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资产

搜索文档
险资配置转向红利资产,港股红利ETF博时(513690)一键布局港股优质高股息资产
新浪财经· 2025-08-11 06:43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涨跌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下跌0.11% [3] - 成分股中国电信领涨2.31% 华润置地上涨1.95% 信义玻璃上涨1.68% [3] - 成分股中国宏桥领跌2.29% 统一企业中国下跌1.76% 中国财险下跌1.62% [3] ETF市场表现 - 港股红利ETF博时下跌0.28% 报价1.09元 近1周累计上涨2.64% [3] - 近3年净值上涨45.06% 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125/1836(前6.81%) [4]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达14.64% 近1年夏普比率为2.01 [4] 流动性及资金动向 - 港股红利ETF博时盘中换手率3.42% 成交额1.63亿元 [3] - 近1月日均成交2.43亿元 融资净买额158.32万元 融资余额1340.19万元 [3][4] - 弘康人寿持股郑州银行H股比例激增至14.03%(较举牌前不足5%) [3] 产品结构与费率 - 港股红利ETF博时规模达47.42亿元 [4] - 管理费率0.50% 托管费率0.10% 近1月跟踪误差0.015% [5] - 跟踪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9.47% [5] 行业配置逻辑 - 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政策推动险资增配高股息权益资产 [3] - 万得全A指数股息率下降因股价上行稀释分母端 高股息策略需聚焦盈利质量与分红可持续性 [4] - 部分高股息品种已显现配置价值 [4]
农业银行,怎么就超过了“宇宙行”?
36氪· 2025-08-09 07:36
农业银行A股流通市值登顶 - 农业银行A股流通市值在8月6日达到2.11万亿元,首次超过工商银行的2.09万亿元,并在8月8日仍以0.04万亿元的优势保持领先 [1] - 农业银行A股流通股为3192.44亿股,占总股本的91%,而工商银行A股流通股为2696.12亿股,仅占总股本的75.65% [1] - 农业银行股价表现强劲,今年以来涨幅达31.3%,远超工商银行的18.05%和其他国有大行 [9] 总市值与业务表现对比 - 工商银行总市值为2.78万亿元,仍高于农业银行的2.35万亿元,保持"宇宙第一行"地位 [4] - 农业银行2025年一季度营收1866.74亿元(同比增长0.35%),归母净利润719.31亿元(同比增长2.20%),是国有六大行中唯一实现双增长 [10] - 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低于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1.33% [10] 业务下沉战略成效 - 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达9.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境内贷款比重超40% [11] - 农业银行已部署5.5万名县域客户经理,在4万多个行政村聘任"金融村主任" [10] - 2024年农业银行营收7105.55亿元(同比增长2.26%),归母净利润2820.83亿元(同比增长4.73%),增速在四大行中最高 [10] 银行股整体表现 - 中证银行指数自2023年以来最高上涨近50% [14] - 42家上市银行中,26家股息率超过4%,华夏银行(4.98%)、北京银行(4.89%)、交通银行(4.88%)位列前三 [16][17] - 保险资金积极配置银行股,如新华保险耗资43亿元受让杭州银行5.45%股权 [17] 估值与资金动向 - 农业银行市净率0.89,在六大国有行中最高 [18] - 部分银行股遭减持,如中国人寿拟清仓杭州银行0.70%股份 [19] - 公募基金新规可能促使更多资金配置业绩稳定的银行股 [17]
险资新一轮举牌潮涌:权益投资打上“长钱长投”印记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27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险资接连举牌高股息资产,一大驱动力是在低利率、资产荒环境下,险资有通 过权益投资增厚长期稳定收益的迫切需求,以此缓解潜在"利差损"压力;同时,在新会计准则逐步实施 背景下,险企对红利资产有较大配置动力,通过增持并长期持有这类资产,增加长期股权投资作为底仓 资产,以此平抑利润表波动,推进险企"长钱长投"。 保险巨头再出手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港交所披露易信息,瑞众保险近日以每股31.9153港元的均价买入100万股中国神 华H股,耗资约3200万港元,增持后,瑞众保险对其持股比例达到5%。根据香港市场规则,触发举 牌。 这是今年以来瑞众保险的第二次举牌。3月中旬,瑞众保险还以每股5.9439港元的均价,增持300万股中 信银行H股,耗资1783万港元。增持完成后,瑞众保险持有7.44亿股中信银行H股,占该行H股股本比例 达到5%,触及举牌线。去年下半年,瑞众保险还举牌了龙源电力H股和中国中免H股。 据瑞众人寿披露,上述增持普遍通过港股通二级市场完成,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账户、万能账户及分红 账户中的保险责任准备金。相关举牌被纳入权益类投资管理。 无论是对于大众,还是对于资本市场,瑞众保险都算 ...
鸿鹄基金最新重仓股曝光 险资“长钱”加码高股息资产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19
鸿鹄基金投资组合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重仓持有中国电信、伊利股份、陕西煤业三只个股 合计持股市值超125亿元 [1][2] - 具体持股数量为中国电信7.62亿股(市值59.80亿元)、伊利股份1.53亿股(市值42.90亿元)、陕西煤业1.16亿股(市值23.05亿元) [2] - 较2024年末对伊利股份加仓1351.26万股、陕西煤业加仓1503.77万股 中国电信持股数量保持不变 [2] 保险资金试点规模 - 已批复和拟批复试点规模达2220亿元 其中首批500亿元、二期200亿元、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 [1][4] - 第二批试点机构加速落地 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各出资100亿元认购200亿元规模私募基金 [4] - 泰康人寿通过子公司设立首期120亿元私募基金 太平洋人寿等机构获批520亿元试点 [4][5] 投资策略特点 - 专注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治理良好、经营稳健、股息稳定的大型上市公司A股/H股 [1][5] - 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 在市场低迷时坚定买入被错杀优质上市公司 [3] - 通过私募基金形式投资可减少二级市场波动对利润表的影响 按持股比例计入损益 [6] 高股息资产配置 - 重仓股股息率表现:陕西煤业接近7%、伊利股份超4%、中国电信超3% [7] - 陕西煤业2024年累计分红130.70亿元 占可分配利润65% [7] - 高股息资产满足保险资金对长期稳健收益需求 在险资权益配置中占比超一半 [8] 行业配置趋势 - 预计未来3年保险资金每年增配高股息标的规模达3000-4000亿元 [9] - 新华保险2024年高股息OCI类权益投资由53.70亿元增至306.40亿元 增幅470.6% [9] - 因长端利率低位运行及非标资产荒 险资需通过高股息股票弥补收益缺口 [8]
股票市场扫货不停歇 险资密集举牌透露加仓偏好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05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最新披露的险资举牌上市公司股票信息,近日,中邮保险参与举牌绿色动力 环保H股股票,持股比例突破5%;泰康人寿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峰岹科技H股首次公开发行,持股比 例达到举牌线。 今年以来被险资举牌的标的,大多具有估值较低、股息率较高、分红稳定等特征。本轮险资密集举 牌多是从资本收益角度出发,看中的是稳定的现金流和分红收入。受险资青睐的股票也通常具有稳定的 盈利能力和较高的分红率,能够为险资提供持续的现金流。 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肖凤群认为,稳定的高分红在一定程度上是优秀经营业绩和健康公司 治理的重要体现。从长期来看,高股息资产展现出穿越时间周期的稳健特性。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高股 息资产具备较好的长期配置价值。在利率中枢下行背景下,高股息股票的股息率显著高于超长期债券收 益率的格局有望延续。 泰康人寿近日也根据《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准则第3号:举牌上市公司股票》的相关规定, 对公司委托投资举牌股票信息作出披露。泰康人寿通过签订基石投资协议,在IPO中作为H股基石投资 者,取得峰岹科技H股股份,占峰岹科技上市发行H股股份类别的8.69%,构成举牌。 按照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信息,今年以来 ...
红利基金买哪个好?港股红利原来这么香!
新浪财经· 2025-08-08 05:33
产品定位与策略 - 跟踪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成分股需满足连续分红、高流动性和股息率领先标准 [1] - 行业集中于金融(如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工业(中远海控、海丰国际)、能源(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等传统高股息板块 [1] - 港股通标的中部分内地企业股息率显著高于A股同类公司,且港股整体估值长期处于低位 [2] 收益表现与分红 - 近12个月股息率达5.8%,显著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及多数债券收益率 [3] - 2025年上半年收益率达10.96%,跑赢业绩比较基准2.14% [3] - 2025年一季度首次派息且支持红利再投资,年内已进行三次分红 [3] 风险控制与稳定性 - 近4个自然年度最大回撤小于恒生指数,2022年跌幅显著低于大盘 [4] - 2025年一季度港股上涨但红利资产表现平淡,基金仍实现0.44%净值增长 [4] - 指数每半年调样,通过卖出股息率下降股票、调入股息率上升股票降低估值泡沫风险 [4] 利率环境优势 - 市场利率持续下行(2025年银行存款利率较2023年下降约50BP) [5] - 2025年二季度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成分股平均股息率达7.2%,低利率环境下优势凸显 [5] 成本结构 - 管理费0.15%/年,托管费0.05%/年,综合成本率0.20% [6] - 成本显著低于主动管理型红利基金(通常1.5%左右) [6] 产品适用场景 - 适合追求稳健分红收益的投资者(如退休人群、低风险偏好者) [8] - 可通过港股通渠道分散A股单一市场风险 [8] - 适合长期看好港股估值修复但缺乏主动选股能力的被动投资者 [8] 投资策略建议 - 利率下行周期中可作为债券替代资产提升组合收益 [9] - 通过定投加红利再投资策略利用复利效应平滑波动 [9] - 与成长型基金(如科技、新能源)搭配平衡组合进攻性与防御性 [9] 历史业绩表现 - A类份额自2024年9月24日成立至2025年二季度末业绩17.00%,基准23.95% [11] - C类份额同期业绩16.98%,基准23.95% [11]
沪指站上3600点 辩证看待高股息资产
中国证券报· 2025-08-07 23:44
人民财讯8月8日电,随着上证指数站上3600点,是大胆进攻还是稳健防守,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高股 息策略常被视为稳健防守的路径,在当下,高股息资产和高股息策略应该如何来看? 机构人士表示,近期万得全A指数近12个月最新股息率有所下降,主要系股价上行、估值抬升使得分母 端相对扩大而稀释股息率。在高股息资产显著分化背景下,高股息策略重心需强调盈利质量与分红可持 续性。当前部分稳健及潜力高股息品种已跌出股息率性价比,配置价值或逐步显现。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
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近一月强势“揽金”15亿元,最新规模突破4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03:32
市场表现 - 港股早盘震荡整理 红利板块逆势上涨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上涨0.2% [1] - 恒基地产 新鸿基地产 恒安国际等成份股涨幅超过2% [1] - 跟踪该指数的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近一个月净流入超15亿元 最新规模突破40亿元 位居同标的ETF第一 [1] 指数构成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由港股通范围内50只流动性较好 连续分红 红利支付率适中且波动率较低的股票组成 [1] - 指数前三大行业为金融业 能源业和地产建筑业 合计占比近六成 [1] - 当前指数股息率约5.8% [1] 产品特征 - 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实行ETF中最低一档0.15%/年的管理费率 [1] - 该产品可助力投资者低成本配置港股高股息资产 [1] 机构观点 - 华泰证券指出8月市场风险偏好趋势仍将延续 高股息板块仍缺乏相对收益 [1] - 部分稳健及潜力高股息品种当前已跌出股息率性价比 配置价值或逐步显现 [1]
红利低波100ETF(159307)近1月涨幅居可比基金首位,最新规模、份额迭创新高,高股息资产吸引力不断提升
搜狐财经· 2025-08-04 06:32
截至2025年8月4日 13:58,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930955)上涨0.05%,成分股渤海轮渡(603167)上涨3.36%,青岛银行(002948)上涨2.91%,渝农商行 (601077)上涨1.94%,沪农商行(601825)上涨1.65%,重庆银行(601963)上涨1.60%。红利低波100ETF(159307)多空胶着,最新报价1.07元。拉长时间看,截至 2025年8月1日,红利低波100ETF近1月累计上涨1.42%,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5。 流动性方面,红利低波100ETF盘中换手1.11%,成交1242.48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8月1日,红利低波100ETF近1周日均成交2475.86万元,排名可比基金 前2。 今日盘中,银行股不断走强,农业银行涨超2%,股价续创历史新高,浦发银行、青岛银行涨超3%。据了解,银行板块的持续走强与多重因素相关。当前银 行业净息差面临普遍下行压力,这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然而,各家银行正通过资产端和负债端的综合性策略调整,积极应对这一挑战。 湘财证券指出,上证指数在7月连续突破多个整数关口,抛压较重,8月中美关税谈判不确定性上升,市场进一步上 ...
保险行业点评:财税新规解读:预计对险企影响有限,高股息吸引力或小幅提升
国金证券· 2025-08-03 08:5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7][8][9][10] 核心观点 - 自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将恢复征收增值税,此前已发行债券的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到期 [1] - 静态测算对主要保险公司全年净利润影响有限:中国平安4.84亿元(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0.38%)、中国人寿5.74亿元(0.54%)、中国太保2.26亿元(0.50%)、新华保险1.48亿元(0.56%)、中国人保1.11亿元(0.26%)、中国太平1.49亿港元(1.77%) [2] - 动态分析显示新发债券票面利率可能因税收影响提升5-10bps,预计可对冲80%的负面利润影响 [2] - 债券性价比小幅下行背景下,高股息资产吸引力预计小幅提升 [3] 事件分析 - 税收政策调整针对2025年8月8日及之后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 [1] - 政策实施前已发行债券(含后续续发部分)享受利息收入免税待遇直至到期 [1] 影响测算逻辑 - 新增需配置资产=人身险保费50%的新增资产+去年末投资资产10%的到期再配置资产 [2] - 税收增加额计算公式:2025年新配债券规模*2%/1.06*0.06 [2] - 新老债券利差可能因市场抢购免税老券而短期扩大,最终趋于收敛 [2] 资产配置影响 - 新发债券收益率预计因税收因素高于老券10bps [2] - 高股息资产相对吸引力有望提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