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进铜退

搜索文档
光模块再冲锋,中际旭创涨超4%!英伟达拟向O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云计算ETF汇添富(159273)一度大涨超2%!
新浪财经· 2025-09-23 02:41
行业事件驱动 - 英伟达与OpenAI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将建设至少10吉瓦AI数据中心并配备数百万块英伟达GPU 英伟达计划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支持新系统落地[3] - 合作消息直接催化光模块板块大涨 中际旭创涨超4% 新易盛涨超3%[3] - 算力板块受海外消息影响整体走强 云计算ETF汇添富(159273)盘中最高涨超2% 当日成交额近2000万元 近20日净流入超7亿元[1][3] 个股表现 - 中际旭创涨幅4.64% 成交额97.46亿元 在云计算ETF中权重占比15.82%[4] - 新易盛涨幅3.54% 成交额91.48亿元 权重占比15.57%[4] - 阿里巴巴-W涨2.20% 成交额49.44亿元 权重占比8.67%[4] - 腾讯控股微跌0.31% 浪潮信息涨0.77% 中科曙光跌0.59%[4] 光模块行业前景 - 英伟达GPU和自研ASIC快速迭代 每代芯片Scaleout带宽保持翻倍提升 带动光模块使用量飙升[5] - AI多模态大模型参数量提升推动带宽容量扩张 芯片互连领域呈现"光进铜退"趋势[5] - 市场采用GPU:光模块=1:2.5换算比例 若Scale Up应用CPO技术 比例将变为GPU:光引擎=1:11.5[5] - 光模块应用范围从GPU扩展至CPU、FPGA、ASIC及HBM等领域 行业未来将演进为光引擎行业 市场规模预计大幅增长[5] 算力需求与资本开支 - 推理算力需求成为驱动全球云厂商资本开支的关键因素[6] - 2025年海外四大云厂商合计资本开支预计同比增长50%至3338亿美元 2026年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6] - 美国科技巨头公布大规模投资计划 Meta计划到2028年投资6000亿美元 苹果投资6000亿美元 谷歌投资2500亿美元 微软每年投资750-800亿美元[6] - 算力服务板块(云服务、算力租赁、IDC提供商)将成为AI基础设施需求的二阶受益者[6][7] - 万卡集群成为大模型竞赛入场券 运营商和互联网大厂持续加大投入 为算力服务公司打开新成长空间[7] 产品布局 - 云计算ETF汇添富(159273)覆盖A+H算力龙头 标的指数涵盖硬件设备、云计算服务、IT服务等六大领域[7] - 指数软硬件比例6:4 港股权重超26% 全面布局AI算力驱动下的云计算机遇[7]
聊一聊空心光纤
傅里叶的猫· 2025-09-20 11:26
光缆市场概况 - 中国光缆市场总销量达2.7亿芯公里 芯公里为行业单位 指一公里光缆中所有纤芯长度总和 [5] - 需求主体为通信运营商 中国移动占据最大份额 高铁 公路 石油石化 煤矿等基础设施领域及系统集成商也贡献需求 [5] - 市场活跃得益于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和扩容 "光进铜退"政策推进老旧线路替换 通信网络从24芯升级到432芯需求增加 数据流量快速增长推动新项目上马 [5] - 长飞光纤光缆公司2024年销售额120亿元 90%来自光纤业务 海外市场贡献35%收入 [5] 光纤技术演进 - G652B单模光纤市场占比超90% 价格持续下降至每芯公里20元 [6] - 厂商转向高端产品避免低价竞争 包括低损耗 大有效面积的G654E光纤和空芯光纤 [6] - G654E光纤自2015年推广 全球销量达200万芯公里 价格从最初十几倍降至普及水平 [6] - 空芯光纤代表更前沿技术方向 [6] 空芯光纤技术优势 - 核心中空 内部充满高纯度氩气 光模拟空气传播接近光速 [7] - 相比传统光纤传输损耗降低50% 速度提升50% 非线性问题减少1000倍 色散更低 信号更稳定 [7] - 高带宽 低延迟场景表现出色 支持400G 800G及未来1.6T 3.2T传输需求 [8] - 研发始于2016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2019年进入试点 2022年微软收购Lumenisity公司用于数据安全场景 [8] - 国内长飞光纤光缆公司全球领先 2024年6月与中国电信合作建成620公里传输线路 与中国移动在深圳到东莞建设800G实验网 [8] - 国内使用量约1000芯公里 市场快速扩展 [8] 应用场景与市场前景 - 适合AI数据中心 金融交易专线等对延迟和带宽要求极高场景 [8] - AI训练超算中心可提升10%至30%训练效率 节省时间和电费 [8] - 数据中心互联中几十公里中距离传输为强项 实验损耗低至0.05dB/km 商用环境0.08dB/km 远低于普通光纤0.14dB/km [8] - 海底光缆为潜力巨大应用场景 因对低延迟 高带宽和抗干扰能力要求高 [8] - 微软预测2025年全球产能约1万芯公里 2030年增至100万芯公里 [9] - 价格从10万元降至1万元时市场规模有望翻10倍达百亿级别 [9] - AI领域渗透率仅千分之一 若提升至1%市场空间极为可观 [9] 成本与技术挑战 - 2025年国内空芯光纤每芯公里价格3万到3.6万元 普通单模光纤仅20元 相差近2000倍 [10] - 30多公里线路使用空芯光纤总造价超600万元 普通光纤仅需十几万元 [10] - 生产工艺复杂 拉丝过程对玻璃管精度要求极高 充氩气时易影响传输效果 [10] - 熔接过程对湿度敏感 专用熔接机价格几十万元 检测断点误差较大 [10] - 行业标准尚未统一 国际电信联盟仅提供实验室规则 产业配套如熔接机 OTDR和收发模块价格居高不下 [10] - 单盘长度仅20-47.5公里 远低于普通光纤100公里 影响施工效率和成本 [10] 产业公司竞争力 - 长飞掌握PCVD VAD MCVD三大预制棒技术 生产灵活性强 良率高 废品率低 [11] - 产品衰减率从0.1dB/km降至0.05dB/km 远超行业标准 [11] - 2024年6月获得空芯反谐振技术国际专利 量产能力增强 已向广东移动 广东电信等客户供货 [11] - 全球能生产空芯光纤厂商屈指可数 日本古河使用上一代技术损耗控制较差 康宁仅停留实验室阶段未工业化 [11] - 长飞海外收入占比35% 产品单价高 未受美国单模光纤关税影响 [11]
“易中天”市值破万亿,凭什么?
经济观察网· 2025-09-12 09:06
CPO概念板块市场表现 - CPO概念板块整体上涨6.64% 位列所有概念板块涨幅第一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197.63亿元 [2] - 新易盛上涨13.42% 中际旭创上涨14.28% 天孚通信上涨13.54% 三家公司合计市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元(新易盛3800亿元 中际旭创4900亿元 天孚通信1550亿元) [2] - 板块上涨直接催化为甲骨文云基础设施业务新合同超预期 股价单日暴涨35% 市场解读为AI算力需求持续强劲信号 [3] 光博会行业动态 - 第二十六届光博会单日参观人数达77418人 首次与SEMI-e半导体展联动 形成光电融合产业平台 [4] - 头部厂商集中展示800G/1.6T光模块及CPO/LPO技术方案 包括光迅科技 中际旭创 新易盛等国内企业及Coherent等国际厂商 [4] - 多家厂商对核心技术采取保护措施 新易盛禁止拍照 光迅科技CPO演示需预约 [7] 光模块技术演进与需求驱动 - 光模块核心作用为光电信号转换 AI算力需求推动速率从100G/400G向800G/1.6T迭代 [5] - GPU数量增长与铜缆物理极限矛盾推动"光进铜退" 高端光模块中光芯片与电芯片成本占比达70%-80% [6] - CPO技术将光学器件与交换芯片共封装 传输距离缩短至毫米级 有效降低信号衰减与功耗 [7] 企业财务表现与竞争格局 - 中际旭创2025H1归母净利润39.95亿元(同比+69.40%) 新易盛39.42亿元(同比+355.68%) 天孚通信8.99亿元(同比+37.46%) [14] - 新易盛营收104.37亿元逼近中际旭创147.89亿元 净利润接近持平 毛利率47.48%反超中际旭创39.96% [15][16] - 中际旭创全球光模块市场份额第一 前十厂商中中国企业占七席 [13] 产能与估值争议 - 市场预测中际旭创2027年净利润达250亿元 争议焦点为产能扩张后产品降价风险与制造业周期规律 [18] - 券商预测分化 国盛证券预测198.2亿元 开源证券208.34亿元 东北证券236.04亿元 [19] - 卖方机构认为AI算力需求属结构性革命 非传统硬件周期可衡量 [19] 产业链瓶颈与国产化进展 - 高端光芯片国产化率约3% 50G以上EML激光器依赖进口 电芯片(DSP/LDD/TIA/CDR)25G以上主要依赖海外供应商 [20] - 光迅科技提出力争自主可控 提升国内高端材料与元器件生产能力 [21] - 中际旭创员工持股计划减持249.68万股(约2.51亿元) 高管计划减持71.91万股 [21] 未来需求与增量空间 - 海外四大云厂商2025年合计资本开支预计同比增50% 超3338亿美元 阿里计划三年投入3800亿元于AI资本开支 [22] - 光互连技术向服务器内部GPU连接(Scale-up)延伸 替代铜缆解决带宽瓶颈 [23][24] - 数据中心互联(DCI)需求增长 推动400G/800G ZR/ZR+相干光模块应用 中际旭判断为重要增量 [25][26]
AI网络:聚焦Scale up中光的新增量
2025-09-01 02:01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AI网络与光通信行业[1][6][10] * 易中天[1][3][4] * 东田威[1][5] * 英伟达[1][6][10] * 旭创集团[1][7] * 中芯国际[3][12] * 新易盛[3][13][14] * 天孚通信[15][16][17] * 石家光子[18] * Coherent公司[14] * 博通[7][8][9] * 康宁[7][8][9] 核心观点和论据 * 易中天作为TIER one供应商行业地位凸显 头部效应强化 目前20倍左右估值处于低估状态 吸引更多资金抱团 上游厂商试图进入其供应链验证其重要性[1][3][4] * 东田威财报显示净利润环比增长50% 光通信业务收入翻倍 毛利率从17%提升至27% 交付能力和供应链组织能力成为关键 预计三四季度数据继续向好[1][5] * 英伟达网络业务高速增长 Infinity Band产品收入增加 机柜内Switch显著增长 验证Skid Up网络和机柜内网络价值量持续提升趋势[1][6] * 旭创集团预计2030年Skid Up光模块市场占比接近20% 与英伟达数据呼应 验证光通信巨大机会 博通和康宁提到机柜内网络市场潜力达机柜外8到10倍[1][7][8] * 光通信技术持续渗透 铜线逐渐退场 符合"光进铜退"规律 英伟达预计未来五年全球AI算力投入以50%复合增长率增长 2030年市场规模达3到4万亿美元[1][10] * 中芯国际通过费用管控及硅光产品升级实现利润加速增长 自研硅光芯片带来毛利提高 利润率有望提升至33-35% 旭创利润率持续提升有望达38%以上 新易盛净利率保持37-38%稳定状态[3][12][13] * 新易盛收入环比增速接近60%约58% 份额快速提高 与海外友商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Coherent公司因单模产品和下一代高速产品研发问题导致业绩不及预期 份额发生变化[13][14] * 天孚通信在无源器件领域具有核心壁垒 无源业务毛利率最高可达70% 有缘业务后续客户拓展有积极变化 被英伟达列为官方合作伙伴[15] * 机柜内光通信方案主要有LPO和CPO两种 天孚通信卡位CPO最领先 如果未来机柜内有8到10倍空间 FAU光引擎及配套环节将迎巨大增量[16][17] * 上游器件供应商石家光子和东田威表现强势 国产光模块公司倾向于选择国内供应商 沟通更友好 成本控制及执行力更优秀[18] * 市场对AI方向认可度提升 交易量排行榜前十名中7到8个是AI相关公司 其中5到6个是算力相关公司 国产和海外算力都迎来强势上涨[19] * AI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科技板块尤其是算力板块存在巨大机会 健康牛市应给予好公司公允估值[20] * 国内市场向成熟市场发展 有扎实基本面的公司估值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参考美股等成熟市场 实现股价和估值持续增长[21] * 国产化进程中自主可控水平提升将带来巨大市场潜力 如果国产达到40%甚至50%自主可控水平 市场空间巨大 沪深300核心公司将表现突出[3][22] * 核心标的包括易中天 工业富联 胜宏科技 寒武纪 中芯国际等 海外标的整体估值便宜 对应增速和确定性经过时间考验[23] 其他重要内容 * 光网络板块市场表现良好 亿东天等大票以及天孚科技在业绩超预期后表现突出 资本开支和行业TOKEN增长形成正向效应 增量资金进入推动行情发展 ETF和固收加产品成为主要增量资金来源[2] * 机柜内市场过去未被光模块覆盖 现在逐渐成为巨大增量市场 博通预测这一市场规模可能达8到10倍 对于光互联厂商 光模块厂商及CPU供应商都是重要机会 逆转之前行业可能消失的悲观预期[9] * CPU方案不会影响机柜外产品 明年2026年可插拔光模块市场预计大幅增长[9] * 博通指出计算与网络价值量占比约为3:1 但会逐渐收敛 甚至网络价值量与计算持平 ASIC超预期发展推动网络增速[11] * 光通信板块估值较低 仅为明年2026年不到20倍 如果盈利预测乐观甚至只有15倍出头 后续还有巨大空间[11] * 建议投资者守住持仓 对于未来五年实现50%复合增长的重要方向应有所布局[24]
5天4板!2倍大牛股辟谣:不是英伟达供应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3:52
股价表现与市值 - A股于8月29日开盘涨停 股价报91.25元 市值达563亿元 年初至今涨幅超200% [1] - 港股长飞光纤光缆(6869.HK)涨超7% 同时A股走出5天4板行情 [1] - 当前市盈率(PE)2025E为67.8倍 总市值563亿元 自由流通股本1.07亿股 [2] 财务数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3.84亿元 同比增长19.37% [4]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96亿元 同比下降21.69% [4] - 扣非净利润1.38亿元 同比增长15.00% [4] - 2024年营业收入122亿元 净利润6.76亿元 同比下滑47.9% [2] - 2025E预计营业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8.18%) 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50.9%) [2] - 毛利率从2023年24.50%提升至2024年27.30% [2] 行业与技术动态 - 英伟达发布Spectrum-XGS以太网技术 带动光模块、光芯片等算力硬件板块热度高涨 [3] - 英伟达2026财年Q2营收467.43亿美元(同比增长56%) 数据中心收入411亿美元(同比增长56.4%) [2] - 英伟达CFO预计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出将达到3-4万亿美元 [2] - 中信证券认为新技术发布将带动空芯光纤需求快速增长 [3]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国内光纤光缆行业龙头企业 产品包括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及特种产品 [4] - 公司表示正持续推进空芯光纤研发及产业化 在前沿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3] - 公司澄清与英伟达不存在上下游或供应商客户关系 产品同属数据中心建设所需 [3] - 空芯光纤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 尚未对财务数据产生明显影响 [3] - 中泰证券认为空芯光纤商业化处于初期 行业CR10大于90% 未来竞争格局或由头部企业主导 [4]
5天4板!2倍大牛股辟谣:不是英伟达供应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3:47
公司股价表现 - 长飞光纤A股8月29日开盘涨停 股价达91.25元 市值突破563亿元 年初至今涨幅超200% [1] - 公司A股走出5天4板行情 港股长飞光纤光缆(6869 HK)同日涨超7% [1] - 8月25日至28日期间累计涨幅达41.23% 受光模块、光芯片等算力硬件板块热度推动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3.84亿元 同比增长19.37%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6亿元 同比下降21.69% [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8亿元 同比增长15.00% [4] 技术研发进展 - 持续推进空芯光纤研发及产业化进程 在前沿光纤光缆产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4] - 空芯光纤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 相关业务尚未对财务数据产生明显影响 [4] - 空芯光纤相对传统光纤具备显著优势 适配数据中心高带宽、低时延连接需求 [5] 行业动态与市场预期 - 英伟达2026财年第二财季营收467.43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数据中心收入411亿美元 同比增长56.4% [3] - 英伟达预计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出将在本世纪末达到3-4万亿美元 [3] - 英伟达发布Spectrum-XGS以太网技术 有望带动空芯光纤需求增长 [3] - 空芯光纤细分市场刚起步 未来竞争格局或仍由头部企业主导 [4] 业务关系澄清 - 公司产品与英伟达核心产品同属数据中心建设所需 但不存在上下游或供应商客户关系 [3] - 公司未对外披露空芯光纤相关业务内容 否认被英伟达采购使用的市场传闻 [3]
4天3板!光纤龙头回应:与英伟达不存在上下游或供应商客户关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2:49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A股开盘3分钟直线拉升10CM涨停 走出4天3板 收报82 95元/股 市值达517亿元[1] - 港股涨幅超25% 报55 95港元/股[1] - 本周以来累计涨幅达41 23%[1] 英伟达财报与技术发布影响 - 英伟达2026财年第二财季营收467 43亿美元 同比增长56%[1] - 数据中心收入411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4%[1] - 英伟达CFO预计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出将达到3万亿至4万亿美元[1] - 英伟达发布Spectrum-XGS以太网技术 带动光模块等算力硬件板块上涨[1] 空芯光纤业务进展 - 公司正持续推进空芯光纤研发及产业化进程 处于前沿产品领先地位[2] - 空芯光纤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 尚未对财务数据产生明显影响[2] - 空芯光纤与英伟达以太网技术存在显著协同的市场传闻[2] - 公司与英伟达不存在上下游或供应商客户关系[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3 84亿元 同比增长19 37%[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96亿元 同比下降21 69%[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 38亿元 同比增长15 00%[2] 行业竞争格局与前景 - 空芯光纤仍处于商业化进展初期 过往光纤光缆行业CR10大于90%[3] - 未来竞争格局或将由头部企业主导 初创企业结合CSP大厂有机会[3] - 空芯光纤相对传统光纤具备显著优势 适配高带宽低时延需求场景[3] - 数据中心内部光纤有望加速放量 长期"光进铜退"趋势不改[3] 公司业务概况 - 国内光纤光缆行业龙头企业[2] - 主要产品包括光纤预制棒 光纤 光缆 光模块 特种光纤 有源光缆 海缆及射频同轴电缆等[2]
中信证券:AI驱动数据中心互联需求激增 多模光纤有望加速放量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00:48
空芯光纤技术发展 - AI驱动数据中心互联需求激增推动空芯光纤技术发展[1][2] - 空芯光纤传输速度快约47% 时延降低约31% 衰减系数可低至0.05dB/km 非线性效应较普通单模光纤低3-4个数量级[2] - 微软2024年11月宣布未来24个月计划部署15000公里空芯光纤[2] - 中国移动2025年7月在广东开通首个反谐振空芯光纤商用线路 平均损耗0.085dB/km 最低达0.065dB/km[3] - 中国移动完成单波1.2Tb/s S+C+L多波段137.36km传输试验网 单向容量114.9Tb/s[3] 数据中心光纤需求 - 生成式AI推动网络scale-up趋势 超大规模企业打造更强节点及更多GPU配置[4] - 2024年AI应用光缆消费增长138% 2025年有望进一步增长接近80%[4] - AI网络向800G与1.6T演进推动OM4Pro OM5等新产品需求增长[4] - 数据中心内部光纤呈现量价齐升趋势 光进铜退趋势持续[1][4]
中信证券:AI推动光纤量价齐升 关注空芯光纤新机遇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00:24
行业趋势 - AI驱动数据中心互联需求增加推动光纤产业加速演进 [1] - 长期"光进铜退"趋势持续 多模光纤有望加速放量 [1] 技术发展 - 海外大厂微软等加速布局空芯光纤技术 [1] - 技术标准化将带动规模化应用落地 [1] 企业表现 - 康宁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数据中心光通信互联需求快速增长 [1]
中信证券:AI驱动光纤需求爆发 关注空芯光纤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01:24
空芯光纤技术发展 - AI驱动数据中心互联需求激增 空芯光纤以气体或真空替代传统玻璃芯 具备传输时延低(速度快约47% 时延降低约31%) 损耗超低(衰减系数可低至0.05dB/km) 非线性弱(较普通单模光纤低3-4个数量级) 超1000nm超宽工作频段与更高传输容量等优势 [1] - 微软2022年12月收购空心光纤解决方案提供商Lumensity 2023年11月推出新一代空心光纤技术 2024年11月宣布未来24个月计划部署15000公里空芯光纤 [1] - 中国移动2025年7月29日于广东开通我国首个反谐振空芯光纤商用线路 平均损耗0.085dB/km 最低达0.065dB/km 完成首个单波1.2Tb/s S+C+L多波段137.36km传输试验网 单向容量114.9Tb/s [2] 多模光纤市场需求 - 多模光纤在短距高速互连场景具有成本优势 低功耗特性及良好兼容性 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关键解决方案 [3] - 康宁光通信业务2025年Q2企业网络销售额同比大增81% 数据中心互联产品销售实现翻倍 反映数据中心对光通信需求快速增长 [3] - 生成式AI推动网络集群扩张和节点能力升级 超大规模企业正打造性能更强节点及配备更多GPU [3] 光纤产业趋势 - 数据中心对高带宽 低时延连接需求持续提升 光纤应用空间不断扩大 铜缆传输性能局限性愈发凸显 [3] - 长期"光进铜退"趋势不改 多模光纤有望加速放量 [1][3] - 随着特种光纤技术标准化推进及规模化应用落地 相关公司业绩将显著受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