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延缓衰老
icon
搜索文档
这种“长寿果”,心血管真的很爱!
央视新闻· 2025-08-26 01:34
核心营养数据 - 每100克生花生仁含能量574kcal 蛋白质24.8g 脂肪44.3g 碳水化合物21.7g [2] - 提供维生素B1 0.72mg/100g 烟酸17.9mg/100g 在天然食物中名列前茅 [2][8] - 含矿物质包括钙39mg 磷324mg 钾587mg 镁178mg 铁2.1mg 锌2.5mg/100g [2] 蛋白质价值 - 蛋白质含量达24.8g/100g 在坚果中名列前茅 含人体所需8种氨基酸 [2][3] - 真消化率(TD)达94 与肉鱼(94)相当 高于大豆(78)和豌豆(88) [4][6] - 通过蛋白质互补作用可提高整体蛋白质利用率 特别适合素食者 [3] 脂肪构成特征 - 脂肪含量44.3g/100g 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77.2% [7] -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38.6%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38.6% 饱和脂肪酸仅19.8% [7] - 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水平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7] 维生素补充作用 - 富含维生素B1(0.72mg/100g)和烟酸(17.9mg/100g) 可弥补精白米面加工过程中的B族维生素流失 [8] - 烟酸含量显著高于小麦粉(2.0mg) 鸡蛋(0.2mg)和玉米(2.3mg) [9] 抗氧化成分 - 含白藜芦醇(水煮花生510μg/100g) 间香豆酸 类黄酮等抗氧化成分 [10][12] - 白藜芦醇含量高于可可粉(185μg)和大蒜叶(173μg) 但低于桑葚(2688μg)和葡萄皮(2406μg) [12] 健康功效研究 - 每天食用25克带皮烤花生可显著增加端粒长度 延缓衰老 [14] - 日本7.4万人研究显示经常食用花生者中风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显著降低 [15] - 血糖指数仅14 属低GI食物 显著低于馒头(88) 大米(82)和香蕉(52) [16][17] - 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花生组参与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有下降趋势 [18] 食用建议 - 每日摄入量建议25-35g 若已食用大豆制品则减至15-20g [22] - 不同烹调方式营养差异大: 烤制后钙含量从39mg增至284mg 铁从2.1mg增至6.9mg/100g [24] - 避免霉变花生 因可能含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 [19][20]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花生过敏者必须严格避免食用 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 [25] - 肥胖人群建议每日不超过10g 选择生吃或水煮方式 [26] - 5岁以下儿童需制成花生酱或花生碎食用 防止气道堵塞 [28] - 高脂血症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食用 消化不佳者应少量多次食用 [29]
吃花生能为我们身体带来哪些好处?每天吃多少合适?
央视新闻· 2025-08-17 04:34
核心观点 - 花生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健康食品 富含优质植物蛋白 不饱和脂肪酸 B族维生素和抗氧化成分 具有延缓衰老 促进心血管健康和辅助血糖控制等多重益处 但需注意适量食用和避免霉变[1][16][23] 营养成分分析 - 每100克生花生仁含能量574千卡 蛋白质24.8克 脂肪44.3克 碳水化合物21.7克[3] - 提供丰富的维生素B1(0.72mg/100g)和烟酸(17.90mg/100g) 在常见食物中烟酸含量名列前茅[11][12] - 矿物质含量突出 含钾587mg 磷324mg 镁178mg 钙39mg 铁2.1mg 锌2.5mg per 100g[3] 蛋白质质量 - 蛋白质真消化率(TD)达94% 与肉类(94%)和鱼类(94%)相当 高于大豆(78%)和小麦(86%)[6][7] - 含人体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 通过与谷物搭配可实现蛋白质互补 提高利用率[5] 脂肪构成 - 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38.6%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38.6% 饱和脂肪酸仅19.8%[8][9] - 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时维持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有益心血管健康[10] 维生素补充作用 - 富含维生素B1(0.72mg/100g)和烟酸(17.9mg/100g) 可有效弥补精制谷物加工过程中的B族维生素损失[11] - 烟酸含量显著高于小麦粉(2.0mg) 鸡蛋(0.2mg)和玉米(2.3mg)等常见食物[12] 抗氧化特性 - 含白藜芦醇(510μg/100g水煮花生) 间香豆酸等酚类化合物 具有强大抗氧化能力[13][14] - 抗氧化成分可清除自由基 减少氧化应激 在延缓衰老和预防慢性疾病方面发挥作用[15][16] 健康益处 - 每天食用25克带皮烤花生可显著增加端粒长度 延缓细胞衰老[17][18] - 大型研究显示经常食用花生人群的中风风险降低 尤其缺血性中风[19] - 血糖指数(GI)仅为14 属低GI食物 研究显示有助于改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控制[20][21][22] 食用建议 - 每日推荐摄入量25-35克(约580千卡/100g) 需根据其他坚果和大豆摄入情况调整[24][25] - 烹调方式影响营养保留: 烤制使矿物质含量提升(钙284mg vs 生39mg) 但维生素B1损失较大(0.12mg vs 生0.72mg)[27] - 推荐生吃 水煮或低温烤制 避免煎炸导致的营养损失[27] 注意事项 - 霉变花生含黄曲霉毒素 具强致癌性 需立即丢弃[23] - 花生是八大过敏原之一 过敏人群需严格避免[30][31] - 肥胖人群建议每日限10克 儿童需防止窒息风险 代谢性疾病患者应在指导下食用[33][34][35]
两个年龄段会“断崖式”衰老?这有一个延缓衰老的省钱好方法
央视新闻· 2025-08-17 01:37
衰老关键年龄段研究 - 研究发现人体衰老存在两个关键转折点:30岁左右和45-55岁 [1][2] - 30岁左右肾上腺组织率先呈现衰老特征 内分泌稳态失衡是早期驱动因素 同期主动脉出现稳态偏移 [2] - 45-55岁期间大多数器官蛋白质组经历"分子级联风暴" 差异表达蛋白呈爆发性增长 主动脉蛋白质组变化最为剧烈 [3] 饥饿感对抗衰老的机制 - 限制进食产生的饥饿感能影响基因表达 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目的 与具体食物种类或营养多少无关 [5] - 饥饿感可改写衰老基因 延长寿命35% 其机制在于抑制与炎症有关的基因过度活跃 [7] - 适当饥饿感能加速"细胞自噬" 清理衰老细胞 保持细胞年轻活力 [7] 饮食控制建议 - 对一般人群建议饭吃七八分饱 保持适当饥饿感 避免每餐过饱 [8] - 七分饱标准:胃未满但进食速度下降 食量约为原饱食量的三分之二 [10] - 八分饱标准:感觉快饱但继续吃也不会撑 停止进食不会难受 [11] - 建议循序渐进减少食量 让身体逐步适应 [13]
三大因素催人老,除了吸烟,另外两个你可能想不到
36氪· 2025-08-11 07:42
研究背景与方法 - 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对50至84岁中老年人进行大规模研究 从日常接触的化学物质中识别加速衰老因素 研究结果发表于《Aging-US》期刊[1] - 研究采用暴露组学(Exposome)方法 系统性分析64种环境化学物质与衰老关系 通过血液和尿液样本检测[4] - 使用第二代表观遗传时钟GrimAge(死亡风险时钟)和第三代表观遗传时钟DunedinPACE(衰老速度计)测量生物学年龄[6] 主要衰老加速因素 - 吸烟/二手烟暴露(通过可替宁检测)使死亡风险时钟加速1.40年 衰老速度显著加快[9][10][11] - 重金属镉是头号衰老元凶 血清镉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使GrimAge增加1.23-1.27年 DunedinPoAm增加0.02单位[13][14] - 镉暴露来源包括职业环境(电池 颜料 电镀行业)和食物(谷物 蔬菜 贝类) 即使排除吸烟因素影响依然显著[15][16][17][18] - 铅暴露使GrimAge加速0.67-0.73年 对成年人衰老过程有深远负面影响 尽管含铅产品已禁用但历史遗留污染持续存在[19][20][21] 异常发现与机制 - 二噁英(HpCDD)和多氯联苯(PCB118)等剧毒物质意外显示与表观遗传年龄减速相关 使GrimAge降低1.06-1.21年[22][23][24] - 研究者提出"透支潜力"假说 这些血液毒性化合物可能优先杀死衰老白细胞 迫使身体制造新细胞 造成表观年轻假象[25] 抗衰老保护因素 - 饮食中大豆雌马酚和蔬果类黄酮与较慢衰老速度相关 高植物性饮食可能具有保护作用[26] - 较高社会经济地位与更慢生物学衰老显著相关 意味着更安全环境 更健康食物 更少职业暴露和更优质医疗服务[26] - 主动管理暴露组可延缓衰老 包括戒烟 避免二手烟 使用重金属净水器 饮食多样化避免单一食物长期大量摄入[28][29] 研究意义 - 环境因素在慢性病和衰老过程中解释比例远高于先天遗传因素 命运更多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非仅由基因决定[27][28] - 个体间衰老速度差异巨大 50岁以上人群衰老速度与实际年龄几乎无关 说明环境影响导致衰老瞬时速度千差万别[7]
爱美客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6.63亿元 筑牢医美行业龙头地位
证券日报网· 2025-04-25 07:47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63亿元,同比下降17.9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4亿元,同比下降15.87% [1] - 环比去年四季度实现收入端与利润端增长 [2] - 整体毛利率达93.85%,同比减少0.7个百分点 [4] 行业环境 - 非手术类轻医美市场增速从2023年高位收窄至2024年的10% [2] - 行业正经历由"技术红利"向"综合竞争力"提质升级的转型阶段 [2] - 行业内卷加剧导致产品终端价格持续下行 [2] - 消费者医美决策周期显著延长 [2] 公司战略 - 不主动参与价格战,保持战略定力 [4] - 核心产品"嗨体"与"濡白天使"凭借品质和口碑赢得忠实客户 [4] - 研发费用5854.19万元,占营收比重8.82%,同比提升1.65% [4] - 在研项目覆盖再生材料、胶原蛋白、肉毒素、体重管理等前沿领域 [4] 产品布局 - 用于骨膜上层注射填充的新产品已通过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 [5] - 该产品是国内第三个获批的下颌填充产品,也是首个国产同类产品 [5] - 通过收购韩国REGEN Biotech Inc公司85%股权,交易金额1.90亿美元 [5] - 收购完成后将成为国内唯一拥有两款再生医美产品的企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