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

搜索文档
比亚迪挑战日本圣域“轻”(下)
日经中文网· 2025-07-17 03:31
商用车业务拓展 - 公司早在2015年通过EV巴士进入商用车领域,截至2024年累计销量超过350辆,位居日本市场份额首位[1][3] - 计划2026年进入日本卡车市场,重点布局轻型EV卡车(Micro Small规格),并强调价格和性能优势[4][5] - 2024年1-5月商用车全球销量同比猛增6倍至27,726辆,增速远超乘用车[5] - 正在日本强化售后服务体系,计划扩展目前仅6个的服务网点,完善EV专用道路救援[5] 日本市场战略 - 将日本视为关键战略市场,认为在汽车厂商云集的日本取得成绩对全球认可至关重要[6] - 选择人口减少的日本市场进攻,部分原因是中国市场过度竞争导致国内增长放缓[5] - 乘用车侧重轻型车布局,商用车侧重卡车,计划2026年推出轻型乘用车[4][5] - 日本车企EV车型不足20款,公司认为存在份额夺取机会[7] 技术积累与竞争优势 - 2005年成立日本法人,2010年收购荻原模具公司吸收日本技术[3] - 在日本轻型车领域的经验可应用于欧洲小型车市场,应对潜在规格变化[6] - 日本二手轻型车在新兴国家受欢迎,未来可能将轻型EV推广至其他市场[7] - 面临日本车企全固态电池研发竞争,该技术可提升安全性和续航[8] 中国市场与全球布局 - 中国市场竞争激烈,5月将小型EV"海鸥"降价20%至55,800元[5] - 5月销量382,476辆,同比增长15%,但增速较2024年3月的20%以上有所放缓[6] - 正削减中国工厂产能(如停止部分夜班生产),转向海外市场寻求增长[6] - 目前海外认知度较高的市场仅巴西、泰国等有限地区[6] 行业竞争态势 - 日本车企联合开发轻型商用EV(铃木/丰田/大发计划2025年上市)[7] - 本田2024年10月推出首款轻型EV"N-VAN e:",预计2024-2025年销量4,442辆[8] - 安全性能是日本客户关键需求,也是本土车企对抗公司价格优势的主要着力点[7] - 若公司在日本("进口车墓地")成功,趋势可能扩展至全球[8]
长安汽车卖车135.5万辆收入1285亿 自主品牌占84.9%新能源车增49%
长江商报· 2025-07-13 23:25
销量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135.53万辆,同比增长1.59%,创近八年新高 [1][2] - 自主品牌销量115.06万辆,同比增长2.61%,占比84.9% [1][2] - 新能源汽车销量45.17万辆,同比增长49.05% [1][2] - 海外销量29.94万辆 [2] - 上半年累计收入约1285亿元 [1][3] 品牌与车型表现 - 深蓝品牌上半年交付超12万辆,深蓝S09上市24小时订单破8000台 [3] - 阿维塔累计销量超15万辆,平均售价27万元 [3] - 燃油车CS75系列销量超10万辆,逸动系列同比增长14.4% [3] - 长安凯程连续5个月获新能源微客销量冠军,V919数智新能源轻客上市 [3] 战略目标 - 2030年目标销量500万辆,其中自主板块400万辆、数智新汽车300万辆、海外120万辆 [3] - 2025年经营目标为产销超280万辆,上半年已完成48.4% [3][4] 固态电池研发 - 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量产,能量密度400Wh/kg [1][5] - 2023年发布自研电池品牌"金钟罩",目标2030年推出8款电芯,形成不低于150GWh产能 [5][6] - 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时代长安动力电池企业,首款标准电芯(87Ah)已下线 [6] 金融业务 - 完成收购长安汽车金融48.66%股权,挂牌转让底价23亿元 [7] - 长安汽车金融2024年营收41.05亿元(同比降4.6%),净利润12.30亿元(同比升0.65%) [8] - 2021-2024年公司在长安汽车金融存款分别为120亿元、149.5亿元、149.9亿元、136.5亿元,获利息2.49亿元、2.2亿元、2.87亿元、3.03亿元 [8]
容百科技全固态电池高镍正极材料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证券日报网· 2025-07-11 12:47
全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公司中央研究院冯道言博士在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上分享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的先进技术、突破性进展和未来规划 [1] - 全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与宽温域应用等显著优势 [1] - 全固态电池在电动飞机、eVTOL及动力电池等领域拥有广泛应用空间,市场前景广阔 [1] - 公司已开发出适配于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8系正极和9系正极,成本与现有材料体系相当,性能表现优异 [1] - 8系单晶固态正极材料S83L在2024年实现吨级出货,9系单晶固态正极材料S93LS在2024年实现近吨级出货 [1] 行业活动与认可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以"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态"为主题,汇集电池、材料、装备、整车等产业链上下游300余位企业代表 [2] - 公司获得由高工锂电、高工储能、高工产业研究院联合评选的"2025新能源新材料创新企业"奖项 [2] 行业趋势 - 全固态电池概念自去年以来在行业内频频走红 [1] - 行业正在共商新电池材料产业化路径 [2]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7月11日)
乘联分会· 2025-07-11 09:25
国内新闻 电动汽车换电新国标发布 - 国家标准GB/T 32879—2025《电动汽车更换用电池箱连接器》获批发布,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2] - 标准规定了电池箱连接器的额定值、环境条件、互换性、结构和性能等要求 [2] - 宁德时代等公司作为主要参编单位对商用车换电相关内容做出重要贡献 [2] 国内6月汽车动力电池产销出口齐升 - 6月动力电池产量129.2GWh,环比增长4.6%,同比增长51.4% [3] - 6月动力电池销量94.1GWh,环比增长7.6%,同比增长34.9% [3] - 6月动力电池出口15.8GWh,环比增长17.1%,同比增长16.6% [3] - 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7.4GWh,占比81.5%,同比增长49.7% [4] 上海奉贤新材料产业发展 - 奉贤区计划深化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园建设,壮大高端胶黏剂、功能性涂料等领域 [5] - 重点发展高性能碳纤维、无机纤维等材料,吸引下游光伏、汽车等高端制造企业集聚 [5] 小鹏AI天玑系统更新 - 小鹏汽车AI天玑系统7月OTA全量推送,新增人机共驾、自定义泊车等功能 [6] - 系统支持60km/h以下共驾模式和无划线车位环境下的自定义泊车 [6] - 新增充电口盖智能开启功能,简化充电流程 [6] 雷诺与中金私募合作 - 雷诺集团与中金私募等签署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合伙协议 [7] - 基金将在电池、智驾、智舱、软件等前沿方向布局 [7] 蔚来充换电网络升级 - 蔚来累计投入超180亿元建设充换电网络,成为中国自建充电桩最多的车企 [9]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换电网络,覆盖高速公路和城市群 [9] 鸿蒙智行智驾报告 - 上半年智能辅助驾驶累计避险200万次,驾驶总里程16.7亿公里 [10] - 高速智能辅助驾驶里程11.9亿公里,城区智能辅助驾驶里程4.8亿公里 [10] 欣旺达固态电池计划 - 计划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2027年推出第二代 [11] 国外新闻 美国新车库存下降 - 6月美国新车库存降至265万辆,库存周转天数降至65天 [12] - 因电动汽车联邦补贴即将到期,预计库存将进一步下降 [13] 铃木印度产SUV - 铃木计划2025财年在日本推出印度产电动SUV e Vitara [14] - 该车搭载磷酸铁锂电池,已在英国等地上市 [14] 宝马新电池体系 - 宝马为"NeueKlasse"系列打造"零缺陷"电池质量保障体系 [15] - 首款车型iX3跨界SUV将于今年亮相,采用800伏高压架构 [15] 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 - 特斯拉计划1-2个月内将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扩展至旧金山湾区 [16] - 目前尚未获得加州监管许可 [16] 商用车 福田康明斯F系列 - 福田康明斯F系列第三代技术平台发布,累计生产200万台发动机 [17] - 产品线包括2.5L、2.8L、3.0L、4.5L等多款发动机 [17] 江淮巧克力换电商用车 - 江淮与宁德时代合作实现150秒换电,计划2025年建设1000座换电站 [18] - 目标最终实现3万座换电站布局,覆盖全国27个城市 [18] 宇通科技进步 - 宇通发放科技进步奖励1696.8万元,金额创新高 [19] - "海外高端特大型纯电产品开发"项目获一等奖 [19] 三一新能源商用车 - 三一新能源商用车项目签约朔州,总投资10亿元 [20] - 一期生产线已启动建设,预计2025年9月底首台车下线 [20]
一体化正极 实现固态电池超长寿命
快讯· 2025-07-09 23:28
全固态电池新材料研发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孙学良团队联合美国马里兰大学莫一非、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岑俊江提出一体化卤化物材料新思路 [1] - 成功研制低成本铁基卤化物新材料 该材料集正极活性材料 电解质和导电剂功能于一身 [1] - 新材料展现出电极层面的自修复能力 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1]
银河通用官宣完成11亿元融资 “宁王”加码机器人生态
经济观察网· 2025-07-06 04:07
融资情况 - 宁德时代及旗下溥泉资本领投 国家开发银行旗下国开科创等跟投 完成对银河通用的11亿元投资 创具身大模型机器人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 [1] - 银河通用两年累计融资超24亿元 成为该领域累计融资额最高企业 此前在2024年6月和11月分别完成7亿元天使轮和5亿元战略轮融资 [1] - 公司估值已超10亿美元 成为具身机器人领域"独角兽" 同赛道超10亿美元估值企业还包括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 [3] 技术突破 - 首款产品Galbot G1仅借助合成数据训练即实现95%高成功率抓取各类材质物体 应用于工业、商业及家庭场景 [1] - 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十亿级仿真合成动作数据预训练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raspVLA 实现零样本泛化能力突破 [2] - 发布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 轮式双臂机器人可执行5000种商品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 新门店部署仅需1天 [2] 商业化进展 - 在北京已开设7家无人药店并实现机器人常态化运营 机器人可24小时执行捡药、对接骑手等任务 计划年内在北上深新增100家门店 [2] - 宁德时代投资被分析认为包含产品合作与产业布局考量 不排除未来布局机器人产线的可能性 [3] - 宁德时代通过柏睿资本连续投资千寻智能、维他动力等具身机器人企业 并与富临精工签署智能机器人零部件合作协议 [3] 行业背景 - 锂电技术进步推动能量密度与安全性提升 为人形机器人应用提供支持 全固态电池或成未来智能设备核心技术 [4]
高固含、低能耗、降成本,红运机械四大系统直击锂电制浆最痛处
高工锂电· 2025-07-05 10:47
锂电行业技术现状 - 锂电行业处于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关键交汇点,浆料制备工艺面临能效、环保、材料适配性等多重技术桎梏 [2] - 固态电池、干法电极、高固含量制浆等前沿技术加速落地,4680电池、超快充等技术推动性能边界突破 [2] - 行业对低成本、高一致性需求迫切,传统制浆体系难以适配产业升级节奏 [2] 红运机械战略定位 - 公司深耕混合设备领域30年,以工艺革新破解行业困局,主张制浆工艺应成为释放材料潜能的钥匙 [3][4] - 通过自主研发与创新工匠精神,从加工厂发展为拥有百亩智能厂房、数百项专利的技术领军企业 [4] - 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优化产品性能,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6] 四大新品技术亮点 高效管线式制浆系统 - 正极制浆能耗低于45KWh/t,负极制浆能耗低于33KWh/t,60分钟快速制浆 [15] - 浆料粘度、固含量、细度极差均小于1%,稳定性指数低于0.09,分散均匀性指数低于0.5 [16] - 采用分离式捏合工艺避免金属污染,保留活性物质包覆层,适配所有材料体系 [17] 高速循环制浆系统 - 混合全程控温不超45℃,浆料稳定性指数最优达0.08,分散均匀性指数最优达0.22 [18][21] - 独立自循环分散系统适配中小批量生产,特别适合温度敏感材料 [21] 双螺杆连续制浆系统 - 产能覆盖30L/小时至1500L/小时,搭载15N・m/cm³超高比扭矩齿轮箱 [22][24] - 浆料稳定性指数0.08,分散均匀性指数0.16,特种合金螺杆实现高耐磨、低金属残留 [24] 干法电极工艺及设备 - 破解物料混合均一性不足、纤维化结构不均、批次一致性差三大瓶颈 [25] - 支持0-100米/秒线速度调节,-20℃至200℃精准控温,提升电极压实密度与能量密度 [31] 行业合作与未来布局 - 与赛科动力成立"全固态电池关键设备联合开发实验室",攻克高粘度浆料混合、低界面阻抗电极成型等痛点 [33] - 联合实验室将推动设备研发与材料特性研究同步迭代,加速全固态电池设备产业化 [35] - 公司实践印证国产装备在精细化、可靠性上已实现国际对标,为进口替代提供支撑 [35] 行业价值与启示 - 设备通过丰田137项参数审核,供货近300万台混动汽车,不良率从2.37%降至1.4%以下 [9][12] - 全材料体系适配能力与模块化设计响应多元化技术路线需求 [35] - 从国际对标者成长为技术定义者,专注工艺边界突破树立硬创新标杆 [36]
远东股份6月份中标大单合计25.93亿元 持续加码创新研发费用五年超29亿元
长江商报· 2025-07-03 19:03
公司订单情况 - 2025年6月子公司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合计25.93亿元,涉及智能缆网、智能电池和智慧机场等业务 [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为11.77亿元,显示在手订单充裕 [1] - 2024年全年子公司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合计245.93亿元,其中智能缆网业务订单195.06亿元,智能电池业务订单25.07亿元(同比增长411.41%),智慧机场业务订单25.79亿元(同比增长53.96%)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260.9亿元(同比增长6.66%)创历史新高,但净利润亏损3.18亿元,主要因智能电池业务亏损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8.74亿元(同比增长1.3%)创同期新高,净利润4593万元(同比增长84.6%),扣非净利润3360万元(同比增长480.01%) [2] - 分业务看,2025年一季度智能缆网业务营收42.07亿元(净利润1.21亿元),智能电池业务营收3.29亿元(同比增长93.64%)但亏损1.07亿元(同比减亏0.53亿元) [2] 业务布局与技术研发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新能源、智能电网、锂电池、军民航机场系统集成及工程建设,服务超过1000万客户包括2000余家战略客户 [2] - 加速布局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前沿技术,并在光伏与储能领域推出全场景电缆解决方案 [3]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累计29.54亿元,其中2024年研发费用7亿元,累计实现近200项产品技术达国际领先/先进水平,拥有700余项专利技术 [3]
中国瞄准EV电池安全标准的全球主导权
日经中文网· 2025-07-03 03:13
中国EV电池安全标准升级 - 核心观点:中国将于2025年7月实施更严格的EV电池安全标准,要求电芯异常后2小时内不爆炸不起火,现行标准仅要求提前5分钟警报 [1][3] - 标准升级意图:通过制定全球领先标准掌握锂电池领域主导权,并推动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竞争力 [3][4] - 测试方法新增:保留外部加热和针刺测试,新增内部加热引发热扩散测试,严苛度显著提升 [3] 头部企业应对进展 - 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麒麟电池"已达标,认为新标准将引领安全技术发展 [3] - 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于2024年5月宣布达标,成本优势显著 [3] - 车企案例:小鹏、理想及东风日产"N7"车型均符合新标准,部分设计无需调整 [3] 行业竞争格局影响 - 市场份额:2025年1-4月中国前三大电池厂商全球份额达38.7%,与韩国企业(39.7%)接近 [4] - 中小企业困境:达标需投入超5亿元人民币,预计2027年中国电池产能将减少30% [6] - 淘汰加速:2022年后批准的近20家电池企业中,部分将因成本压力退出 [6] 国际竞争与市场背景 - 安全事故驱动:2024年8月奔驰EV搭载中国孚能科技电池起火,引发对"中国制造"信任危机 [4] - 全固态电池布局:中日韩竞逐2030年全固态电池商用化,中国借新标准巩固锂电池过渡期优势 [6] - 国内渗透率:中国新能源车占乘用车销量50%,新标准旨在消除消费者安全疑虑 [4] 全球标准话语权 - 国际协调:中国通过联合国WP29论坛参与EV安全全球标准制定,新标准测试数据或成国际参考 [5] - 海外拓展:若新标准获国际认可,将利好中国EV及电池制造商出口业务 [5][6]
纯锂新能源发布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在商超配送换电场景中试点应用 | 最前线
36氪· 2025-06-27 12:13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固态电池被视为突破锂电技术瓶颈的未来路径,兼具高能量密度与本质安全特性 [1] - 行业面临正负极材料研发、固固界面接触、量产工艺及成本等产业化障碍 [1] - 公司选择聚合物固态电池路线,通过有机无机融合电解质材料创新解决量产难题 [5] 公司产品性能 - 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具备真安全、成本可控、更环保、长寿命特点 [1] - 电动自行车固态电池额定容量30Ah、续航超过80km、循环寿命大于2000次 [1] - 通过高温过充、针刺、剪切不起火不爆炸等安全性测试 [1] - 倍率性能尚不及液态电池,需加热至40℃以上才能工作,适用于低倍率场景 [6] 量产与商业化 - 2023年4月建成小试线量产10Ah全固态电芯 [4] - 2023年5月启动500MWh规模量产线建设 [4] - 2024年10月实现50Ah全固态电芯量产 [4] - 电解质材料可适配现有液态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和生产设备,降低成本 [5] 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有机无机融合电解质材料,提升耐高压、机械强度和使用温度 [5] - 研发超临界包覆技术解决固固界面接触问题,建立良好锂离子通道 [5] - 第一代产品采用磷酸铁锂-石墨体系 [5] 应用落地 - 启动"北京亦庄两轮电动车换电工程示范项目" [1] - 主要面向储能和两轮电瓶车、AGV等低速动力市场 [6] - 示范项目投入1500个全固态电池、1000台合规车辆、100个安全换电柜体 [9] - 选择商超配送场景试点,6月开始运行,试点周期1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