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

搜索文档
跨越15年的冼村影像记忆
南方都市报· 2025-07-21 14:29
城市更新与旧改项目 - 广州冼村旧改项目复建区最后两栋村屋于7月20日拆除 标志着历时15年的动迁工作完成 [1] - 冼村融资地块第一栋民房于2024年12月31日被依法强制拆除 这是广州首例依法强拆案例 [5] - 冼村四期复建房已于2024年12月31日封顶并准备交付 [8] 城中村特色与社区生态 - 冼村主街存在独特的"占位经营"现象 摊贩通过放置标识物预留摊位 形成约定俗成的商业规则 [24] - 冼村居住人群高度混杂 包括本地村民 建筑工人 白领打工者和环卫工人等 形成特殊社区生态 [33] - 村中祠堂区域保持传统清幽氛围 与外部商业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42] 艺术介入与文化保存 - 艺术家通过收集门牌 建筑图纸 转让协议等实物 保存冼村历史印记 [50][51] - 艺术工作者获得村民支持 通过儿童摄影等方式实现温厚的艺术介入 [44] - 保存了包括西塔工地考勤表 粮油供应证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实物资料 [46][48] 城市发展对比 - 冼村拆迁区与背景珠江新城高楼形成强烈视觉对比 体现城市发展差异 [42] - 艺术家观察到冼村与杨箕 琶洲等其他城中村存在明显区别 [18] - 影像资料记录了2015-2024年间冼村从拆迁到重建的全过程 [3][5][8]
多只建材板块ETF大涨约10%;中央汇金二季度加仓多只宽基ETF丨ETF晚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09:52
指数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上证综指上涨0.72%至3559.79点 深证成指上涨0.86%至11007.49点 创业板指上涨0.87%至2296.88点 [1][3] - 北证50指数上涨2.38% 中证500指数上涨1.01% 中证1000指数上涨0.92% [3] - 近5个交易日创业板指累计上涨4.54% 恒生指数上涨3.27% 中证500指数上涨2.33% [3] 行业板块表现 - 建筑材料板块单日涨幅达6.06% 建筑装饰板块上涨3.79% 钢铁板块上涨3.44% [5] - 银行板块下跌0.77% 综合板块下跌0.34% 计算机板块下跌0.31% [5] - 近5个交易日通信板块累计上涨7.33% 建筑材料板块上涨5.27% 有色金属板块上涨3.69% [5] - 银行板块近5日累计下跌2.29% 公用事业板块下跌1.41% 传媒板块下跌0.23% [5] ETF市场表现 - 股票型策略指数ETF平均涨幅1.16% 债券型ETF平均跌幅0.04% [8] - 建材ETF(159745.SZ)单日上涨9.97% 近5日累计上涨8.50% [10][11][12] - 建材ETF易方达(159787.SZ)单日上涨9.94% 近5日累计上涨8.42% [10][11][12] - 基建50ETF(159635.SZ)单日上涨7.27% 近5日累计上涨6.96% [10][11][12] 中央汇金持仓动向 - 中央汇金二季度增持宽基ETF规模超1500亿元 持仓总市值突破4800亿元 [2] - 增持华泰柏瑞沪深300ETF 108.74亿份(约410亿元) 易方达沪深300ETF 84.29亿份(约310亿元) 华夏沪深300ETF 92.88亿份(约350亿元) [2] - 增持嘉实沪深300ETF 55.4亿份(约210亿元) 华夏上证50ETF 81.83亿份(约220亿元) 华夏中证1000ETF 38亿份(约100亿元) [2] 成交活跃ETF - A500ETF基金(512050.SH)成交额34.85亿元 基金规模149.57亿元 [13][14] - 中证A500ETF南方(159352.SZ)成交额32.44亿元 基金规模161.02亿元 [13][14] - 沪深300ETF(510300.SH)成交额31.84亿元 基金规模3818.96亿元 [13][15] - 短融ETF(511360.SH)成交额202.03亿元 创债券型ETF最高成交纪录 [15]
重庆优化个人住房套数认定办法;旭辉集团超60亿元公司债重组获通过 | 房产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00:26
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 - 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4975 03亿元 同比下降16 3% 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777 44亿元 下降11 9% [1] - 珠三角地区投资4359 86亿元 同比下降15 7% 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投资615 17亿元 下降20 7% [1] - 全省房屋施工面积63749 28万平方米 下降11 3% 新开工面积2136 40万平方米 下降21 1% 竣工面积2053 27万平方米 下降20 0% [1] - 房地产开发节奏放缓 建筑建材等行业需求受抑制 行业加速洗牌推动企业转型 [1] 重庆住房消费政策 - 优化个人住房套数认定办法 降低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支持改善性住房消费 [2] - 2025年5月30日至12月31日期间 中心城区新购商品住房且一年内出售原有住房的 给予新购住房总房款1%补贴 [2] - 新购单套建筑面积140平方米以上的商品住房 给予总房款0 5%补贴 [2] - 政策刺激购房需求 提升市场活跃度 促进住房资源合理配置 引导市场回归理性 [2] 广州冼村旧改项目 - 1950栋村屋全部拆除 开发建设全面启动 项目自2009年筹备历时15年 [3] - 融资区拆迁2025年1月完成 复建区最后两栋村屋7月20日拆除清零 [3] - 重塑区域面貌 为城中村改造提供经验 带动周边配套升级 [3] 旭辉集团债务重组 - "H21旭辉2"重组方案获通过 债券余额29 73亿元 [4] - 七只公司债发起整体重组 总额超百亿元 其中四只债券余额60 69亿元已获赞成 [4] - 剩余三只债券重组方案仍在推进 [4] - 民营房企通过债务重组重获生机 为行业风险出清提供经验 [4] 融创服务股权交易 - 出售广西彰泰融创智慧80%股权交易延期至2025年8月31日 交易终止日调整为9月3日 [5] - 交易金额8 2662亿元 完成后不再持有彰泰服务集团权益 [5] - 剥离非核心资产优化财务结构 需克服估值博弈等挑战 [6] - 物管企业需平衡规模收缩与价值提升 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6]
台风雨中冼村拆迁终“清零”,15年光影印记典型的城改案例
南方都市报· 2025-07-20 14:13
冼村旧改项目概况 - 广州天河冼村旧改迎来历史性时刻,1950栋村屋全部"清零",成为广州市城中村旧改的历史性时刻[9] - 冼村旧改项目是广州市重点旧改项目,也是珠江新城核心区最后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28] - 项目总投资高达150亿元,由保利在2011年12月通过股东大会表决成功获得[28] 改造历程 - 冼村改造从2009年开始筹备,2010年正式启动[11] - 2011年3月31日开始拆除村屋[36],2016年二期回迁房开工,2018年三期回迁房开工[50] - 2020年10月三期回迁房封顶[50],2025年7月完成最后两栋村屋拆除[1] 项目难点 - 冼村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紧张,地段价值随珠江新城崛起大幅攀升[40] - 涉及村集体财产问题、违章建筑处理、宗亲纠葛等复杂因素,利益博弈尖锐[40] - 改造周期长达15年,远超同类项目如猎德村、琶洲村等[50] 区域发展 - 冼村位于珠江新城核心区,区位价值不亚于猎德村[37] - 周边房价从2009年的8000-9000元/平方米涨至2025年的12-15万元/平方米[50] - 广州地铁18号线冼村站于2021年开通,成为该线路始发站[46] 政策支持 - 2024年5月1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正式施行[50] - 冼村成为该条例实施后广州依法动迁成功实践的第一例[53] - 广州市和天河区多次调研并商讨解决留守户问题[50]
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国投证券· 2025-07-20 11: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 - A,维持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房地产强调构建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本轮改造目的从“棚改”增量需求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部分核心城市改造进度有望推进,建议关注困境反转类、保持拿地强度的龙头、多元经营稳健发展的地方国企类房企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销售回顾(7.12 - 7.18) - 重点监测32城合计成交总套数1.1万套,环比降4.8%,2025年累计成交45.2万套,累计同比降5.9%,其中一线城市成交3875套,环比增28.2%,累计成交13万套,累计同比增5.3%;二线城市成交5743套,环比降20.4%,累计成交27万套,累计同比降10.4%;三线城市成交1351套,环比增5%,累计成交5.2万套,累计同比降6.5% [2][13] - 重点监测18城合计成交二手房总套数2.3万套,环比增0.9%,2025年累计成交70.2万套,累计同比增10.7%,其中一线城市成交8545套,环比增2.9%,累计成交28.3万套,累计同比增26.2%;二线城市成交12870套,环比增0.1%,累计成交38.4万套,累计同比增6.4%;三线城市成交1228套,环比降4%,累计成交3.4万套,累计同比增9.7% [18] 土地供应(7.7 - 7.13) - 百城土地宅地供应规划建筑面积382万㎡,2025年累计供应11756万㎡,累计同比降12.1%,供求比1.14,其中一线城市供应5万㎡,累计供应521万㎡,累计同比降5.1%,累计供求比0.96;二线城市供应136万㎡,累计供应5458万㎡,累计同比降2.1%,累计供求比1.12;三四线城市供应241万㎡,累计供应5777万㎡,累计同比降20.3%,累计供求比1.19 [22][23] - 百城供应土地挂牌楼面均价4293元/㎡,近四周平均挂牌均价4846元/㎡,环比降1.7%,同比降4.3%,其中一线城市供应土地挂牌楼面价30426元/㎡,近四周平均起拍楼面21817元/㎡,环比降2.4%,同比降35.4%;二线城市供应土地挂牌楼面价4432元/㎡,近四周平均起拍楼面5819元/㎡,环比降7%,同比降4.4%;三四线城市供应土地挂牌楼面价3660元/㎡,近四周平均起拍楼面价3760元/㎡,环比增5.9%,同比增24% [23] 土地成交(7.7 - 7.13) - 百城土地住宅用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250万㎡,2025年累计成交10272万㎡,累计同比增6.9%,其中一线城市成交6万㎡,累计成交541万㎡,累计同比增7.3%;二线城市成交106万㎡,累计成交4888万㎡,累计同比增17.7%;三线城市成交138万㎡,累计成交4843万㎡,累计同比降2.2% [46] - 百城住宅用地平均成交楼面价5933元/㎡,环比增4%,同比降27.7%,整体溢价率9%,2025年平均楼面价7617元/㎡,溢价率11.3%,较去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城市住宅用地平均成交楼面价38790元/㎡,整体溢价率40.7%,2025年平均楼面价38121元/㎡,同比增35.9%,溢价率11.9%,较去年同期溢价率提高7.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住宅用地平均成交楼面价6420元/㎡,整体溢价率4.7%,2025年平均楼面价8529元/㎡,同比增23.2%,溢价率14.5%,较去年同期溢价率提高9.9个百分点;三四线城市住宅用地平均成交楼面价4100元/㎡,整体溢价率4.4%,2025年平均楼面价3289元/㎡,同比增9.8%,溢价率3.1%,较去年同期溢价率提高0.4个百分点 [47]
最后一拆!广州冼村旧改村屋全部拆除“清零”
南方都市报· 2025-07-20 04:02
冼村旧改项目进展 - 广州天河冼村旧改迎来历史性时刻,1950栋村屋全部清零,开发建设全面启动[1] - 最后两栋村屋于7月20日拆除,标志着冼村旧改村屋拆迁画上圆满句号[3][4][7] - 该项目历经15年改造,成为广州城中村改造依法动迁成功实践的第一村[1][3] 改造历程与难点 - 冼村改造从2009年开始筹备,2010年正式启动,作为珠江新城最后一个城中村[3][5] - 改造难度极大,原因包括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紧张、地段价格飙升、村集体财产问题及宗亲纠葛[3] - 天河区通过"以建促签""以拆促签""以清促签"等方式攻坚动迁难题,将未签约户降至个位数[3] 依法动迁创新实践 - 2023年11月天河区率先探索依法动迁,2024年5月《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施行提供法律支撑[4] - 创新两条依法动迁路径:融资区按国有土地征收程序处理,复建区采取村集体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方式[4] - 依法动迁推动下,2024年1月融资区拆迁完成,7月复建区拆迁清零[4] 社会影响与村民反应 - 最后拆除时大量村民围观,有村民表示等待这一刻已15年[3] - 冼村成为全国首部城中村改造专项法规实施后的成功案例[1][4]
破解城中村改造瓶颈:如何构建可持续商业模式?|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18 10:27
城中村改造的金融创新 - 破解城中村改造瓶颈的核心在于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需厘清项目合规性基础,针对不同改造模式设计分类工具与政策方案,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生态[3][7] - 城中村改造面临进程缓慢、参与主体权责失衡、资金期限错配、土地权属不明及审批冗长等挑战,需针对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不同方式探寻系统化改革路径[7] - 金融创新需贯穿制度设计、工具开发与生态构建全过程,匹配财政性资金、金融性资源与社会资本,形成差异化融资结构[12] 政策与制度优化方向 - 需构建科学清晰的流程框架,优化土地权属、审批流程等基础制度安排,增强资本可操作性[8] - 建议探索集体土地直接入市机制,推动原住民补偿从一次性安置向长期权益性收益转变,动态调整规划以发展长租公寓等产业形态[9] - 需加强现行改造路径的规范性研究,明确法律依据与政策边界,评估"做地"改造等实践的合规风险[10] 金融工具与商业模式创新 - 建议设立国家层面城市更新引导基金,吸引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资本,引导商业银行提供优惠贷款利率[9][10] - 金融工具创新需结合实证案例成效,以可持续改造模式为基础,推动流程与政策系统优化[10] - 可结合养老、康养等新兴产业拓展功能空间,通过产业融合盘活存量资产,构建持续运营能力[11] 区域差异化实践 - 需针对不同城市财政能力与市场预期差异,设计差异化金融支持机制[11] - 深圳实践表明需在法律框架内解决权属瑕疵,平衡整治提升模式与法规冲突,基于量化指标制定策略[11] - 改造决策应结合城市历史与社区特性,避免一刀切[11] 行业参与方观点 - 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强调需摆脱依赖房地产增值和地方举债的旧模式,构建新商业模式[12] -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建议通过优化土地收益分配、税收优惠弥补收支缺口[9][10] - 建设银行提出需围绕核心难点设计适配性工具组合,提升落地效率[11]
6月房地产行业月报:销售同比承压,开工竣工修复-20250717
银河证券· 2025-07-17 11: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受基数影响6月累计销售负增长、单月同比承压,7月城市工作会议提及地产新模式等,楼市有望止跌回稳,政策加持下地产板块配置价值凸显,头部房企运营和资金优势明显市占率有望提升 [2][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销售:同比表现承压 全国市场 - 2025年前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5851万方,同比降3.50%,降幅较前5月扩大0.6pct;6月单月销售面积10535.81万方,环比涨49.37%,同比降5.46% [2][4] - 2025年前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44241亿元,同比降5.50%,降幅较上月扩大1.70pct;6月单月销售金额10150.16亿元,环比增43.85%,同比降10.79% [2][4] - 前6月销售均价9649元/平米,同比降2.07%,环比降0.05%;6月单月销售均价9634元/平米,环比降3.70%,同比降5.64% [2][4] 区域市场 - 2025年前6月,东部地区销售面积20800万方,同比降5.2%;中部地区销售面积11926万方,同比降1.2%;西部地区销售面积11515万方,同比降2.5%;东北地区销售面积1610万方,同比降6.0% [8] - 2025年前6月,东部地区销售金额26945亿元,同比降5.8%;中部地区销售额7988亿元,同比降5.8%;西部地区销售额8163亿元,同比降4.30%;东北地区销售额1146亿元,同比降4.5% [8] 投资:开工与竣工的同比表现较此前修复 投资端 - 2025年前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46658亿元,同比降11.20%,降幅较上月扩大0.5pct;6月单月开发投资10424亿元,环比增22.58%,同比降12.90% [14] 开工端 - 2025年前6月新开工30364万方,同比降20.00%,降幅较前5月收窄2.8pct;6月单月新开工面积7180万方,环比增34.27%,同比降9.39% [2][17] 竣工端 - 2025年前6月竣工面积22567万方,同比降14.80%,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2.50pct;6月单月竣工面积4182万方,环比提高52.77%,同比下滑1.74%,开工和竣工端同比表现均较前5月修复,竣工单月同比降幅显著收窄 [2][19] 资金:国内贷款累计同比下降 - 2025年前6月房企到位资金50202亿元,同比降6.20%,降幅较前5月扩大0.90pct [2][23] - 前6月国内贷款8245亿元,同比增0.60%;自筹资金17544亿元,同比降7.20%;定金及预付款14781亿元,同比降7.50%;个人按揭贷款6847亿元,同比降11.40%,国内贷款累计同比再次转正 [2][23] 投资建议 行业估值 - 2024年9月以来政策推进使行业估值短时间修复,2025年开年楼市逐渐修复,政策加持下地产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36] 重点个股 - 看好招商蛇口、保利发展、华润万象生活、滨江集团、新城控股、招商积余、龙湖集团 [2][41] - 建议关注优质开发如绿城中国、华润置地、中国海外发展;优质物管如绿城服务;优质商业如恒隆地产;代建龙头如绿城管理控股;中介龙头如贝壳 - W、我爱我家 [2][41]
上海“房票安置”已扩容至3区,14个本地楼盘纳入嘉定“房源超市”,拆迁户可选3139套新房
华夏时报· 2025-07-17 02:56
嘉定区房票政策实施 - 嘉定区成为上海第三个试点房票安置的行政区,政策自2024年7月1日起试行至2027年6月30日 [2][3] - 政策适用范围为本区存量商品房,14个本地楼盘纳入"房源超市",提供3139套商品住房,备案单价区间2.67万-5.85万元/平米 [2] - 房票实行实名制,有效期不超过12个月,可拆分使用但不得转让,购买最后一套房屋时房票占比需超50% [4][5] 房票运作机制 - 房票作为结算凭证由区房管局统一管理,被补偿人可在指定"房源超市"选购房屋 [4] - 房源超市由房管部门联合开发商建设,未来将根据需求动态调整楼盘范围 [4] - 安置方式采用"实物+货币+存量房源+房票"组合模式,外冈镇为首个试点区域 [3] 上海房票政策进展 - 上海已有金山、青浦、嘉定三区实施房票安置,金山给予7%奖励,青浦实行"一基地一方案"奖励 [6][7] - 政策主要在外围区域推行,因这些区域商品房供大于求,去化难度大 [8] - 2024年以来全国超100城(区)推行房票安置,广州为一线城市中首个实施者,北京通州发布征求意见稿,深圳列入2025年工作计划 [8] 行业影响分析 - 房票安置加速动迁腾地,为新城导入人口与消费力,直接推动本地商品房去化 [2][7] - 该模式降低对原地回迁的依赖,释放土地资源,有助于城中村改造推进 [8] - 政策被视为远郊区域去库存的有效渠道,未来有望在上海进一步扩围 [7][8]
深度研讨|破解城中村改造瓶颈:如何构建可持续商业模式?
凤凰网财经· 2025-07-17 02:20
会议背景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举办《城中村改造的金融创新》课题中期研讨会,聚焦政策协同、工具创新及模式闭环推动良好生态构建 [2] - 会议总结破解城中村改造瓶颈的核心在于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需厘清项目合规性基础,设计分类工具与政策方案,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生态 [2] - 参会人员包括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张其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等20余位专家及行业机构领导 [2][4] 城中村改造现状与挑战 - 城中村改造面临进程缓慢、参与主体权责失衡、资金期限错配、土地权属不明及审批冗长等挑战 [4] - 当前改造模式面临涉及面广、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市场参与主体积极性不高等现实问题 [6] - 原有依赖房地产增值和地方举债的模式已难以为继,需构建新的商业模式破解制度与资金双重瓶颈 [9] 金融创新方向 - 需针对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不同改造方式,探寻系统化改革路径 [4] - 建议探索集体土地直接入市机制,推动补偿机制向长期权益性收益转变,优先发展长租公寓、养老公寓等产业形态 [6] - 金融创新应贯穿全过程,包括制度设计、工具开发与生态构建,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体系 [9] 政策与工具建议 - 需构建科学清晰的流程框架,加强项目微观层面统筹规划,明确财政、金融资金在各阶段功能定位 [5] - 建议系统性研究商业模式,优化土地收益分配、提供专项税收优惠,探索设立国家层面城市更新引导基金 [6] - 应结合实证案例分析金融产品成效与局限,推动改造流程与政策系统优化 [7] 区域差异化策略 - 需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针对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预期和财政能力设计差异化金融支持机制 [8] - 建议将城中村改造与养老、康养等新兴产业结合,拓展房地产业功能空间,推动存量资产盘活 [8] - 决策应基于住房缺口、改造成本等量化指标,并考虑城市独特历史与社区特性制定差异化策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