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商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台塑集团,全固态电池试验量产线正式启用
DT新材料· 2025-06-21 13:14
台塑新智能全固态电池进展 - 台塑新智能科技宣布全固态电池试验量产线正式完工启用 目标2027年实现商业化量产 并计划下半年新增两条试验线 [1] - 全固态电池相比传统锂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无液态电解液降低热失控风险)、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等优势 同时简化封装结构和冷却系统 [1] - 试验产线已通过国际安全标准 将进行过充、短路、撞击等极端条件测试 包括150℃加热10分钟稳定性验证 [2] - 技术源于与明志科技大学的产学合作 已取得19项发明专利 [3] 台湾固态电池行业动态 - 辉能科技早于台塑实现固态电池量产 桃园生产线初期产能0.5GWh(可扩展至2GWh) 产品支持12分钟快充至80%、续航超1000公里、零下30℃高效放电 循环寿命达1000次 [4] 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核心议程 大会报告(7月4日) - 聚焦全固态电池多尺度结构研究(北京大学邹如强)、AI辅助电池设计(广汽埃安徐博)、高性能固态电化学电池开发(南京大学周豪慎)等前沿技术 [10] - 单壁碳纳米管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优势(OCSiAl支沧海)及电动汽车固态电池安全标准解读(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张贵萍) [10] 固态电池专题论坛 - 覆盖低空经济应用(金羽新能源黄杜斌)、卤化物固态电池材料(宁波东方理工王长虹)、正极材料进展(四川大学郭孝东)等细分领域 [11] - 产业化方向包括万向一二三的安全性探讨、东风汽车整车应用案例、孚能科技eVTOL关键技术研究 [11] 硅基负极专题论坛 - 技术突破包括一步法制备硅碳负极(华宜清创新材料)、热冲击闪速制备硅纳米线(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刘俊昊)、多孔炭制造技术(索理德新材料贾亚龙) [12] - 应用场景延伸至机器人产业(远东电池研究院王左诚) MXene材料规模化制备(北航杨树斌)等 [12] 产业链参与方 - 支持单位涵盖吉利汽车循环产业中心、广汽埃安、万向一二三、中车新能源等头部企业 [7] - 设备与材料供应商如OCSiAl(单壁碳纳米管)、茹天机械(硫化物电解质装备)、精微高博(多孔炭技术)等深度参与 [11][12]
固态电池产业加速,核心抓手是什么
2025-06-09 01: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行业 - **公司**:英联股份、天铁科技、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天津中能、天齐锂业、天赐材料、瑞泰新材、宙邦、海辰药业、纳科诺尔、宏工科技、曼恩斯特、先惠、信宇人、联营、德新、厦钨新能、三祥新材、容百科技、璞泰来、天华新能、星源、恩捷、长阳 [1][2][3][4][9][14][15]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稳步推进,锂金属负极在固态电池中应用前景广阔,固态电池领域存在投资机会 - **论据**: - **产业进展**:CIBF展览后固态电池相关公司将其作为重要业务方向推广,锂金属电池产业积极变化,英联股份介绍锂金属负极研究进展,天铁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 - **学术突破**:欧阳楚英教授团队优化电解液配方提升锂金属负极电池循环性能,从约200次提升至500次左右,为商业化提供理论支持 [1][5] - **商业化进程**:锂金属负极固态电池在下游应用和商业化取得突破,产业链各方努力克服技术难点推动产品迭代升级 [1][6] - **应用前景**:锂金属负极性能提升空间大,产业界和学术界大量投入,有望使固态电池单电芯能量密度超400瓦时/千克,现有高镍三元液态电池单电芯能量密度在250 - 280瓦时/千克 [1][7] - **性能提升方向**:改善材料本身和优化电化学体系,如宁德时代添加新材料缓解LiFSI分解,英联股份和天铁科技优化锂金属负极材料 [1][8] - **投资机会**:性能端突破使固态电池具备上车等应用潜力,产业链相关公司进展显著,设备厂商拓展固态领域业务,关注锂金属负极、电解液添加剂、设备厂商和锂电材料核心企业 [14][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生产工艺创新**:传统压制工艺使循环性能达行业中上水平,宁德时代用此工艺将循环次数提高到500次,真空镀膜工艺可精确控制锂层厚度 [10] - **制备工艺发展方向**:采用“三明治”结构制备锂金属负极获汽车厂商技术背书,针刺新工艺减少电化学副反应点位,轧制工艺不断优化 [12] - **锂金属材料改进方向**:开发锂合金方案改善物理特性和稳定性,引入新型电解液添加剂优化电化学体系 [13] - **产业链未来趋势**:未来两到三个月固态电池产业有重要事件,中军核心标的如厦钨新能、三祥新材表现预计出色 [17]
汽车零件ETF(159306)开盘拉涨,新能车ETF(515700)、光伏ETF基金(516180)盘中震荡,机构: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进程有望持续加速
搜狐财经· 2025-05-28 02:00
汽车零部件行业表现 - 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指数(931230)上涨0.43%,成分股东风科技(600081)上涨5.85%,豪恩汽电(301488)上涨4.94%,经纬恒润(688326)上涨4.66%,浙江世宝(002703)上涨3.46%,万安科技(002590)上涨2.92% [1] - 汽车零件ETF(159306)上涨0.45%,最新价报1.12元,近1月累计上涨3.44% [1] - 汽车零件ETF近3月规模增长580.17万元,份额增长600.00万份,均位居同类第一 [1] - 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汇川技术(300124)、福耀玻璃(600660)、三花智控(002050)等,合计占比45.48% [17]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 比亚迪推出限时促销活动,覆盖22款智驾版车型,最高补贴达5.3万元 [2] - 海通国际预计6月新能源价格战升温,小鹏、零跑或推出类似促销,特斯拉或加速低价车型布局,蔚来、理想可能加码金融政策 [2] - 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930997)下跌0.24%,成分股富临精工(300432)领涨1.48%,国轩高科(002074)领跌2.89% [7] - 新能车ETF(515700)下跌0.31%,最新报价1.61元,近1月累计上涨2.53% [7] - 新能车ETF近1月规模增长5521.98万元,近1周份额增长700.00万份,新增规模及份额均位居可比基金1/2 [8] - 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比亚迪(002594)、宁德时代(300750)、亿纬锂能(300014)等,合计占比58.64% [12] 新材料与固态电池发展 - 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H30597)下跌0.09%,成分股中材科技(002080)领涨1.52%,国轩高科(002074)领跌2.89% [4] - 新材料ETF指数基金(516890)下跌0.20%,最新报价0.49元 [5] - 2025年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进程有望加速,凭借高能量密度、卓越安全性等优势,有望替代现有液态锂电池并开拓新兴市场 [5]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首次明确全固态电池定义,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5] - 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北方华创(002371)、宁德时代(300750)、万华化学(600309)等,合计占比52.71% [15] 光伏产业表现 -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931151)上涨0.04%,成分股科华数据(002335)上涨1.36%,科士达(002518)上涨0.64% [11] - 光伏ETF基金(516180)上涨0.19%,最新价报0.53元 [11] - 光伏ETF基金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4.05%,最长连涨月数为5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81.96% [11] -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隆基绿能(601012)、阳光电源(300274)、TCL科技(000100)等,合计占比56.17% [14] 相关ETF产品 - 新能车ETF(515700)场外联接包括平安中证新能车ETF联接A(012698)和C(012699) [18] - 光伏ETF基金(516180)场外联接包括平安光伏指数基金A类(012722)和C类(012723) [18] - 汽车零件ETF(159306)场外联接包括平安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ETF联接A(022731)和C(022732) [18]
固态电池迎“交付”小高峰
高工锂电· 2025-05-27 12:54
行业峰会信息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主办单位为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总冠名为众钠能源 [1]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同一地点举行,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总冠名为利元亨 [2][13] 固态电池商业化进展 - 固态电池商业化迎来首个交付小高峰,多家初创或跨界企业通过聚焦无人机、eVTOL、机器人及储能等细分场景实现小批量交付 [2] - 固态及半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优势在细分市场找到早期立足点,尽管在主流电动汽车市场的大规模应用仍面临挑战 [2] 细分市场需求驱动 - 建筑机器人对电池要求极高,传统液态电池包重量大(4kwh电池包重22公斤),且面临高温、碰撞、震动等安全风险 [3] - 无人机和eVTOL领域对长续航、轻量化、高倍率与绝对安全有核心诉求 [4] - 固态及半固态电池技术契合这些需求,例如合源锂创的350Wh/kg固态电池可使电池包减重达40% [5] 企业技术突破与交付动态 - 合源锂创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接近传统锂电两倍,并通过针刺、挤压等12项极限测试,实现不起火、不爆炸 [6] - 金龙羽新能源的EC01系列超能固态电芯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可在-40℃下实现3C倍率放电,容量保持70% [6][8][9] - 合源锂创已向金皇冠智能科技交付首批建筑机器人固态动力电池包,搭载该电池的机器人效率提升6倍 [7] - 金羽新能已批量导入无人机、eVTOL、物流车市场,实现超亿元交付,包括单笔超5000万的半固态电池订单 [7] - 金龙羽新能源与客户签订十万支无人机用500Wh/kg固态电芯的年度采购订单 [8] - 苏州德加能源投产1GWh高比能固态电池项目,并规划在浙江长兴建设3GWh产能 [9] - 天能股份已研发出300Wh/kg电芯并推出磐石系列产品,实现对无人机领域的批量交付 [10] - 孚能科技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形成规模化出货,计划2025年底小批量交付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11] 储能领域应用潜力 - 卫蓝将目光投向储能市场,认为固态电池的大规模起量将在储能领域,其珠海2条半固态电池生产线年产能6GWh,并实现全球首个314Ah大容量半固态储能电池量产 [12] - 东莞近千个通信基站计划在9月前采用卫蓝半固态电池 [12] 产能扩张规划 - 合源锂创规划10GWh产能,一期1GWh计划于2025年二季度投产 [12] - 德加能源总规划3GWh产能 [12] - 金龙羽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50吨固态电解质量产线 [12] 科达利公司信息 - 科达利主要产品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和便携式锂电池精密结构件 [16] - 公司在国内重点锂电地区完成华南、华东制造基地的全覆盖 [14]
赣锋锂业一季报业绩承压,“父子兵”押宝固态电池
贝壳财经· 2025-04-30 08:47
公司业绩与现金流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7.72亿元,同比下降25.43% [2] - 净亏损3.56亿元,同比亏损幅度收窄18.93个百分点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1422.07%,从1.18亿元变为-15.71亿元,主要受锂价下跌和国内销售占比上升影响 [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上涨85.91%和76.39% [5]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15.92亿元,因票据贴现利率较高主动控制贴现规模 [5] 管理层与战略布局 - 创始人李良彬之子李承霖(1996年生)于2024年3月晋升副总裁,参与多项投资决策 [3][6] - 公司重点方向为固态电池和电池回收,形成"父子兵"管理架构 [3][8] 锂资源项目进展 - 非洲马里Goulamina锂辉石一期项目2024年12月投产,年产能50.6万吨锂精矿,二期计划扩至100万吨 [6] - 2025年2月Mariana盐湖项目投产,一期年产能2万吨氯化锂 [6] 产业链投资与储能布局 - 2024年9月出资3.68亿元参与设立南昌市新能源科技产业投资基金 [7] - 子公司深圳易储获高管增资(李承霖增资1100万元),投建河北威县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总投资6.5亿元) [7] 固态电池与回收业务 - 2024年9月子公司赣锋循环科技出资4000万元合资设立南京公用赣锋循环科技,布局动力电池综合利用 [8] - 2025年4月公告固态电池研发进展,拟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9] - 与杭州拱墅区政府签约建设高比能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9] 行业竞争与商业化挑战 - 固态电池领域竞争白热化,广汽计划2026年装车,比亚迪预计2027年示范装车,大规模应用或需至2030年 [11] - 宁德时代认为固态电池从实验室到量产需8-10年 [11] 锂价趋势与市场需求 - 2025-2026年碳酸锂价格预计维持低位震荡,需求增速可能放缓 [14] - 2026年价格区间或上移至7.5万-10万元/吨,但受低成本产能压制难突破10万元/吨 [15] - 人形机器人等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或成2026年后价格修复驱动力 [15]
宁德时代超级科技日
数说新能源· 2025-04-22 03:27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 全球首款兼具800km续航和峰值12C超充能力的电池 [1] - 采用超晶石墨材料提升锂离子潜入速度 亚微米级传导颗粒 [1] - SEI再生增强电解液实现纳米级液相高速传输 [1] - 均衡电子流技术使电子传输面积扩大一倍 [1] - 碳包覆纳米超导技术加快正极电子传导速度 [1] - 峰值充电功率超过1.3MW 充电5分钟续航520km [1] - 低温充电性能优异 -10℃下15分钟可充至80%SOC [1] - 亏电状态下仍能保持830kW功率输出 [1] 钠新电池 - 突破单一锂资源限制 钠资源地壳含量达2.74% [2] - 能量密度提升超过50% 采用自生成负极技术 [2] - 开创无膨胀负极技术解决高能量密度电池膨胀问题 [2] - 循环寿命提升 构建高能SEI [2] - 安全性提升 重构电解液体系结合表面电场调控技术 [2] - 环保优势显著 碳排放比锂电池降低60% [2] - 极寒性能优异 -40℃能量保持率超90% [2] - 能量密度达175Wh/kg [2] 电池应用 商用车应用 - 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 零下40℃可正常启动 [3] - 循环寿命达8年 使用成本降低61% [3] - 配备智能BMS系统 25年6月量产 [3] 乘用车应用 - 全球首个大规模量产钠系动力电池 [3] - 混动续航超200km 纯电续航突破500km [3] - 亏电状态下仍可120km/h高速行驶 [3] - 充电峰值5C 电池寿命超10000次循环 [3] - 25年12月量产 [3] 双核架构技术 - 采用航空级双核设计理念 [4] - 高压双核支持串联/并联/独立驱动模式 [4] - 低压双核确保整车电网不断电 [4] - 结构双核采用堡垒式双仓设计 [4] - 热失控防护双核实现分区隔离和主动防御 [4] - 热管理双核支持分区调温 [4] 技术升级 - 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0% 质量能量密度提升50% [5] - 离子传导速度提升100倍 [5] - 自生成负极界面保护层使活泼组分渗透率下降93% [5] - 电芯稳定性提升80% [5] - 适配多种材料体系 钠电达350wh/L 三元超1000wh/L [5] 产品系列 - 钠铁双核电池:75度电 续航700km [5] - 铁铁双核电池:续航超1000km 每公里成本0.1元 [6] - 三元铁/双三元电池:输出功率超1000kW 续航超1500km [6] 公司创新能力 - 海外专利申请量位居第二 [6] - 拥有20多款专用仿真软件和30多个自研核心算法 [6] - 持续创新历程:2016年CTP技术 2022年麒麟电池 2023年铁锂4C超充 [6] - 2024年推出骁遥电池 2025年发布钠新体系 [6]
研报 | 欧美车用固态电池验证加速,预计最快2026年逐步实现量产
TrendForce集邦· 2025-03-13 04:48
文章核心观点 固态电池是具备商业化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欧美厂商致力于开发大规模生产技术,加速性能验证,部分新兴企业半固态、准固态电池已进入样品交付和中试样品验证阶段,预估最快2026年左右量产第一代产品,但商业化初期面临产能扩充、成本控制和供应链建立等挑战,半固态、准固态电池将成过渡选项 [1][4] 产业现状 - 固态电池为具备商业化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欧美厂商致力于开发大规模生产技术,加速车用固态电池性能验证 [1] - 2010年代中期法国Blue Solutions率先在欧洲将聚合物固态电池推向商业化,主要应用于商用车,在乘用车领域未取得商业成功,至今未有欧美厂商推出使用固态电池的量产车型 [1] 企业进展 - Factorial Energy、QuantumScape和SES AI等新兴企业开发半固态、准固态电池已进入样品交付和中试样品验证阶段,预估最快2026年左右逐步量产第一代产品 [1] - 截止2024年底,QS、Solid Power等17家欧美固态电池企业融资总额已突破42亿美元,部分厂商将研发成果扩大到中试规模,并与整车厂商合作进行装车测试,如Factorial Energy已交付样品给Stellantis和Mercedes - Benz等客户进行原型车辆道路测试 [2] 企业信息 |企业|总部|固态电解质|成立时间|投资者|电芯进展|能量密度| | --- | --- | --- | --- | --- | --- | --- | |Factorial|美国|聚合物/硫化物|2013|/|B样|391 Wh/kg| |QuantumScape|美国|氧化物|2010|/|B样|301 Wh/kg| |SES|美国|半回花|2012|/|B样|417 Wh/kg| |Solid Power|美国|硫化物|2011|Ford等|A样|390 Wh/kg| |Blue Solutions|法国|聚合物|2007|BOLLORE|量产(Gen1 - 3)|< 250 Wh/kg| |Solidion|美国|整合物复合|2015|/|A样|> 350 Wh/kg| |ilika|英国|氧化物|2004|/|Pre - A样|> 310 Wh/kg| |BASQUEVOI|西班牙|聚合物|2022|enagas等|A样|450 Wh/kg| |ION®|美国|氧化物|2015|/|A样|300 Wh/kg| |F 50 U THOR|比利时|氧化物|2021|LRM|Pre - A样|318 Wh/kg| |IONIC|美国|聚合物|2011|/|A样|400 Wh/kg| |Ampcera|美国|硫化物|2017|/|Pre - A样|> 400 Wh/kg| |其他|/|/|/|如Johnson Energy Storage等,电芯开发大部分还处于A样阶段|/|/| [2] 技术路线与挑战 - 欧美业者锁定聚合物或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为主的技术路线,正加速朝向中试推进,处于技术验证至量产转型的关键期 [3] - 固态电池商业化初期面临产能扩充、生产成本控制和供应链建立等挑战,全固态电池有多项技术瓶颈待突破,半固态、准固态电池将成欧美企业过渡选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