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悦己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2025夏季即时零售冰品酒饮消费洞察-尼尔森IQx淘宝闪购
搜狐财经· 2025-08-07 04:59
夏季冰品酒饮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情绪价值、健康属性与猎奇体验构成三大增长引擎,78%消费者愿为情绪放松产品支付溢价[1] - 冰杯类产品订单量夏季环比增长66%,其中"冰杯+酒"组合增速达321%[1] - 低度酒、预调酒等"微醺社交"品类同比增长42%,成为年轻人社交新选择[1] - 零卡即饮茶和0卡啤酒销售额分别增长108%和144%,86%消费者积极改善健康状况[1] - 冰魔栗、冻西瓜等创新冰品订单量同比激增710%和171%,地域特色饮品增速达64%[1] 即时零售渠道表现 - 2025年6月即时零售冰品酒饮零售额环比增长41%,是全渠道的3.5倍[2] - 冰杯+饮料、冰葡萄等品类订单量分别增长261%和367%[2] - 陕西、四川等地气泡水、果茶增速超160%,北京水果礼盒订单增长797%[2] - 凌晨0-4点果酒订单增长393%,午后14-17点运动机能饮料增长171%[2] - 便利仓、休闲零食店等新兴业态门店数同比增长超140%,水饮订单增速达640%[2] 消费人群细分特征 - "鲜馥调饮玩家"偏好果蔬味饮料(TGI=112),"酒猛子小甜豆"青睐果酒(TGI=209)[2] - "冰力少年派"对食用冰块需求突出(TGI=132),"沁心雅酌客"偏好白酒(TGI=133)[56] - "吨吨快乐续杯员"偏好可乐(TGI=127),"酸甜奶系控"偏好风味奶(TGI=183)[56] - "健养派大叔"偏好常温酸奶(TGI=126),"应季品果师"偏好西瓜(TGI=114)[56] 区域消费差异 - 陕西、四川气泡水和果茶增速超160%,贵州凉茶增长209%[60] - 北京水果礼盒增长797%,天津可乐增长122%[60] - 广东浓缩果汁增长269%,湖南果酒增长353%[60] - 上海冰沙增长208%,江苏醋饮料增长272%[60] - 河南能量饮料增长113%,食用冰块增长191%[60] 健康消费趋势 - 零卡即饮茶增长108%,零卡啤酒增长144%[1] - 富含维生素果汁增长53%,电解质饮品增长57%[1] - 低脂速溶咖啡增长60%,零蔗糖果汁增长42%[23] - 无菌果汁增长137%,全麦酿造啤酒增长52%[28] - 86%消费者正在积极改善健康状况[22] 产品创新趋势 - 冰冻万物品类拓展,冻百香果增长171%,冰红提增长119%[36] - 海南纯椰子水增长64%,云南酸角汁增长64%[38] - 果啤/茶啤增长64%,冰糖葫芦中式啤酒增长38%[41] - 咖啡味冰杯增长100%,月球冰杯增长99%[18] - 水果味冰杯增长273%,冰杯套餐增长65%[18] 即时零售商家布局 - 便利仓门店数增长144%,休闲零食店增长138%[68] - 便利仓水饮订单增长640%,冰品增长327%[71] - 休闲零食店酒类增长341%,水饮增长237%[71] - 便利店水饮增长187%,超市冰品增长180%[71] - 水站奶站等经典业态保持稳定增长[68]
泡泡玛特、上美领涨!新消费股再度起飞:昙花一现还是蓄力冲关?
搜狐财经· 2025-08-06 15:10
新消费概念股表现 - 泡泡玛特涨7.87%至277港元,上美股份涨7.34%至87.75港元,老铺黄金涨5.93%至768港元,蜜雪集团涨3.94%至491港元,布鲁可和毛戈平均涨3.16%至120.7港元和102.8港元 [1][2] - 新消费概念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64.97%,大幅跑赢恒生指数24.18%的涨幅 [3] - 港股板块轮动提速,生物科技、机器人板块降温,新消费概念股卷土重来 [3] 公司业绩表现 - 上美股份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40.9亿至41.1亿元,同比增长16.8%-17.3%,净利润5.4亿至5.6亿元,同比增长30.9%-35.8% [3] - 老铺黄金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120亿至125亿元,同比增长241%至255%,净利润22.3至22.8亿元,同比增长279%至288% [4] - 泡泡玛特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200%,利润同比增长不低于350% [5] 行业趋势分析 - 居民消费未来将更加倾向于悦己消费及服务类消费,国内现象级消费的感性化已具备日本"第三消费社会"特征 [6] - 港股消费与当下新消费趋势更契合,板块成长性明显,具备稀缺性的港股新消费或仍是公募青睐的对象 [6] - 未来政策支持有望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悦己和性价比相关消费或延续亮眼表现 [6] 估值与风险 - 老铺黄金市盈率高达83.37倍,自历史峰值回调30% [7] - 蜜雪冰城自上市后累计上涨1.3倍,但自高位回调20% [7] - 港股新消费板块6月中旬以来震荡休整,处于热度消化阶段 [7] - 港股新消费景气度仍高,但需关注在估值相对高位下的三季度解禁压力 [8]
国泰海通:港股新消费正处热度消化阶段 未来潮玩等悦己消费或延续亮眼表现
智通财经· 2025-08-06 08:25
港股新消费板块现状 - 6月中旬以来港股新消费板块进入震荡休整阶段 主要由于上半年大幅上涨后交易和估值热度较高 部分投资者对行情持续性产生担忧 [1][2] - 二季度后新消费接力上攻 潮玩、茶饮、轻奢珠宝等品类广受青睐 催化板块行情向上演绎 [2] - 当前部分领域短期略显过热 但消费个性化与理性化的宏观趋势未改变 [1][4] 新消费行业中长期趋势 - 借鉴日本经验 消费观念变革将持续演绎 中国新消费趋势方兴未艾 [3] - 根据马斯洛需求模型 居民收入提高将推动消费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升级 类似日本1970年代后的个性化/理性化消费转型 [3] - 悦己消费(潮玩、美护、宠物)与性价比消费预计延续增长趋势 [1][4] 港股新消费资产特点 - 港股消费板块中新消费含量更高 细分行业分布均衡 包含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集团等热门个股 [4] - 相比A股以白酒/家电为主的传统消费结构 港股更契合新消费趋势 成长性更显著 [4] - 具备稀缺性的港股新消费资产仍是公募资金青睐对象 [4]
国泰海通 · 晨报0804|宏观、策略、海外策略
宏观:美联储的两难选择 - 7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数据不及预期,5月和6月数据大幅下修,下修幅度较为少见,引起市场对数据质量的疑虑 [4] - 非农新增就业数据明显回落但失业率仅小幅回升,特朗普驱逐移民政策或是导致两类数据背离的重要原因,体现在外国出生人口在就业与总人口中的比例明显下滑以及多份工作人数占比明显回落 [4] - 美联储货币政策面临进退两难困境,就业市场是否实质性恶化仍不确定,移民与关税政策影响下潜在通胀风险不容忽视,7月非农数据或尚不足以改变鲍威尔的偏鹰立场 [4] 策略:中国经济"转型牛"与资本市场"改革牛" - 上证指数4月7日至今涨近600点,恒生指数走出全球最好表现之一,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创新持续涌现,长期利率破2%后无风险收益系统性下沉,资本市场改革纵深提速,"转型牛"得以确立 [9][10] - 经济转型和新兴业态初露峥嵘,传统周期动力正在出清、触底和磨底,去库存企稳能见度提高,2025年以来新技术趋势和新消费动向持续涌现,资本开支开启上升趋势 [10] - 无风险利率系统性下沉,长期国债利率跌破2%,固收产品收益大幅走低,投资股票机会成本下降,投资人兴趣从固定收益转向股票与多元资产 [11] - 资本市场改革提高股市"可投资性",退市新规、减持新规、内幕交易监管等基础制度改革,以及鼓励分红和回购、推进并购重组等健全投融资相协调的机制,提高股市韧性和降低风险溢价 [11] 行业比较与投资主题 - 继续看好长期稳定和垄断假设依然重要的金融与部分高分红行业,如券商/银行/保险,以及运营商/高速公路等 [12] - 看好新技术趋势与消费动向带来的新兴成长机会,如港股互联网/传媒/国防军工/创新药/电子半导体,以及部分零售/化妆品等国潮品牌 [12] - 部分周期品竞争格局逐步改善,反内卷提高周期能见度,推荐有色/化工/钢铁/建材 [12] 海外策略:港股新消费 - 年初以来中国资产重估行情持续演绎,港股走势最为亮眼,二季度后新消费接力上攻,"悦己消费"、"社交消费"引领消费观念变革,潮玩、茶饮、轻奢珠宝等消费品类广受青睐 [17] - 港股新消费板块6月中旬以来震荡休整,处在热度消化阶段,因上半年大幅上涨后交易和估值热度较高,部分投资者对行情持续性担忧显现 [17] - 借鉴日本历史,消费观念变革叙事或有望持续演绎,我国新消费趋势方兴未艾,居民消费正由大众消费向个性化消费和理性消费转变 [18] - 港股消费中新消费含量更高,细分行业分布更加均衡,汇聚了今年以来炙手可热的新消费个股,与当下新消费趋势更契合,板块成长性明显 [18][19]
港股稀缺性资产研究系列 2:当下时点,如何看港股新消费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03 13:43
核心观点 - 消费观念变革催化下,上半年港股新消费表现亮眼,6月中旬后进入震荡消化阶段 [1] - 借鉴日本经验,居民消费向个性化、理性化转变的趋势支撑新消费中长期逻辑 [1] - 港股新消费含量高、成长性优于A股,潮玩、美护、宠物等领域仍具投资价值 [1] 当前港股新消费阶段 - 上半年港股新消费"三朵金花"(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集团)涨幅达247%,远超港股通消费指数21.6%和A股消费指数10% [8] - 年轻消费群体推动"悦己消费"、"社交消费"趋势,潮玩、茶饮、轻奢珠宝等品类受青睐 [8] - 6月下旬以来新消费板块最大回撤25%,成交额占比/流动市值分位数达94%,PE(TTM)67倍处94%分位,显示短期过热 [16] 中期宏观支撑逻辑 - 日本1970年代后消费演变显示:第三消费时代(1974-1998)偏好个性化,第四消费时代(1999年后)转向理性消费 [22] - 中国当前人均GDP1.3万美元与1980年代日本相当,消费呈现类似分层:Z世代重体验(潮玩增速54%)、单身/银发群体推高宠物经济(618期间宠物食品销售增36%) [31] - 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上半年同比增11.8%,显著高于居民总消费支出5.2%的增速 [32] 港股新消费优势 - 港股消费板块中可选消费零售、消费者服务等新消费领域占比超60%,A股白酒家电等传统消费占比超70% [33] - 港股新消费个股2024年平均营收增速54%,销售毛利率55%,均高于A股消费的-1.7%和28% [35] - 二季度公募加仓港股消费板块,持仓占比从Q1的29.2%升至Q2的33.0% [9][16] 重点赛道展望 - 潮玩经济: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达877亿元,Z世代愿为情绪价值支付溢价 [47] - 她经济:2000元以上线上消费女性用户占比从2023年30.6%升至2025年33.1%,美妆护肤需求持续增长 [48] - 宠物经济: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8114亿元,22-25年CAGR18%,当前家庭渗透率22%显著低于欧洲46% [48]
多地文体娱产业营收快速增长 情绪经济加速崛起
第一财经· 2025-07-31 14:22
行业增长态势 - 江苏省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业5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 [1] - 河南省1-5月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9% 增速居行业门类首位 [1] - 四川省1-5月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7% 较1-4月增速回升2.8个百分点 [1] - 安徽省1-5月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6.5% 影视节目制作和娱乐业分别增长74.8%和23.6% [2] - 贵州省1-5月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2% [2] 区域发展亮点 - 江苏省通过"苏超"联赛推动文体旅融合 前六轮赛事带动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大场景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 同比增长42.7% [3] - 河南省构建完整微短剧产业链 1-5月规上服务业中影视节目制作企业营收增长89.0% 增速高于文体娱行业65.1个百分点 [5] - 河北"文化+情绪价值"模式形成消费新亮点 如定瓷文创产品与手工皮具体验 [6] 消费需求特征 - Z世代成为精神消费主力军 注重个性化表达与悦己需求 [2] - 情绪消费覆盖全年龄段 中老年群体在演唱会等场景消费占比显著提升(重庆张学友演唱会40岁以上观众占比达49.5%) [5] - "窝囊漂"等新兴旅游项目通过降低体验门槛满足年轻人"又菜又爱玩"的心态 [6] 产业供给升级 - 优质文体娱乐赛事存在供应缺口 如"苏超"赛事出现一票难求现象 [2] - 微短剧产业依托碎片化消费特性成为"情绪快消品" 郑州形成"竖店"产业集群 [5] - 行业需持续优化供给结构、数量、质量及市场规范以适应多样化需求 [2]
郑州微短剧剧组演员扎堆成“竖店”
第一财经· 2025-07-31 13:09
行业增长态势 - 江苏省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苏超"联赛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1] - 河南省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23.9%,增速居10个行业门类之首,影视节目制作增长89.0%[1][5] - 四川省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18.7%,增速较1-4月回升2.8个百分点[1] - 安徽省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增长16.5%,影视节目制作和娱乐业分别增长74.8%和23.6%[2] - 贵州省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21.2%[2] 需求驱动因素 - 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推动文体娱需求多样化,优质赛事如"苏超"一票难求,显示供给增长空间巨大[2] - Z世代成为情绪消费主力军,追求个性化表达和悦己消费,中老年人亦通过演唱会等参与情绪消费[3][4] - "苏超"通过城市文化情绪联结深化足球社区化,5-20元低价票吸引数万人观赛,创造高情绪价值场景[3] 新兴消费场景 - 江苏省"苏超"前六轮比赛带动旅游、出行、餐饮等五大场景服务营收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4] - 老牌歌手演唱会受中年群体追捧,重庆站40岁以上观众占比达49.5%,怀旧心理驱动情感共鸣[4] - 微短剧作为"情绪快消品"崛起,郑州形成完整产业链,1-5月影视节目制作营收增速高于行业65.1个百分点[4][5] - "窝囊漂"等创新旅游产品迎合年轻人"又菜又爱玩"心态,河北"文化+情绪价值"模式带动文创消费[6] 区域产业布局 - 河南省利用区位和成本优势构建微短剧全产业链,涵盖剧本创作至海外发行,推动影视制作高速增长[5] - 河北定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如"平安喜乐"茶杯)和石家庄手工皮具体验项目成为情绪消费新亮点[6]
多地文体娱产业营收快速增长,情绪经济加速崛起
第一财经· 2025-07-31 12:00
行业增长态势 - 多地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江苏省同比增长20.7% 河南省同比增长23.9% 四川省同比增长18.7% [1] - 安徽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6.5% 其中影视节目制作增长74.8% 娱乐业增长23.6% [2] - 贵州省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2% [2] 区域发展特点 - 江苏省通过"苏超"联赛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 5月份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20.7% [1] - 河南省深化文旅文创融合 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增速高于全部规上服务业16.4个百分点 [1] - 河南省构建完整微短剧产业链 1-5月影视节目制作企业营收增长89.0% 增速高于文体娱行业65.1个百分点 [5] 消费需求变化 - 情绪消费和悦己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Z世代成为主力消费群体 [2] - 情绪消费覆盖不同年龄层次 包括中老年人观看演唱会等消费形式 [3] - 微短剧产业提供"情绪快消品" 满足碎片化时间解压需求 [5] 新兴消费场景 - "苏超"联赛创造情感共鸣新场景 前六轮比赛带动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个场景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 同比增长42.7% [3] - 演唱会成为情绪释放窗口 2025年张学友重庆站40岁以上观众占比达49.5% [5] - "窝囊旅游"等新型文旅模式精准满足年轻人情绪需求 [6] - 文化+情绪价值模式兴起 如定瓷文创产品和个人手工体验项目 [6]
英大证券晨会纪要-20250731
英大证券· 2025-07-31 02:01
报告核心观点 - 短期沪指在3674点前高附近面临较大压力,8月市场面临中报业绩变脸、海外不确定性等因素,市场情绪趋于谨慎,但阶段趋势未破坏,回调后仍有向上动力,操作上适当控制仓位,逢高减仓涨幅大个股,逢低吸纳优质成长股和蓝筹股;中期A股将呈“震荡慢牛”格局,需关注关税谈判、政策窗口期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时点 [3][4][12] 周三市场综述 - 沪指在3600点震荡整固,行情未明显走弱,结构性机会丰富,操作上避免追高题材股,留意板块轮动 [2][5][11] - 周三早盘三大指数低开后分化,沪指半日收涨,深成指和创指偏弱;午后跳水,尾盘回升,沪指收红,深成指和创指绿盘报收 [5][11][13] - 行业上采掘、船舶制造等板块涨幅居前,电池、多元金融等板块跌幅居前;概念股上可燃冰、水产养殖等涨幅居前,数字货币、麒麟电池等跌幅居前 [5] - 个股涨少跌多,市场情绪和赚钱效应一般,两市成交额18443亿元,沪指涨0.17%,深成指跌0.77%,创业板指跌1.62%,科创50指跌1.11% [6] 周三盘面点评 - 船舶制造板块大涨,某船吸收合并某重工获监管同意,重组消除同业竞争,巩固船海主业,中国船厂在本轮周期竞争力强,未来市场份额将保持稳定 [7] - 消费股走强,外需不确定,内需是2025年经济复苏重要驱动力,消费刺激政策多,降低存量房利率利于释放消费潜力,可关注“银发经济”“悦己消费”“平价消费”等方向及折扣零售公司,部分农业股也值得关注 [7] - 农业股走强,外部不确定下内循环和国家安全重要性提升,生猪养殖行业进入“出清后期”,智慧农业政策支持大、需求增长,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8] - 文化传媒板块上涨,2023 - 2025年对该板块多次预判准确,目前海内外AI模型进步,传媒行业作为应用落地端受益,2025下半年游戏、短剧等产业前景好 [9][10] 后市大势研判 - 周三指数跳水因获利盘和套牢盘抛出,但尾盘拉升显示市场承接力强,技术面沪指收在3600点上方,短期均线多头排列,深成指和创指也回升,短期趋势未走坏 [3][11][13] - 短期市场在3674点面临压力,8月市场不确定性多,情绪趋于谨慎,虽阶段趋势未破坏但仍有反复,操作上控制仓位,高抛涨幅大个股,低吸优质股 [3][4][12] - 中期在关税谈判向好、政策发力和流动性改善推动下,A股呈“震荡慢牛”格局,需关注关税谈判、政策窗口期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时点 [4][12]
英敏特:2025年中国消费者报告-深耕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7-30 11:52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消费者正以更挑剔方式定义"值得买" 产品情绪共鸣和品牌温度成为关键购买驱动因素而非仅功能本身 [1][4][15] - 2025年消费支出预计达50.5万亿元 增速放缓至3.6% 但结构持续升级 服务型与品质型消费成为长期增长关键 [1][20][21] - 体验 悦己 健康成为核心消费趋势 不同年龄段和城市线级消费者呈现显著差异化的消费倾向 [1][23][27] 消费支出规模与结构 - 2024年消费总支出48.7万亿元 人均年消费34,621元 同比增长4.5% [27] - 2025年支出预计达50.5万亿元 增速放缓至3.6% 近60%支出集中于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 [1][20][27] - 2024-2029年消费总支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3.4% 2029年将达57.7万亿元 [1][21] - 金融及住房占比最高达25.7% 家用食品占17.8% 科技通讯占4.9% 美容个护仅占1.8% [33][34] 品类发展态势 - 家用食品和餐饮服务等刚需品类保持韧性 非酒精饮料中无糖茶 运动饮料 植物饮料增长显著 [2] - 酒类消费向低度 无醇产品转移 美容个护市场经历周期性调整 医药保健中保健品增长韧性较强 [2] - 家居护理受香氛趋势推动 服装配饰 科技通讯 家居用品 旅游度假等品类各有发展特点 [2][11] - 2024年消费增长最高品类为旅游度假 家居用品和娱乐休闲 2025年食品饮料 出行和休闲娱乐将引领增长 [27][28]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更认可有温度的品牌形象 对"关怀者""亲密爱人"等角色好感度上升 重视品牌同理心与陪伴感 [1][24] - 18-24岁倾向食品"小投入"获小确幸 25-29岁注重美容保养与居家品质 25-49岁家居消费意愿强 50-59岁更愿为旅游度假支出 [1] - 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者在多数品类消费意愿强于二线城市 [1] 宏观经济背景 - 2024年中国GDP达135万亿元 相当于美国GDP的65% 社零总额48.8万亿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 [38] -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 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 成为经济稳定主引擎 [37][40] - 2024年CPI同比增长0.2% 就业压力短期仍有波动 老龄化持续推进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 [41][44] - X世代(45-60岁)人口基数最大达3.3亿 千禧世代(30-44岁)达3.2亿 成为重要消费群体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