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

搜索文档
黄仁勋:看好中国AI市场明年增50%的业务机会,通信ETF(515880)大涨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03:53
英伟达财报表现 - 2026财年第二财季营收467.43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略高于分析师预期的462.3亿美元 [1] - 第二财季数据中心收入411亿美元 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412.9亿美元 [1] - 业绩指引不够亮眼 引发市场对AI支出增长势头放缓的担忧 [1] - 股价在美股盘后交易中一度大跌超5% 其他芯片股盘后亦全线下挫 [1] 中国市场预期与影响 - 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公司"确实有可能"将其先进的Blackwell处理器引入中国市场 [2] - 黄仁勋呼吁美国政府为美国芯片制造商开放市场准入渠道 [2] - 预测今年中国市场可能带来约500亿美元的业务机会 [2] -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明年有望实现50%的增长 [2] - 受此消息提振 国内芯片产业链全线暴涨 [2] A股芯片产业链表现 - 通信ETF(515880)盘中涨超5% 近20个交易日净流入超28亿元 最新规模近75亿元 [1] - 光模块含量超40%的通信ETF表现最为亮眼 [1] - 科创芯片ETF国泰涨5.01%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国泰涨4.74% 集成电路ETF涨4.55% 芯片ETF涨4.57% 科创创业ETF涨4.49% 半导体设备ETF涨3.60% [3] 行业基本面与资本开支 - 海内外云服务商Q2财报显示人工智能资本开支增速维持高位 [3] - 高盛调研显示AI企业和风险投资人情绪非常乐观 企业级生成式AI采用率将持续上升 2026年或将迎来采用率的快速增长 [3] - 2025年一季度北美四大云厂商资本开支共计711.1亿美元 Meta等云厂商资本开支超预期 [5] - 预计2025年资本开支合计3190亿美元至3270亿美元 同比增长30.2%至33.5% [5] - 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超预期将带动算力产业链高景气度延续 [5] 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明确提出强化智能算力统筹 优化国家智算资源布局 完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5] - 充分发挥"东数西算"国家枢纽作用 加大数、算、电、网等资源协同 [5] - 政策要求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智能穿戴等终端普及 [5] - 运营商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 正加速构建全国一体化智能算力网络 [5] 光模块投资价值 - 通信行业核心驱动力是全球数据流量的持续增长 [6] - 海外大厂资本开支增长和国内AI厂商跟进是主要驱动力 [6] - 数据中心设备成本中服务器占70%左右 光模块占5%左右 [6] - 通信ETF(515880)标的指数中"光模块+服务器+铜连接+光纤"占比超过70% 良好代表算力硬件基本面 [8] - 光模块作为AI算力传输的关键环节 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5]
中际旭创(300308):高端产品出货比重增长,盈利能力提升显著
东北证券· 2025-08-28 02:4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6] 核心观点 - 高端产品出货比重增长带动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达39.33% 净利率达28.69% [1][2] - 重点客户算力投入持续增长 2025年Q2四大云厂商合计资本开支同比提升69%至874亿美元 全年预计同比增长50%至3338亿美元 [2] - 研发创新能力领先 在OFC2025展示3nm 1.6T OSFP2xFR4光模块和800G LR2 OSFP相干精简型光模块 [3] - 高端产能持续扩充 推进铜陵旭创高端光模块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 [3] - 行业技术门槛提升 头部厂商优势凸显 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7.89亿元 同比增长36.95% 归母净利润39.95亿元 同比增长69.40% [1] - 单二季度营收81.15亿元 环比增长21.59% 归母净利润24.12亿元 环比增长52.40% [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374.39/626.53/800.69亿元 归母净利润107.42/180.90/236.04亿元 [4] - 预计2025-2027年EPS 9.67/16.28/21.24元 PE分别为34/20/15倍 [4] -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39.3%/39.6%/40.1% 净利率28.7%/28.9%/29.5% [14] 行业前景 - 光模块可靠性要求提高 迭代周期缩短 技术门槛显著提升 [4] - 云厂商资本开支保持高增长 行业维持高景气度 [2] - 公司作为光模块领域领先者 将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并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4]
0827A股日评:三大指数回调,通信板块上涨-20250828
长江证券· 2025-08-27 23:30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三大指数回调,通信板块逆势上涨,市场成交额达3.20万亿元,全市场4761家下跌,政策驱动AI产业链及稀土板块走强,后市维持看多立场并建议关注非银、科技成长及供需改善方向[3][6][9]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下跌1.76%,深证成指下跌1.43%,创业板指下跌0.69%,上证50下跌1.73%,沪深300下跌1.49%,科创50上涨0.13%,中证1000下跌1.87%[3][9] - 市场成交额约3.20万亿元,全市场4761家下跌[3][9] 行业表现 - 电信业务板块上涨1.42%,房地产下跌3.47%,保险下跌2.97%,环保下跌2.86%[9] - 概念板块中光模块上涨2.58%,稀土上涨2.21%,光通信上涨1.95%,最小市值下跌4.42%,数字货币下跌4.05%[9] - 核心风格排序为成长>高估值>盈利质量>低估值>红利[9] 市场驱动因素 - 获利盘兑现及权重股走弱拖累指数下行,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AI算力硬件股上涨[9] - 海外稀土关税问题及国内龙头业绩超预期带动稀土板块上涨,最小市值和数字货币板块调整[9] 后市展望 - 维持看多中国股市立场,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望助力抵御外部风险,参考1999年、2014年和2019年牛市经验[9] - 基本面缓慢回升中预计股市走牛[9] 配置方向 - 价值方向关注非银板块[9] - 科技成长方向看好AI算力、港股创新药、军工,增加AI应用及港股互联网关注[9] - 供需改善方向关注金属、交运、化工、锂电、光伏、生猪养殖等受益于"反内卷"行情领域[9]
东田微(301183) - 2025年8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7 10:0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6.2899百万元,同比增长42.29%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0.684百万元,同比增长107.35% [2] - 成像类光学元器件收入251.464百万元,同比增长22.54% [2] - 通信类光学元器件收入108.0325百万元,同比增长113.72% [2] 毛利率变化 - 成像光学元器件毛利率同比提升4.72个百分点 [3] - 通信类光学元器件毛利率同比提升10.24个百分点 [3] - 毛利率提升原因: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规模效应及客户结构优化 [3]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光隔离器产品线已完成搭建,产能匹配订单需求 [3] - 法拉第旋转片主要由国外厂商供应,市场存在短缺 [3] - 硅光模块仍需使用隔离器 [3] - 1.6T光模块中隔离器使用数量可能随光通道增加而增加 [3] - 已布局WDM滤光片、z-block、棱镜、光组件等新产品 [3] 市场与客户 - 通信产品覆盖低速至高速数通市场客户 [4] - 客户导入持续有序推进 [4] - 海外建厂计划将根据客户需求决策 [4]
A股火爆!史上第二次成交额破3万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08:44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上涨1.51% 科创创业指数上涨4.18% 在A股关键指数中领涨 [1] - A股成交额达3.18万亿元 为去年10月8日以来首次突破3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超6000亿元 [1] - A股已连续9个交易日成交额超2万亿元 [1] 行业板块 - 31个申万一级行业集体上涨 通信板块收盘上涨4.85% 年内涨幅超51% [1] - 通信 有色 地产 钢铁等板块领涨 美容 纺服 石油石化等表现相对一般 [1] - 光模块 稀土 卫星等概念活跃 白酒大涨带动食品饮料板块反攻 [1] 投资主线 - 科技AI+主线由Deepseek突破与开源引领 [1] - 消费股存在估值修复和消费分层逐步复苏机会 [1] - 低估红利继续崛起 [1]
历史第二,A股全日成交超3万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8-25 07:29
市场成交表现 - 沪深北三市单日成交额达3.18万亿元,创年内新高,为历史第二高记录,仅次于2024年10月8日的3.49万亿元 [1][2] - 成交额较前一日增加5981亿元,显示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4] 指数与板块表现 - 主要指数全线上涨:上证指数涨1.51%至3883.56点,深证成指涨2.26%至12441.07点,创业板指涨3%至2762.99点,科创50指数涨3.2%至1287.73点 [3][4] - 概念板块中光纤(涨6.49%)、光模块(涨6.72%)、光通信(涨5.77%)、稀土永磁(涨5.65%)、卫星互联网(涨5.08%)涨幅居前 [4][5] 个股交易活跃度 - 超10只个股成交额突破百亿元,其中东方财富、寒武纪-U、北方稀土、海光信息成交额均超200亿元 [3] - 寒武纪-U股价涨11.4%至1384.93元/股,为市场人气第一个股;海光信息涨12.92%至210.1元/股,中际旭创涨14.74%至320元/股 [5][6][7]
历史第二!A股全日成交超3万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8-25 07:14
市场成交表现 - 沪深北三市单日成交额达3.18万亿元 创年内新高 为历史第二高 仅次于2024年10月8日的3.49万亿元 [2][3][4] - 成交额较前次增长5981亿元 市场流动性显著增强 [5] - 超10只个股成交额突破百亿元 其中东方财富、寒武纪-U、北方稀土、海光信息等4只个股成交额超200亿元 [4] 指数与板块表现 - 主要指数全线收涨:上证指数涨1.51%至3883.56点 深证成指涨2.26%至12441.07点 创业板指涨3%至2762.99点 科创50指数涨3.2%至1287.73点 [4][5] - 概念板块中光纤(涨6.49%)、光模块(涨6.72%)、光通信(涨5.77%)、稀土永磁(涨5.65%)、卫星互联网(涨5.08%)涨幅居前 [5][6] - 个股方面寒武纪-U涨超11% 收盘价1384.93元/股 成为市场人气第一标的 [6] 资金与行业动向 - 万得全A指数上涨1.8% 全市3349只个股上涨 1896只下跌 呈现普涨格局 [5] - 券商、科技及资源类个股表现活跃 中际旭创单日涨幅达14.74% 比亚迪、东方财富等权重股成交额位列前十 [7]
军工中长期布局拐点已至,航空航天ETF(159227)规模创新高,中航成飞领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06:26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拉升 沪指站稳3800点 光模块 光芯片 房地产等概念表现强势 [1] - 军工板块盘中持续拉升 航空航天ETF(159227)续创新高 成交额达1.4亿元 稳居同类第一 [1] - 持仓股中航成飞 航天晨光涨超4% 光启技术 广联航空 振芯科技 迈信林等股跟涨 [1] 产品特征 - 航空航天ETF(159227)聚焦军工空天力量 最新规模达10.21亿元 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该ETF跟踪国证航天指数 申万一级军工行业占比高达97.86% 为全市场军工含量最高指数 [2] - 成分股覆盖战斗机 运输机 直升机 航空发动机 导弹 卫星 雷达等全产业链龙头 契合空天一体战略方向 [2] 行业驱动因素 - 军工作为强计划性行业 五年规划对行业经营和市场预期有重要影响 [1] -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年 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进入能力集成交付关键期 订单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1] - 国防军工基本面发生质的改变 区域不稳定性推动军贸业务增长 [2] - 阅兵将近 军工板块出现大幅调整概率较低 绩优股抗跌能力较强 [2]
A股强势上涨,金融科技ETF华夏(516100)有望迎戴维斯双击行情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06:02
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高开高走 上证指数突破3870点 超3700只个股上涨[1] - 稀土 光模块领涨 房地产概念异动拉升 炒股软件 券商板块走强[1] - 金融科技ETF华夏(516100)涨2.99% 持仓股银之杰涨超13% 格灵深瞳 指南针 税友股份走强[1] - 券商ETF基金(515010)涨1.7% 持仓股湘财股份涨停 长江证券 国信证券上涨[1] 金融科技指数表现 - 金融科技指数近1年涨幅184.62% 显著优于主流宽基指数(证券公司66.73% 创业板指73.44% 上证指数34.3%)[1] - 金融科技ETF华夏(516100)近5个交易日获资金净申购2.5亿[1] - 金融科技ETF华夏(516100)跟踪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 涵盖软件开发 互联网金融及数字货币产业链[1] 券商ETF特征 - 券商ETF基金(515010)跟踪证券公司指数(代码399975) 前十大成份股权重达60.73%[2] - 券商ETF基金(515010)管理费托管费合计费率0.2% 为场内最低费率档次投资标的[2] - 券商ETF基金(515010)直接受益A股行情回暖 被誉为牛市旗手[2] 行业属性与催化因素 - 金融科技ETF华夏(516100)兼具金融属性与科技属性 被誉为新牛市旗手[1] - 金融科技行业有望受益行情回暖及AI双重利好催化[1] - 金融科技ETF华夏(516100)迎戴维斯双击行情[1]
【公告全知道】存储芯片+人形机器人+光模块!公司是国内存储、MCU芯片双龙头
财联社· 2025-08-24 15:34
存储芯片与MCU领域 - 公司是国内存储芯片和MCU芯片双龙头企业[1] - 已与多家头部具身智能企业开展合作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1] - 业务覆盖光模块技术领域[1] 消费电子与散热技术 - 公司为台湾客户送样服务器液冷板等散热产品[1] - 业务涉及毫米波雷达、机器人及智能穿戴设备领域[1] - 散热技术同时应用于液冷服务器场景[1] 液冷技术与业绩表现 - 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倍[1] - 动力电池散热液冷板业务增长显著贡献业绩[1] - 业务覆盖数据中心液冷服务器、汽车热管理及第三代半导体领域[1] - 与华为存在业务合作关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