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

搜索文档
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获超2亿元资金加码,机构依然看好港股市场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4:59
港股市场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下跌0.9% [1]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下跌1.0% [1] - 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下跌1.9% [1] - 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下跌2.4% [1]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7% [1] 恒生科技ETF资金流动 - 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单日获2.4亿元净流入 [1] - 基金规模达128.7亿元 创历史新高 [1] 港股消费ETF指数特征 - 港股消费ETF易方达(513070)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 [4] - 指数由港股通内流动性好、市值较大的50只消费股组成 [4] - 可选消费占比近60% [4] - 指数单日下跌1.9% [4] - 当前滚动市盈率为21.6倍 [4] - 自2020年发布以来估值分位处于20.1% [4] 机构观点 - 华泰证券研报持续看好港股市场机会 [1] - 恒生科技指数被认为具备更大修复空间 [1]
7月29日港股市场ETF净买入达68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7-30 07:58
港股相关ETF资金流向 - 7月29日港股相关ETF整体净买入达68亿元 显示资金大幅流入港股市场[1] - 香港证券ETF单日资金流入17.50亿元 份额增加7.49亿份 规模达230.29亿元[2] - 港股通互联网ETF资金流入11.93亿元 份额增长12.89亿份 总规模603.58亿元位列榜首[2] 主要ETF产品表现 - 港股创新药ETF单日涨幅4.42%表现最佳 资金流入2.86亿元 规模161.20亿元[2] - 港股通创新药ETF上涨4.02% 资金流入3.93亿元 规模118.69亿元[2] - 游戏ETF上涨1.17% 资金流入4.15亿元 规模91.40亿元[2] 宽基ETF资金动向 - 沪深300指数 科创50指数 上证180指数等宽基ETF出现净流出[1] - 恒生科技ETF资金流入5.40亿元 份额增加7.27亿份 规模285.54亿元[2] - 恒生科技指数ETF规模达319.95亿元 资金流入3.28亿元 份额增长4.34亿份[2] 基金管理人分布 - 广发基金管理4只上榜ETF 包括港股通非银ETF 港股通科技ETF 港股创新药ETF和医药卫生ETF[2] - 易方达基金管理的香港证券ETF和恒生科技ETF易方达合计资金流入19.90亿元[2] - 汇添富基金管理的港股通创新药ETF和消费ETF合计资金流入6.36亿元[2] 市场展望 - 中央政治局会议于7月底召开 重点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1] - 多家机构认为此次会议将对A股市场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1]
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金额创历史新高 港股上行趋势有望持续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00:14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 - 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8420.02亿港元创年度历史新高 为2024年同期的2倍多[1][2] - 单日净流入最高达355.86亿港元 135个交易日中净流入天数占比超八成[2] - 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港股市场近六成 持仓市值较年初增加2.03万亿港元至5.6万亿港元[2]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7.24%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6.33% 领涨全球主要市场[1][4] - 医疗保健业累计上涨85.37% 原材料业涨58.90% 资讯科技业涨37.37%[4] - 恒生指数成分股超八成上涨 中国生物制药涨逾130% 小米集团-W涨逾60%[1][5] 持仓行业分布 - 金融行业持仓市值达14517.43亿港元 信息技术行业11115.84亿港元 可选消费行业7175.67亿港元[2] - 近季度加仓金融行业1128.71亿港元 医疗保健行业461.75亿港元 可选消费行业265.48亿港元[3] - 医疗保健行业持仓市值超5300亿港元 通讯服务行业超4900亿港元[2] 重点个股持仓 - 腾讯控股持仓超5400亿港元 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小米集团-W/工商银行持仓均超2000亿港元[3] - 建设银行获增持67.84亿股 中国银行增持47.57亿股 昊天国际建投增持40.41亿股[3] - 近季度美团-W获净买入358.72亿港元 建设银行302.72亿港元 中芯国际60.52亿港元[3] 市场驱动因素 - 估值修复为主要贡献 恒生指数市盈率从年初8.96倍提升至10.49倍[5][6] - 南向资金成为最大增量资金来源 全年累计流入或超万亿港元[1][7] - 全球流动性宽松推动资金增配 政策发力驱动基本面修复[6][7] 板块配置建议 - 关注高股息标的提供稳定回报 政策利好板块如创新药/AI产业链[8] - 优选景气改善+低估值行业 互联网电商/游戏板块估值合理[8] - 煤炭/水泥等周期品景气度筑底 社会服务/纺织服装处于高景气阶段[8]
南下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金额创历史新高
新浪财经· 2025-07-29 22:36
南下资金流入港股市场 - 今年以来南下资金持续大幅加仓港股市场,成为港股市场最大的增量资金来源 [1] - 截至7月29日,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超8400亿港元,创年度净流入额历史新高 [1] - 当前净流入规模已超过2024年全年的8078.69亿港元 [1]
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金额创历史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7-29 21:07
南向资金流入情况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8420.02亿港元 创年度净流入历史新高 为2024年同期的2倍多 [1] - 4月9日单日净流入355.86亿港元 创单日净流入纪录 [1] - 在135个交易日中 114个交易日出现净流入 占比超八成 [1] - 7月29日南向资金成交额1554.92亿港元 占当日港股市场成交额近六成 [2] - 南向资金全年累计流入或超万亿港元 下半年流入速度可能放缓 [1][6]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7.24%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6.33% 领涨全球主要市场 [1][3] - 恒生指数成分股中超八成股票上涨 总市值超1万亿港元股票全线上涨 平均涨幅36.82% [4] - 医疗保健业累计上涨85.37% 原材料业上涨58.90% 资讯科技业上涨37.37% [4] - 中国生物制药累计涨逾130% 瀚森制药涨逾110% 小米集团-W涨逾60% [4] - 恒生指数滚动市盈率从年初8.96倍提升至10.49倍 [5] 南向资金持仓情况 - 南向资金持股数量5256.06亿股 较2025年初增加598.21亿股 [2] - 持仓市值超5.6万亿港元 较2025年初增加2.03万亿港元 浮盈1.2万亿港元 [2] - 金融行业持仓市值14517.43亿港元 信息技术11115.84亿港元 可选消费7175.67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持仓超5400亿港元 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小米集团-W、工商银行持仓均超2000亿港元 [2] - 近一个季度加仓金融行业1128.71亿港元 医疗保健461.75亿港元 可选消费265.48亿港元 [3] 行业与个股表现 - 创新药、科技、新消费、大金融板块表现亮眼 能源业、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跑输恒生指数 [4] - 美团-W、建设银行、中芯国际近一个季度净买入金额居前 分别达358.72亿、302.72亿、60.52亿港元 [3] - 腾讯控股累计上涨34.26% 工商银行上涨23.59% 阿里巴巴-W上涨48.94% [4] - 建设银行获南向资金增持67.84亿股 中国银行47.57亿股 工商银行34.10亿股 [3] 市场展望 - 政策发力驱动基本面修复 叠加资金面持续改善 港股有望进一步向上 [1][6] - 全球广义流动性依然充裕 恒生科技修复空间或更大 [6] - 关注高股息标的、政策利好板块(稳定币概念股、创新药、AI产业链)、中报业绩超预期板块 [7] - 优选景气改善+低估值行业 如互联网电商、游戏、煤炭水泥、社会服务、纺织服装等 [7]
港股收评:恒生指数跌0.15%
快讯· 2025-07-29 08:14
无需港股通,A股账户就能T+0买港股>> 港股收盘,恒生指数跌0.15%,恒生科技指数跌0.35%。港股科技ETF(159751)涨0.21%,恒生港股通 ETF(159318)跌0.72%,泡泡玛特涨超5%。 ...
港股开盘 | 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机构:避险情绪或制约港股指数上行
智通财经网· 2025-07-25 01:37
港股市场表现 - 7月25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恒生指数跌0.53%,恒生科技指数跌0.51%,国企指数跌0.45%,科网股整体下跌[1] 港股后市展望 - 中泰国际研究指出港股资金面充裕,港股通持续净流入叠加外资流入积极性高,但板块轮动和政策观望情绪或制约指数大幅上行[2] - 浦银国际分析港股资金面改善因金管局流动性投放、南向资金和外资净流入、IPO火热及公司回购,预计半年报业绩期将出现板块轮动至科技和AI产业链[2] - 国金证券认为港股下半年"结构性"牛市韧性足,人民币与南向资金是主要支撑,长期弱美元叙事逻辑未变[2] - 兴业证券预计港股牛市将持续走强,受益于国家赋能、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升及增量资金流入[3] - 华泰证券判断港股三季度高波动但压力因素低于预期,美元指数下行和人民币升值利好港股[3] - 博时基金指出上半年港股表现亮眼是基本面与资金面共振结果,下半年仍有较多结构性机会[3] - 银河证券预计港股震荡向上且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估值处于全球权益市场相对低位[3] 热点事件 - 美国上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21.7万人,连续6周下降创2022年以来最长周期[4] - 欧盟计划合并报复性关税清单至930亿欧元,涉及飞机、汽车等高价值产品,若8月1日前未与美达成协议则8月7日生效[4] - 特朗普与鲍威尔讨论降息,提议降3个百分点至1个百分点可省万亿美元[4] - 欧洲央行维持主要利率不变,交易员预计2025年再降息22个基点[4] - 美国5月和6月入境集装箱数量同比分别下降6.6%和7.9%,关税政策影响持续显现[5] - 中国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价格法修正草案》,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5] - 摩根大通警告全球股市自满迹象,美股下半年可能出现裂痕和波动[5] 公司动态 - 灵宝黄金预计中期净利润6.56-6.87亿元,同比增330%-350%[6] - 建滔集团预计中期纯利超25.6亿港元,同比增超70%[7] - 中国石化上半年油气当量产量2.63亿桶,同比增2%[8]
港股收评:恒生指数涨0.51%,恒生科技指数跌0.05%
快讯· 2025-07-24 08:10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0.51%,恒生科技指数微跌0.05% [1] - 港股科技ETF(159751)上涨0.89%,恒生港股通ETF(159318)上涨0.79% [1] 个股表现 - 西部水泥涨幅超过16% [1] - 天齐锂业(002466)涨幅超过14% [1] - 碧桂园涨幅超过7% [1]
恒生指创近四年新高;中微半导冲刺“A+H”上市丨港交所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3 17:39
恒生指数及科技股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1.62%至25538.07点,创近四年新高 [1] - 腾讯控股股价涨4.94%至552.00港元,市值重回5万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百度集团-SW、京东集团-SW、快手-W等大型科技股表现强势 [1]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48%至5745.74点 [5] 天域半导体二次递表港交所 - 天域半导体是中国最早专注于碳化硅外延片技术开发的供应商之一 [2] - 主要产品为4H-SiC外延片,并提供相关增值服务 [2] - 2024年在中国碳化硅外延片行业收入及销量均排名第一 [2] 大行科工再次递表港交所 - 大行科工是中国内地和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零售量第一,市场份额分别为26.3%和6.2% [3] - 2024年按零售额计,中国内地市场份额36.5%,全球市场份额2.9% [3] 中微半导宣布赴港IPO - 中微半导是一家以微控制单元为核心的平台型芯片设计公司 [4] - 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健康等领域 [4] - 目前为科创板上市公司(SH688380),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 [4] 港股市场行情 - 恒生指数上涨1.62%至25538.07点 [5]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48%至5745.74点 [5]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1.82%至9241.20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