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

搜索文档
致远新能: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5 16:08
好的,我将为您分析长春致远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作为拥有10年经验的投资银行研究分析师,我将从行业和公司两个维度为您解读这份报告的核心要点。 核心观点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实现81,520.78万元,同比微增1.09%,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下滑54.83%至2,977.26万元[6] 公司主营业务面临挑战,主要受天然气重卡市场销量下滑、产品价格下降及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行业产能过剩影响[34][42] 公司在车载LNG供气系统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同时LNG动力船燃料系统业务获得显著增长[33][40]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81,520.7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9%[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7.2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4.8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73.2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66.77%[6] - 基本每股收益0.1596元/股,同比下降54.84%[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105.59万元,较上年同期改善57.13%[6] - 总资产261,523.16万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7.42%[6] 主营业务分析 - 公司持续致力于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两大领域[7] - 主营产品包括车载LNG供气系统、LNG动力船燃料系统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产品加工与销售[7] - 车载LNG供气系统产品主要应用于重型卡车、工程车等商用车领域[7] - LNG动力船燃料系统主要应用于内河船舶、海洋船舶领域[7] - 采用以销定产、直销为主的经营方式,拥有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23] 行业发展状况 **天然气重卡行业**: - 2025年1-6月重卡市场累计销售53.92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约7%[34] - 天然气重卡终端市场销量较2024年同期下降16%,减少1.73万辆[34] - 天然气重卡渗透率降至25.1%[34] - 大马力燃气发动机技术突破,主流重卡企业推出600马力以上高端车型[10] - 主流车型普遍配备1500L大容积气瓶,提升车辆续驶里程和经济性[11] **LNG动力船燃料系统**: - 国家与地方政策协同发力,新建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按1000—2200元/总吨标准予以补贴[13] - 地方政府推出配套措施如山东省对新能源船舶实施免费过闸优惠政策[14] - 行业处于政策红利释放期与技术升级窗口期[14]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 - 2025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29万吨,同比增长37%[16] - 人造石墨出货量为117万吨,同比增长38%,占比90.7%[16]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超70%,尾部企业不足20%[16] - 石墨化加工费进入相对平稳阶段,但第二季度出现下行趋势[42] 公司竞争优势 - 车载LNG供气系统市场份额稳居国内领先地位[43] - 具备完整的技术自主研发体系,坚持"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策略[44] - 客户资源优质,与一汽解放、中国重汽、东风商用车等主要大型商用车制造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44] - 在LNG动力船燃料系统领域,具备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专业水平[33] - 入选中海油、中石化、新奥集团、华润燃气、协鑫集团等集团客户供应商名录[33] 业务发展举措 - 紧抓行业发展机遇,坚定聚焦车载LNG供气系统业务,提升市场占有率[37] - 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推出1500L超大容积气瓶、轻量化双层产品和智能化产品[38] - 实施精益化管理,多措并举推进降本增效[38] - 苏州致邦加大低温储罐市场开发力度,新增客户带来销售大幅增长[39] - 把握LNG动力船燃料系统市场需求增长契机,及时调整销售策略,订单较上年同期大幅上涨[40]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开发纳米涂层超长保温LNG供气系统,保温性能提升5%[21] - 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可为整车提供氢气输出,排放产物为水,清洁无污染[21] - LNG动力船燃料系统具有性能可靠稳定、系统配套齐全、结构紧凑等特点[21] - 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处理在2800~3000℃进行,石墨化度大于93%—95%[22] - 石墨化增碳剂广泛用于炼钢、铸造等行业,能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22]
铂钯期货白皮书:铂、钯基础知识介绍
华泰期货· 2025-08-25 11: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铂、钯展开,介绍其产业链、供给、下游应用、价格及期货市场情况 2025 年铂钯供需格局分化,铂金需求微升、供应下降,钯金需求下降、回收量上升 广州期货交易所预计年内推出铂、钯期货合约 [21][24][4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铂、钯产业链简介 - 铂族金属包括钌、铑、钯、锇、铱、铂六种,化学稳定性高,铂、钯是有重要工业价值的贵金属 [3][5] - 铂原子序数 78,密度约 21.45 g/cm³,熔点 1772℃,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化工合成、新能源等领域 [7] - 钯原子序数 46,密度约 12.02 g/cm³,熔点 1554℃,用于汽车尾气催化剂、电子行业等 [9] - 铂钯多与铜镍硫化物、铬铁矿共生,原生矿石品位低,回收是供应重要组成部分,下游用于汽车、化工等领域 [12] 铂、钯供给情况 - 2024 年全球铂族金属总探明储量超 8.1 万吨,分布集中,中国资源贫乏,全球前 10 大供应商集中在南非、俄罗斯和北美 [18] - 2025 年预计铂金矿产供应量降 4%至 529.5 万盎司,南非减少 17 万盎司,回收量预计回升 [21] - 2025 年预计钯金矿产供应量降 5%至 616.5 万盎司,受南非和北美产量下降影响,回收量预计升至 270.5 万盎司 [24] - 英美铂业是最大铂金生产商,2025 年预计产量 380 万盎司;诺里尔斯克镍业钯产量全球占比近 40% [29] - 因帕拉铂金控股 2024 财年铂族金属总产量 365 万盎司;静水矿业受洪水和运营调整影响,产量约 40.8 万盎司 [30] 铂、钯下游应用 - 铂钯用于汽车催化剂,长期需求前景不乐观,短期内二手汽油车销量上升或推升需求,两者可互相替代 [33] - 铂金是高端珠宝代表,钯金在珠宝中少量使用,未来铂钯在珠宝应用面临下行风险 [34] - 铂金工业需求集中在玻璃制造等行业,钯金用于化工和电子行业,电子领域黄金替代现象或缓解 [35] - 铂族金属在氢能发展中作用重要,氢能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铂钯需求可能爆发 [38] - 2025 年预计铂金需求量微升至 720.5 万盎司,钯金需求降至 862.5 万盎司 [41] 价格和期货 - 2020 年铂钯价格上升,2021 年供应过剩加剧,2025 年预计供需格局分化 [48] - 2025 年 7 月 31 日,广州期货交易所就铂、钯期货和期权合约及规则征求意见,预计年内推出合约 [56] - 东京商品交易所提供多种商品期货和期权合约;伦敦铂钯市场是重要现货交易市场;纽约商品交易所是最大铂金期货交易市场 [59][60]
绿能智创 驱动未来|2025第三届零碳技术专精特新创业大赛京津冀预选赛北京站议程公布
势银能链· 2025-08-25 04:04
绿氢产业大会及参会企业 -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将于8月27-28日在江苏无锡举办 [1] - 参会企业包括鲲华科技、中鼎恒盛、枡水科技、中汽创智、亿纬氢能、新氢动力、现代汽车、中联重科、骥之翼等 [23] 阴离子交换膜技术 - 苏州市志青博材科技专注于阴离子交换膜研发和产业化 拥有多项核心专利 实现树脂单釜10kg稳定生产 产品包括20-100cm宽幅均质膜、增强膜、消氢膜等差异化矩阵 [3] 压缩气体储能与光储充系统 - 北京嘉泰新能科技致力于新型压缩气体储能项目 提供大规模、长时间、环保、绿色、低碳、高效率、灵活、安全的物理储能方式 [4] - 北京艾能瑞通电气技术为全球工商业用户提供光储充直流系统核心变流器和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 [4] 氢气安全监测与传感技术 - 泛氢科技基于氢敏变色材料和智能传感技术开发氢气安全管理系统 实现氢气泄漏检测可视化 解决泄漏难检、漏点不易查找等难题 [5] - 湖南元芯传感科技聚焦碳基氢气传感技术 为氢能制储输用全场景提供PPM级、秒响应、低功耗的高性能安全检测核心仪表 [5] 健康氢饮品与制氢技术 - 中鼎新材料科技推出礼锦生含氢天然泉水 采用弱碱清甜天然水源融入活性氢能量 具有抗氧化、促代谢等保健功能 [5] - 大庆伟田氢能科技开发小微型集成式中醇重整制氢反应器 致力于低成本、可规模化生产的甲醇重整制氢 打造绿色甲醇与碳循环完整产业链 [6] 分布式绿氢供应模式 - 北京氢环能源技术首创分布式绿氢供应模式 利用属地沼气资源在加氢站内直接制氢 破解氢交通缺气少站产业痛点 [6] 投资机构与重点关注领域 - 北商资本高级投资经理专注于绿色转型背景下股权投资 在氢能、光伏、换电等绿色能源领域有丰富实践 [8] - ACIF阿中产业投资基金重点关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方向 聚焦中东、中亚、中非与中国间产业投资与项目落地 [9][10] - 屹唐长厚基金投资副总经理专注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光电显示、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投资 曾主导投资首都在线、紫晶存储、天科合达等企业 [11] - 国科嘉和董事总经理投资领域覆盖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硬科技方向 [12] - 瑞昇基金高级投资经理专注于新能源新材料及数字经济等领域 参与多只产业基金搭建 [14] - 北汽产业投资关注汽车、半导体、新能源领域 主导完成多项投资及并购项目 [16] - 明德投资关注能源结构转型和新能源产业链中的新材料和新技术 重点关注氢能、储能、CCUS、钙钛矿、虚拟电厂技术 [18] - 农行总行投资银行部聚焦新能源领域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及上市培育 曾参与多家储能产业链企业股权直投与投后赋能工作 [20] 产业研究与数据服务 - 势银提供《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月度分析报告》订阅服务 [26] - 势银提供产业研究、数据产品、咨询顾问等服务 [26]
国际观察|打破惯例先访日后访美 李在明释放什么信号
新华社· 2025-08-24 12:43
韩国总统李在明访日行程分析 - 李在明打破韩国总统上任后优先访美惯例 首次出访选择日本并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会谈[1] - 双方就加强安全领域战略沟通 推动氢能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达成共识 并发表17年来首次首脑会谈共同文件[2] - 小范围会谈时间大幅超出原定计划 显示两国需共同应对课题众多[2] 对日政策立场转变 - 李在明从在野时期批评日本转变为执政后主张管控分歧发展面向未来关系[2] - 公开表示不应推翻2015年日韩慰安妇问题协议 称"这是国家之间的承诺"[2] - 解释态度转变原因为在野时需要斗争而执政需展现包容力[2] 应对美国施压战略 - 日韩共同面临美国在贸易关税和防务开支方面的压力[3] - 通过提前协调立场可对美国形成压力 增强与美谈判话语权[3] - 石破茂与特朗普的会谈经验可为李在明提供应对参考[3] 日本国内政治因素 - 石破茂对李在明首访日本表示鼓舞 系列外交成功可缓解自民党选举失利压力[3] - 日本参议院选举中极右翼参政党异军突起 具有历史修正主义倾向[5] - 自民党为争取极右翼选票可能释放民族主义信号 导致历史认知倒退[5] 历史问题长期影响 - 历史问题仍是日韩关系不稳定因素 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5] - 日本政界进一步右倾 未来在慰安妇和强征劳工问题上回应韩方诉求前景不明[5] - 日本民族主义氛围可能刺激韩国民意 引发历史问题争议再起[5]
先见石破茂后见特朗普!李在明赴美前先学日美“关税”咋谈的?
第一财经· 2025-08-24 04:29
外交战略调整 - 韩国总统李在明打破历任首访美国惯例 首次外访选择日本 旨在为后续访美行程铺垫并传递重视美日韩合作的信号[1][2] - 此行核心目的包括向日本学习与美国政府的谈判经验 特别是关税议题 日本首相石破茂过去半年多次与特朗普会谈 其经验对韩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 - 李在明希望通过访问消除美国政府对其"反日反美"的成见 展现进步政权对美日韩合作的重视 最终促成韩美谈判成功[2] 日韩关系进展 - 双方领导人时隔17年再度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同意在安全领域加强战略沟通 并推动氢能、人工智能、少子老龄化等领域的政府间合作框架[3] - 李在明访日前通过日媒专访释放友好信号 被日方视为对石破茂政府的重大外交支持 尤其在其支持率下降背景下具有政治肯定作用[3] - 韩国推行"实用主义"对日政策 李在明在光复节讲话中强调"正视过去面向未来" 推动双边关系螺旋式上升[4] 地缘政治考量 - 朝鲜半岛安全局势促使韩日加强合作 2023年3月韩日解决二战劳工赔偿问题后 高层对话已覆盖半导体供应链和能源安全等领域[1] - 李在明选择温和派石破茂执政期间访日 旨在稳定双边关系 避免日本未来出现极右领导人影响韩国外交政策实施[3][4] - 此行通过扩大工作假期签证制度促进人员交流 展现以实际行动改变日本对韩成见的战略意图[3][4]
17年来首次!韩日领导人会谈后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国际金融报· 2025-08-24 02:15
外交关系进展 - 韩国总统李在明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会谈并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这是17年来首次以联合公报形式公布会谈成果 [1][3] - 会谈时长113分钟 韩国总统首次将日本作为就任后首访地 自1965年韩日邦交正常化以来首次 [3] - 双方重启首脑"穿梭外交" 意味着韩日关系重回正轨 希望成为外交新模式 [3] 双边合作领域 - 安全领域加强战略沟通 推动氢能和人工智能领域合作 [3] - 就地方振兴 少子老龄化和防灾等共同议题建立政府间讨论框架 [3] - 扩大工作假期签证制度 进一步推动双方人员交流 [3]
重庆燃气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3 22:57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52.24亿元,同比增长5.1% [1] - 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28.9%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4.73亿元,同比增长9.04%,归母净利润1.59亿元,同比下降20.13% [1] - 毛利率7.42%,同比下降9.28个百分点,净利率2.28%,同比下降27.14个百分点 [1] - 每股收益0.07元,同比下降27.66%,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2元,同比下降91.3% [1]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货币资金8.7亿元,同比下降43.1%,应收账款8.08亿元,同比下降0.69% [1] - 有息负债9.61亿元,同比下降34.45%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下降91.36%,主因薪酬发放时间调整及支付到期应付票据和账款 [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下降827.19%,因上期处置自来水业务款本期未重现 [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下降92.26%,因上期新增借款较多 [3] 费用与资产变动原因 - 三费总额2.75亿元,占营收比5.26%,同比增7.84% [1]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下降30%,因部分结构性存款到期 [3] - 应收款项融资下降34.91%,因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及背书转让 [3] - 租赁负债增长1054.65%,因下属公司新增项目场地租赁费 [3] - 财务费用增长636.3%,因日元贷款汇兑收益同比减少 [3] - 研发费用增长107.36%,因上半年研发项目投入增加 [3] 业务结构与战略 - 居民用气与非居民用气占比各约50%,非居民中工业用气占比最高 [5] - 气源主要来自中石油、中石化管道气 [6] - 推行"1+2+N"战略:聚焦城燃主业,发展综合能源与氢能等新业务 [7] - 综合能源业务含分布式能源、光伏及交通充能,累计运营项目41个 [9] - 氢能业务处于前期研究阶段,未投入加氢站建设 [8] 资本与分红规划 - 资本开支分为维护性开支(管网建设、技改等)与股权类开支 [10] - 承诺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年度可分配利润的30% [11] - 2024年半年度首次实施中期派息,2025年半年度分红由董事会决策 [11]
韩日领导人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强调稳步推进双边关系
央视新闻· 2025-08-23 16:14
韩日外交关系进展 - 韩国总统首次将日本作为就任后首访地 系1965年邦交正常化以来首次 [1] - 韩日领导人17年来首次以联合新闻公报形式公布会谈成果 [1] - 两国首脑会谈时长113分钟 [1] 双边合作机制创新 - 重启首脑"穿梭外交"并确立为外交新模式 标志韩日关系重回正轨 [1] - 在1965年邦交会谈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 [1] - 建立政府间讨论框架应对地方振兴 少子老龄化 防灾等共同议题 [1] 具体合作领域拓展 - 安全领域加强战略沟通 [1] - 推动氢能 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 [1] - 扩大工作假期签证制度促进人员交流 [1]
韩国总统李在明访问日本
新华社· 2025-08-23 13:55
新华社东京8月23日电(记者陈泽安 李子越)据日本广播协会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23日访问日 本,并于当天在东京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会晤。 两国首脑一致同意稳步推进双边关系:包括在安全领域加强战略沟通;推动双方在氢能、人工智能 等领域合作;就地方振兴、少子老龄化、防灾等共同议题建立两国政府间的讨论框架;扩大工作假期签 证制度,进一步推动双方人员交流等。 此访是李在明6月就任韩国总统后首次访日。李在明将于24日离开日本前往美国,访美期间将与美 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
和远气体: 2024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8-21 16:28
好的,我将为您总结这篇关于和远气体定向增发募集说明书的新闻。作为拥有10年经验的投资银行分析师,我将专注于提炼其中的核心信息。 公司本次发行方案核心内容 - 公司拟进行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对象为湖北聚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实际控制人杨涛,发行价格为14.78元/股 [4][5][9] - 本次发行数量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69,523.16万元,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有息负债 [5][6] - 发行对象已承诺本次发行中取得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进行转让 [6][7] 公司财务状况与经营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有息负债余额合计369,523.16万元,流动比率0.49,速动比率0.46,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 [2]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32,160.74万元、165,455.54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376.72万元、7,317.21万元和4,917.29万元 [3] - 2024年业绩下滑主要由于液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震荡下行,对液氨产品销售收入及毛利造成负面影响 [3][4] 公司产能建设与转固风险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大幅增长,从46,216.91万元增至245,034.85万元,占资产总额比例显著提升 [3] - 在建工程项目转固后,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将相应增加,会增大公司运营成本和费用支出 [3] - 如果受市场需求变化、产线调试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在建工程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效益 [3] 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 工业气体行业全球市场规模2022年达10,238亿元,预计2026年增长至13,299亿元,年复合增速约7% [27] - 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2022年为1,964亿元,预计2026年增长至2,842亿元,年复合增速约10%,高于全球增速 [27] - 特种气体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从2017年175亿元增长至2023年4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96%,预计2026年达到808亿元 [31] - 全球工业气体市场高度集中,德国林德集团、法国液化空气、日本大阳日酸和美国空气化工四大国际巨头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 [43] 公司战略定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从单一气体供应商发展为包含多种供气模式的综合性气体应用服务商,在华中区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44] - 公司产品线丰富,包括氧、氮、氩等传统大宗气体,氢气、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以及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硅基功能性新材料等多种产品 [48][49] - 公司已设立七大销售事业部,分别为瓶装连锁事业部、液态气体事业部、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事业部、硅基功能性新材料事业部、氢能及尾气回收事业部、工业级化学品事业部和LNG事业部 [50]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第五届"宜昌市三峡质量奖"和"湖北精品"荣誉称号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