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能源体系

搜索文档
建投能源2025年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158% 多措并举夯实火电基本盘
证券日报网· 2025-08-21 01:4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1.13亿元 同比减少3.2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7亿元 同比增长157.96% [1] - 扣非净利润8.8亿元 同比增长182.50%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7.28亿元 同比增长130.57% [1] 燃料成本控制 - 控股电厂累计采购电煤1532.47万吨 [1] - 平均综合标煤单价718.26元/吨 较去年同期下降124.51元/吨 降幅达14.77% [1] - 通过集约管控统调采购计划与煤源统配 [2] - 运用期货工具协同权威机构研判价格走势 [2] - 推进燃料管理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精准管控 [2] 煤炭市场趋势 - 上半年煤炭市场供需整体宽松 价格中枢持续下移 [1][2] - 7-8月耗煤高峰期间市场煤价小幅反弹但涨幅空间有限 [2] - 迎峰度夏结束后动力煤价格有望继续下行 [2] 发电与供热业务 - 控股发电公司累计完成上网电量228.37亿千瓦时 [2] - 火电上网电量225.34亿千瓦时 光伏上网电量3.03亿千瓦时 [2] - 完成售热量4189.48万吉焦 [2] - 工业供汽量同比增长33.54% [2] 新能源业务进展 - 累计并网光伏发电容量达68.65万千瓦 [3] - 在建光伏项目容量65万千瓦 [3] - 备案及储备光伏项目容量191万千瓦 [3] - 推进临城抽水蓄能项目核准 [3] - 液态空气储能技术通过省级验收 [3] 未来发展规划 - "十五五"期间打造火电为主、储能与新能源为辅的"一体两翼"产业布局 [3] - 存量火电领域开展等容量替代 争取大容量机组 [3] - 发展工业供汽项目并聚合产业资源 [3] - 在优质资源地区谋划新能源项目 布局灵活性资源 [3] 西柏坡电厂四期工程 - 抛出一份20亿元定增预案投入该项目建设 [4] - 新建2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 [4] - 项目总投资58.63亿元 预计2026年投产 [4] - 投产后可为石家庄地区提供14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 [4] - 采用超超临界技术并配套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 [4] 行业挑战 - 新能源渗透率超过35%后火电机组将转为调峰电源 [3] - 容量电价机制能否覆盖固定成本成为盈利关键 [3]
建投能源:上半年实现扣非净利润8.8亿元 同比增长182.50%
中证网· 2025-08-20 12:0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11.13亿元同比下降3.28% 归母净利润8.97亿元同比增长157.96% 扣非净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182.50%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7.28亿元同比增长130.57%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374.71% 环比增长2.11%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45.38亿元同比增长0.68% 环比下降30.99% 扣非净利润4.43亿元同比增长560.34% [1] 火电业务运营 - 控股14家火电公司完成发电量242.69亿千瓦时 上网电量225.34亿千瓦时 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2062小时高于区域水平 [2] - 通过争取替代电量/保供电量等措施提升竞争力 综合标煤单价718.26元/吨同比降低124.51元/吨优于区域平均 [2] - 强化设备可靠性管理提高容量电费获取率 优化现货市场报价策略抢发效益电量 [2] 能源转型举措 - 成立河北建投泜水蓄能发电公司 加快推进临城抽水蓄能项目核准工作 [2] - 液态空气储能中试项目完成河北省科技厅验收 推动耦合示范项目落地规模化应用 [2] - 探索虚拟电厂平台建设 申报第一批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试点项目 [2] 管理优化 - 依托五大中心(电量营销/技经/燃料协调/科技创新/信息)推进精细化管理 [1] - 优化机组运行加强成本管控 多措并举提升经营绩效 [1] - 充分发挥集约化专业化效能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1]
辛保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以能源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5-08-20 08:00
一、"两山"理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 "两山"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绿水青 山既是生态财富也是经济财富。"两山"理念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 自然、保护自然的历史传统一脉相承,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两山"理念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通过加快经济社 会全面绿色转型,转变"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使发展不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另 一方面,优美生态环境又能创造巨大经济价值,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 撑。 "两山"理念为全球发展提供具有中国智慧的公共产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 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两山"理念倡导构建生命共同体,在实践上走生态优先、绿 色发展的新路,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各国协同推进经济发展 ...
用统筹功夫建绿电园区
经济日报· 2025-08-19 22:09
绿电园区政策推动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比例,鼓励实现100%绿色电力消费的绿电工厂和园区 [1] - 政策旨在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电力系统,助力产业升级、能源转型和成本控制,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1] 绿电园区建设条件 - 绿电园区依赖于新能源供给能力与重点用能行业(如钢铁、有色、建材、化工、数据中心)的匹配,解决"弃电"和缺电问题 [2] - 宁夏谋划建设全国首个省域绿电园区,培育新能源装备、新型储能、绿电绿证交易和碳市场服务等新兴产业生态 [2] 绿电园区经济效益 - 新能源布局在采煤沉降区、沙漠、戈壁等区域,通过规模化开发使绿电电价低于传统火电,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园区招商吸引力 [2] - 综合考虑土地、资金成本,合理控制规模,优化生态修复效果,为长远发展预留空间 [2] 绿电园区发展机制 - 政府部门需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绿电替代和新能源直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推进市场化管理 [3] - 推行"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供需协同,配套建设储能设施,增强错时供电能力 [3]
山东烟台连续19年完成能耗下降目标 5年内“零碳供暖”全覆盖
央视网· 2025-08-18 11:03
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 烟台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700万千瓦 稳居山东省首位 [1] - 连续19年完成能耗下降目标 通过源头节能、过程降碳、末端减排等措施实现 [1] - 投运全国首个城市级虚拟电厂 海阳成为中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1] 能源体系建设规划 - 聚焦构建"核、风、光、氢、储、LNG"协同发展新型能源体系 [1] - 加快建设总投资7000亿元的核电、风电、光伏、LNG四大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 [1] - 目标到2035年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6000万千瓦 打造"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 [1] 低碳应用场景建设 - 零碳供暖面积达2250万平方米 采用核能零碳供暖工程和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利用 [2] - 投用山东省规模最大"近零能耗"建筑群万华人才公寓 比常规建筑能源消耗降低60%以上 [2] - 绿色公交占比达96% 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和零碳港口、绿色机场建设 [2]
中国能建压气储能人工硐室储气库成套技术验证成功
中证网· 2025-08-18 01:53
技术突破 - 中国能建数科集团成功完成世界最大人工硐室储气原位试验平台——储气密封循环试验 试验压力突破世界最高等级18兆帕 通过高低压循环、长时保压"双168小时"连续运行验证 [1] - 储气库密封性、稳定性等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创下超高压力、超严密封、超高可靠、超全感知、超高效率"五项世界纪录"和"八大首创成果" [1] - 实验室是世界最大规模、最先进的人工硐室原位试验平台 拥有两座超大型试验洞 最大埋深110米 最高试验压力达20兆帕 具备"双洞"同步试验能力 规模与压力参数均居世界之最 [1] 研发成果 - 公司带领长江设计集团、万华节能集团联合攻关 取得刚柔复合密封体系、围岩承载理论、全域温度场数据获取、高压空气状态观测等"八大首创"成果 实现100%自主化 [2] - 此次"重大突破"开创性地拓展了适应超高压、大波动条件下 集高经济性、高可靠性、高建造效率、高运行可控"四高一体"的深部地下资源利用空间 [2] - 技术不仅支撑高压空气存储 还可广泛应用于氢气、天然气、氨气、油气等战略物资存储 为"源网荷储"一体化、氢能产业化及油气战略储备提供跨领域支撑 [2] 行业影响 - 标志我国在人工硐室储气领域技术路线全面打通 将加速推动压气储能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 - 中国能建压气储能人工硐室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与世界首台(套)甘肃酒泉300兆瓦压气储能示范工程应用"同频同步" [2] - 酒泉项目并网发电成功 标志我国压气储能行业取得革命性突破 [2]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以能源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5-08-17 22:01
"两山"理念与能源绿色转型 - "两山"理念首次提出于2005年8月15日,强调绿水青山既是生态财富也是经济财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价值遵循 [1][2] - 理念体现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中华民族尊重自然的历史传统一脉相承 [1] - 倡导构建生命共同体,为全球协同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2] 能源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达378亿吨,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85%以上 [3] - 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甲烷占人类活动甲烷排放量的1/3,85%以上的大气污染物来自化石能源燃烧 [3] - 我国电力碳排放占比约40%,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剧生态环境脆弱性 [3] 清洁能源发展成就 - 过去20年我国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7.4%提升至19.7%,发电量占比从18.2%提升至36.8% [5] - 截至2024年6月全国发电总装机36.5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60%,较2005年提升37个百分点 [5] - 2023年全国单位发电量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37%,累计减少电力碳排放280多亿吨 [6] 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案例 - 火电污染物排放强度较10年前下降95%,促进全国PM2.5平均浓度下降超50% [6] - 晶硅-钙钛矿光伏电池效率突破34.8%,海上风电单机容量达26兆瓦 [6] - 建成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四代核电、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输电示范工程 [6] 政策与市场机制 - 2024年完成市场化交易电量6.2万亿千瓦时,绿电交易超2300亿千瓦时,绿证交易4.5亿个 [7] - 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和全球最大规模碳市场 [7] 未来发展方向 - "十五五"期间预计年均新增风光发电2亿至3亿千瓦 [8] - 重点突破高效光伏电池、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新型储能等核心技术 [8] - 推动数智感知、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能源电力深度融合 [8]
填补国际空白!世界最高压力压气储能人工硐室储气库成套技术验证成功
环球网· 2025-08-17 15:59
技术突破 - 中国能建世界最大人工硐室储气原位试验平台突破世界最高压力等级18兆帕 [2] - 成套技术验证成功并创下"五项世界纪录"和"八大首创成果" [2] - 试验平台拥有两座超大型试验洞 最大埋深110米 最高试验压力达20兆帕 [2] - 实现刚柔复合密封体系 围岩承载理论等"八大首创"成果 技术100%自主化 [2] 平台能力 - 平台是目前世界最大规模 最先进的人工硐室原位试验平台 [2] - 具备"双洞"同步试验能力 规模与压力参数均居世界之最 [2] 行业影响 - 技术突破标志我国人工硐室储气领域技术路线全面打通 [2] - 将加速推动压气储能行业规模化 产业化发展 [2] - 开启储氢 储氦 储油气等战略储备"多能并储"新格局 [2] - 拓展了适应超高压 大波动条件下的深部地下资源利用空间 [2] - 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新路径 [2]
哈电集团同日与三家能源央企高层会谈
中国电力报· 2025-08-15 01:51
央企与哈电集团高层会谈 - 中国华能、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三家央企于8月13日分别与哈电集团举行高层会谈 [1][2][7][13] 中国华能合作方向 - 中国华能希望与哈电集团在清洁能源发电、煤电低碳化改造方面深化合作 [4] - 哈电集团提议围绕水电、核电、火电等领域加强合作 [6] 国家电投合作领域 - 双方计划在供应链协同、新能源发展、核电项目建设、重燃项目推进、新一代煤电机组建设及国际化业务方面加强合作 [9] - 国家电投提及哈电集团参与其贵州金元织金项目,供应2×660兆瓦发电机和汽轮机,其中1号机组于今年8月5日投入商业运行 [12] 国家能源集团合作重点 - 双方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及人才交流培养深化合作 [15] - 国家能源集团强调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共同保障能源安全与推动能源转型 [15] 哈电集团战略定位 - 哈电集团致力于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6][9][15] - 公司以建设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企业为目标 [15]
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
河南日报· 2025-08-15 01:45
双碳政策与绿色转型 - 双碳顶层制度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产业结构正朝着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1] - 能源结构优化步伐加快,整体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1] - 下一步将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 碳排放管理 - 将扎实做好"十五五"碳排放数据测算,科学设置碳排放强度降低约束性目标 [1] - 完善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举措和管理机制 [1] - 推动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要举措落地见效 [1] 产业体系升级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培育未来产业 [1] -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体系融合 [1] -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能规模布局,强化标准约束 [1] 能源体系转型 - 实施风、光、地热、生物质等多种清洁能源协同开发 [1] - 深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建设 [1] - 拓展外电外气入豫通道,创建国家级零碳园区,探索绿电直连新模式 [1] 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 - 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2] - 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 - 优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延伸资源循环产业链条 [2] 重点领域低碳转型 - 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 [2] - 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河海直达运输,推进城乡建设绿色转型 [2] - 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突出公共机构示范引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