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化
icon
搜索文档
海信家电20250526
2025-05-26 15:17
纪要涉及的公司 海信家电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内销市场** - 二季度表现有所改善,一季度资金到位不理想影响经销商积极性,二季度预计好转 [3] - 销售结构正向发展,但价格竞争激烈,线上均价下降,618期间高端和流量机型表现好,中间价格带弱 [2][3] - 内销线上竞争二季度比一季度更激烈,但高端化趋势助结构改善,流量产品销售增加影响毛利,降本增效后内销毛利率压力较去年二季度缓解 [8] 2. **外销市场** - 预期增长,一季度增长超20%,4月关税增加接单走弱,新兴市场支撑4月仍个位数增长,全年预期增长15% [2][4] - 新兴市场占比超40%,增速预计超20%;欧美市场预计个位数增长;亚太地区希望达10% - 15%增长;东盟地区预计10% - 15%增长 [11][12] - 关税影响时提升墨西哥产能、保持泰国工厂投建,关税下降后出口链有抢运现象,欧美渠道库存4 - 5月中旬消化下降,6月预计进一步降低 [10] 3. **新产品** - 推出双向换风新风空调和新单筒洗衣机,新风空调四五月份增速快,对销售贡献显著 [5] - 冰箱领域,海信主打璀璨套系和养鲜类冰箱迭代新品,容声万元以上高端机型迭代产品,围绕世界杯营销推新品助内外销 [5] 4. **中央空调业务** - 二季度预期与一季度持平,精装修市场承压全年预期下滑15% - 20%,C端和公建渠道一季度回正实现个位数增长,二季度预计维持 [6] - 海信央控与大金竞争,推出新一代产品优化渠道结构;日立和约克维持高端价格带定位,围绕多联机等迭代新品优化渠道结构 [6][7] - 海信日立长沙水机工厂投产,增强核心零部件自制能力,提高议价能力 [8] - 海信在国内5G中央空调领域份额居首,一季度增速持平或略优于行业,通过拓展渠道等提升整体份额 [8] 5. **渠道拓展** - 全年计划至少拓展1000家专卖店,目前进度符合预期,确保单店产出基础上扩展 [8] - 下沉市场今年计划至少拓展两三千家门店,国补政策和电商平台助力,进展良好 [4][8] 6. **盈利能力** - 创控业务利润率相对稳定,白电业务内外销经营利润率各自希望提升0.5个百分点左右,费用率整体可能优化但变动不大 [13] - 加工品类和冰洗产品内销希望改善0.5个百分点左右,外销提升至0.5个百分点以上,公司整体盈利能力预期提升 [13] 7. **全年目标** - 维持二期股权激励目标指引至2026年,全年收入端预计中个位数以上增长,空调压缩机业务可能超预期,对完成全年目标有信心 [4][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截至4月底,空调、冰箱、洗衣机及中央空调经销商库存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冰箱库存基本持平,中央空调库存略高于去年同期几天,总体可控,6月初更新最新情况 [10] 2. 2024年海信家电基本盈亏平衡,2025年希望实现微利,利润率可能为零点几个百分点 [14] 3. 三洋电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公司各业务板块盈利能力提升,管理团队调整,预计带来战略和经营优化 [15][16] 4. 集团整体战略执行不受单一战略合作影响,未来重点提升内销智能制造、数字化和物流效率,加强海外全球供应链资源协同,并购决策需探讨,海外渠道融合回归上市公司形式未确定 [17] 5. 东和地区采取直营模式,进展依具体执行评估,存在经营权收归集团内部可能性,时间表和执行方案未明确 [18]
康师傅的“价值战”答卷:一碗面的创新与担当
新浪财经· 2025-05-26 06:01
行业竞争逻辑转变 - 方便面行业从同质化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核心在于为消费者提供更高"价值"与"满足" [1] - 消费需求从"吃饱"拓展到"吃好",产品属性从"速食"转向"陪伴型食品" [1] - 头部企业角色从市场份额争夺者转变为行业价值和生态重构者,使命是寻找行业增量并带领产业链成长 [1] 市场趋势与消费需求 - 2023年中国方便面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高端产品增速达20%以上 [2] - 67%消费者愿为"更健康、更高品质"方便面支付20%-30%溢价,8元以上高端产品增速达15% [2] - Z世代崛起推动需求分化,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综合价值而非价格 [2] 产品创新策略 - 康师傅采用"多价格带+多场景+高品质"三维创新,打破行业边界 [2] - "御品盛宴"系列瞄准高端市场,"鲜Q面"以非油炸技术和"现煮口感"切入健康赛道,首月销量破百万箱,复购率35% [2][4] - 经典产品升级策略:重启黑白胡椒面,启动"白月光复活计划"唤醒消费者怀旧情绪 [5][7] 技术驱动品质升级 - 康师傅应用航天专利温控技术,使面饼口感稳定性提升40%,复购率提高22% [8][10][11] - 全链路技术赋能:从智慧农业基地到可追溯系统,提升食品安全与透明度 [11] - 品质相关搜索量年增98%,六成消费者选择评分更高商户,高品质商户堂食消费吸纳率提高13.7个百分点 [11] 社会责任与品牌价值 - 康师傅"万物皆有yuán"项目通过可降解地膜技术和助农模式带动15万农户增收,获福布斯ESG认可 [12][14] - ESG表现优异企业产品溢价能力高出行业15%-20%,社会价值提升商业价值 [14] - 未来胜出企业需兼具产品力、科技力和社会责任力"三力"优势 [12]
2025年中国五轴联动机床产业发展现状及格局简析,市场逐步进入成熟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6 01:43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行业概况 - 行业历经多年发展,形成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的稳步增长态势,早期增速较快但随基数扩大逐步趋缓,反映市场进入成熟期 [1] - 2024年市场规模达42.6亿元,较2023年增长6.23% [1][11] - 五轴联动机床是数控机床领域的高端机型,至少五个坐标轴可协同运动,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精密器械等高精度行业 [2] 政策背景 - 政策通过财税激励、产业链升级和核心技术突破加速国产化进程,如浙江省落实增值税加计抵减和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河南省重点发展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高端装备 [4] - 国务院推动机床再制造以实现绿色循环利用,政策导向强化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及市场竞争力 [4] - 未来行业将朝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持续突破,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加工精度与效率 [4][5]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以数控系统、伺服驱动装置、精密主轴、导轨、轴承等核心零部件为主导,数控系统依赖进口为主,但国内厂商通过自主研发逐步突破技术壁垒 [7] - 下游应用集中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模具加工、高精医疗设备及电子信息等领域 [7] - 航空航天领域对复杂曲面加工与高精度零部件需求最为刚性,汽车制造推动智能化与柔性化升级 [7][9] 发展现状 -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本土企业在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逐步打破海外技术垄断 [11] - 下游产业升级推动加工场景向智能化、复合化方向延伸,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航空发动机精密零件制造等高端领域渗透率显著提升 [11] - 2024年市场规模达42.6亿元,较2023年增长6.23% [11] 企业竞争格局 - 科德数控以五轴联动整机研发为核心,覆盖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全产业链,技术自主化程度较高 [15] - 北京精雕聚焦精密加工领域,其精雕数控加工中心系列产品适配不同尺寸零件需求,在中小型精密加工市场占据优势 [15] - 海天精工深耕传统高端机床领域,产品线涵盖龙门、卧式等多类型加工中心,规模化生产能力突出 [15] 科德数控业务表现 - 主营业务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以及柔性自动化产线 [16] - 2024年实现营收6.05亿元,同比增长33.85% [16] - 持续加码关键功能部件与数控系统创新,叠加产能扩建与生产工艺优化,巩固国产高端机床领域竞争优势 [16] 发展趋势 - 产业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五轴机床逐步实现自主决策与自适应加工能力 [18] - 模块化设计理念普及使设备更易集成自动化上下料系统、激光切割等辅助功能,形成智能化产线 [18] - 产业正向高精度、高性能、多功能的高端化方向突破,依托全产业链协同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19]
江苏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纪实
新华日报· 2025-05-26 00:07
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战略 - 江苏在全国率先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开展"淘汰落后、老旧更新、绿色转型、产品提档、布局优化"五大行动 [1] - 明确"断掉"粗放式发展模式,"舍弃"低端落后产能,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1] - 以"产品高端化、装备智能化、工艺现代化、效能绿色化、生产数字化"为发展导向 [1] 高端化转型案例 - 恒力集团从纺织厂发展为打通原油到纺织全产业链的国际企业集团,2024年销售收入达8715亿元,世界500强排名第81 [3] - 南通海安市引导纺织企业从简单纺纱向品牌服装、高端面料延伸拓展 [4] - 联鑫钢铁投资10亿元布局中高端优特钢棒材项目,兴澄特钢通过数字化升级使新品研发效率提升56% [4] - 鑫缘茧丝绸集团研发可被人体吸收的蚕丝蛋白骨钉,避免患者二次手术 [4] - 2023年全省推广新技术新产品1483项,278项入选自主创新产品目录,12个品牌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 [5] 智能化改造进展 - 常安纺织科技园企业生产效率提高近15倍,园区拥有15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专精特新企业 [6] - 南钢集团建成全球首条"5G+工业互联网"JIT+C2M智能工厂,牵头制定钢铁行业智改数转标准 [6] - 扬子石化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与石化生产深度融合 [6] - 2023年南通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8171个,规上企业覆盖率达64.9% [7] - 无锡对3000家企业实施数字化免费诊断,50家重点企业开展深度诊断 [7] 绿色化转型成果 - 金茂源华东表面处理产业园实现50%废水循环利用,其余达标排放 [8] - 盐城博汇纸业改造项目预计年节约标煤6.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万吨 [8] - 苏州盛虹集团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实现生产节能20%以上 [9] - 南通恒泽电镀全自动生产线产能达传统生产线的3倍,单线年产值从1000万元提升至7000万元 [9] - 2023年全省新增绿色工厂94家、绿色工业园区18个,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443家居全国前列 [9] 融合化发展实践 - 兴化戴南镇建设"一基地五中心",推动不锈钢产业向特种合金等领域延伸 [10] - 星宇车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2024年营业收入增速达29% [11] - 新宏大集团分离成套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 [11] - 扬州东园食品构建从原料到销售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 [11] - 常州东风农机打造车联网大数据平台,产销规模居行业第三 [11] - 苏州苏试试验在全国建立25个专业实验室,成为环境试验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11]
石化行业未来:以高端化差异化走出“内卷”困境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石化行业面临国际市场低迷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双重压力,"内卷式"竞争加剧,供过于求矛盾突出,产品价格持续下降,2023年全行业利润下降20.7%,2024年再降8.8% [1][2] - 202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营收16.28万亿元,同比增长2.1%,但利润总额7897.1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化工板块利润下降6.4%,炼油板块亏损 [2] - 行业亏损下投资扩能仍十分积极,加剧产能过剩风险,例如2019-2024年有机硅产能增长1.4倍,大部分企业亏损,但2025-2030年拟扩建项目仍将使产能再增长1.5倍 [4] 产能过剩与风险预警 - 2024年丙烯产能增长9.1%,产量增长12%,进口下降15.5%,全行业亏损且拟在建项目38套,产能超2000万吨/年 [3] - 合成树脂尼龙66产能增长53.7%,规划产能是现有3倍,但未来消费增速不超过10%,ABS产能增长18.9%,连续两年亏损销售 [4] - PBAT因可降解塑料推广不及预期,2024年开工率不到20%,企业全面亏损 [4] 转型方向与建议 - 未来新建项目应以高端化、差异化为目标,优化下游产品结构,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5] - 重点推进聚乙烯、聚丙烯等大宗合成材料高端化升级,提升依赖进口产品如溶聚丁苯橡胶的生产技术 [6] - 石油化工转型主要方向包括减油增化、原料多元化、产品高端化、建设炼化一体化大型基地 [7][8]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 催化裂化未来原料将更重,产品以汽油和低碳烯烃为主,不出柴油,需增加轻烃转化装置处理碳四到碳六烃类 [11][12][13] - 加强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研发,推动二氧化碳利用制高值化学品,支持新能源产业与石化产业耦合发展 [6] - 化工新材料2024年整体自给率81%,但高端聚烯烃仅49%,电子化学品72%,存在关键技术瓶颈和市场推广问题 [9] 市场趋势与机遇 - 我国PX产量占全球57%,终端消费领域纺织服装产业仍有增长空间,PX消费量预计保持稳健增长 [8] - 乙烯产业链需通过原料低成本化、生产高附加值下游产品和装置规模大型化提升竞争力 [8] - 炼油业务需研发低成本技术,发展油转化、油转特等方向,应对燃油需求达峰后的结构调整压力 [11]
小米集团-W:玄戒O1开启硬核科技新起点,YU7激光雷达、超长续航全系标配-20250525
招商证券· 2025-05-25 04: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1][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前三厂商、全球最大的AIoT智能硬件平台,在AI加速产业重构过程中具有端侧龙头卡位优势 [5] - 本次发布3nm自研芯片玄戒O1,是公司突破硬核科技、推动高端化、实现人车家全生态闭环的里程碑 [5] - 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向上,手机业务推进高端化战略及国际化扩展,IoT业务受益于核心自研能力提升和出海广阔空间,互联网业务伴随硬件业务稳健增长,小米汽车产能及盈利能力提升,智能驾驶进入第一梯队,伴随YU7等车型矩阵完善及生态链协同效应,有望向15 - 20年跻身全球前五车企的目标进军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自研芯片 - 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集成190亿晶体管,CPU采用10核4丛集架构,GPU采用Arm 16核图形处理器,内置第四代旗舰ISP影像处理器,自研六核NPU算力达44TOPS,实验室安兔兔跑分超300万分,性能及能效处于第一梯队;玄戒T1是小米首款4G长续航手表芯片,集成自主设计4G基带,支持4G eSIM独立通信,4G - LTE实网性能提升35%,数据业务功耗降低27% [5] - 过去5年公司研发投入约1020亿,预计2026 - 2030年投入2000亿;玄戒项目已研发4年多,截止25年4月底投入135亿元,研发团队超2500人,长期计划至少坚持10年,投入500亿以上 [5] 手机、平板、手表新品 - 小米15S Pro搭载玄戒O1芯片,有专属外观,售价5499元起;小米平板7 Ultra搭载玄戒O1芯片,是小米首款OLED平板,打响平板高端化第一枪,售价5699元起;小米S4智能手表搭载玄戒T1芯片,支持eSIM独立通信,售价1299元 [5] - 25Q1公司国内手机销量同比+40%,份额19%排名国内第一;预计受益于家电业务增长、国补驱动,25Q1 IoT业务同比持续高增 [5] 小米YU7 - 定位豪华高性能SUV,预计7月上市,暂未公布售价;外观增加新配色,配备水滴大灯等;内饰新增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等;动力续航最大马力690PS,全系超长续航,标准版续航达835km;被动安全平台架构全面升级;域控/芯片/传感器采用四合一域控制器,座舱搭载高通第三代骁龙8,智驾全系标配英伟达Thor + 1激光雷达+ 1 4D毫米波雷达+ 11高清摄像头+ 12超声波雷达 [5]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5/26/27年总营收为5179/7014/8956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438/676/89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27.7/18.0/13.6倍;归母净利润398/636/85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31.4/19.7/14.7倍 [5]
海外客商齐聚“工程机械之都” 徐工全球化战略加速度
中国经营报· 2025-05-24 09:37
国际化战略与市场拓展 - 公司国际化收入占比超过44%,旗下上市公司徐工机械2024年境外收入416.87亿元,同比增长12% [3]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将国际化收入占比提升至60%以上,国际化被视为穿越行业周期、打造百年老店的关键路径 [3] - 第七届国际客户节吸引2000余名海外客商,意向订单预计不少于50亿元,创活动规模之最 [4][6] - 产品出口至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拥有近40家子公司和330家经销商,覆盖"一带一路"沿线95%以上地区 [7] 海外市场突破与订单表现 - 德国宝马展期间在欧洲市场取得突破,交付全球首款混合动力全地面起重机XCA60_EV等设备,创下欧洲成套化道路市场最大订单 [6] - 采用"四位一体"国际化模式(产品出口、海外建厂、跨国并购、全球协同研发),参与尼日利亚丹格特项目、沙特未来城等全球重大工程 [7] - 2024年国际客户节落地订单达30亿元,2025年意向订单预计超50亿元 [6] 高端化与技术创新 - 年度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5%以上,连续4年营收超千亿元,连续35年国内行业第一 [9] - 构建"1+6+N"全球协同创新体系,推出4000吨级轮式起重机等大国重器,16类主机市占率国内第一 [9] - 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93%,65款高端核心零部件达国际水准,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16万余件,发布国际标准5项 [9] 绿色化与智能化转型 - 组建新能源研究院,推出全球最大吨位纯电装载机、无人驾驶矿车等电动化产品,德国宝马展展品40%为新能源设备 [10] - 聚焦纯电、混动、氢能技术路线,定制化开发符合欧洲标准的绿色产品,目标成为欧洲市场绿色化、智能化领域重要参与者 [10] - 贾汪试验场展示"智能化、无人化、绿色化、成套化"场景方案,覆盖土方、道路、矿山三大领域 [6]
小米集团-W(01810):玄戒O1开启硬核科技新起点,YU7激光雷达、超长续航全系标配
招商证券· 2025-05-24 07:4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1][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前三厂商、全球最大的AIoT智能硬件平台,在AI加速产业重构过程中具有端侧龙头卡位优势 [5] - 本次发布3nm自研芯片玄戒O1,是公司突破硬核科技、推动高端化、实现人车家全生态闭环的里程碑 [5] - 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向上,手机业务推进高端化战略及国际化扩展,IoT业务受益于核心自研能力提升和出海广阔空间,互联网业务伴随硬件业务稳健增长,小米汽车产能及盈利能力提升,智能驾驶进入第一梯队 [5] - 预计公司25/26/27年总营收为5179/7014/8956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438/676/89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27.7/18.0/13.6倍;归母净利润398/636/85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31.4/19.7/14.7倍,看好公司中长期市值上升空间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自研芯片 - 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集成190亿晶体管,CPU采用10核4丛集架构,GPU采用Arm 16核图形处理器,内置第四代旗舰ISP影像处理器,自研六核NPU算力达44TOPS,实验室安兔兔跑分超300万分,性能及能效处于第一梯队 [5] - 玄戒T1是小米首款4G长续航手表芯片,集成自主设计4G基带,支持4G eSIM独立通信,4G - LTE实网性能提升35%,数据业务功耗降低27% [5] - 过去5年研发投入约1020亿,预计2026 - 2030年投入2000亿,玄戒项目已研发4年多,截止25年4月底投入135亿元,研发团队超2500人,长期计划至少坚持10年,投入500亿以上 [5] 手机、平板、手表新品 - 小米15S Pro搭载玄戒O1芯片,有专属外观,售价5499元起;小米平板7 Ultra搭载玄戒O1芯片,是小米首款OLED平板,打响高端化第一枪,售价5699元起;小米S4智能手表搭载玄戒T1芯片,支持eSIM独立通信,售价1299元 [5] - 25Q1公司国内手机销量同比+40%,份额19%排名国内第一,预计25Q1 IoT业务受益于家电业务增长、国补驱动同比持续高增 [5] 小米YU7 - 定位豪华高性能SUV,预计7月上市,暂未公布售价 [5] - 外观增加新配色,配备水滴大灯、升级光环尾灯、内翻门把手等 [5] - 内饰新增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后排新增移动控制屏,主副驾零重力按摩椅 [5] - 动力续航最大马力690PS,全系超长续航,标准版续航达835km [5] - 被动安全平台架构全面升级,如铠甲笼式钢铝混合车身、2200MPa小米超强钢四门防撞梁等 [5] - 域控/芯片/传感器采用四合一域控制器,座舱搭载高通第三代骁龙8,智驾全系标配英伟达Thor + 1激光雷达+ 1 4D毫米波雷达+ 11高清摄像头+ 12超声波雷达 [5] 财务数据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70970|365906|517851|701378|895624| |同比增长|-3%|35%|42%|35%|28%| |营业利润(百万元)|14025|21509|46554|76912|104694| |同比增长|177%|53%|116%|65%|3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7475|23658|39787|63552|85301| |同比增长|606%|35%|68%|60%|34%| |每股收益(元)|0.70|0.94|1.53|2.45|3.29| |PE|69.1|51.3|31.4|19.7|14.7| |PB|7.4|6.4|5.5|4.3|3.4| [7]
齐鲁华信(830832) - 关于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的公告
2025-05-23 12:20
公司活动信息 - 2025 年 5 月 22 日 15:00 - 16:30,公司在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举行 2024 年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采用网络远程方式 [3] - 参会人员包括通过网络参加的投资者、公司董事长明曰信等多位公司人员及保荐代表人董瑞钦 [3][4] 公司发展计划 - 加强核心竞争优势,持续创新和优化产品,提升客户体验,把握市场机遇,加大新产品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具竞争力产品,实现业绩增长 [4] - 推进新型分子筛和环保催化新材料产业向园区化、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走科技创新路线 [4] 公司分红情况 - 2024 年度权益分派方案拟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0.80 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红利 1110 万元,超过当年净利润 [5] - 因合并会计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 3.32 亿元,有充足可分配利润,延续过往分红政策,增强投资者信心 [5] 募投项目进展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总额 2.10 亿元,账户余额募集资金净额 0.28 亿元 [6] - “分子筛催化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于 2024 年 5 月底正式投用,建筑面积 9,362.40 平方米 [6] - “先进催化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工业催化材料工业放大产业化科技基地”已开展研发和实验 [6] - “1000 吨汽车尾气治理新材料 + 3000 吨吸附剂新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期限延长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已完成建筑工程量的 80%,正加快设备安装和调试 [7] 现金流情况 - 2024 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0,449.38 万元,较上年增长 1,037.81% [8] - 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51,396.3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8.69%;现金流出 40,946.92 万元,较上年增长 21.69% [8] - 主要原因是营业收入增加 6,501.29 万元,销售收现比增长 23.84%,销售回款增加 16,193.23 万元 [8] 保荐督导情况 - 根据规则,保荐持续督导期届满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尚未使用完毕的,保荐机构应继续履行相关督导职责 [9]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尚未使用完毕,保荐机构将继续履行督导义务 [9]
先进制造商学院:2025政策趋势与先进制造业投融资机遇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23 09:39
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与价值 - 先进制造业在政策推动下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并开拓高端市场盈利空间,例如基础材料领域突破为产业奠定核心基础 [1] - 与现代运维服务结合形成综合解决方案,拓展服务附加值,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1] - 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品质借助物联网等技术得到保障,大制造、太阳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展现蓬勃发展态势 [1] 先进制造业的投融资支持举措 - 政府通过设立基金、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满足不同阶段资金需求 [2] - 利用资本市场提供股改指导等服务助力直接融资,对中小企业加大股权式投入支持增资扩股 [2] - 商业银行调整政策和利率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政策性担保机构提升担保能力分散风险 [2] 先进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 - 部分产业研发周期长达十几年导致资金回收周期长,投融资受限 [3] - 企业股权结构和管理团队差异影响资金获取,需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体系 [3] - 需加强政策与市场结合提高精准度,利用网络资源推动创新发展路径 [3] 先进制造商学院的角色与行动 - 汇聚资源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推动技术与理念传播促进产业生态完善 [4] - 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建立合作平台,共同推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发展 [4] 先进制造业投融资政策概述 - 国家与地方政府出台针对性政策,通过政府引导、金融创新、专项支持等筑牢资金根基 [11] - 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与地方引导基金,通过政府增信、股权债券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基础研发 [12] - 北京市利用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等设立子基金,按政府出资超额收益10%-20%奖励管理团队以激发社会资本 [13] 先进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 智能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催生智能工厂新业态,工业机器人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稳定性 [27] - 绿色化:企业加速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太阳能光伏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28] - 高端化:航空航天、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突破,如国产大飞机C919带动关联产业高端化 [29] - 融合化: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形成服务型制造模式,如装备制造业提供远程运维服务拓宽盈利渠道 [30] 政策对制造业投融资的影响 - 机遇:政府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科创板等改革便利上市融资,债券工具满足中长期需求 [33] - 挑战:高技术研发与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风险评估难度,中小微企业因抵押物少融资受限 [34]