为在场同学详细介绍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历史及重要举措,特别针对今年出台的《推动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行业及投资者的影响进行 ...
【国泰基金】基金行业话养老 | 创新养老投教形式,国泰基金9·9养老周活动圆满收官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07:43
创新活动形式,唤醒养老规划意识 近年来,养老领域迎来多项"新变化",包括基本养老金上调、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优化等,为人们的养 老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与此同时,公募基金行业也在加速推进养老投教工作,助力社会公众未雨绸 缪,乐享未来的养老生活。 就在近日,国泰基金响应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基金行业话养老"号召,成功举 办"养老young主张"国泰基金9·9养老周主题投教活动,通过线下展览的形式传递"备老投资要趁早,做 好规划不迷茫"的理念。 积极响应号召,国泰基金助力国民金融素养提升 养老金融是关乎千家万户幸福安康的民生工程,公募基金行业身为养老金委托投资管理主力军,肩负时 代使命,需持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和积极发挥功能价值。其中,深化投资者教育是关键一环。 本次活动时间为9月9日—14日,持续6天,活动选址在有"沪上最美书店"之誉的建投书局,国泰基金结 合书局文化氛围,打造沉浸式养老主题展。活动线上线下(300959)同步进行,线下展览吸引近千人次 现场参观体验,线上则在年轻人聚集的小红书平台发起"聊聊你的养老计划"互动话题累计收获超500条 用户留言,话题标签"基金行业话养老""国泰基金99养老 ...
报告:中国新富人群将现金类资产份额向金融投资转移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10:50
新富人群资产配置变化 - 新富人群现金和定存资产占比从去年峰值下降近5个百分点至52.5% [1] - 基金持有率创五年新高达42.6% 配置比例从7.8%跃升至12.4% [1] - 股票和海外投资配置比例略有提升 银行理财产品占比出现下降 [1] 指数化投资与风险偏好 - ETF投资因高透明度和风险分散功能受青睐 高收入群体使用率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2] - 新富人群风险偏好趋保守 能接受最大亏损连续三年下降 [2] - 63.1%受访者不接受10%以上投资亏损 较去年增长13.2个百分点 [2] 新世代投资者特征 - 14.8%新世代投资者期望40%以上年化收益 [2] - 78.5%新世代投资者不能接受10%以上投资亏损 [2] 养老规划趋势 - 48.6%受访者拥有养老规划 青壮年及中高收入群体实践度提升显著 [3] - 养老保险首次取代定期储蓄成为养老补充首要方式 [3] - 仅39.7%受访者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 低回报和税收优惠不足是主因 [3] AI金融服务应用 - 近七成中国新富人群信任AI生成投资建议 显著高于海外市场 [3] - 投资激进群体对AI信任度更高 超15年经验者更倾向人工服务 [3]
中国新富人群加大金融市场参与度
国际金融报· 2025-09-17 11:50
报告显示,新富人群对于养老规划的重视度持续上升。新富人群的养老准备方式也呈现多元化发 展。今年,购买养老保险首次取代定期储蓄成为主要养老准备方式,反映出养老规划理念的调整。然 而,个人养老金账户开设率同比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投资回报不高、税收优惠有限以及账户流动性不 足。养老规划从理念走向实践,仍有制度激励与产品创新的空间。 报告显示,"新世代投资者"(指在去年9月24日行情后首次开始金融投资的人群)占新富人群的 13.1%,平均年龄仅30.7岁。他们投资热情高涨,但对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认知不足,实际持仓与风险偏 好并不匹配。18岁—24岁"00后"年轻新富人群对财务规划的接受度远超其他群体,比例高达71.8%。然 而,实践中他们频繁"追涨杀跌",基金持有期不足三个月的比例超过三成。资金有限和需要频繁调换头 寸以捕捉新的投资标的是短期持仓的主要原因。如何确保金融服务惠及这些新兴群体、夯实他们的金融 素养成为了行业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基于这样的背景,新富人群在不同场景下对于人工智能(AI)和人工服务的偏好也为行业打造可 行的财富管理商业模式提供了清晰指引。 9月17日发布的《2025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报 ...
后悔给女儿买房!70后家长顿悟:只陪嫁车不买房的父母,太聪明了
搜狐财经· 2025-09-14 12:44
然而,人生无常。婚后女儿虽过得安稳,但因远嫁,和父母聚少离多。没想到,老伴突然罹患重病,沉重的医 疗费用几乎掏空了他们所有的积蓄。眼看日子陷入困境时,女儿女婿得知消息,第一时间赶来,不仅带来了五 万元,还带来了温暖与安慰。女儿紧紧抱着父母说:"你们养我长大,如今轮到我们尽孝了。"女婿也郑重承 诺:"岳父放心,我会替您守护好这个家。"那一刻,老两口泪流满面,所有辛苦与牺牲都得到了回应。 在小城的街坊里,70后的老杨和妻子是典型的普通工薪家庭。 他们生活虽算不上富裕,却因有一个乖巧懂事的独生女而满是欢笑与温情。 退休后,夫妻俩日子过得节俭,每月加起来八千左右的退休金,支撑着他们安稳的晚年。女儿大学毕业并步入 婚姻殿堂时,是老两口最自豪的时刻。得知女儿要结婚,他们心里满是喜悦,只是在给女儿陪嫁一套房还是一 辆车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最终,他们还是下定决心,把多年的养老积蓄三十万元拿出,为女儿在小城购置了一 套小房子,希望她和女婿能够安心过日子,携手走向幸福。 ● 理性理财:养老钱是晚年的底气,应避免高风险投资和不必要的支出,选择银行定存、国债、保险等稳健方 式,让资金安全增值。 ● 提前做好医疗保障:年纪越大,健康问题 ...
专家建议10岁开始存养老钱最划算 8%收益你怎么看?
搜狐财经· 2025-08-07 02:05
收益假设脱离现实:8%的年化收益率被指过于理想化。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定期存款的 年化利率普遍低于3%,即便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可能提供更高收益,但实现8%的年化回报需承担 较高风险,且在数十年投资周期中保持收益稳定的难度极大。此外,长期通胀可能稀释存款的实际购买 力,高收益产品未必能跑赢物价上涨,进一步削弱了收益假设的可靠性。 价值观念冲突:要求儿童从幼年时期便为养老进行储蓄,被部分观点质疑可能剥夺童年应有的快乐与自 由,甚至可能过早引发对未来生活的焦虑,忽略了不同年龄段的生活重心与心理需求。有评论指出,养 老规划应尊重个人生命周期规律,避免将成年人的责任过早转移至儿童身上。 总体来看,阎志鹏的观点强调了"时间杠杆"在养老规划中的重要性,为个人财富积累提供了理论参考, 但具体实施需结合家庭实际经济状况、市场环境变化及个人生命周期特点,平衡短期需求与长期目标, 方能实现更可持续的养老储备。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阎志鹏在《金融新启航·养老金融透视镜》栏目上表示,养 老规划的核心是"时间杠杆"。阎志鹏用三胞胎案例说明:假设年化收益率为8%,10岁开始每年存1万, 连续6年,65岁时账 ...
有人投保百万有人月定投1500元 Z世代“养老规划局”是焦虑过度吗?
南方都市报· 2025-08-05 23:09
年轻人养老规划趋势 - "90后开始偷偷囤钱买养老保险"现象显著,"养老储蓄"关键词搜索量暴涨3倍 [2] - 35岁考虑养老规划成为职场新共识,Z世代将养老战线拉长 [2] - 60.3%受访者认为31-45岁是养老储备理想年龄,29岁以下群体中35岁前规划比例上升6.7个百分点 [4] 养老储备时间节点 - 35-40岁是关键分水岭,40岁前储蓄主要用于购房/教育,40岁后转向养老 [5] - 35岁拥有100万现金可系统性规划养老,复利效应下30年后现金价值或超240万(年化3%复利) [10] - 美国经验显示40岁后家庭储蓄首要目标转为养老 [5] 养老成本测算 - 北京养老机构月均费用6611元,年支出近8万,60-82岁需超170万(不含通胀及额外支出) [7][8] - 百万存款不足以支撑"体面养老",需提早布局科学配置 [8] 养老保险体系与产品 - 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补充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个人储蓄/商业保险(第三支柱) [9] - 个人养老金账户年缴费上限12000元,可投资储蓄/理财/保险/基金等,享受税收优惠 [9] - 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数量占比21%,专属产品结算利率2%-4.12%,七成超3% [13] 热门养老金融工具 - 分红型终身寿险具备复利增长、保本锁利特性,可通过减保/保单贷款灵活提取 [14] - 养老目标基金按生命周期调整配置,成年轻群体首选 [14] - 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达998款,保险类211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25款、年金保险119款) [13] 政策与市场动态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推动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 [12] - 中国平安整合医疗养老服务,提供一站式养老生态 [10] - 信银理财针对Z世代推出目标日期型/目标风险型产品 [15]
此刻年轻 未来可期!——申万宏源开启“养老早鸟计划”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7-24 01:43
养老规划理念 - 养老规划需提前进行而非等到老年阶段[1] - 养老自由需通过当前阶段的持续积累实现[1] - 时间复利效应是养老规划的核心要素[1] 金融机构服务定位 - 提出"养老早鸟计划"强调长期陪伴式服务[1] - 将机构定位为"时间合伙人"突出长期价值共创[1]
最好的增额寿?最好只当做增额寿来用!养老还得选国华乐享丰泰
和讯· 2025-07-08 10:25
增额寿险与养老年金的功能定位差异 - 增额终身寿险核心定位为"基本保额每年复利增长",设计初衷是抵御通胀并为后代留存稳健资产,适合有余力为子女做财富传承的家庭[1] - 增额寿险被比喻为"传家储蓄罐",存入本金后保险公司每年自动添加利息元宝,最终形成可传承的财富[1] - 养老年金与增额寿险功能截然不同,前者专注提供终身现金流,后者侧重财富传承,工具错位使用会导致核心价值受损[3][9] 产品对比数据表现 - 以40岁男性(总保费100万)为例,国华人寿乐享丰泰养老年金在65岁前现金价值持续领先复星保德信星盈家增额寿,60岁时现价差达3.4万(150万 vs 147万)[5] - 65岁起乐享丰泰每年固定领取64464元养老金,若星盈家强制同额减保: - 初始现价差3.8万(166.4万 vs 162.6万) - 10年后现价差扩大至5万(138万 vs 133万) - 100岁时现价差达9.3万(35.5万 vs 26.2万)[6] - 星盈家保单到104岁时现金价值仅剩2.2万,无法满足单次减保需求(需6.4万),养老功能彻底失效[6] 寿命与养老规划的关键考量 - 2023年某城市平均预期寿命84.11岁,但每100位80岁老人中有近3位能活到100岁,长寿风险需重点防范[9] - 医疗技术进步(如癌症靶向药、阿尔茨海默症新疗法)显著提升年轻一代活过95岁的概率[9] - 养老年金提供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避免"人还在钱没了"的窘境,而增额寿减保模式无法保障超长期养老需求[7][9] 工具选择策略 - 财富传承需求应选择增额寿险并避免频繁减保,确保复利增长效果[9] - 养老现金流需求应选择养老年金,锁定终身领取机制[9] - 增额寿险被比喻为"传家储蓄罐",养老年金则类似"摇钱树",两者功能互补但不可相互替代[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