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油气

搜索文档
中国海油: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跃居世界前列
新浪财经· 2025-09-28 09:11
海底管道技术突破 - 中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 跃居世界前列 [1] - 管道首尾相接相当于中国最南到最北直线距离近2倍 [1] - 铺设规格实现全尺寸覆盖 从2英寸到48英寸 包括单层管、双层管和复合管 [1] 工程技术能力 - 突破稠油及高凝油长距离多相混输技术难题 [1] - 攻克恶劣海况及复杂地貌下海底管道设计安装技术 [1] - 具备中国海域全海域海底管道自主设计、铺设和维保能力 [1] 近期项目进展 - "十四五"以来累计铺设海管超1500公里 [1] - 最大作业水深达1500米 [1] - 承揽东南亚、中东、非洲等10余个项目 累计铺设海底管道500余公里 [1] 国际合作与纪录 - 创造全球"海管尺寸最大"和"单日铺设最长"等多项世界纪录 [1] - 海底管道工程技术与装备能力实现全方位突破 [1] 未来发展计划 - 继续深化海底管道工程核心技术能力建设 [1] - 健全完善作业装备序列 推动国产化装备应用 [1] - 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1]
中国海油: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 跃居世界前列
新浪财经· 2025-09-28 08:37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 跃居世界前列[1] - 铺管技术实现从浅水向超深水跨越 最大作业水深达1542米[3] - 铺设规格实现2英寸至48英寸全尺寸覆盖 包含单层管/双层管/复合管/子母管等全部国际主流类型[3] 工程技术能力 - 突破稠油及高凝油长距离多相混输技术难题[3] - 攻克恶劣海况及复杂地貌下海底管道设计安装技术[3] - 形成高度自主化全产业链条 具备全海域自主建设能力[3] 装备体系建设 - 建成集设计/建造/安装/应急处置及维保的完整工程装备技术体系[3] - "十四五"期间累计铺设海管超1500公里[3] - 铺管技术及装备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装备技术体系完整性国际领先[3] 国际合作拓展 - 承揽东南亚/中东/非洲等10余个项目[4] - 累计国际项目铺设海底管道500余公里[4] - 创造全球"海管尺寸最大"和"单根海管最重"等多项施工纪录[4] 未来发展重点 - 深化海底管道工程核心技术能力建设[5] - 健全完善作业装备序列 推动国产化装备应用[5] - 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5]
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跃居世界前列
环球网· 2025-09-28 08:33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 跃居世界前列 [1] - 海底管道在1500米水深需承受150个大气压 相当于1.5辆家用小汽车重量集中压于A4纸 [3] - 我国海况复杂程度居世界前列 对海底管道工程技术提出特殊挑战 [3] 技术能力建设 - 突破稠油及高凝油长距离多相混输技术难题 [3] - 掌握恶劣海况及复杂地貌下海底管道设计安装技术 [3] - 形成覆盖设计、建造、安装、应急处置及维保全产业链的自主技术体系 [3] 战略意义 - 海洋油气管道技术突破对提升国家海洋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1] - 技术能力实现全方位跨越 具备中国全海域自主建设能力 [3] - 成果基于40年技术攻关与工程实践积累 [1][3]
突破10000公里!跃居世界前列
科技日报· 2025-09-28 08:18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 跃居世界前列[1][4] - 海底管道需承受1500米水深压力 相当于1.5辆家用小汽车重量集中压于A4纸[4] - 突破稠油及高凝油长距离多相混输技术 具备全海域自主建设能力[4] 工程技术体系 - 形成设计建造安装应急处置维保全套技术体系 培育高度自主化全产业链[4] - 攻克恶劣海况复杂地貌管道设计安装难题 实现40年技术攻关全方位跨越[1][4] - 管道需保障20年以上服役期安全稳定 应对世界最复杂海况挑战[4] 能源战略意义 - 海洋油气管道突破对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具有里程碑意义[1] - 技术突破显著提升国家海洋能源自主保障能力[1]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把海南打造成海洋强省
新华社· 2025-09-27 08:23
◇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南是海洋大省,要坚定走人海和 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加快培育新兴海洋产业,支持海南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着 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技,加强深海科学技术研究,推进"智慧海洋"建设,把海南打 造成海洋强省。要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立健全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 ◇在总书记的嘱托和指引下,海南奋力开展海洋强省建设实践。在产业培育上,努力释放高质量发展潜力;在科 技创新上,努力研发装备推动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在生态保护上,努力加强系统防治修复守护"蓝色家 底"。 ◇当前,海南正着力推动海域管理模式从平面向立体、从二维向三维转变,创新解锁立体用海新模式。 ◇今年6月,"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 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瞄准深海能源开发这块"硬骨头",海南以推动关键装备自主制造和产业化为目标,聚焦水 下采油树等关键装备,逐步形成从实验研发、总装测试到产业化应用的 ...
国家海洋局局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新浪财经· 2025-09-26 00:16
海洋经济战略定位 -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 走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超10.5万亿元 2025年上半年达约5.1万亿元 增速约5.8%[6] - 明确"五个更加注重"原则:创新驱动 高效协同 产业更新 人海和谐 合作共赢[4] 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 海洋油气产量贡献显著 2024年海洋石油和天然气新增产量占全国增量比重分别达75%和11%以上[7] - 海水淡化产业规模扩大 "十四五"以来淡化水产量超14亿吨 工业冷却海水用量7200亿吨[7]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4100万千瓦 全球领先 海洋能总装机规模超1.2万千瓦[7] - 海盐产量占全国原盐产量超20% 海水制氢产业化进程加速[7] 科技创新与装备突破 - 自主研制兆瓦级潮流能机组并网运行超40个月 保持世界领先水平[7] - 实现可燃冰试验性试采 油气勘探开发实现从水深300米到1500米跨越[8] - 建成"南极秦岭站"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 "奋斗者"号深潜器等大国重器[8] - 海洋药物领域突破 壳聚糖 海藻酸钠等原料级产品占全球份额超80% 自主研发药物品类约占全球上市总品类近30%[7] 空间规划与资源管理 - "十四五"以来全国批准用海用岛面积9858平方千米 盘活利用存量围填海159平方千米[6] - 实施用途管制 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 将自然岸线保有率纳入沿海政绩考核[6] - 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15.1万平方千米 建立涉海自然保护地352个[8] 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 "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96.8亿元 实施82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8] - 整治修复海岸线480千米 滨海湿地330平方千米 新营造红树林88平方千米[8] - 争取超长期国债资金70.34亿元建设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8]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 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海洋领域合作协议 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大会等国际会议[9] - 牵头成立"海洋十年"中国委员会 获批1个协作中心 4个实施伙伴 5项大科学计划和9个项目[9] - 签署BBNJ协定 与欧盟 葡萄牙等建立蓝色伙伴关系 与印尼 马来西亚签署海洋合作协议[9] 未来发展规划 - 研究编制"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谋划重大目标指标和战略任务[10] - 培育深海产业 海洋数字产业等未来产业 推动海洋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12] - 支持企业牵头国家海洋科技攻关 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 - 实施"蓝色人才"专项计划 培养战略科学家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11]
中国石油储藏最多的地方,比中东国家还多,外人入境要严格审核
搜狐财经· 2025-09-19 10:37
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与潜力 - 南海石油储量预估达292亿吨以上 超过伊拉克260亿吨和科威特140亿吨的探明储量 占全球石油总储量的四分之一[2] - 天然气储量达4万亿立方米 可燃冰资源量折合194亿吨油当量 资源类型多样化[5] - 海域面积350万平方公里 分布37个沉积盆地和250个海底油气田 是中国最大海洋油气储存区[4] 地质特征与分布 - 油气形成得益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复杂地质构造 尤其曾母盆地储量超130亿吨[5] - 勘探已发现26个新生代盆地 深水区重大发现占全球近70%[9] 开发历史与现状 - 上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后启动勘探 从北部湾浅水区逐步向深水区推进[7] - 2023年底中国海油在南海西部油田探明储量已达可观规模[7] - 周边国家如马来西亚年产石油3000万吨 天然气50亿立方米 存在主权争议与开发竞争[7] 技术进展与未来规划 - 深海钻井平台技术进步推动开发 预计2030年海洋石油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9] - 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与越南菲律宾等国有合作潜力但受美国介入影响[9] 三沙市战略定位与基础设施 - 2012年7月设立地级市 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群岛 陆地面积20平方公里但海域广阔[9][11] - 永兴岛为核心区域 常住人口2333人 以军属和渔民为主[11] - 投资1800万元建设三沙人民医院 配套学校/邮局/电影院等设施 生活福利包括水电全免和1元住房[13] 三沙市发展进程 - 2012年启动污水处理/垃圾转运/海水淡化项目 2013年补给船增至每月4航次[11] - 2014年扩建永兴码头二期 建成文昌清澜港专用码头 推进绿化与太阳能电厂建设[13] - 通过填海技术扩充土地 未来规划发展旅游度假区但受深海环境限制[13] 能源安全战略意义 - 减少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 南海开发可提供本土能源补充[15] - 1973年中东战争后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南海资源对平衡能源供给具关键作用[15]
海缆管道宣传活动在广东汕尾举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7 02:20
宣传活动现场。南海局供图 宣传活动围绕海底电缆管道保护举办了座谈会。南海海域海岛中心梳理了海洋油气生产面临的挑战、破坏海底电缆管道的典型事故类型,解读了海底电 缆管道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并就如何加强海底电缆管道保护提出建议。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介绍了近年来南海东部油田海域海底电缆管道 被损坏的典型案例以及海底电缆管道保护需求。各参会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剖析了典型案例和现状问题,并提出建议,共同为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建言献策。 在汕尾市马宫渔港开展的现场宣传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活动通过布设科普宣传展板、科普讲解答疑互动、发放《海底电缆管道设施保护宣传手 册》等形式,向公众科普海底电缆管道保护、管理政策法规、海岸线保护与开发等知识。 "保护海底电缆管道,人人有责。""发现破坏海底电缆管道等违法行为要敢于举报。"在现场,科普人员结合海底电缆管道损坏案例,向市民讲解相关法 律法规,强调依法保护海底电缆管道的重要意义,发出保护海底电缆管道倡议。同时,通过走街串巷,向附近居民、渔民发放宣传资料,呼吁更多人关注海 底电缆管道保护,共同维护海底电缆管道安全。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指导,自然资源部南海海域海岛中心、 ...
深圳发布水下机器人应用场景
深圳商报· 2025-09-15 03:24
深圳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1月至7月深圳海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且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1] - 海上油气勘探资本支出和油田服务市场规模保持韧性 [1] - 海洋油服产业链重点企业运行情况良好 [1] 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 - 赤湾胜宝旺 海斯比 招商局重工 友联船厂等重点企业产值均实现同比增长 [1] - 海洋装备制造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1] 水下机器人产业政策支持 - 南山区2025年已发放18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水下智能装备研发及场景应用 [2] - 对突破深海耐压 密封防腐等关键技术的企业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助 [2] - 依托机器人谷产业基础打造水下机器人创新研发集聚区 [2] - 构建海陆空立体化海洋经济生态圈 [2] 水下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 - 发布《深圳市水下机器人应用场景机会清单》聚焦五大领域包括20余项具体需求 [1] - 应用领域涵盖海洋油气 深海采矿 海上风电 船舶工业 海洋交通运输 [1] - 推动水下机器人在智慧水务 海洋测绘等创新场景应用落地 [2] 产业联盟生态建设 - 水下机器人产业联盟汇聚中海辉固等优质企业和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科研机构 [2] - 联盟覆盖本体研发 机械臂 传感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2] - 通过揭榜挂帅项目和场景对接会促进需求方与技术方合作 [2]
海洋经济发展形势喜人
中国化工报· 2025-09-12 02:15
海洋经济规模 -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2024年比"十三五"末增长34% [1] - 海洋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8% 成为国民经济稳增长重要力量 [1] 产业结构发展 -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 规模大且发展势头良好 [1] - 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比重超过70% 成为增储上产主力 [1] 技术创新成果 - 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 [1] - "海油观澜号"浮式风电等重大装备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1] 国际合作布局 - 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蓝色经济合作协议 [1] - 建立30多个区域或双多边合作中心 [1] - 实施100余项"小而美"务实合作项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