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债跷跷板
icon
搜索文档
“股债跷跷板”对债券中长期冲击有限,关注十年国债ETF(51126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13:07
债券市场回调原因分析 - 此轮回调主要是情绪驱动和"股债跷跷板"效应所致 包括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导致的债券预期下行和资金分流压力 [1] - 券商自营和公募基金成为主要卖出力量 7月21日至8月15日期间券商自营净卖出利率债约2500亿元 其中20年以上期限债券卖出500多亿元 公募基金净卖出利率债约2600亿元 其中20年以上期限卖出630多亿元 [4] - 交易型资金实施降久期操作 上周基金久期从2.21年降至2.09年 回落0.12年 [4] 配置型资金行为特征 - 银行体系保持稳定配置 7月末银行自营持有债券规模达99万亿元 占中国债券总规模一半以上 且按规定不能投资股票 [2] - 农商行和保险资金逆势买入 上周农商行大幅加仓利率债1250亿元 久期从3.12年升至3.31年 保险资金久期也同步回升 [4][5] - 理财资金持续净买入 未出现2022年式的赎回负循环 主要因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后理财规模保持增长 [3] 利率债投资价值判断 - 当前利率水平存在超调 回调后配置价值凸显 特别是十年期国债兼具票息优势与波动风险可控特性 [1][5] - 贷款比价效应未形成挤压 当前贷款利率相对债券利率的吸引力未明显上升 未对银行债券投资产生显著挤出效应 [3] - 股债负相关性存在边界 历史表明"股债跷跷板"效应后定价终将回归基本面逻辑 [2] 品种配置建议 - 十年国债ETF(511260)被推荐为优质投资工具 具有垂直投资方向、低费率和交易便利性优势 [5] - 超长债遭遇集中减持 但十年期品种风险收益比更具平衡性 适合当前宏观波动环境 [4][5]
利率量化择时系列三:跨资产维度下的利率交易择时策略
浙商证券· 2025-08-29 05:07
核心观点 - 报告系统性地回测了跨资产维度下的利率交易择时策略,聚焦于股票、大宗商品与债券市场的轮动关系,并在利率期货品种T上开展策略验证 [1] - 跨资产择时策略通过"交叉检验信号触发法"整合多资产信号,旨在提升利率交易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减少回撤并控制风险 [4][80] - 策略在权益和大宗商品市场呈现高赔率、低胜率的特征,而在利率期货应用中,股债跷跷板和商品债券轮动效应显著,超额收益存在收敛但回撤控制效果突出 [3][4][85] 跨资产轮动效应 - 股债跷跷板效应源于风险偏好切换:经济预期走强时资金流向权益市场,债券承压收益率上行;避险需求上升时资金回流债市,股市受抑制 [2][14][18] - 商品债券轮动与通胀预期紧密相关:商品价格上涨推高通胀预期和利率水平,压制债券估值;通缩或需求收缩期债市因利率下行获益 [2][14][26] - 历史典型阶段包括2015年股灾后避险资金涌入债市、2018年去杠杆周期债市走强、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初期债市上涨,以及2023年经济波动期债市强势 [27] 交易性择时在权益市场的应用 - 以上证指数、恒生指数、万得全A为标的,回测区间为2013/01/07至2025/08/22,多信号策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1.06%、3.58%和14.75%,累计收益率达258.56%、51.47%和434.65% [35] - 策略呈现高赔率、低胜率特征,胜率(天)分别为53.18%、51.40%和55.27%,平均盈亏比(天)为1.14、1.06和1.24 [35] - 以波动结构为核心的阶矩择时策略在权益市场超额收益明显,尤其在趋势反转阶段表现优于传统均线策略 [34] 交易性择时在商品市场的应用 - 大宗商品策略回测显示,伦敦金、布伦特油、焦煤年化收益率分别为9.14%、11.77%和12.85%,累计收益率达188.79%、279.64%和325.58% [52] - 策略整体呈现高赔率、低胜率特性,胜率(天)在49.66%至52.68%之间,最大回撤介于23.53%至53.16% [52] - 黄金等趋势性品种适合趋势识别策略,而周期性品种如伦敦铜、螺纹钢受供需和地缘政治影响,多信号策略占优且能有效控制下行风险 [3][51] 跨资产利率择时策略 - 采用"交叉检验信号触发法"整合股、商品与债市信号:股市多头削弱债市信号,黄金多头同步确认债市多头,商品多头反向削弱债市信号 [80][81] - 回测结果显示,"看股做债"(以上证指数为例)年化收益率4.19%,夏普比2.31,最大回撤1.79%,胜率(次)52.63%;"看玻璃做债"年化收益率4.39%,夏普比2.21,最大回撤1.63%,胜率(次)59.83% [85][89][90] - 策略在2025年成功规避债市大幅回撤(如2月和7月),但超额收益收敛,波段交易捕捉能力较弱 [89][90] 优化展望 - 动态权重机制可根据宏观环境调整资产信号权重,例如通胀阶段突出商品指引,经济下行阶段强化股债跷跷板作用 [5][91] - 引入机器学习框架集成多资产信号,避免固定规则局限,提升债市仓位决策灵活性 [91] - 拓展至外汇、信用债等资产类别,构建覆盖更广的跨市场择时体系,增强利率走势把握能力 [91]
中金 :中美流动性共振的窗口期
中金点睛· 2025-08-29 00:07
美联储政策转向与市场影响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上超预期释放鸽派信号 暗示需要在控通胀与稳增长之间重新平衡货币政策 或于9月FOMC会议重启降息[2] - 期货市场对9月降息的概率预期升至86% 反映市场对宽松政策的高度期待[2] - 政策转向表明美联储更关注经济增长 降低衰退风险但增加滞胀可能性 美国通胀可能进入持续一年的上行周期[4] 历史周期中的资产表现规律 - 历史数据显示在通胀上行与增长下行并存时期降息 美元指数中位数下跌3% 黄金上涨79% 10年期美债利率下降35bp 但美股表现分化 上涨概率仅57%[6] - 美元贬值周期中非美股票、黄金及商品普遍受益 当前环境下美元流动性宽松可能推动资产价格重估[6][7] - 美股在美元贬值周期中经汇率调整后常跑输非美市场 2025年初以来上证指数涨16%优于标普500的10% 恒生科技涨30%优于纳指的11%[34] 美国财政与流动性状况分析 - 财政赤字率因关税收入改善而下降 减轻发债压力 债务上限问题已在7月初解决 财政部账户余额高于历史同期 缓解市场流动性担忧[9][11] - 银行准备金规模远高于2019年钱荒时期水平 配合SRF等流动性工具 市场流动性充足且风险可控[13][15] - 美债发行风险整体有限 市场主要矛盾仍集中于经济基本面与美联储政策路径[15] 中国流动性转化与股市表现 - 中国M1与M2增速同步上行 剪刀差收窄 宏观流动性向股市传导 7月非银存款新增2.1万亿元创历史次高[16][21] - A股日成交金额与换手率大幅提升 融资余额扩张 资金流入与股价上涨形成正反馈循环[21][23] - 低通胀环境下股债相关性转负 形成"股债跷跷板"效应 低利率削弱债券吸引力 资金倾向配置股市[24] 资产配置建议与估值分析 - 超配A股、港股与黄金 标配中美债券 低配商品 美股从低配上调至标配[29][34] - 沪深300动态市盈率14倍低于历史均值15.5倍 较历次牛市高点31-42倍仍有空间 且机构仓位处于低位[29] - 黄金处于牛市初期 长期上涨幅度与时间均未充分演绎 建议逢低配置[34] - 中国利率短期可能向基本面收敛 但长期受信用周期下行影响仍趋降 美债利率若通胀缓和或降至4%以下[42]
【财经分析】弱势行情如何演绎?信用债布局建议关注中短端品种
新华财经· 2025-08-28 16:14
就一级市场的发行成本来看,上周(8月18日至22日)各等级新债发行成本环比全面大幅上行。举例来 看,AAA、AA+级信用债的平均票息为2.23%、2.59%,相比前一周分别跳涨了10bp、13bp。 不仅如此,上周各等级、各期限信用债估值亦全面调整(幅度在5bp至8bp之间),上行斜率增大,信用 利差开始走阔,尤其是短端信用债,补跌幅度较大,出乎市场意料。再就二级市场的成交情况而言,信 用债流动性进一步下滑,换手率环比下行了0.09个百分点至1.64%。 新华财经上海8月28日电(记者杨溢仁)近期,信用债市场全面调整,且出现了明显的补跌特征,看空 情绪集中释放。 伴随市场担忧情绪的升温,债市会否就此"牛熊切换"? 分析人士认为,各机构无需过于悲观,甚至在负面情绪集中释放后可以重新增配信用债。当前,短端信 用债依然是确定性最强的品种——毕竟市场对待久期依然非常谨慎。考虑到市场中的配置需求仍在,叠 加资金面稳中有松——税期扰动结束后资金面整体平稳,目前建议各机构继续关注信用债市场补跌后的 参与机会。 信用债呈现"补跌"行情 显然,前期表现坚挺的信用债市场终于开启了"补跌"模式。 "短期来看,市场风险偏好提振对债市 ...
债市大调整!
搜狐财经· 2025-08-28 15:15
国债期货短暂反弹后,今日跌幅再度扩大。 8月28日,截至下午收盘,30年期主力合约跌0.72%,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9%,5年期主力合约跌0.09%,2年期主力合约跌0.03%。 对此,徐晨曦认为,当前操作难度大,稳健者宜观望,激进者若欲抄底,可小仓位、拉大间隔分批布局;组合投资者可在股市加速上涨后逢 低配置部分债券,以对冲潜在回调风险,实现均衡配置。 投资策略上,贺金龙建议,首先投资者需优化持仓结构,中高等级中短端信用债表现稳健,配置价值突出,可搭配交易增厚策略。另外,利 率债的超长端品种波动较大,适合超跌后的博弈型交易机会,以及即时止盈和逢低再入。 记者 陆怡雯 与此同时,今日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上行。截至下午5点,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11收益率上行2.15个基点,报1.7865%;30年期国 债活跃券2500002收益率上行3.35个基点,报2.0275%;10年期国开活跃券250215收益率上行2.7个基点,报1.881%。 | B | 1Y | 2Y | 3Y | 5Y | 7Y | 10Y | 30Y | | --- | --- | --- | --- | --- | --- | ...
【笔记20250828— 股民不寒而栗,债农寒风刺骨】
债券笔记· 2025-08-28 14:36
市场交易策略 - 反转行情需要具备扭转乾坤的强势特征 突破后需快速远离阻力位以压制原趋势力量[1] 央行流动性操作 - 央行单日净投放1631亿元资金 通过416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对冲2530亿元到期量[3] - 银行间资金面呈现均衡偏松状态 主要回购利率保持稳定 DR001报1.31% DR007报1.54%[3] 资金利率表现 - 隔夜回购R001加权利率1.36% 成交量57361.58亿元占市场总成交量80.82%[4] - 7天期回购R007利率上升3bp至1.56% 成交量12517.58亿元增幅3884.79亿元[4] - 14天期回购R014成交量减少1261.47亿元至1005.52亿元 利率维持在1.56%[4] 股债市场联动 - 股市午后强势反弹与债市利率上行同步发生 10年期国债利率从1.764%震荡上行至1.79%[5][6] - 路透报道中国计划削减钢铁产量政策引发市场反应 助推利率上行趋势[5] 关键利率变动 - 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11收益率上行2.5bp至1.79% 日内波动区间1.76%-1.79%[6] - 10年期国开债250210收益率上升3.35bp至1.8875%[6] - 超长端30年期国债2500002收益率上行3.85bp至2.0325%[6] 期限利率结构 - 利率债曲线整体上移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9%成交952亿元 超长债2.0325%成交2066亿元[7] - 信用债AAA级1年期收益率1.67% 3年期升至2.175% 5年期达2.23%[7] - 国开债1年期收益率1.5150% 10年期报1.8875% 曲线陡化趋势明显[7]
押注存款替代、含权类产品,存款搬家下理财市场能否接住“泼天富贵”
第一财经· 2025-08-28 12:42
居民存款向理财市场转移趋势 - 2025年7月居民部门存款减少1.1万亿元 非银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呈现显著此消彼长关系 [1][2][3] - 银行理财规模超预期增长 7月末达32.67万亿元 环比增长约2万亿元 预计8月突破33万亿元 全年有望达33.5万亿元以上 [1][3] - 存款搬家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三年期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 存款利率降幅快于理财收益率降幅 提升理财相对吸引力 [3] 理财市场结构变化 - 开放式固收类产品成为增长主力 7月全市场15406款理财产品在售 其中开放式产品12751款 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27% 封闭式产品2655款 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51% [5] -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持续下降 二季度末降至6.4万亿元 同比下降14.55% [7] - 最小持有期固收类产品显著增长 热销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6] 市场面临的挑战 - 债券市场持续震荡 8月28日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超3bp 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72% 影响理财产品收益 [4] - 资产荒局面持续 底层资产收益率普遍下行 同业存单和高评级信用债出现僧多粥少局面 [1][5] - 资产端欠配压力增大 包括高息协议存款集中到期 信托工具整改 短期限信用债获取难度增加等因素 [6] 产品策略调整方向 - 理财机构重点发展两大产品方向:存款替代型低波稳健产品 以及含权类收益增强型产品 [6] - 含权类产品关注度提升 因与纯固收产品收益差距拉大 部分热门产品出现当日额度售罄现象 [7] - 投资策略转向通过加大配置公募基金和利率债交易增厚收益 直投长期限信用债或信用下沉可能性较低 [6]
国债期货日报:反弹中断-20250828
南华期货· 2025-08-28 1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债期货反弹中断,行情或反复探底 [1][3] - 债市尚不能完全摆脱股债跷跷板的影响,但股市高位后风险加剧,债市不必过度悲观 [3] - 操作思路上,反弹有利即可出场,可小仓保留部分低位多单,空仓者可关注前期低点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盘面点评 - 周四期债早盘走弱,午后跌幅加剧,品种全线收跌,现券收益率全线上行,长端上行幅度较大 [1] - 公开市场净投放1631亿,资金面宽松,DR001保持在1.31%附近 [1] 日内消息 - 上海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 [2] 行情研判 - A股午后先下探后上扬,收复昨日大半跌幅,导致债市再度大幅走弱 [3] - 前期部分做多国债期货对冲股市波动风险的资金出逃,可能是期债下跌原因之一 [3] 国债期货日度数据 |合约|2025-08-28价格|2025-08-27价格|今日涨跌|2025-08-28持仓(手)|2025-08-27持仓(手)|今日变动(手)|主力成交(手)2025-08-28|主力成交(手)2025-08-27|今日变动(手)|基差(CTD)2025-08-28|基差(CTD)2025-08-27|基差变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S2512|102.374|102.396|-0.022|75067|88401|-13334|27564|27789|-225|-0.0177|-0.0217|0.004| |TF2512|105.47|105.56|-0.09|135589|155735|-20146|59475|62229|-2754|-0.0009|0.0468|-0.0477| |T2512|107.805|108.005|-0.2|193203|226775|-33572|80900|99199|-18299|0.4102|0.5197|-0.1095| |TL2512|116.54|117.3|-0.76|138275|160641|-22366|163784|163183|601|0.5341|0.9174|-0.3833|[4]
长城基金吴冰燕:债市短期或反复震荡,不必过度悲观
新浪基金· 2025-08-28 08:07
近期股市持续走高,沪指站上3800点再创10年新高,与股市一路走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债市却同步经 历显著调整。那么,近期债市回调的原因是什么?后市会如何走?投资者该如何应对?一起来看长城基 金固定收益研究部副总经理吴冰燕的分析。 近期债市经历大幅回调,主要原因有哪些? 吴冰燕:主要因素在于"股债跷跷板"和风险偏好抬升。四月初中美关税冲击以来,股票市场稳定修复, 呈现"高收益,低波动"的反常表现,其风险收益比明显高于债券,造成资金分流。同时,商品市场同步 上涨也进一步压制了债市情绪。另一方面,债券收益率去年12月一定程度上以大斜率超速下行,今年债 市整体呈"N"型走势,即使有关税冲击等突发利好,10Y国债收益率也未曾突破1月初低点,总体上其实 是在对去年底透支的下行空间进行修复,利率中枢在降准降息等重大利好出台之前难创新低。因此,债 券与股票、商品资产的不同表现带来一定的资产配置转移倾向。此外,虽然部分经济指标还有待改善, 但政治局会议明确"反内卷"决心,需求端政策陆续推出,引发市场对于供需矛盾改善的预期,也提振了 市场风险偏好。 吴冰燕:目前债券市场虽暂时受到压制,但经济数据显示宏观经济运行周期仍在市场预期内 ...
把握债市逢低布局机会,关注十年国债ETF(511260)
搜狐财经· 2025-08-28 01:12
市场表现与操作策略 - 十年国债ETF(511260)8月27日上涨0.07% 表现稳健 [1]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8左右存在支撑 或因长期配置型资金入场 [1] - 建议坚持波段操作思路:收益率位于1.75以上时配置长债仍具性价比 但受宏观预期向好影响收益率下行突破概率偏低 可进行高抛低吸操作 [1] 基本面分析 - 债市主要矛盾集中于"反内卷"政策及未来通胀预期 [1] - 通胀上行可能对名义利率产生压力 债市已在预期层面进行调整 [1] - 看多理由包括央行货币导向维持宽松 通胀上行可能提高年末降息概率 以及国债买卖可能重启 [1] - 基本面方向仍显纠结 建议以波段操作为主而非趋势押注 [1] 市场情绪与估值 - 股市强势对债券形成压制 市场悲观预期较强 [2] - 股债跷跷板效应不稳定 因银行保险等债市主要配置盘不会大规模转移资金至股市 [2] - 债市估值处于历史高位:经历21-24年三年牛市后收益率压至低位 相较股息率2.5-3%的沪深300显偏贵 导致资金切换加速 [2] - 悲观情绪释放可能催生底部反转机会 可关注债市超跌后抄底机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